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抗战六年闲暇中的延安交际舞风潮
送交者: LuZhiShen 2013年04月22日12:38:32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抗战六年闲暇中的延安交际舞风潮

 在延安1937~1942年前后六年的周末和节假日晚会上,革命队伍里时兴交际舞。黄土地上,宝塔山上,延水河边,穿军装,着草鞋,明亮的汽油灯映照着一对对闻乐起舞的翩跹身影,这是严肃紧张的工作、学习、生产、战斗生活之余,别一番生动活泼的革命生活画面。

   
                        抗战六年闲暇中的延安交际舞风潮

                 “我试着教他们一些人如何跳舞,他们勤奋好学,每事必问。” 

    1937 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延安。同月底,美国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到延安。史沫特莱是到 中国革命队伍里采访的第二位记者,她的到来受到了特别的重视。来到延安的当天晚上,史沫特莱就分别见到了朱德和毛泽东。次日,中国文艺协会和新中华报社联 合集会,热烈欢迎史沫特莱的到访。
    正是这样一位自称"大地的女儿"的史沫特莱,倡导组织声噪一时的交际舞潮流。
    与史沫特莱形影不离的是年轻漂亮,长发披肩,大学毕业后写过诗、演过电影的吴光伟吴莉莉,现任史沫特莱的翻译兼秘书。平时偶尔和她们一起出现的还有那位浓眉大眼,最早奔赴陕北,被称为文艺明星的丁玲。
    据 稍后到访延安并与史沫特莱暂作邻居的斯诺夫人介绍,"在共产党人之中,你很难区分谁男谁女,只是妇女的头发稍长一些。"在当时的延安,身边 带有口红并使用口红的似乎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出身高贵、气质高雅的斯诺夫人,"我不肯放弃打口红,我尽量想打得淡一些,不至于过分引人注目。"另外一个就 是吴光伟,"方圆数百英里内,打口红的中国女性只有一个,她就是吴光伟,……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演员。"
    这样三位耀眼的单身女性,芳龄在25~45岁之间,"像旋风一样出入在各种政治、社交和群众场合"。她们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的接待和热烈的欢迎。在革命队伍里一直盛行着的是集体唱歌和相互"拉歌"。史沫特莱不擅长唱歌,却能跳舞。她后来的回忆录记载说:
    " 在延安召开的一次高级军事干部会议期间,我试着教他们一些人如何跳舞,他们勤奋好学,每事必问。朱德同我破除迷信,揭开了交际舞的场面。周 恩来接着也跳了起来。彭德怀喜欢作壁上观看,但不肯下来跳一次舞。贺龙在青砖铺的地上随音乐旋律一起欢跳,他是身上惟一有节奏感的舞师。在延安的妇女中 间,我赢得了败坏军风的恶名,人言可畏,群情侧目,以至有一回朱德邀我再教他跳一次舞时我居然谢绝了他。他指责我怕事,说道:'我同封建主义斗了半生,现 在还不想罢休'我只好站起来以民主的名义和他跳了一次。"

          外国友人引吭高歌,中国主人拍掌击节

    这 是延安早期的交际舞,主要是在高级干部聚会的娱乐性晚会上作表演性节目。范围不大,半掩蔽半公开。但这种带有异域色彩,具有强烈心理刺激作 用的表演节目却非常具有示范性,很快,在凤凰山下史沫特莱的住处,就有了私人性质的娱乐晚会,当然少不了要跳交际舞。毛泽东刚开始"由于自尊心强,他不学 跳舞,生理上也没有节奏感",但却经常光顾客人们的住处。
    "有时候,我给毛泽东写一个'请即来一谈'的便条,他很快就来了,手里提着一袋花生米。于是请外国友人唱一支歌,外国朋友引吭高歌,中国主人拍掌击节,歌罢由中国主人们或唱歌或讲古,窑洞满座,谈笑风生,一时称为乐事。"
    "在这友好欢乐的悠闲时刻里,我经常邀大家排成一队,教他们跳弗吉尼亚土风舞。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朱将军参加,他和舞伴们旋舞起来,而且按着一、二、三的拍子,好像刚参加阅兵式的新兵一样,踢得尘土飞扬。
    慢慢地,交际舞逐渐出现在公开举行的晚会上。当时延安古城里的钟楼东侧有一座不大的基督教堂,被辟为中共中央大礼堂后,几乎每个周末的晚上,这里都举行晚会或舞会。史沫特莱和她的"学生们"成了舞会上的"明星"。

