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完成了長征的女紅軍是多少人?
送交者: 哆哆 2013年11月27日21:45:3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時,有部分女同志也在隊伍之中,最後只有三十名女紅軍倖存。時至今日,人們對這三十位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的情況所知不多,特別是她們分別與誰結為夫妻,更是不甚了解。故筆者現依據所搜集到的資料,將中央紅軍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二十六位女紅軍及其一同長征的伴侶(包括長徵到達瓦窯堡後結婚的)簡介如下,供讀者備忘。另外四位女紅軍的簡介,則附在文後。

  蔡暢和李富春:1923年,蔡暢和李富春在法國結婚。蔡暢(1900—1990),湖南湘鄉(今湖南雙峰)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兩廣區委書記、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長等職。長徵到陝北後,任中共陝甘省委統戰部長、中共中央婦委書記等職。1949年春當選為全國婦聯主席。建國後,長期擔任全國婦聯主席和名譽主席。1975年和1978年連續當選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是中共第七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1990年9月 11日病逝。李富春,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成立後,任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重工業部部長、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等職。中共第七至第十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1975年1月9日病逝。

  鄧穎超和周恩來:1925年8月8日,鄧穎超和周恩來在廣州結婚。鄧穎超(1904—1992),原籍河南光山,生於廣西南寧。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中共蘇區中央局秘書長等職。長徵到陝北後,任中央機要科科長、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婦女組織委員、中共中央長江局婦委委員、中共中央南方局婦委書記等職。1945年起任中共中央婦委副書記、代理書記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第一至第三屆全國婦聯副主席、名譽主席。第四和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主席。十一屆三中全會當選為中紀委第二書記。中共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十一屆三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二屆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92年7月11日病逝。周恩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

  康克清和朱德:1929年,康克清和朱德在井岡山結婚。康克清(1911—1992),江西萬安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總司令部交通大隊政委、女子義勇隊隊長、中央工農民主政府第二屆候補執行委員。長征時曾任紅四方面軍黨校總支書記。到陝北後,曾任八路軍總司令部直屬隊政治處主任、中共中央婦委委員、解放區戰時兒童保育會代主任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全國婦聯常委、第三屆副主席、第四和第五屆主席、名譽主席,並任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和主席等職。1978年後連續當選為第五、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1992年4月23日逝世。朱德,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

  賀子珍和毛澤東:賀子珍和毛澤東於1928年6月舉行婚禮,地點是在江西永新縣夏幽區澧田鄉塘邊村。賀子珍(1910—1984),江西永新人。1926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永新縣委負責人之一、共青團永新縣委書記、吉安黨委婦委、婦女協會組織部長。1927年在參加組織永新農民武裝暴動後上井岡山,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參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艱苦鬥爭,1928年在湘贛邊界特委和紅四軍前委機關工作。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0月到達陝北。1937年冬去蘇聯治病和學習,1947年8月回國。建國後在浙江省杭州市婦聯工作。1979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4年4月19日逝世,終年七十四歲。毛澤東,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

  劉英和張聞天:1936年6月,劉英和張聞天在瓦窯堡(今陝西子長縣)結婚,劉英(1905—2002),原名鄭傑,湖南長沙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央蘇區少共福建省委書記、少共中央局組織部長等職。長征時先後擔任三梯隊政治部主任、中央地方工作部科長等職。1935年11月起任陝北少共中央局宣傳部長、延安中央秘書處處長兼張聞天機要和政治秘書等職。1945年10月,隨張聞天赴東北開闢根據地,先後任中共合江省委組織部長、哈爾濱市委組織部長、遼東省委組織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駐蘇聯大使館參贊、外交部部長助理等職。1959年“反右傾”運動中被錯誤地撤銷黨內外職務。“文革” 中和張聞天一起遭到林彪、“四人幫”的迫害,被“監護”達十年之久。1978年後,當選為中央紀委委員等職。於2002年8月26日逝世。張聞天又名洛甫。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

  劉群先和秦邦憲:1928年5月,劉群先和秦邦憲(博古)在蘇聯莫斯科結婚。劉群先(1907—1941),原名劉琴仙。江蘇無錫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0月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5月回國後在上海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女工部部長。1933年9月進入江西中央蘇區,任原職。 1934年1月,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長征時任中央紅軍婦女隊隊長、幹部休養連工作組長。到陝北後,繼任全總女工部長。1937年12月任陝甘寧邊區總工會副主任兼組織部部長。1938年,隨秦邦憲到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工作。1939年因病赴莫斯科治療。1941年失蹤,生死不明。秦邦憲又名博古。1926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1年9月起為中共臨時中央主要負責人,同王明一起犯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 1946年4月8日由重慶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遇難。

