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原來“十步一殺”的不是劍,而是吳鈎(大刀)zt
送交者: sign 2014年06月03日07:20:4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原來“十步一殺”的不是劍,而是吳鈎(大刀)
發帖者: 劍客 (時間:2014-06-03 09:37:43)

http://www.
【】


趙客縵胡纓,吳鈎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吳鈎是由吳王闔閭下令製造的,名為金鈎(《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即寶莫耶,復命於國中作金鈎,令曰:‘能為善鈎者,賞之百金。’吳作鈎者甚眾。”)。估計吳王闔閭領三萬吳國兵士五戰入郢的吳楚柏舉之戰,三萬吳國兵士所用的就是吳鈎,而不是吳戈,因為當時吳國三萬部隊先是乘船沿淮河向上遊走,然後下船步行,所以不可能帶有戰車,而沒有戰車,戈也就不需要了,戈本來是戰車作戰時才用到的兵器,而步兵在叢林中用短兵器更加得心應手,在吳楚柏舉之戰的第一次勝仗中,有記載是吳國軍隊在孫武子指揮下,將楚國軍隊引入樹林中作戰。在叢林中,短兵器比車戰所用的長兵器具有極大的優勢,這是無須置疑的。

可見,吳鈎確實是春秋時期在吳國軍隊中流行的一種彎刀,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里的典範,因吳楚之戰三萬吳國步兵大勝二十萬車乘楚軍而充滿傳奇色彩,後來泛指鋒利的刀劍。吳鈎因其奇異的形狀,和不凡的殺傷力而盛名在外,而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驍勇善戰、剛毅頑強、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符號。比如“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少年別有贈,含筆看吳鈎。”“吳鈎悲釁子,埋首葬松濤。”“趙客縵胡纓,吳鈎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自古以來,那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背景而縱馬持吳鈎迎風長嘯的場景都是英雄男兒心中最絢爛的景色。

相傳的“吳鈎”,刀身呈曲翹狀(按其形狀可總稱為曲刀或彎刀),在青銅時代就已經出現。曲刀的鼎盛時期是在唐代以後。當時一些唐朝的文人賦予曲刀一個雅稱,稱之為吳鈎。這種曲刀一直久盛不衰,為文人騷客廣為歌詠,廣為流傳。這種曲刀到宋朝就更加流行。在宋代《武經總要》中,已經看不到直刀的圖樣,從《武經總要》的記述來看,曲刀的裝備率占明顯優勢。由於宋朝的法律沒有把這種曲刀列為民間禁用的兵器,所以,不僅軍隊,就是在民間也極為普遍,如《水滸傳》中的林沖獻刀,楊志賣刀,指的就是這種彎刀---吳鈎。從明末到清朝,傳統的中國曲刀仍然被廣泛使用着,特別是在民間和武術界,就更為盛行。抗戰中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大刀向鬼子兵的頭上砍去”所指的大刀,也就是唐朝文人所述的吳鈎,即使在今天的武術界,說起刀,就是指這種中國傳統的曲刀,或由曲刀所演變的各種刀。也就是吳鈎與吳鈎的變種。

可見,春秋古代的“吳鈎”,或稱為彎刀,其實並非是刀,而是兩面有刃,屬於劍的一個變種。直到唐朝後模仿古時吳鈎研製出的曲刀也稱之“吳鈎”,其實才是真正的彎刀(日本武士刀的原形也是唐朝的吳鈎)。  

吳鈎在春秋時期是兩面有刃的實戰兵器,在唐朝以後是指單面有刃的實戰兵器。這與劍不同,古代的劍,難以用於實戰,多是儀式性質的身份象徵,如荊軻刺秦王之時,秦王身上所佩帶的是劍,最後秦始皇還是費勁地把�05m跙D0緯齠彼懶司i稹�

雖然吳國的劍也是名揚天下,但這種劍並沒有交給兵士以用於戰場上的實戰,而是貴族在使用。即使到了清朝也是如此,比如說皇帝身邊的貼身侍衛---四品帶刀侍衛,這些需要真正投入實戰的侍衛,用的是刀,是彎刀,也就是吳鈎,而不是劍。雖然歐洲騎士在戰場上用的是長槍、標槍、長劍、斧。但真正用的得多的,還是長槍與刀斧,造型漂亮的劍,用得並不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功在千秋
2013: 最早洞悉“文革”真相的人
2012: 牛鬼蛇神:六四記憶
2012: 中國離真正的法治社會還有多遠?
2011: 【轉貼自五味】六四祭國殤
2011: 神的話美化與殺死的功用-2
2010: 六四屠殺到底死了多少人?
2010: 金門之戰回歸戰俘的命運 --槍斃了幾批
2009: 錢學森,你的偉大隻欠一個道歉
2009: 關鍵時刻溫家寶違背組織原則背叛趙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