      交际舞引起了革命队伍里女将们的强烈反对

    最 初在延安高层男性社会时兴的交际舞,直接触犯的是革命队伍里女将们的安全感。参加过长征的女英雄们据说从来不化妆,头发太长有碍行动时,随 便拿一把剪刀剪短即可。陕北那些生性温顺、政治落后的乡下婆姨,对这批强悍的女英雄们没有构成多大的威胁。现在,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沦陷区和 国统区的上海等大城市涌来了一批批受过教育的女学生们,她们被邀请参加逐渐蔓延着的延安周末晚会或交际舞会,从而有了与延安高层社会男英雄们手把手,面对 面直接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女英雄感到,男人们在蠢蠢欲动,她们在想方设法制止这种"反叛"。
    这场矛盾的结果,是导致延安离婚率的普遍上升,以及贺子珍的负气出走。
    毛泽东一开始并没有参加交际舞,只是与史沫特莱、吴莉莉有着非常频繁的接触。据埃德加·斯诺根据史沫特莱介绍所作的记录说:
    “不 为众人所知的是,毛还写出大量的诗词来教授和指导吴莉莉。毛常常会在太阳刚一落山和开始工作之前,带一名警卫,来到史沫特莱的窑洞。他们 一边喝茶或喝米酒,一边谈天说地。他对外国的情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和艾格妮丝同岁,他详细询问她的生活经历,包括她的爱情生活。毛读过一些译成中文的 西方诗歌,他问艾格妮丝,她是否体验过拜伦、济慈和雪莱那一类诗人所赞美的那种罗曼蒂克爱情。……他似乎觉得曾经错过了点什么。莉莉好像唤醒了他对美好高 雅感情的青春幻想。”
    长时间频繁的接触,使贺子珍产生了疑心。贺子珍自己晚年对来 访者说,有一天,贺子珍找到史沫特莱住的窑洞,发现毛泽东与吴莉莉坐得很近,面对 面地正在谈话,很是火热,眉开眼笑。贺子珍一腔怒气地冲了进去,毛泽东仍然坐在那里,吴莉莉起身招呼,让座:"贺子珍,请坐,来,来"。
    而贺子珍却厉声厉色地回道:"还来呢我就是为你才来的我不是为你,我也不来这里了。"
    窑洞里的气氛顿然紧张起来,毛泽东愣住了,吴莉莉也不知所措。贺子珍马上转向毛泽东发火,说着说着,手就挥舞起来,手指划到吴莉莉的耳朵和脸颊上。
    毛泽东既扫兴又尴尬,赶紧把贺子珍拉回家。
    事后,吴莉莉向有关部门反映贺子珍打人,小范围内称之为"吴光伟事件",但有关部门并没有对此给予一个什么处理意见。
    贺子珍在得知自己被"恶人先告状"后,气愤地表示:要把史沫特莱枪毙了!
    朱德的夫人康克清,以及其他女英雄们都极力支持贺子珍。她们一致认为,男男女女夜晚聚在一起彼此亲密地接触,是伤风败俗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而祸根子就是史沫特莱。
    这样,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先是贺子珍在1937年8月离开延安;稍后,吴莉莉随西北战地服务团也离开延安。史沫特莱因为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在延安多呆了一段时间,到9月初"毛泽东断然命令她离开延安",便与斯诺夫人一道,索然寡味地告别了延安。

                交际舞时行并没有因此而消歇

    贺子珍出走,毛泽东婚变,在延安引起不大不小的风波。但是,因为有了大量青年学生的到来,延安周末晚会或交际舞会更加时兴起来。
    每 到周末和节假日的晚上,延安城里由原基督教堂改制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大礼堂、城东门外桥儿沟由原天主教堂改制的鲁艺大礼堂、城南门外的自然科 学院礼堂、城西门外延河两岸的王家坪八路军总部大礼堂、女子大学礼堂或操场、蓝家坪的马列学院大礼堂、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所属的作家俱乐部、 大砭沟的文化俱乐部,等等,几乎都有文艺晚会或交际舞会。
    音乐伴奏虽然很简单,但已经是现场乐器演奏。计有口琴、风琴、手风琴、小提琴、竹笛、二胡,其中有很多乐器大多是临时手工制作的。
    只有两处教堂里的舞场是青砖地面,其他舞场都是平整的黄土地。有的露天舞场由于天气干燥,跳舞人多而难免尘土飞扬。
    在 灰色一片的制服中间,从大城市新近来到的女同志们将上衣腰身收紧,扎上皮带,就显露出优美的身材曲线。有的甚至把津贴节约出来,买一块白布 或蓝布,做成短袖衬衫,衣襟上还绣上一朵小花,这就更加别致了。冬季里在制服袖口、领口镶嵌上一道白色或蓝色的布边,在舞场里也是很出众的装束。
    在 当时延安所有的舞场里,王家坪和中央大礼堂舞场是政治级别最高的,经常有军政首长光顾。蓝家坪文抗所属的作家俱乐部舞场条件最好,有被张仃 设计成沙发式的折叠椅,是延安绝无仅有的,萧军夫人王德芬的窑洞酒吧还有饮料供应。但是,最客满为患的舞场却是女大礼堂或操场,最热闹的舞场是桥儿沟鲁艺 那座中世纪城堡式样的大礼堂,每到新年之际这里都举办稀奇迷人的化装舞会。
  