  李堅真和鄧振詢:1935年,李堅真和鄧振詢在瓦窯堡(今陝西子長縣)結婚。李堅真(1907—1992),廣東豐順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征時任幹部休養連政治指導員。到陝北後,任中共中央東南局婦女部部長、蘇南區黨委組織部部長、華中分局民運部副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等職。是中共第八屆、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選為中顧委委員。1992年逝世。鄧振詢(1904— 1943),江西興國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紅軍第五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長。長徵到陝北後,任中華全國總工會西北辦事處主任等職。抗戰爆發後奉命南下參加組建新四軍工作,並任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1939年調任中共皖南特委書記。1940年起,歷任中共蘇皖區委書記、蘇南軍政委員會書記、中共江南區委副書記、蘇南區行署副書記等職。1943年8月3日犧牲於江寧祿口高橋渡口。

  李伯釗和楊尚昆:1929年,李伯釗和楊尚昆在蘇聯莫斯科結婚。李伯釗(1911—1985),重慶人。筆名戈麗。1926年赴蘇聯莫斯科孫逸仙勞動大學學習。1931年回國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閩西蘇區、中央蘇區從事宣傳工作。參加長征後任紅軍總政治部宣傳幹事、中共北方局宣傳科長、中共中央黨校文藝工作研究室主任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共北京市委文委書記、北京藝術劇院院長、中央戲劇學院黨委書記、中國劇協副主席、全國婦聯常委、全國政協常委等職。著有話劇《戰鬥的夏天》、歌劇《長征》、小說《女共產黨員》等。楊尚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

  錢希鈞和毛澤民:1926年,錢希鈞和毛澤民在上海結婚。錢希鈞(1905—1989),浙江諸暨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開始在上海中央出版發行部工作。1931年和毛澤民一起到江西瑞金,任《紅色中華》發行科長、蘇維埃國家銀行會計等職。長徵到陝北後,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國民經濟部黨支部書記兼會計科長、陝甘寧邊區政府建設廳工業合作社婦女主任等職。1946年到上海,任滬西區委組織部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上海食品局副局長,輕工業部辦公廳副主任。是上海市第三、四、五屆政協委員。毛澤民,毛澤東的二弟。1938年2月,受黨中央派遣化名周彬,到新疆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943年9月27日被敵人秘密殺害。

  陳慧清和鄧發:1929年10月,陳慧清和鄧發在香港結婚。陳慧清(1909—1983),廣東番禺人。長徵到陝北後,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糧食部倉庫主任、糧食調劑局主任。1948年出席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新中國成立後,任廣東省民政廳副廳長、省總工會副主席等職。鄧發(1906—1946),中國共產黨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1946年4月8日,因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遇難。

  廖似光和何克全:1930年,廖似光和何克全在廣州結婚。廖似光(1911—2004),原名廖嬌。廣東惠陽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征時隨幹部休養連行動。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共廣州市委副書記、中共廣東省委工交部副部長、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2004年7月2日逝世,享年九十三歲。何克全(1906—1955),又名凱豐。江西萍鄉人。1928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建國後,任中共瀋陽市委書記、中央馬列學院院長。

  謝飛和劉少奇:1935年12月,謝飛和劉少奇在瓦窯堡結婚。謝飛(1913—),原名謝瓊香。海南文昌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征中隨幹部休養連行動。和劉少奇結婚後改名謝飛。1939年先後到鄂豫皖區黨委、皖南新四軍軍部工作。1940年與劉少奇分手。後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婦聯常委、華北革命大學三部副主任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大學專修科主任、中央政法幹部學校副校長。“文革”中,被關押六年。粉碎“四人幫”後任中央政法幹校副校長。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法學會理事和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劉少奇,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周越華和賀誠:1928年秋,周越華和賀誠在上海結婚。周越華(1904—1977),湖北廣濟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廣州起義。曾任中共中央長江局交通總站秘書。1932年進入中央蘇區,任紅軍總衛生部兵站醫院政委、衛生學校政治處主任。長征中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任紅四方面軍衛生學校政治處主任。到陝北後曾入延安抗大、馬列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6年後任華北軍區衛生部政治部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國家衛生部計劃檢查局副局長、監察室主任。賀誠(1901—1992),四川三台(今射洪)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兼衛生部部長,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總後勤部副部長。195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

