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中國盜墓史-03
送交者: 二野 2013年11月30日08:30:5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盜墓最多的節度使-溫韜盜唐朝諸皇陵(1)
------------  
  作案時間:唐代末、五代初
  作案地點:唐十八陵,位於今陝西省禮泉縣東北22.5公里的九峻山上
  作案人:五代節度使溫韜
  作案手段:唐諸陵在境者悉發之,取所藏金寶
  作案後果:唐十九陵(除乾陵外)全部被盜
  盜墓性質:官盜
  可信程度:有史記載
  從三國時期的曹丕起,就主張薄葬,這個主張在唐朝也得到當權者的讚賞。唐高祖李淵曾經往華清池溫湯沐浴,途經秦始皇陵,感嘆道:“古者帝王,竭生靈之力,殫府庫之財,營起山陵,此復何益?”內史侍郎封倫答道:“上之化下,猶風之靡草。自秦、漢帝王盛為厚葬,故百姓眾庶競相遵仿。凡是古冢丘封,悉多藏珍寶,咸見開發。若死而無知,厚葬深為虛費;若魂而有識,被發豈不痛哉。”李淵讚賞他的見識,說道:“從今之後,自上導下,悉為薄葬。”
  唐昭陵的修建
  唐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於今禮泉縣東北22.5公里的九峻山上。昭陵與貞觀10年(636)開始營建,至貞觀23年李世民安葬於此,共營建了13年。它是唐太宗親自選址並設計修建的,占地30萬畝,比當時的長安城幾乎大一倍。擁有陪葬墓193座,從碑誌看,陪葬墓主都是初唐時的諸王公主和著名臣僚。墓群主要分布在九峻山陵寢東、西、南三面,呈扇形排開。陪葬墓中,以魏徵墓、徐懋功墓較為有名。
  昭陵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園,它集無數個“世界之最”和“中國第一”於一身,被譽為“天下第一陵”。
  九峻山“久峰俱峻”,“山巒起伏,氣勢雄偉”,為“關內道之名山”。該山頗為神奇,從其南面觀之,形似圓錐;從西南面望之,形若覆斗,極像日本的富士山;從東面看之,形同筆架,當地人稱之為“筆架山”。昭陵依九峻山峰,鑿山建陵,開創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
  據說唐王朝依山為陵是因貞觀十年文德皇后臨死時給唐太宗說要儉薄,“請因山而葬,不需起墳”。但是關於以山為陵制度的真正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後,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寫着:“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今因九峻山為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好盜息心,存沒無累。”這裡所說因山為陵,不藏金玉,與其說是為了檢薄,不如說是為了“好盜息心”更恰當些。虞世南上書唐太宗時就說過“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為陵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利用山嶽雄偉形勢以防盜掘而已。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藝家、美術家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精心設計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於秦漢以來的坐西向東,也不是南北朝時期“潛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設計的。長安由宮城、皇城和外廓城組成。宮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宮城之南,為百官衙署(即政治機構),外廓城從東南北三方拱衛着皇城和宮城,是居民區。昭陵的陵寢居於陵園的最北部,相當於長安的宮城,可比擬皇宮內宮。