                  演绎出许多爱情佳话

     同样是在鲁艺舞场上,还演绎出许多爱情佳话。文学系第二期学员苏非,是鲁艺的"校花"。1940年大年除夕在鲁艺大礼堂的舞会上,大鼻子医生马海德勇敢地 邀请她跳舞。她拒绝说不会,他坚持要教她。这样就牵上了她的纤纤玉手,并且整个晚会上就没有放下过。当天夜里,苏菲同窑洞里一位大姐临产了,其他人都让她 出面请马大夫来。他说自己不是妇科医生,但还是跟着苏菲就跑过来了。到清晨,孩子顺利地降生了。苏菲请马大夫回去休息,他却说:"天气那么好,我们出去散 散步吧"她同意了。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他向她求爱,她答应了。鲁艺不少男生眼睁睁地看着外国大鼻子摘走了自己的校花。
    何 其芳到延安之前根本不会跳舞,还反对跳舞。1939年7月,他从抗日前线带学生实习回鲁艺,正赶上文学系主任萧三提倡跳舞,就进行指责,致 使萧三负气离开鲁艺,转而担任文化俱乐部主任。但随着交际舞逐渐蔓延时兴,他也走进了舞场。刚开始,他只在舞场边上,与文学系的几个男生学着跳一跳。在不 久后的一个周末舞会上,何其芳被有意安排与一个同样有些腼腆的女舞伴跳舞,她就是文学系第三期学员牟决鸣。大概是心有灵犀,他们在一起却学得很默契,跳得 很和谐。
    三年后的7月,同样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何其芳、牟决鸣与周立波、林蓝两对新人,共同在窑洞里举行婚礼。他们身穿洗得发白的灰制服,先向毛泽东画像鞠躬,再向来宾致谢,分发红枣和瓜子之后,大家拉起琴,唱起歌,用欢乐的交际舞向新人表示诚挚的祝福。

             延安文人对跳交际舞的批评和交际舞的被取代

    1942 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关于《整顿党的作风》的讲演,将本来在政治局高级干部之间开展的整风运动,转向到全党开展 普遍性的整风运动。普遍性整风运动之初,文艺界都以为这次运动是针对"大头头"的,是帮助党改进完善工作的。所以,继红军女英雄们反对交际舞后,延安文人 又在文章中提出对跳交际舞的批评。
    丁玲不反对跳交际舞,但对于出现在延安舞场上的不平等现象却颇有微词。"有着保姆的女同志,每一个星期可以有一天最卫生的交际舞,虽说在背地里也会有难听的诽语悄声地传播着,然而只要她走到哪里,哪里就会热闹,不管骑马的,穿草鞋的……"
    " 比丁玲态度更加激烈的是王实味。在延安,他自己从来不跳舞,也看不惯别人跳舞,想到革命并未成功,烈士们浴血牺牲的情景,他就"心脏震动, 血液循环得更有力",因此也就对于眼前的文艺晚会和交际舞深恶痛绝,斥之为"歌啭玉堂春、舞回金莲步的升平气象"。文章触犯了众怒,整风运动转入审干抢救 运动后,他被开除出革命队伍,并遭到处决。
    遗憾的是,文人们对于交际舞的批评,不 但没有引起更多的同情和支持,相反却招致整风运动时更激烈的反对。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 开,6月中央研究院批判王实味,11月康生在陕北公学制造出"张克勤案件",整风运动转为审干运动。1943年7月,审干运动再转为抢救运动。各单位和部 门为了完成"特务"指标,停止一切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进行背靠背、拉网式的排比审查。抗战后到延安的新知识分子80%被抢救成"特务"。人与人之间,哪怕 是夫妻之间一时为之生疏。"审干一开始,各个单位都关了门,连亲族朋友也不相往来。"延河边消失了夕阳下散步的身影,延安时期的革命队伍里从此没有人再跳 交际舞了。
    1943年元旦,鲁艺组织宣传队学习改编并试演陕北秧歌剧获得好评,中宣部及时推广其经验。春节期间不仅鲁艺秧歌轮流到延安各机关、部队、学校演出,而且其他单位也都相继组织成立秧歌队,开展演出活动。
              (摘自《上海文学》2001年第1期  作者:朱鸿召)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越南欲抢夺南沙太平岛 台军“呼叫”解
2012: 七律: 当代窦娥冤
2011: 山哥: 曾国藩与洪秀全谁更“三个代表”
2011: 胡锦涛的女儿胡海清旅居美国
2010: 致前总理朱镕基的衙内朱云来的信
2010: 说文革破坏文物的确是个天大谎言
2009: 刘蔚:请各位广传我们关于全国军民起义
2009: 谁应该为南京大屠杀负责?
2008: 天葬 (9) 神界轮回(下)
2008: 天葬 9.1、新神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