  金維映和李維漢:1934年,金維映和李維漢在江西瑞金結婚。金維映(1904—1941),原名金愛卿,浙江岱山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到中央蘇區後改名為金維映,並先後擔任中共于都縣和勝利縣的縣委書記,長征時任幹部休養連黨支部書記。到達延安後,曾任“抗大”第四大隊女生區隊長、陝北公學生活指導委員會副主任。1938年被組織送往蘇聯治病,同年5月抵達蘇聯莫斯科。1940年年底,病情加重,住進莫斯科一家醫院進行治療。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不幸死於戰亂之中,時年三十七歲。李維漢(1896—1984),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並任全國政協秘書長、政務院秘書長、國家民委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是中共第四、第六、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在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顧委副主任。

  王泉媛和王首道:長征途中,王泉媛和王首道在遵義經特批結婚。王泉媛(1913—),原名歐陽泉媛。江西吉安人。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奉命西渡黃河,參加了西路軍的艱苦征戰。1937年3月,在祁連山中不幸被俘。1939年由河西逃到蘭州。1942年回到原籍江西吉安。1962年,在康克清的關照下,被安排到禾市鄉敬老院擔任院長。1989年,得以落實政策:軍齡從1930年算起,黨齡從1949年11月算起,享受副地級待遇。王首道 (1905—1996),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交通部部長、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處書記、廣東省委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是中共第七屆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中顧委常委。

  李桂英和戴元懷:1931年,李桂英和戴元懷結婚。李桂英(1911—),原名李桂紅。江西尋烏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粵贛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等職。長征時任總衛生部擔架連政治指導員。1935年2月被調入川南遊擊縱隊。1936年12月,在雲南扎西(今威信)水田寨戰鬥中被俘,被關進重慶“反省院”。1937年9月經營救出獄。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華東軍區後勤部軍需部科長,軍區軍事工業工會組織部部長、政治部主任,山東青島療養院副院長。“文革”中,以“叛徒”罪名被開除黨籍,蒙冤十載。1978年7月恢復黨籍。戴元懷(1909—1935),字安瀾。江西泰和人。 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旋入黨。參加長征時任紅八軍民運部長。1935年,進駐雲南扎西後,中央決定組成中共川南特委並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川南遊擊縱隊。戴元懷被任命為特委組織部長、川南遊擊縱隊組織部長。同年3月,部隊在珙縣大石盤與川軍黃錦章團展開激戰,戴元懷親率通訊班,掩護部隊突圍,彈盡援絕,同全班戰士犧牲於觀音井。

  危秀英和鍾赤兵:1935年12月,危秀英和鍾赤兵在瓦窯堡結婚。危秀英(1910—),江西瑞金人。1930年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征時在幹部休養連當“政治戰士”。到陝北後任中共陝北省委婦女部部長。建國後,任中共江西省委婦委書記、全國婦聯農村工作部副部長、華南農墾總局副局長、江西省政協常委等職。鍾赤兵(1941—1975),建國後任中央軍委民航局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政委、貴州省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國防科委副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謝小梅和羅明:1931年,謝小梅和羅明在廈門結婚。謝小梅(1913—2006),福建龍巖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春任中共閩粵贛特委組織部幹事,後到汀州福建省委秘協處工作。長征途中因羅明負傷被留在黔北,曾兩次被捕兩次脫險。抗日戰爭時期,同羅明回到廣東大埔,曾擔任小學教員。 1947年和羅明去新加坡。1949年秋返回廣州大埔,在侯雲山區婦聯擔任秘書。新中國成立後,被調到廣州,先在省民委工作,後在省民族學校當圖書管理員,曾在百貨公司廣州採購站從事過工會工作。1981年,中共廣州市委批准為其恢復黨籍,黨齡從1930年8月算起,按老紅軍由退休改為離休。2006年 7月2日逝世,享年九十二歲。羅明(1909—1987),因擁護和貫徹毛澤東關於開展游擊戰爭的戰略方針,1933年被作為“羅明路線”的代表遭到王明 “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批判。建國後,歷任南方大學副校長、廣東民族學院院長、廣東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省政協副主席、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常委。