  當時地宮外面還有許多木構建築,建有房舍和游殿等。由於地宮前面四周山勢陡峭凸凹不平,往來不便,又“緣山傍岩架梁為棧道,懸絕百仍,繞山二百三十步,始達元宮門”。但山上棧道建築又不能垂直上下,必須左右迴繞旋轉,這從杜甫所寫的《重經昭陵》“陵寢盤空曲”詩句中就可以得到證明。雖然前人的這些記載未必可靠,但從中卻可看出其富麗堂皇和工程繁難的程度。昭陵四周當時建築,根據宋敏求《長安志圖》記載:“以九峻山山峰下的寢宮為中心點,四周迴繞牆垣,四隅建立樓閣,北為玄武門,南為朱雀門,周圍12里。”
  凡到過唐昭陵所在的九峻山的人,都會發現遍及整個山坡上的厚厚的羊糞層,是別處甚為罕見的。傳說曾經有一個人,為了弄清羊糞層到底有多深,在一個地方從早晨太陽出一直挖到太陽落山還沒有挖到底下的山石上。
  九峻山上這麼厚的羊糞到底是從那兒來的?說法甚多。但是有一種說法認為,大概是與當初修建昭陵墓有關。
  十三年的營建陵墓工程中,昭陵不但牆垣四繞,城角四隅建有樓閣,還有四周各方修砌重重城門,規模十分浩大,需要的磚瓦什物數量尤其是巨大,這裡所需用的一磚一瓦必須從陵下運到山頂上。在一千多年前,雖然屬於盛唐時期,要把這些東西從山下一直運到海拔一千一百八十七點六米高度的人跡罕至的九峻山頂上仍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而且,陵園的修建是有時間限制的。如何能夠很快地把堆積在山腳下的東西運到山頂上,難住了當時主管修建陵園的官員。
  他們雖然也徵調民夫,但是因為條件太過艱苦,所以工程的進展速度仍是相當慢的。雖然經過多人行走,已從荒山野嶺中踩出一條羊腸小道,但是,道窄路險,人走都極不方便,運送物料就更困難了。
  這時候,被徵調的苦力民夫中有一個人,家就住在九峻山下,以放羊為生。忍受不了每日列隊登山運輸的辛苦,提出將每天分給他背運的磚瓦單另放出來,他自己想辦法運完。領工的人見他家就住在附近,態度誠懇,諒他不會走脫,就照他的話辦了。奇怪的是這一分開,他每天分下的磚瓦早早地就運完了。後來才知道,這個放羊人想了一個奇妙的辦法。他把分給自己背運的磚瓦綁在一群羊身上,然後拿上放羊鞭一吆喝,羊群就漫山遍野地上山去了。雖然有些地方人不能去,可是羊群卻登山攀險,能走近路,很快地就到了山頂。在山上卸下了羊身上的磚瓦,放羊人又趕羊下山,再運第二次。放羊人不但早運完了東西,羊兒還吃飽了肚子。
  這一發現,使帶工的人十分高興。然後,就以皇家的名義,廣徵羊群,很短的時間,九峻山上下成了一個羊群的世界,很快地把山下的物資都運到了山頂上。大概此後十三年的營陵過程中,他們就一直利用了這個辦法。
  十三年後,昭陵完工了,九峻山上下就積下了一層厚厚的羊糞。每年發洪水時,總把羊糞衝下來,肥了附近山下的農家田園。但是,大概工程過於浩大,積下的羊糞過多吧,至今九峻山坡上的羊糞還是隨處可見。附近群眾中還流傳着一句順口溜:“唐王陵上的羊糞,肥了南坡下的趙鎮。”  
------------
盜墓最多的節度使:溫韜盜唐朝諸皇陵(2)
------------  
  溫韜盜唐諸陵的過程
  唐末,西起干縣、東到蒲城的崇山峻岭上,除昭宗李曄的“和陵”、哀帝李的“溫陵”以外,有唐一代的其他19個皇帝的陵墓(武則天與高宗李治合葬一陵)以無與倫比的皇家氣派,兀出在人們的眼前。這號稱關中十八陵的昂昂喪葬氣象,全浸着大唐勞苦百姓的血汗和智慧。令人痛惜的是,除了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以外,其他每一座皇陵都被一個人所盜,這個人趁五代天下大混亂之機,盡掘陵中的巨大財富,一夜之間,便成了人們唾罵的對象,給一部歷史添加了一段黑色章節。
  這,就是一生為匪為患,朝秦暮楚,反覆無常的溫韜。
