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諸葛亮評傳:(五、蜀軍人數精算)Lao Tan)
送交者: laotan 2013年04月13日17:26:1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諸葛亮時期蜀國軍隊的人數到底有多少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誰也說服不了誰,起因是沒有準確的統計資料記載諸葛亮時期蜀國軍隊的人數,所得的數目多是學者從一些隻言片語, 以及一些不太相關的資料記載中估計出來的數目,可信度不高,數目從5萬到30萬不等。特別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動不動就讓劉備揮兵70萬,諸葛亮提兵30萬更是攪得水一團渾。本文作者試圖以科學的方法比較準確的計算出諸葛亮時期蜀國軍隊的人數。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發現,諸葛亮在無意間已經給我們留下了解決問題的鑰匙, 只是以往歷史學家及研究者完全將其忽略掉了。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完整的統計出了那個時期蜀國軍隊中軍官(連長以上)以及特種兵(包括騎兵)的自然死亡人數,數目幾乎精確到了個位: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叢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諸葛亮建興五年春三月進住漢中, 建興六年十一月寫《後出師表》在漢中待了一年零八個月(共20個月),叫得出名的屯將(連級)以上的軍官死了70人左右。這個時期沒有戰爭,這些軍官純屬自然死亡。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可以計算出蜀軍中屯將以上的軍官每一年的自然死亡人數:蜀軍中屯將以上的軍官每年自然死亡人數 = 70÷20 x 12 = 42(人)。 如國我們知道三國時期成年男性的年死亡率(%),再通過諸葛亮提供的蜀軍中屯將以上的軍官每年自然死亡人數,就可以計算出蜀軍中有多少屯將以上的將領。

 

    怎樣才能獲得三國時期成年男性的年死亡率?我們必須先作一個合理的假設再根據一些科學的數據就可已計算出來。我們假設蜀軍中屯將以上的軍官的平均服役年齡為20-65歲。選擇20歲是考慮到三國時期成年男性少,當兵年齡提前,例如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就是16歲當兵。 從當兵到提升為屯將少說也要熬到20歲左右。選擇65歲是因為歷史記載蜀軍中許多軍官都是服役到65歲以上,包括諸葛亮提到的趙雲,還有蜀軍著名三老將,黃忠,嚴顏和廖化都是服役到65歲以上。然後我們根據現有的科學數據來計算三國時期成年男性(20-65)的年死亡率。

 

     要計算三國時期成年男性(20-65)的年死亡率必須藉助我國現階段農村成年男性(20-65)年死亡率(三國時期成年男性絕大部分生活在農村)。從中國國家統記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農村男性1999-2000死亡率項下,加權計算出農村成年男性(20-65)年死亡率為大約0.62%,也就是一年中1000020-65歲農村成年男性中有62個由於各種原因死亡(包括疾病、衰老、打架鬥毆、交通事故、自殺等)。而同期中國農村男性的平均壽命約為71歲。

 

     我國自清朝以上沒有進行過大歸模的分性別,分年齡的人口普查,也沒有死亡登記的政策,所以沒有歷朝歷代的人口平均壽命及死亡率的官方記錄。所幸的是我國民間有續族譜的習慣,族譜是以男性為主線比較祥細的記錄了歷代男性生死年譜,有的還詳細到有生猝時間。我國記錄最長、最完整的族譜之一就是《王氏同譜》(Wang Shi Tong Pu ),從公元前500年至二十世紀記錄了8930000多人,從沒間斷。科研人員分析了公元1700-1750年的族譜所記錄的資料發現了當時男性的平均壽命在25-30歲之間,比歐洲同期(35歲)要低,原因是歐洲的公業化帶來的較為優越的生存環境。而人類的平均壽命在過去2000年來都比較穩定,一直到了二十世紀初人類生活條件與醫療條件的實質性的改善,人類平均壽命才開始大規模的提高,我國二十世紀初的平均壽命才35歲。所以我們取1700-1750年時的25-30的平均值27.5歲作為三國時期男性的平均壽命。我們知道平均壽命與死亡率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負相關性,死亡率越低平均壽命就越高,反之亦然。根據這種負相關性,以及已知的2000年農村成年男性死亡率及平均壽命的資料我們用公試可計算出三國時期男性的年死亡率。設三國時期成年男性的年死亡率為(X);三國時期男性的平均壽命為(27.5);2000年我國農村成年男性死亡率為(0.62);2000年我國農村成年男性均壽命(71)。X:27.5 = 0.62:71。則三國時期成年男性的年死亡率X=(71 ÷ 27.5) x 0.62 = 1.6(%).