  鍾月林和宋任窮:1935年12月12日,鍾月林和宋任窮在瓦窯堡結婚。鍾月林(1915—),江西於都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長徵到陝北後,正式轉為中共黨員。新中國成立後,在雲南省保育院工作,1954年在中央組織部從事檔案工作,後到瀋陽中共中央東北局擔任機要秘書。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宋任窮(1909—2005),湖南瀏陽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中共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一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後任中顧委副主任。

  吳富蓮和劉曉:1933年7月,吳富蓮和劉曉結婚。吳富蓮(1912—1937),福建上杭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4月後任閩粵贛省委婦女部長。長征時任紅軍野戰醫院政治處幹事。1935年10月調至紅四方面軍,擔任婦女獨立團第一團政委。1936年7月,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婦女先鋒團政委。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後,被任命為紅軍西路軍婦女先鋒團政委。10月下旬,婦女先鋒團隨西路軍渡過黃河西征。1937年3 月,婦女先鋒團主動要求擔負掩護主力部隊突圍的重任,在戈壁灘上,與敵人浴血拼殺了三天三夜。吳富蓮負傷被俘後,視死如歸,最後吞針壯烈犧牲。年僅二十五歲。劉曉(1908—1988),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組織部長、中共上海市委第二書記兼組織部長。1955年任中國駐蘇聯大使。 1963年任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黨委書記。1967年4月至1968年3月任駐阿爾巴尼亞大使。後遭受殘酷迫害。1979年出任外交部顧問。是中共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中顧委委員。1988年病逝。

  楊厚珍和羅炳輝:1927年春,楊厚珍在贛州和羅炳輝結婚。楊厚珍(1908—1977),江西瑞金人。1929年11月,跟隨羅炳輝參加吉安起義,從此參加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征中因敵機轟炸負傷。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羅炳輝隨紅九軍團留在紅四方面軍,南下轉戰川康邊;楊厚珍隨中央紅軍到達陝北。新中國成立後,曾在文化部體育用品工廠當過廠長。1977年因病去世。羅炳輝(1897—1946),雲南彝良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1946年6月21日病逝。

  李建華和羅若遐:1934年8月,李建華和羅若遐在瑞金結婚。李建華(1915—1946),原名塗秀根。江西高安人。1930年參加紅軍。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到紅四方面軍工作。後隨紅四方面軍南下川康邊。1936年7月繼續長征北上。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隨紅軍總部到達陝北。1946年任合江省佳木斯市區委書記。羅若遐(1907—1988),又名岳夏。湖南瀏陽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軍委通信部副部長,解放軍軍事學院通信聯絡教授會主任,高等軍事學院通信聯絡教授會主任、戰略教研室副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曾玉和周子昆:1928年,曾玉和周子昆在井岡山結婚。曾玉(生卒年不詳),湖南宜章人。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後隨起義部隊上井岡山並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征出發時,因懷有身孕,被留在蘇區,但她隨後又追上部隊。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曾玉隨中央紅軍先期到達陝北。1938年到新四軍工作。1940年,她在護送孩子回湖南老家寄養時,據說在歸隊途中失蹤,下落不明。周子昆(1901—1941),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初皖南事變後,在涇縣茂林蜜蜂洞被叛徒殺害。

  劉彩香和畢占云:1935年,劉彩香在長征途中的毛兒蓋和畢占雲結婚。劉彩香(生卒年月不詳),後改名劉彩霞。江西贛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共黨員。歷任中共會昌縣委婦女部巡視員、縣委婦女部部長,中共粵贛省委婦女部部長。長征進入遵義後,她隨中央紅軍到達陝北。新中國成立後,任河南省軍區子弟學校校長,20世紀60年代初病故。畢占雲(1903—1977),四川廣安人。1927年在湘軍任營長。1928年率部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河南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邱一涵和袁國平:1929年,邱一涵和袁國平結婚。邱一涵(1907—1956),湖南平江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征時隨幹部休養連行動,後因袁國平患病又隨紅三軍團行動,任軍團衛生部黨支部書記。新中國成立後,任南京軍區機關黨委書記、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中共江蘇省委常委、省委監察委員會書記。1956年11月2日病故,終年四十九歲。袁國平(1906—1941),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曾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等職。1941年1月12日,在“皖南事變”中突圍時犧牲,時年僅三十五歲。