  溫韜,京北華原(今陝西耀縣)人。當一代大唐王朝走向末日的時候,溫韜出生了。據傳,溫韜出生時有匪星殞落在嵯峨山。嵯峨山位於昭陵所在地九峻山之東,現涇陽縣西北,其山和九峻山西邊的五峰山,成斗拱之勢將九峻山襯夾在中間,加上南面渭水如練,北面黃土高原蒼莽無限,九峻山便具有了獨特的磅礴氣勢。
  溫韜其人有兩個特點:一為屢裝兒孫,誰的勢力強誰便是親爹娘,趨炎附勢,反覆無常到了極至。二為盜掘古墓,尤其對唐十八陵大肆襲劫盜掘,將中華民族乃至人類文明的歷史珍藏侵掠破壞,成為千古大盜。
  後梁王朝開平第二年(908年),溫韜便趁戰亂聚斂財物,公然瘋狂盜掘了北原上大唐所有的皇陵。對此,《新五代史·溫韜傳》有“(溫)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溫)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紙墨、筆跡如新。(溫)韜悉取之,遂傳民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這段話的意思是:
  五代時,溫韜在長安做了7年官,把自己管轄範圍內的唐陵都盜了。這其中,唐太宗的昭陵最為堅固。溫韜從埏道進入地宮,看見地宮的規模、裝飾和人間的沒有什麼差別。地宮的中部是寢宮,東西兩邊是石床,床上擺着石函,石函裡面還有鐵函,盛放着歷代的典籍,以及鍾繇、王氏父子的書法作品。這些書法都保存得像新的一樣。溫韜把這些東西都搬了出來,流傳人世。這些唐陵中,只有乾陵因為風雨大作才免於被盜。
  溫韜因瘋狂盜墓而名著一時。後周太祖郭威也感嘆“李家十八帝陵園,廣費錢物人力,並遭開發”,因此對於自己身後葬制,多次強調“瓦棺紙衣”的薄葬原則。後唐閔帝李從厚下葬不過4年,陵墓就被盜掘。
  當時參與溫韜一同盜陵的還有涇陽鎮將侯莫陳威,史稱其“與溫韜同剽唐氏諸陵,大貯瑰異之物”。侯莫陳威的全部盜陵所得,因其被殺,被永平軍(長安)節度使張筠攫取。溫韜所盜的圖書,在他及兒子們死後則歸其外甥鄭玄素所有。鄭玄素,京兆人,薈萃有古書千卷,內有鍾、王法帖,就是從他的舅舅溫韜的遺留中得來的。
  再說溫韜所盜的大唐諸皇陵珍寶,去向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問題。為了保官保命,他在風雨飄搖的人生路上一路施賂,打點各方於已有用的“神聖”,其絕大部分後來落入他人之手。
  昭陵六駿
  昭陵六駿即選用青石石材雕刻的六匹戰馬。1300多年前,秦王李世民在戰馬上東闖西殺,南征北戰創立李唐王朝萬世基業的時候,這六匹戰馬立下了汗馬功勞。社稷既定,掛甲卸鞍,以文治國,李世民不由地對自己騎過的戰馬,產生深深的敬意。
  由於昔日長期征戰,他養成了酷愛戰馬、善認駿馬的習性,每當談論自己的不凡戰功時,每每提起陪自己戰鬥而死的六匹駿馬,便禁不住感慨落淚。這六匹馬分別為:
  特勤驃
  此馬毛色黃里透白,故稱“膘”,“特勤”是突厥族的官職名稱,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勤所贈。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馬與宋金剛作戰。“特勤驃”在這一戰役中載着李世民勇猛衝入敵陣,一晝夜接戰數十回合,連打了八個硬仗,建立了功績。唐太宗為它的題贊是:“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天險摧敵,乘危濟難。”
  颯露紫
  這匹純紫色的戰馬在畫面上前胸中箭。牽着戰馬正在拔箭的人叫丘行恭。公元621年,唐軍和王世充軍在洛陽決戰。年少氣盛的李世民殺得性起,與後方失去聯繫,被敵人團團包圍。正酣戰間,“颯露紫”胸前中箭,在這危急關頭,幸好丘行恭趕來營救。他把坐騎讓給李世民,自己一手牽着颯露紫,一手持刀呼喊砍殺,保護李世民突出重圍。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唐太宗特意下令把丘行恭與這匹戰馬刻在一起。他給颯露紫的贊語是:“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三川,威凌八陣”。
