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范兒267——「自學成才」Edward J. Snowden:恆心與自律是成功人生的永恆的原動力
送交者: 藤兒 2013年06月18日09:18:3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藤兒點評:斯諾登(Edward J. Snowden)說道做到,對正規教育的鄙視的他卻通過自學成才,讓自己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竊密專才,而且成功地挑戰了所有自持清高的美國保密專家

2006年5月,他在Ars Technica論壇上寫道,“我沒有獲得過任何類型的學位。我甚至都沒有高中文憑。” 但他表示,他不難找到工作,因為他是一個電腦高手。的確,斯諾登(Edward J. Snowden)所經歷的一系列職業生涯就是最好的證明!

雖然最後僱傭斯諾登(Edward J. Snowden)博思艾倫(Booz Allen Hamilton)諮詢公司稱斯諾登聲言泄露了機密信息的做法“令人震驚”,但是唯一的報復,只是解僱了斯諾登(Edward J. Snowden)

今天,無數美國的大學裡開辦的保密專業,培養了無數的保密專才。在高技術條件下的竊密與反竊密鬥爭中,一不小心,就敗給了一個自學成才的竊密專才——斯諾登(Edward J. Snowden)。是啊!保密與竊密的鬥爭,既是管理的較量,又是技術的較量,更是人才的較量......

斯諾登(Edward J. Snowden)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

來源: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3-06-18

紐約時報:斯諾登曾經胸懷大志(圖文)

JOHN M. BRODER, SCOTT SHANE 2013年06月18日


    華盛頓——2006年,愛德華·J·斯諾登(Edward J. Snowden)成了數千名將為美國情報機構工作的計算機高手中的一份子,在那之前的一段時間裡,還沒有內部情報工作人員作為異見人士公開機密情報的例子。他曾先後為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和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簡稱NSA)工作,就在他的疑慮不斷增強的同時,奧巴馬政府打擊泄密的運動披露了一個又一個案例,在那些案例中,幻想破滅的情報機構員工把自己變成了英勇的告密者。

  斯諾登沒有簡單地決定退出監控工作,他學習那些人的榜樣,將NSA的數百份高度機密文件交給了《衛報》(The Guardian)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他的行為可能是打擊泄密所引發的意想不到的驚人後果。

    泄漏美國政府監聽機密的愛德華·J·斯諾登藏身於香港,他在那裡有一些支持者。

  這可能同時反映出了他自己相當大的野心,而這種野心曾被他早年間的放任自流所掩蓋。在朋友的描述,以及斯諾登自己在網上發表的大量帖子中,他是一個富有才華的年輕人,沒念完高中,卻在網上自誇說,用人單位“爭着要我”。

  20歲時,斯諾登在網上寫道,“偉大的人不需要用大學來讓自己更可信:他們會得到所需要的,默默地成功,名垂青史。”藏身於香港的斯諾登學過普通話,對武術非常感興趣,稱佛教是他的宗教信仰。他還曾若有所思地說,“從職業上來說,中國絕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交出了那些文件後,他向《衛報》說起了自己對一等兵布拉德利·曼寧(Bradley Manning)和丹尼爾·埃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的欽佩。曼寧正因向維基解密(WikiLeaks)提供了70萬份機密文件而受審,埃爾斯伯格則在1971年泄露了五角大樓文件。

  “曼寧是一個典型的揭發人,”29歲的斯諾登在說起25歲的一等兵曼寧時說,“他是為了公共利益而採取的行動。”

  斯諾登是一個慣於自省的人,他在叛逆的技術極客反主流文化中度過了自己的性格形成期。在榜樣方面,他不僅能看向那位被全球追隨者追捧的年輕一等兵,也能看向自己所在機構里的異見人士。

  在斯諾德最近供職的NSA,托馬斯·A·德雷克(Thomas A. Drake)自2010年因泄密被起訴後,便一直在巡迴演講中譴責NSA是老大哥。而在斯諾登之前工作過的CIA,則有約翰·基里亞庫(John Kiriakou)。基里亞庫用自己的說法吸引來了支持者,他表示,自己之所以因泄密被判入獄,是因為公開了水刑細節而受到報復。

  如果斯諾登是希望得到類似的關注,那麼他成功了。在國會譴責他是一個叛徒,且聯邦調查局(FBI)也試圖將其緝拿回國時,他已經贏得了公眾的讚美,這些背景各異的同情者包括,左翼電影導演邁克爾·摩爾(Michael Moore),及右翼電視節目主持人格倫·貝克(Glenn Beck)。

  他的泄密再次提出了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上述機構在反恐和網絡防禦方面需要年輕的互聯網迷的技能,但有時,這些年輕人會帶來一種與安全機構不搭配的反權威精神。

  “NSA內部和情報界進行過大量討論,主要是關於文化適應這個過程的,”NSA前監察長喬爾·F·布倫納(Joel F. Brenner)說。“他們知道自己招進了一些必須做出調整以便適應這種文化的年輕人,但這些年輕人也可能會改變這種文化。”

