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千古暴君隋煬帝最後是怎麼死的
送交者: 谷青 2013年11月26日23:11:0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暴君折騰何時休

  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楊堅次子,隋朝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皇帝,在位約14年。按《隋書》記載,楊廣“美姿儀,少敏慧”,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長得漂亮還聰明,可惜兄弟輩中他排行第二,無緣太子。後來,由於他那大哥、太子楊勇驕淫奢靡而被廢黜,楊廣因為善於偽裝而得繼太子之位。孰料隋文帝一死,楊廣立刻本性大發,較楊勇有過之而無不及。

  以大業元年為例(即楊廣登上帝位的第一年):當年正月,隋煬帝聽說林邑(今越南中南部)多奇寶,遂派數萬軍隊前去攻打;二月,宮中陳列金寶、器物、錦彩、車馬等,大賞群臣;三月,下令興建東都洛陽,每月役夫上百萬人大造宮殿;同月,又下令徵集百萬民工,開挖運河;五月,在洛陽興建西苑,窮奢極欲;八月,帶妃子、群臣、隨員、護兵、縴夫數十萬人南巡江都(今揚州)。

  隋煬帝是個坐不住的人。大興土木的同時,他還時不時地四出巡遊,每次排場都大得驚人,勞民傷財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譬如第一次南巡,隋煬帝乘坐的龍舟上下四層,高四十五尺,寬五十尺,長達二百尺,裡面鑲金嵌銀,裝飾得富麗堂皇。其餘人等如皇后、嬪妃、大臣們也各有各船,以至隨行船隻千艘不止,前後綿延百里之遠。為保安全,船隊所經之地還派有大量騎兵隨行護送,所過州縣不僅要整修道路,還要供應最精美的食物,吃不完的就地掩埋。如此,路過的州縣可就倒了大霉了,“郡縣官人,競為獻食,豐厚者進擢,疏儉者獲罪”,為討好隋煬帝,地方官吏們拼命搜刮百姓,無盡的民間財富就這樣被大肆糟蹋。

  巡遊、營造、河工的奢靡與勞民傷財還在其次,隋煬帝最大的失招在於征伐高麗,而且一敗再敗,再敗再戰。高麗是當時東北方最強的鄰國,隋文帝時曾派兵討伐,失敗後便不再用兵。隋煬帝就不一樣了,他賭氣式地連續用兵三次,結果惹得民怨沸騰,國力耗盡。為逃避勞役和兵役,很多青壯年男性故意將自己的手腳弄殘,稱為“福手”福足”。到最後,男丁不夠數,就連婦女也要徵用。

  “我兒征遼東,餓死青山下。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無休止的徵調、兵役和徭役負擔不僅將隋王朝推向了崩潰的邊緣,也把隋煬帝自己推上了死地。等到隋朝末年,“黃河之北千里無煙;江淮之間鞠為茂草”,百姓“不勝凍餒,死期交急,剽掠則猶得延生”。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各地民眾紛紛揭竿而起,義軍一呼百應,就連被隋煬帝視為中堅支持力量的關隴貴族集團也都紛紛獨立,隋王朝陷入了風雨飄搖的絕境。

  好頭顱,誰當斫之

  大業十三年(618年),在各地義軍、關隴貴族群雄並起的情況下,隋煬帝控制的地區只剩下東都洛陽數個孤城。這時,仍在巡遊江都的隋煬帝北返無望,坐困愁城。在亡國亡身的恐懼之中,隋煬帝成天以酒澆愁,得過且過。蕭皇后勸他振作,他卻醉眼迷離地說:“痛痛快快地喝酒吧,何必自尋煩惱。不管怎樣,朕不失為長城公,卿亦不失為沈後。”

  “長城公”即南朝亡國之君陳後主降隋後所獲的封號,沈後為陳後主之皇后。顯然,此時的隋煬帝也知道自己去日無多了。某日,隋煬帝攬鏡自傷:“好頭顱,誰當斫之?”蕭皇后驚問何以言此,他卻不以為意地說:“貴賤苦樂,更迭為之,亦復何傷!”

