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崇高的萬曆帝和帝國最後的榮耀
送交者: 二野 2013年08月16日05:48:5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崇高的萬曆帝和帝國最後的榮耀

 

追尋民族的道統與良心——專訪歷史學者汗青

  北京晨報 2012-4-24

    420年前,一場東亞命運之戰發生在朝鮮半島上。

 對於這場戰爭,中國史書一筆帶過。除了勝利之外,我們對它的細節知之甚少,戰士們的熱血、遊子的忠誠、將軍的智勇、人民的信仰……這一切,對大明來說,並非稀缺資源,前人們似乎並不覺得,這其中包含着一種精神力量。

 而翻開日本、朝鮮方面的記載,學者汗青深深地被震撼了,還在大學校園時,他便下定決心:總有一天,要把它寫出來。

 十多年的積累與等待,終於換來了這本《帝國最後的榮耀》,它是一段走失的集體記憶,從中我們將明白,什麼是我們民族的道統與良心。

 為了永不忘卻

 北京晨報:為什麼說抗日援朝是走失的集體記憶?

 汗青:在中國的史料中,對此戰記載甚少,大多數人認為萬曆三大征拖垮了明朝,得不償失。可翻看朝鮮、日本的史料,卻是驚人的豐富,像派誰去偵查,多少人受傷,受傷部位等記載,比比皆是,幾乎每天的動向都很清晰,足以還原戰爭場景。像平壤之戰、稷山之戰、碧蹄館之戰等,只能靠別人的史料來了解具體的戰鬥過程,我們的史料上只寫了個傷亡數字。

 北京晨報:既然別人史料很全,引用就是,何必再寫新書呢?

 汗青:朝鮮、日本的史料有問題,日本史料的小動作太多,在關鍵數據上作假,比如說碧蹄館戰役殺傷明軍2萬,還有的戰役說殺掉明軍20萬(明軍實際參戰才3萬多人),這怎麼可能?稷山戰役,日本人說殺明軍數萬人,其實只有3千,總之,日本的戰報不能信。朝鮮史料也有很多情緒化的內容,李如松打平壤時,不願巷戰消耗兵力,便放日軍逃走,於是就說他坐失戰機、無指揮才能,這顯然不公允。

 抗日援朝決策英明

 北京晨報:為什麼我們的史書對抗日援朝記載甚少?

 汗青:《明史》基本是東林黨人寫的,他們對朝廷持批判態度,認為抗日援朝徒耗國力,故語焉不詳。事實上,這場戰爭只有兩個堅定的支持者,一個是萬曆,一個是當時的兵部尚書。

 北京晨報:抗日援朝是否得不償失呢?

 汗青:首先,萬曆三大征並沒有拖垮財政,萬曆去世後,光宗即位,幾天內就拿出160萬兩白銀作為九邊軍餉,可見財政並不困難,後來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想拿出6萬兩白銀犒軍,卻怎麼也湊不出來,兩相比較,不可同日而語。其次,絕大多數朝臣不了解日本,也沒什麼信息渠道,而萬曆則不同,他從四個方面收集情報:一是讓錦衣衛到日本打探消息,二是被擄到日本的中國人傳回了情報,三是從朝鮮了解情況,四是從琉球獲得信息。四方面的信息都證實,豐臣秀吉意欲以朝鮮為跳板進攻中國,計劃成功後將天皇遷到北京,他的幕府設在寧波,他的哥哥當朝鮮國王。可以說,中日之戰不可避免,拒敵於國門之外是明智的選擇。

  

 不猜忌才能成功

 北京晨報:抗日援朝中,明軍數量處於劣勢,為什麼能最終取勝呢?

 汗青:這與萬曆的素質有關。後人說萬曆是昏君,長期不上朝,但萬曆是張居正的學生,再差也不至於昏庸。在朝鮮戰場上,幾任將軍雖各有缺點,但共同的優點是敢擔責任,遇到問題直接拍板,事後再上報。這和崇禎時成鮮明的對比,楊嗣昌和農民軍作戰時,事無巨細,都要請示,批示下來後,戰局已變,所以一敗再敗。在朝鮮戰場上,指揮員都是按自己判斷來做決定的。

 北京晨報:為什麼崇禎不給前線放權呢?