  白蹄烏
  是有四隻白蹄的純黑色戰馬,李世民與薛仁杲作戰時的坐騎。公元618年,唐軍初占關中,立足不穩。割據蘭州、天水一帶的薛舉、薛仁杲父子便大舉進攻,與唐軍爭奪關中。相峙兩月之後,李世民看準戰機,以少量兵力正面牽制誘敵,親率主力直搗敵後,使薛軍陣容大亂潰退。李世民趁機追擊,催動白蹄烏身先士卒,銜尾猛追,一晝夜奔馳200餘里,迫使薛仁杲投降。石刻“白蹄烏”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鬃鬣迎風,儼然當年在黃土高原上逐風奔馳之狀。唐太宗給它的贊詩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青騅
  是一匹蒼白色戰馬,李世民與竇建德作戰的坐騎。當時,唐軍扼守虎牢關,占據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敵方列陣已久,飢餓疲倦之機,下令全面反攻,親率勁騎,突入敵陣,一舉擒獲竇建德。石刻中的青騅作奔馳狀,馬身中了五箭,均在衝鋒時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馬身後部,由此可見駿馬飛奔的速度之快。唐太宗給它的贊語是:“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馬的矯捷輕快,後一句道出這一戰役的關鍵性意義。
  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語“馬”的音譯,這是一匹來自波斯的紅馬,也是李世民在洛陽、虎牢關與王世充、竇建德作戰時的坐騎。石刻上的駿馬凌空飛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馬的臀部,其中一箭從後面射來,可以看出是在衝鋒陷陣中受傷的。唐太宗給它的贊語是“澗末靜,斧鉞申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在這一重大戰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傷亡三匹戰馬,基本完成統一大業,“青旌凱歸”流露出他的興奮。
  拳毛
  這是一匹毛作旋轉狀的黑嘴黃馬,李世民與劉黑闥作戰時的坐騎。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領唐軍與劉黑闥在今河北曲周一帶作戰。唐軍先阻塞水(即漳河)上游,然後誘劉黑闥渡河決戰,正當劉軍主力渡河時,唐軍從上游決壩。唐軍趁機掩殺,奪得勝利。石刻上的拳毛身中9箭,說明這場戰鬥之激烈。唐太宗為之題贊:“月精按轡,天馬橫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自這場戰爭後,唐王朝統一中國的大業便宣告完成了。  
------------
盜墓最多的節度使:溫韜盜唐朝諸皇陵(3)
------------  
  貞觀十年,文德皇后長孫氏病故安排喪葬,最終確定營建昭陵時,李世民決意專辟場所雕刻戰役中陣亡的戰馬加以紀念。他親選了六次重大戰役中陣亡的戰馬故事題材,親撰贊詩,由整個昭陵的設計和營造者、著名建築藝術家、工藝繪畫家閻立德實施建造。
  然而,這六匹為唐太宗所鍾愛的戰馬雕刻,也隨着昭陵的被盜而開始了它們充滿坎坷的人世旅程。
  1914年,美國文物走私商串通北京一個姓黃的古玩奸商,將昭陵六具石刻駿馬中的二駿:颯露紫和拳毛弧切割打碎裝箱,偷偷地運往美國。消息在西安百姓中傳開後,激起了極大的反響。不管是有官位的愛國志士,還是普通黎民百姓,大家都切齒痛恨,深深地詛咒洋鬼子的可惡,也深深地咒罵民族敗類的可恥行徑。