  此前,李密瓦崗軍做《討隋煬帝檄文》,“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隋煬帝儼然成為千夫所指、人人切齒的獨夫民賊。由於各地義軍斷絕了北返之路,江都儲存的糧食也日漸吃完,來自關隴的護駕親兵們人人自危,不時有兵將逃亡,而隋煬帝又屢加誅戮,最終引發了當年三月的血腥政變。

  政變的主謀不是別人,正是隋煬帝寵臣宇文述的兩個兒子宇文智及、宇文化及和禁衛軍首領司馬德戡。為贏得禁衛軍的支持,他們幾個人先散布謠言,稱隋煬帝正釀造毒酒,以殺光那些企圖叛亂的親兵而重用南方兵士,以絕北返之望。禁衛軍聽後大為驚駭,之後互相轉告,決心豁出去造反。政變當日,禁衛軍內引外聯,隋煬帝未經抵抗即淪為階下之囚。

  被抓後,隋煬帝苦着臉問:“我有何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叛將馬文舉聽後厲聲訓斥道:“陛下違棄宗廟,四處巡遊不息,對外頻加征討,在內奢侈荒淫,萬千丁壯死於刀刃,老弱婦女填於溝壑,四方百姓無以為生,盜賊蜂起,還重用那些逢迎拍馬之徒,文過飾非,忠以諫死,還敢說自己無罪嗎?”

  隋煬帝被駁得啞口無言,只好嘆氣說:“是,我對不起天下百姓,但你們這些人跟着我享盡榮華富貴,有什麼資格來教訓我呢?試問今日之事,以誰為首?”司馬德戡哼了一聲,應聲道:“陛下多行不義,普天同怨,反對你的何止一人?如今天下大亂,陛下欲歸無路,臣等亦求生無門。唯願借陛下之首以謝天下。”

  緊張的氣氛之下,隋煬帝的小兒子、十三歲的趙王楊杲被嚇得號啕大哭,叛兵嫌惡之餘,將之一刀砍死,鮮血濺了隋煬帝一身。此情此景,隋煬帝自知難免一死,只得對叛將們說:“天子自有死法,不得加以鋒刃,取毒酒來吧!”眾將不許。隋煬帝無奈,只好解下佩戴的白色絲巾交給叛兵,將自己絞死了事。不過,不願做隋煬帝殉葬品的宇文化及等人也沒有好下場,其部在北返山東時被河北義軍竇建德擊潰,宇文化及及兩子均被斬首。

  數葬其身,蕭條以終

  據歷史記載,隋煬帝被殺後,“蕭後與宮人撤漆床板為小棺,殯於西院流珠堂內”。之後,蕭後帶幼孫及皇室諸女隨宇文化及部北上,不久又被竇建德俘獲。不知什麼原因,竇建德並未將其殺死,而是由義成公主迎至東突厥。貞觀四年(630年),東突厥被唐軍所滅,蕭後等回歸長安,得以善終。

  宇文化及引軍北上後,隋朝舊臣、江都太守陳棱不忘舊主,他集眾縞素,備儀衛,將隋煬帝改葬於江都城西的吳公台下。貞觀五年(631年),隋煬帝之墓再次移葬於雷塘。唐代詩人羅隱曾吟詩惋嘆:“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陳業,只博雷塘數畝田”。這首詩名《煬帝陵》,“雷塘數畝田”即指隋煬帝墓。貞觀二十一年(647年),蕭後於長安去世,唐太宗以皇后禮將其與煬帝合葬揚州,諡曰愍。

  民間傳說,隋煬帝因作惡多端,他葬在哪裡,雷就轟到哪裡,其墓日後也就漸漸荒蕪。宋代以後,雷塘一帶被洪水多次淹沒,只剩下一堆孤冢勉強可以辯認。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曾任浙江巡撫的學者阮元在雷塘尋出隋煬帝墓葬,之後親為立石並請揚州知府伊秉授書“隋煬帝陵”四個大字於其上。

  由於時代久遠,阮元發現的墓葬遺址未必是隋煬帝真墓所在,這次在司徒村曹莊發現的古墓,倒可能是隋煬帝與蕭皇后的合葬之地。考古專家的鑑定結果出來後,很多人也認為,此墓葬規模如此之小,遠達不到帝陵所應有的規模和氣勢,更不符合隋煬帝好大喜功的個性。這種質疑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話說回來,鑑於隋煬帝的暴死和亡國之君的身份,唐王朝象徵性地給他修一個“王墓”,已經算對得住他了。

  話說南朝後主死時,正是隋煬帝即位之年,這位雄心勃勃的新君賜給前者一個“煬”諡。按《諡法》,“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孰料14年後,隋煬帝的表兄、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也給他加了個“煬”字的諡號。笑人者終為人笑,亦莫大的歷史諷刺。(刊於《海南日報》11月24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毛澤東最早的文稿是哪一篇
2012: 1950年中共人民日報:只有國民黨反動派
2011: 張學良自述:九一八後不抵抗命令是我下
2011: 如果西方想彌補大屠殺的過錯,那麼以色
2010: 跟美國四大國父比,希特勒簡直太善良了
2010: 毛澤東在莫斯科講話:打核戰爭 犧牲三
2009: 張春橋同志法庭上的經典名言
2009: 懷念抗日英雄冷雲
2008: 潘涌:人生哪有不振盪
2008: 南北朝時的三國時代 (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