 汗青:萬曆最大的優點是不猜忌,而崇禎疑心非常重,17年換了50個內閣大學士。這與時勢相關,一個王朝即將崩潰時,官僚機構效率大大下降,皇帝想幹什麼都幹不成,自然要猜忌屬下,而吏治好,則令出政行,也就沒必要換人。萬曆雖久居深宮,但官僚機構的效率還是比較高的。

 有氣節的明朝人

 北京晨報:除了決策機制高效以外,明軍取勝還有哪些因素?

 汗青:那就要說到士氣與民心了。明朝人是非常愛國的,比如被擄到日本的中國人,因醫術得到重用,已爬上相當於太醫的高位,可聽說日本要打中國,冒死把信息傳了回來,差點被日本人下了油鍋。明軍戰士也很忠誠,即使是高官,每天副食也只有一勺鹹菜,可他們要和幾倍於己的敵人殊死搏鬥。

 北京晨報:可在今天人們的印象中,明朝是一個黑暗的時代。

 汗青:明代社會非常重視倫理秩序,但後代對它有誤會,這其中很大因素是受吳晗先生的誤導,明朝特務政治、腐敗、黑暗是客觀存在的,但在明朝滅亡時,那麼多人自殺殉難,這在歷朝歷代都是罕見的。

 政權應該講道德

 北京晨報:為什麼大家要自殺呢?

 汗青:需要注意的是,許多自殺者是普通百姓,並不是士人,他們住在南方,離清軍尚遠,得知崇禎自縊,竟舉家自殺。這背後,是信仰的力量,因為君死臣辱的觀念深入骨髓,感覺沒盡力,所以自裁。這份忠誠心,與明代從朱元璋開始大力倡導文教是分不開的,明代的名教禮義非常強勢,人們嚮往文明,故滅國300年,民間的反清復明始終在持續。

 北京晨報:恪守封建統治者的道德,豈不愚蠢?

 汗青:但明代許多統治者自己也恪守道德底線,抗日援朝有利益層面的考慮,但更重要的還是從價值角度去衡量。明出兵前,李朝江山盡失,向萬曆請求內附,想在明朝當個官就算了,萬曆立刻給罵了回去,一個君主應該對人民負責,這是起碼的道德底線,打敗了,我可以幫助你,但明朝絕不同意你拋棄自己的人民。戰爭勝利後,李朝對中華文明發自內心的敬服,所以明亡後,表面對清稱臣,但宮中卻使用明朝年號,供奉明朝的神位,這說明,講道德的政治,才能贏得尊重。

  

 接續民族的真道統

 北京晨報:可明朝的氣節是如何消失的呢?

 汗青:一方面,明朝滅亡給知識分子內心以巨大衝擊,他們痛感清談誤國,清初樸學興起,人們轉向經世致用。另一面,滿清統治者也希望讀書人變得功利化,因為他們沒有成體系的傳統文化,堅持道統,則自身政權合法性便成了問題,所以他們鼓勵人們將讀書看成晉身的階梯,而不再是為了信仰與理念。清代前期統治者特別注重科舉制度,對於道統,提都不允許提,所以讀書人失去了責任感,唯利是圖,這樣的風氣代代相傳,終於令氣節與操守消磨殆盡。

  

   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

  序章 一五九二年,命運的十字路口

  公元一五九二年,是明神宗萬曆二十年、日本後陽成天皇文祿元年,朝鮮王朝宣祖二十五年,干支紀年壬辰。這一年恰好位於中國兩個小冰河期之間的間歇期,遼東的氣候還算差強人意,春夏雨水尚稱豐足。