 

    有了三國時期成年男性的年死亡率(1.6%)再根據諸葛亮提供的蜀軍中屯將以上的軍官每年自然死亡人數42, 我們就可以計算出蜀軍中屯將以上的軍官有多少人。蜀軍中屯將以上的軍官人數 = 42 ÷0.016 (1.6%) =2625 ().

     東漢時期的兵制,基層大致分為部、曲、屯、隊、什、伍六級。其中,伍轄五人,設立伍長,什轄二伍,設立什長;隊轄五什,設立都伯;屯轄兩隊,共百人,設立屯將。屯之上,為曲,轄五屯,共五百人,有曲長;部轄二曲,共千人,設千人督,亦稱牙將。部之上就是營,五千人,有校檢校尉,兩營則並為一軍,主官名校尉

                           1-(校尉1)

                                

                         2-(校檢校尉2)

                                

                           10-(牙將10人)

                                

                           20 -(曲長20人)

                                

                          100-(屯將100

 

     我們從諸葛亮的描敘中知道蜀軍承襲了東漢時期的兵制,我們可以根據東漢時期的兵制各將領的比例計算出屯將的人數。1-校尉(1 = 2-校檢校尉(2 =10-千人督(牙將)(10 = 20 -曲長(20 = 100-屯將(100)。屯將相對於其以上級別官員的比例為100 3320曲長+ 10牙將+ 2校檢校尉+ 1校尉=33)。於是我們可以計算出“三國時蜀軍中屯將數 = 2625 x100/133= 1973 (人)。 一個屯將轄100人,據此 我們可以計算出:“三國時蜀軍的總兵力”= 1973 x 100 = 197300 (人)。約20萬。

 

     我們還可以準確的計算出蜀軍中特種部對“突將、無前”(蜀軍中用於衝鋒戰士), 少數民族戰士“賨叟、青羌”及 騎兵 “散騎、武騎”的人數。這些特種兵的年鈞自然死亡人數為600 (1000 ÷ 20 X 12 =600 ),(諸葛亮統計突將、無前,叢叟、青羌,散騎武騎20個月然死亡一千餘人,我門取1000人)特種兵的年鈞自然死亡人數為600人除以三國時期成年男性的年死亡率(1.6%)我們就可以計算出蜀軍特種兵人數大約為38500(600÷1.6% = 38500),蜀軍中特種兵包括騎兵是蜀軍總兵力的1/5 (38500 ÷ 197300 ≈1/5)

 

     我們用科學的方法計算出的三國時蜀軍的總兵力197300人的數目與諸葛亮兩次提到的蜀軍人數相符。一次是諸葛亮在建興元年(223)所作的正議中提到的蜀軍人數: 又《軍戒》曰:「萬人必死,橫行天下。」昔軒轅氏整卒數萬,制四方,定海內,況以數十萬之眾,據道而入有罪,可得干擬哉?(《蜀志·諸葛亮傳》注引《亮集》. 其中“數十萬之眾”即二十萬人的誇大說法。另一次是為阿斗寫的伐魏詔中提到的蜀軍人數: 諸葛丞相弘毅忠壯,忘身憂國,先帝託以天下,以勗朕躬。今授之以旄鉞之重,付之以專命之權,統領步騎二十萬眾,董督元戎,龔行天伐,除患寧亂,克復舊都,在此行也。”(《為後帝伐魏》注引《亮集》)其中明確了蜀軍人數是“步騎二十萬眾”。當然其中能直接用於戰爭的可能也就是十多萬。

 

     註:(《三國志·蜀志·後主傳》注引王隱《蜀記》記載,蜀亡時向鄧艾獻出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其中帶甲將士“十萬二千”是指戶口為兵籍的常備兵士,並不包括那些戶口不是兵籍的郡兵、地方兵,所以及使是在諸葛亮死後30年蜀軍人數還是遠不止十萬。)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方勵之死了
2012: 幼河:談談明朝奸相嚴嵩
2011: 林輝:張學良為何說自己是“罪人中的罪
2011: USSR son 中共抗日嗎?
2010: 周恩來64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外援助共
2010: 曾經的白匪《無畏上將高爾察克》以英雄
2009: 蔣介石對中華民族的七大貢獻
2009: 打開文化大革命黑匣子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