  布倫納說,9·11襲擊後NSA進行了大規模擴張,“會有一些疏忽和錯誤”。但是他說,斯諾登這種“不忠”行為非常罕見,這是很不簡單的。

  斯諾登對計算機技術的痴迷始於高中時期,他就讀的高中位於馬里蘭州巴爾的摩附近的安妮·阿倫德爾縣。高二退學後,計算機技術成了他生活的重心。他結交了一群聯繫緊密的人,這些人迷戀互聯網和日本的動漫文化。

  “他跟我們其他極客一樣,”這個圈子的一名成員說。“我們玩電子遊戲,看動漫。這還是在極客變得酷之前的事情。”為了避免遭受媒體追問,該成員要求匿名。

  斯諾登稱自己為“Edowaado”——“愛德華”的日語發音,朋友勸他拿到高中同等學歷證書。這名朋友表示,“我認為他根本沒有學習過。他只是露個面,通過了普通同等學歷證書考試。”

  2001年,17歲的斯諾登在Ars Technica網站用“The One True Hooha”或“Hooha”的網名發帖,這是一個遊戲玩家、黑客及硬件改裝者的論壇。在接下來兩年時間裡,斯諾登的網聊內容都是有關比如鐵拳(Tekken)、最終幻想(Final Fantasy)、馬克思·佩恩(Max Payne) 及軍團要塞(Team Fortress Classic)等角色扮演遊戲的。他談到了自己對武術的興趣,以及對正規教育的鄙視。

  斯諾登在2003年末提到,自己正在加入陸軍,並稱自己信奉佛教(他順便提到了徵兵表格,稱“沒有不可知論者這一選項,真是太奇怪了”)。

  斯諾登告訴《衛報》,他報名加入美國陸軍預備役特種部隊(Army Reserve Special Forces)的培訓項目,為的是“通過鬥爭,幫助將伊拉克人民從壓迫之中拯救出來”。但他表示,自己在一次訓練事故中摔斷了腿,並在四個月後退伍。

  斯諾登回到了馬里蘭,並找到一份工作,在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高級語言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of Language)擔任保安,該大學與美國國家安全局關繫緊密,兩個地方相距僅15英里(約合24公里)的車程。

  2006年中期,斯諾登在中情局找到了一份與信息技術有關的工作。儘管他缺少正規學歷,但他獲得了參與絕密工作的許可,並在國務院(State Department)雇員身份的掩護下被派駐日內瓦,而這是一個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職位。2006年5月,他在Ars Technica論壇上寫道,“我沒有獲得過任何類型的學位。我甚至都沒有高中文憑。”但他表示,他不難找到工作,因為他是一個電腦高手。

  2006年8月,他提到了自己在政府內部可能擁有的職業前景,且可能與中國有關。他寫道,“我已經對普通話和中國文化有了基本了解,但中國似乎不如其他地方‘有趣’。”

  2009年,斯諾登加入美國國家安全局,成為了常駐日本的一處軍事設施的僱工。他告訴《衛報》,奧巴馬總統“推進了那些我本認為他會做出限制的政策”,他為此感到非常失望。

  他說,“我變得堅定了。”

  2010年,他在離開很長一段時間後又回到了Ars Technica論壇。他的新關注點是政治問題,而不再是技術問題。“社會似乎變得無條件地順從一些魑魅魍魎的東西,”他寫道。“我們是順着光熘的斜坡,滑到今天的地步,而其實我們原本可以控制,停止下滑的呢;還是由於政府無所不在的隱秘行為,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引發了這種偷偷到來的突變?”

  根據斯諾登的女朋友林賽·米爾斯(Lindsay Mills)的Twitter帖子,他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轉移到了夏威夷,米爾斯稱斯諾登為“E”和她的“神秘男子”。米爾斯於去年6月也來到了夏威夷,表演鋼管舞和雜技。鄰居們稱兩人比較冷漠,但並非不友好。

  今年3月,博思艾倫(Booz Allen Hamilton)諮詢公司僱傭斯諾登擔任國家安全局威脅行動中心(Threat Operations Center)的系統管理員。

  斯諾登在今年5月請了病假,名義是進行癲癇治療。據《衛報》報道,斯諾登於5月20日攜帶四台電腦及機密文件的數碼拷貝前往香港。博思艾倫公司於周一解僱了斯諾登,稱斯諾登聲言泄露了機密信息的做法“令人震驚”。

  司法部(Justice Department)正在考慮以多種罪名控告斯諾登。而斯諾登則在上周告訴《南華早報》(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我想讓香港的法庭和人民決定我的命運。”

  Ian Lovett 自夏威夷帕胡,Theo Emery自馬里蘭州埃利科特城,Steve Lohr和Richard A. Oppel Jr. 自紐約, Kitty Bennett 對本文有研究貢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埃及軍方立法 與 尼克松水門事件 從反
2012: 狼狽為奸:乾隆帝利用權臣和珅斂財反貪
2011: 國軍占着戰略要地不作為,將成中華民族
2011: 中國十四億醒獅來了?咋辦?
2010: 熱烈慶賀左派旗手張宏良博客被封
2010: NoWorry: 岳飛不僅是個十足的奴才,還
2009: 洪承疇的“使命”及其他
2009: 毛在1959年的鄭州會議上就是孤家寡人了
2008: 生態環境的異常變化是明王朝崩潰的主因
2008: 晚唐慘禍--甘露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