  這一年的六月十五日,一支中國軍隊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這支軍隊是從距離鴨綠江不遠的九連城出發的,規模並不大,只有一千零二十九人,都是身經百戰的遼東騎兵。最高指揮官是一員普通參將,名字叫做戴朝弁,副指揮官是一名游擊,叫做史儒。 他們只攜帶了很少的輜重,指揮官的表情很輕鬆,一切跡象都表明這似乎只是一次例行的邊境任務。

 他們穿過遼東、朝鮮邊境的寬奠堡,一天之內便抵達了鴨綠江畔的渡口。士兵們約束着自己的坐騎,分波次踏上渡船。鴨綠江正處於豐水期,水流湍急,滿載着明軍士兵的渡船順流而下,船速頗快。從清晨開始渡江,到下午一時許,這支軍隊便全部踏上了朝鮮的平安道,稍事休整後,向着義州方向開去。

 這一次的渡江行動悄無聲息,也沒引起沿途居民的多少關注,但它其實是巨大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個小小尖角,是一起重大歷史事件的開端,是一場宏大敘述的開幕前奏。隨着時間推移,這座冰山會逐漸顯露出它龐大的身軀,牽引出一連串盤根錯節的利益博弈,並最終引發幾個龐然大物之間火星四濺的衝撞。

 對這些沒有留下名字的明軍士兵來說,渡過鴨綠江只是個人微不足道的一小步,而整個東亞歷史卻因此而結結實實地朝前邁進了一大步。

 這一步,揭開了亞洲史上極為重要的壬辰戰爭序幕。

 幾年後,日本太閤豐臣秀吉因這次戰爭慘敗、嫡系精兵強將損失嚴重而氣病身亡,留下了在政治上十分幼稚的年輕繼承人,還有個完全沒有政治手腕卻無比寵溺兒子的遺孀。日本史上最擅長隱忍的政治家德川家康乘虛而入,經過兩場大戰最終奪取了豐臣氏的統治權,日本進入了長達三百年的幕府時代。

 德川從壬辰之戰後的豐臣氏結局知道,西邊龐大的明帝國是日本現在招惹不起的強鄰,而葡萄牙等歐洲商人和教士們,則讓他感覺到了還有來自海洋的威脅,所以此後日本足足三百年時間都採取了閉關鎖國政策,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免得不小心讓大明這位強鄰不爽了而對日本橫眉冷目。

 這一步,讓朝鮮李朝在明帝國的庇護下,從國土盡失、政府流亡轉而全面收復失土,幸運地得以復國並繼續保全了李朝的王室地位。此後的數百年裡,朝鮮唯中國馬首是瞻,忠心耿耿地擔任着中國附屬國的角色,一直到百年前才再次亡於日本。

 這一步,實實在在地影響了整個亞洲此後足足三百年的戰略格局。

 然而在中國,這卻是被很多人都遺忘了的一步,也幾乎是充滿了負面評價的一步,同時還被很多人認為是不值得重視的一步。這點,從正史上的記載寥寥無幾就可以知道。也因此,後人對此次戰爭了解不多,到了今天,這差不多真成了一場被各種迷霧掩蓋了面目的戰爭。而萬曆皇帝和大明皇朝,更為這次戰爭背上了不少罵名。這場由萬曆皇帝支持和主導的抗日援朝之戰,歷史評價一直毀譽參半,後世無數文人政客都指其是導致大明帝國衰敗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所謂的萬曆三大征之一。

 只是,真得如此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號稱打了八年游擊的八路軍總部被日軍百
2012: 沈志華講演:關於中朝關係
2011: 抗日戰爭66周年祭 蔣血戰衛國 毛感謝日
2011: 秦朝統一六國最重要原因是商鞅變法
2010: 高伐林:毛澤東從來不惜以千百萬民眾的
2010: 國民黨,共產黨如何抗日打鬼子
2009: 惱羞成怒:奧巴馬竟然指責美國公眾對他
2009: 文化大革命第一個被打死的人
2008: 林泉:毛澤東的邪惡遠遠超過希特勒
2008: 江心洲評三年饑荒 : 究竟是誰造成了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