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美国通过驼峰航线支援中国-1天就损失飞机15架
送交者: 二野 2013年11月26日07:29:40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美国通过驼峰航线支援中国-1天就损失飞机15架

作者:北明

胜利,失败,这些字眼是没有意义的。生活超越了所有这些词汇,也早已绘制出背后的画面。

——安东尼·圣埃修伯里

1942年,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年轻的美国空军,闯入了喜马拉雅山脉人类飞行禁区。那时,人类空中动力飞行刚进入第49个年头。

驼峰航线以印度阿萨姆邦为起点,向东横越喜马拉雅山脉,穿越云南和四川一系列山脊与江流,抵达中国昆明的美国空军基地。全长800公里(550英里),宽80多公里(50英里),平均海拔4500至5500米,最高海拔7000米。飞机平均飞行高度高达6100米(20,000英尺)。驼峰航线中前后使用过的近七八种机型,无一适应。人类没有制造出合适驼峰空运的飞机。

美军运输部视驼峰为“军官的墓地”(aGraveyardforcom-manders),驼峰飞行被后世称为“死亡飞行”,派往中印战区的美军将领认为自己遭到了“流放”,他们称自己在印度的驻军基地是“上帝的弃地”。

C-46是大型运输机,翼展足有108英尺,对于仅有两个引擎的动力来说,这个体积太沉重了。还不算每次都是满载物资,承重起飞。这个大家伙还有很多其他缺陷:引擎易于失灵、冰雪刷启动器易于损坏且常常掉落、化油加热器失效、液压油泄漏、螺旋桨旋出、轰鸣声震耳欲聋、高空缺氧下的难以控制……最让飞行员们无奈的是,迫于中国战区战事,为了紧急增加运输量,C-46在通过飞行检测之前就投入了使用!结果导致第一批30架C-46投入驼峰运输的6个月之后,上报呈交的必须修复和改进的项目就达七百项之多。

当新的机型到位,情况大同小异,飞行员没有熟悉飞机性能的时间,就要求立即入仓起飞。道格拉斯的战友狄克·哈特(DickHart)是美军驻澳大利亚的飞C-47的运输机组飞行员。有一次,一架C-46完成运输任务后,着陆澳大利亚悉尼空军基地,正巧轮值排到哈特出勤,他被要求驾驶这个“大老爷”到布里斯班去。与他同行的是满机舱的飞行员,都跟他一样是C-47的机组人员,他的任务是把他们送到那个城市。

108英尺宽的C-46挺着大肚皮,在震耳的轰鸣中升上天空,谁也不清楚这老爷怎么就上来了。飞行员运送飞行员,驾驶舱和货座舱里都是飞行专家,客舱里的一位飞行员好奇,站起身走到前舱,问驾驶员哈特:

“嘿,伙计,你飞C-46多久了?”他的问题挺客气,他想知道C-46的性能。

哈特看看自己的手表,回答得十分准确:

“哦,大约30分钟了。”

闻言,听者脸色煞白,即刻回到客舱,老老实实坐回座位,不再发一言,也绝不再乱走动。

军人妻子和家人的哀告、牺牲者战友和同事的抱怨,潮水般涌向白宫。

 
罗斯福咬牙切齿地下令:必须减少失事率!同时要增加运输量!这就是驼峰空运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临危受命的威廉·腾纳尔(WilliamH.Tunner)将军是第四任驼峰空运指挥官,他在1944年8月那个雨季抵达印度沙布瓦空军基地。飞机徐徐下降,跑道尽头一派荒凉、昏暗、尘土飞扬。接下来,一个又一个黑黢黢的巨大的堆包,出现在腾纳尔眼前。他被告知,每一个黑色堆包都由一架在那里失事坠毁的飞机和一行遇难的机组人员构成。