  吳仲廉和曾日三:1930年6月,吳仲廉和曾日三在井岡山結婚。吳仲廉(1908—1967),湖南宜章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湘南起義後隨起義部隊上井岡山,曾任紅四軍前委秘書和紅軍學校教官。1932年任中央蘇區女子義勇隊政治指導員。長征時在幹部休養連任秘書,後隨紅五軍團編入紅四方面軍。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隨軍西渡黃河,參加西路軍艱苦征戰。被俘後,由張掖押到青海西寧,後押送到南京“反省院”。不久,由周恩來營救出獄,並返回延安。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文革”初期,以“叛徒”罪名被隔離審查,1967年1月19日含冤去世。粉碎“四人幫” 後被平反昭雪。曾日三(1904—1937),又名曾日山。湖南宜章人。1928年4月隨湘南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起任紅四軍軍部秘書、紅一方面軍政治部秘書長、紅三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政治部副主任、福建軍區政委。長征時任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紅一、四方面軍混合編為左、右路軍後,紅五軍團改番號為紅五軍,曾日三任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被編入張國燾指揮的左路軍並作為前鋒部隊。因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維護紅一、四方面軍的團結,後被調到紅九軍任政治部主任。後任西路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九軍代政委。西路軍失敗後率200餘人突圍,艱苦轉戰在祁連山區。1937年4月 27日在紅柳園子遭國民黨軍包圍,最後被俘而壯烈犧牲,時年三十三歲。

  附錄:

  危拱之(1905—1972),原名危玉辰。河南信陽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廣州起義。後任中共河南省委婦女科科長。1929年6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1年2月回國後不久到達瑞金,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秘書兼機關俱樂部主任等職。長征時在軍委幹部團擔任總務科科長。到達陝北後任人民劇社社長、中共河南省委組織部長、信陽抗日挺進隊政治部主任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赤峰市委書記、冀察熱遼中央分局婦女部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因病長期休養。1972年2月8日逝世。

  鄧六金(1912—2004),福建上杭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上杭中心縣委婦女部部長,福建省委婦女部部長等職。1934年初入瑞金中央黨校學習。長征時在幹部休養連。到陝北後,任中共慶陽中心縣委組織部副部長,中共中央婦女部巡視員、中共中央華東分局婦女部巡視員、中共中央華東局機關保育院院長等職。1953年由上海調往北京,曾任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中國兒童福利基金會理事等職。2004年逝世。鄧六金1938年12月在西安同曾山(長征時在江西堅持開展游擊戰爭,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內務部部長等職)結婚。

  甘棠(1910—1971),曾用名闞思穎、闞士英。四川南溪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特科任交通員。1930年起任中央蘇區黨的交通總站秘書、中央局婦女部秘書。遵義會議後,調紅軍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婦女科當科員。1935年3月,奉命到新組建的紅軍川南遊擊縱隊政治部任黨總支書記等職。1936年12月,在雲南扎西(今威信)水田寨戰鬥中被俘。出獄後經由潘漢年與羅世文接上組織關係。1938年冬任中共川康特委婦委書記。1940年到延安,參加整風運動時受到審查。建國後,任中共重慶市委婦委書記、中共中央西南局婦委副書記、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等職。“文革”中慘遭迫害。1971年11月28日病逝。

  蕭月華(1911—1983),廣東大埔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8月,被調到江西瑞金,在少共中央局擔任收發員。1937年5 月在延安正式轉為中共黨員。1938年任陝甘寧地委婦女部長。後任承德市區委書記、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勞動調動科科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湖南省公路局養路處副處長、省交通廳辦公室主任等職。1983年身患癌症,因醫治無效於同年11月3日逝世。蕭月華1933年由組織安排,同共產國際派駐中國的軍事顧問李德(奧地利人)在瑞金結婚。長徵到延安後不久與李德離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解密:平型關大捷沒抓到一個日軍俘虜
2012: 蔣介石日記揭秘為何沒收釣魚島
2011: 湘西鳳凰:文明解體的活標本
2011: 我的愛是否還要繼續?
2010: 解讀林彪疑案
2010: 清宮第一疑案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2009: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兩份“中蘇友
2009: 七千人大會吃飯成問題 62年糧荒如何解
2008: 毛澤東1958武昌會議講話記錄
2008: “感恩節”與“印第安人的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