  四年後的1918年夏天,貪婪成性的美國文物走私商,再次勾結民族敗類,秘密進入昭陵,將另外四具駿馬石雕也切割打碎裝箱。他們知道自己的舉動是在犯不可饒恕的罪惡,所以事前進行了嚴秘的計劃,為了不使惡行暴露,這伙盜賊不敢走陸道,而選擇走水道。他們選擇渭河漲水的夏天雨季,將裝着石雕駿馬的木箱裝船,沿水路而下,計劃運至西安,再秘密輾轉,偷運至美國。
  然而,這一次他們打錯了如意算盤。激憤已極的人民群眾發現了他們的詭秘行蹤。他們自發地跟蹤賊船,拼死加以阻截。在咸陽橋邊的碼頭上,圍住了這伙盜賊。
  經過一番波折,昭陵四駿終歸沒有落入美國人之手,現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乾陵地宮之謎
  唐十九陵中十八陵被盜,裡面的寶物雖然不能全部悉知,但是比較有名的歷史上仍有記載。現在人們最關注的恐怕就是讓溫韜心生恐懼而中途罷手的乾陵裡面,到底都有些什麼。
  乾陵地宮是最令人神往的地方。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想弄清其中的奧秘,但是由於缺乏文字記載和考古資料,時至今日,人們對乾陵地宮仍然是不甚了解。毫無疑問,在進行科學發掘之前,要完全揭開乾陵地宮的神秘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們可根據文獻和考古資料所披露的蛛絲馬跡,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從現存的文獻資料記載中得知,乾陵外部有一條溝通地宮的“羨道”,又叫“誕道”,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隧道。這條隧道是由塹壕(露天)與石洞兩部分構成的。兩段交接處便是地宮宮門的所在。
  通過隧道進入宮門。根據文獻記載,唐太宗昭陵的石門達五噸之重。乾陵地官石門有多重,不得而知,不過可以肯定一定是堅固可靠的。進入宮門便可以到達墓室。墓室是地宮的主體,根據“號墓為陵”的懿德太子墓推測,乾陵地宮墓室至少是前、中、後三室。
  地宮裡有些什麼東西,這可能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從《唐六典?大唐元陵儀注》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首先,地宮的中室或中部,有“棺床”、“棺床”上放着皇帝的“神宮”,即棺槨。棺材的底部有防潮材料及珍寶之類。上加“七星板”,板上有席、褥、旁置衣物及硅、璋、璧、琥、璜等“六玉”。
  此外,從武則天所撰寫的《述聖紀碑》碑文中考證,地宮裡還有不少珍貴書籍和名人字畫。史載,五代時期耀州節度使溫韜盜掘昭陵時,見“宮室制度宏麗,不異人間”,“前世圖書,鐘王紙墨,筆跡如新”。由此可以推斷,“待到幽宮重啟”之日,人們所見應該又是一個“不異人間”的乾陵。
  溫韜盜墓在文化史上的意義
  溫韜盜發唐陵,曾經從唐太宗昭陵中得到書法大家鍾繇、王羲之真跡。《新五代史》記載,昭陵多藏有前世圖書,“鍾、王紙墨,筆跡如新,(溫)韜悉取之,遂傳民間。”所謂前世圖書“悉取之,遂傳民間”這一文化過程,值得文化史學者重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河南1942年大饑荒與我的父親和奶奶
2012: 李揚:不接受毀滅人類的理由
2011: ccp漢奸家庭組合:兒裝作親朝鮮,媳孫
2011: 電影《南征北戰》高營長的扮演者馮喆文
2010: 1940年新四軍戰報以及全年戰績總結
2010: 揭開慈禧太后血統的驚天秘密(圖)
2009: 市長也會患精神病自殺
2009: 歷史文獻:江青干的幾大壞事和罪狀
2008: 談談由“張志新案件”引發的冤案
2008: 擁毛的人主要是在利用今天百姓對腐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