1945年1月6日,他到任不久,驼峰大发雷霆,用“人类空运史上最恶劣的天气”把这个日子载入了飞行史册。十四航空队飞行员卡尔·康斯坦因回忆说,驼峰上空那天酝酿了来自不同方向的三股欧亚气团:低气压向西沿喜马拉雅主要山脉运动,高气压自孟加拉海湾翻卷而来,更低的气压来自西伯利亚。三股强大气流的持续冲撞翻搅,形成了地球大气层最为恶劣的飞行环境。被绑架的飞机猛烈震动,在严酷的冰冻、急剧而沉重的下坠力、震耳啸鸣、恣肆狂风、倾天豪雨、雨雪冰雹、漫天雪暴、不断切换的风向、刺目欲盲的闪电中挣扎不休……

诡谲危难在于,起飞前几分钟,无人能知晓驼峰上空等待他们的是狰狞的魔鬼还是温柔的天使。驼峰上不可能设气象预报站。

那一天,空运没有中断。所有飞机几乎完全依靠仪表盘飞行,不少失去了航向……

康斯坦因驾驶的C-46,一个引擎失灵,能见度是零,冰雪刷被厚重冰层阻止而失效,仪表盘震荡损坏,无法显示地平线,他们无法确定自己是飞机体位翻转,肚皮朝天飞行,还是正常飞行。高超的飞行技术与安全指数已经毫无关系了,凭着运气,他们在两万英尺高空与暴怒的气象魔鬼搏斗了三个半小时,终于越过驼峰,抵达昆明基地上空。

准备降落了。

一口气还没倒出来,就听见导航员报告说,机场上空有五架飞机在同时呼救!

而跑道上,隐约可见一架引擎失灵的飞机正紧急迫降。跑道已然变成坟场,那些黑色的堆包就是这样形成的。

他们是抵达的飞机中唯一没有呼救、不需迫降的,他们必须为呼救者让路。而他们的燃料即将告罄!道格拉斯手脚冰凉,他过去的训练和记忆却燃烧起来:脑子里出现了一条附近的跑道。那是飞虎队当年废置的跑道,是他在训练期间获悉的信息。指挥中心此刻顾不上他们了,他们必须自救。当机立断,康斯坦因盘旋几圈,偏飞而行,对准那条没有导航灯、也没有指挥信号的跑道俯冲下去,放下了起落架,听天由命吧!飞机在坑洼不平的地面摩擦出黑烟与沙土,气喘吁吁、快要散架的庞然大物C-46终于停下来了,他们没有变成另一堆黑色丘包。

出舱,穿过倾天豪雨,机组人员一行三人跌跌撞撞推开调度室的门。惊魂未定,疲惫不堪,只问一句话:

“我们在哪儿睡觉?”飞机卸载后通常立即掉头返回印度基地,但今天是致命日,驼峰航线肯定关闭。机组人员九死一生,他们需要储备精力,准备明天的空中恶战。

不料调度员回答说:

“我无权让你们在这里过夜。信不信由你!”

“什么?你说什么?回去?我们怎么可能回去?!”

这却是一个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回答的问题。那一天,所有安全抵达昆明、完成运输任务的机组人员接到的是同一个指令:“必须立即返回。”

1945年1月6日这一天不仅以天气极端恶劣载入人类飞行史册,更以美国飞行员搏战死神的勇气载入史册。那一天的24小时内,平均每96分钟有一架飞机及其机组人员失事丧生。在驼峰上空狂怒暴虐的大气层中翻腾跌撞沉浮,谁也不知道死亡将选哪一架飞机、哪一个机组人员,但是运输机依然接连不断冲上峰峦,冲入天空,在空中地狱做殊死穿行。仅那一天24小时,15架运输机及数十名人员永远没有归来。

 

像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一样,腾纳尔将军同样是飞行天才。腾纳尔被誉为“空运之父”是冷战以后的事,而陈纳德当时援华抗日已历时七年,声名远播新老大陆。而且陈纳德大腾纳尔13岁,是后者空军学院毕业飞行的考核教官,那枚引以为豪的飞行奖章就是陈纳德亲自授予他的。这两人都在中国天空大显神通,一个打日本,一个运军需,虽然在飞机使用上有交叉,也有争执,但腾纳尔对他的老师把日军飞机赶出驼峰航线,深怀感激。

当年腾纳尔从西点军校毕业才一年多,飞行学院结业才一个月,就把一架福克(Fokker)三引擎的飞机从圣地亚哥飞到了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他手中全部所有,就是一张滥竽充数的加州地面交通图。一登机,他更吃惊了:12张苍白的脸上24只焦虑的眼睛望着他。他捏着自己手心走进驾驶室。他把他们一个不少地安全运到目的地了。

腾纳尔和他的空运将士们,从驼峰为中国运送汽油。这些汽油是陈纳德的十四航空队上天抗日的原动力。

那一天,腾纳尔驾驶一架C-54飞机飞越驼峰抵达昆明,要跟陈纳德分享他的喜悦:这架C-54刚刚到位,四个引擎,嘎嘎儿新,是中缅印战场上第一架新型飞机。

腾纳尔抵达昆明空军基地上空准备降落,但是屡次呼叫,调度塔无人接应。他只好转航飞往桂林,找他的朋友卡西·文森特显摆去了。文森特将军是桂林地面部队指挥官,桂林抵不住日军强攻而失守,那天是1944年11月11日,军政撤离,文森特正执行焦土政策,炸毁收尾部队藏身的山洞。腾纳尔突然从天而降,来得不是时候!可是他把C-54停放好,旋身搬出随机带来的啤酒,磕了盖子,递给文森特,然后他拉着这位满身硝烟的文森特,一边喝酒,一边围着飞机转。转了好几圈。腾纳尔那时候没结婚,C-54就是他的新娘子。

“她太美了!要的就是她!”腾纳尔告别文森特,驾着他的新娘子再度起飞去昆明。

这次昆明基地调度塔有回音了:“你来做什么?”

“我来见陈纳德将军。”他说着就让新娘子着陆了。这么大的机场,还没见过这么好的飞机呢!腾纳尔环顾四周,意得志满。他的老师一定会对他的美人赞不绝口!

陈纳德已经在调度中心等着了。

他进门脚没站稳,劈头就迎来陈纳德的咆哮:

“你他妈的以为你到这儿来干什么腾纳尔!?弄那么个劳什子满世界飞!——不知道我的人从没见过那玩意儿吗?他们可能一炮就把你轰下来!”陈老爷子气都不喘,瞪着不大的眼睛,沙哑着嗓子接着训:“轰下你来就他妈正合适!谁给你的权力飞到这个战区来?”

腾纳尔试图说明他为什么飞来又飞去,飞去又飞来:他嗫嚅着说他联络过调度中心,没有响应……

正因为他这个不明飞行物不知来自何方,不知是不是日本侦察机,调度中心才不知该打还是不该打,所以没法子响应他!调度室里为此忙乱一团。腾纳尔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陈纳德开始针对他的新娘子咆哮:

“你要这四个引擎的怪物干什么?这该死的东西非把汽油都喝光不可!”

调度室众人鸦雀无声。都知道十四航空队平时汽油紧缺。史迪威不仅抽调十四航空队的汽油,而且为了他的缅甸战事,切断所有中国军用物资。陈纳德为了中国抗战受尽了史迪威的气,正没处发火呢:“我们不给你一千加仑汽油,你就没法回到你应该在的地方!”

腾纳尔终于有个机会说一句完整话了:

“不,长官,”他飞快地说,“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汽油。事实上,我打算现在就给你倒出八百加仑汽油。我来这里就是为了这个,放下汽油我就返回。”

这却让盛怒中的陈纳德更生气了,他猛地背转身,跺着脚走掉了。

 
陈纳德对倾心相爱的陈香梅说:“汽油、飞机、补充兵员才是我的需要。”他太清楚了,日军“若能遏制他们的汽油供应并截断运输流转,招致的损害,比实际所投的炸弹将更大!”没有汽油,他的飞机就是一堆烂铁。

腾纳尔四个引擎、双倍动力的C-54,是个喝汽油的“怪物”,还在战区上空飞来飞去地闲逛,“一滴汽油一滴血!”一千加仑汽油是多少血?腾纳尔着实撞到陈纳德的螺旋桨上了!

其实,腾纳尔太冤枉了,他绝不是只会玩飞机的花花公子。甫上任,他要求给他一架运输机,他要飞越驼峰。调度室罗伯特·巴克尔少校看了这位新来的顶头上司一会儿,回答说:“你不能驾机出行,先生。”可是巴克尔立即听见腾纳尔安慰他说:别担心,我不过就是要一架满载军用物资的大型运输机,我需要熟悉飞行时的全部感受和一切飞行技术。

腾纳尔登上了一架满载军用物资的C-46运输机,带着他的随行飞行员和军事助手,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实现了飞越驼峰的探险。

腾纳尔消解了那条不可逾越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到1945年抗战结束时,月运输总量提高到了7.2万吨,6倍于1943年12月的运输量,每季度事故记录则降低到半数以下,1945年1-3月只有77架飞机失事,不到他的前任同比的半数。

1945年7月末,炎热潮湿,蚊虫飞舞的日子。腾纳尔接获上级指示:为庆祝1945年8月1日美国陆军航空队节,建议全体官兵休息,参加庆典仪式并举行各类纪念活动。

腾纳尔手执电文,在自己的总部召开了管理人员扩大会议。不过为了这个日子,他做出一个相反的决定:照常空运,而且加倍工作。

准备工作提前进行,通行部、人事部、飞行部、统计部、调度部、联络部、救援部、保养部等各部安排组织就绪。8月1日,午夜第一时第一分起,全体驼峰空运人员,包括各级指挥官以及厨师、职员、中国搬运工和军中牧师们,全部破例投入空运。全体全天候24小时的劳作——“牛马一样的劳作”。腾纳尔本人那天再度加入飞行员队列,亲驾运输机,一天之内三次往返印度与昆明基地之间,六次飞越驼峰。

那是喜马拉雅山脉上空最忙碌、最壮观、最辉煌的一天:200英里宽的横向空间里,多道航线同时开启;1万到2万英尺之间的纵深空间中,数层运输机同时飞行;数百架运输机往返于印度13个空军基地和中国内地8个机场,平均每1分20秒一架运输机启程。在总共1118次的往返中,飞越驼峰2236次。如此密集飞行,飞机无一失事,飞行员无一受损。那一天落地昆明的军用物资超过500吨,闯破驼峰空运吨位最高纪录,创造了1945年1月6日以外,人类飞行史上又一个旷世纪录。

多年后,腾纳尔将军“新娘子”的委屈已成前尘旧事。华盛顿举行了陈纳德将军和他的爱妻陈香梅的授勋典礼。典礼仪式上,“空战之父”和“空运之父”这一老一少又见面了。沉默寡言的男子汉陈纳德摆脱了史迪威的折磨,又遭遇了晚期肺癌之苦。他面容憔悴,脸上的肌肉更加沟壑纵横,但那双不大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他看见了腾纳尔,他握住了腾纳尔的手,那手依然有力,他对腾纳尔说:“贝尔(腾纳尔的昵称),我一直想告诉你,如果没有你和你的信念,以及你的出色的组织指挥,我们不可能在中国赢得胜利。”

美好亲切的话语从这位伟大的老战士的口中说出,在腾纳尔听来,一切都变得美好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毛泽东最早的文稿是哪一篇
2012: 1950年中共人民日报:只有国民党反动派
2011: 张学良自述:九一八后不抵抗命令是我下
2011: 如果西方想弥补大屠杀的过错,那么以色
2010: 跟美国四大国父比,希特勒简直太善良了
2010: 毛泽东在莫斯科讲话:打核战争 牺牲三
2009: 张春桥同志法庭上的经典名言
2009: 怀念抗日英雄冷云
2008: 潘涌:人生哪有不振荡
2008: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 (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