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共识网:抗战中"前赴后继"的外国军事顾问
送交者: chang le 2014年09月12日14:33:07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但人海战术并不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军事战略、军事制度、军事工业、武器装备、军人素养也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正面战场上。而在这些方面,外国军事顾问给予了我们珍贵的帮助。 在整个抗战史中,中国的军事最高决策层相继经历了德国、法国、苏联、美国军事顾问的"辅佐"。他们是如何来到中国,又给中国战场带来了什么?

德国人帮助中国扛住了日本的速攻

中德十年友谊


国军德械师

抗日战争前,中德两国经历了长达十年了蜜月期。当时,德国是少有的对中国不怀有"帝国主义野心"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让德国失去了它在中国的所有租界和殖民地,以致德国并不关心中国的政治,而却需要中国的原材料为其迅速发展的工业提供支持,中德合作得以完全基于平等、互惠互利的条件展开。另一方面,蒋介石认为德国历史有许多地方值得中国仿效,德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阴影中迅速崛起,也让一部分中国人看到了统一中国洗刷近代耻辱的希望。[详细]

中国用钨砂、锰砂等战略性原料和农产品换取德国的工业产品,尤其是军需品。德国则派出顾问团,全面协助中国建立现代化军队,并帮助中国建立自己的现代国防工业。中德合作成为"国际性协作"发展现代化中国的典范。

德国人拟定的抗战蓝图


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将军

从1928年底开始,直至1938年中德关系恶化,国民政府先后聘请了以马格斯•鲍尔、乔治•佛采尔、汉斯•冯•塞克特和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为总顾问的四任德国军事顾问团。1935年来到中国的法肯豪森,是其中贡献最大的一位。他赶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加速进行了中央军的德械化,并在抗日战争初期大力协助蒋介石在对日战略、战术上的部署,为中国抗日布下总局,他所留下的战略部署如影响在离华后仍持续发生作用。

法肯豪森将军成为蒋中正的总顾问后,负责绝大部分军事训练计划以及中国的防线设计。1935年8月20日,法肯豪森向蒋介石呈送了《总顾问法肯豪森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他强调:"目前威胁中国最严重而最切近者当属日本。"基于日本威胁的严重性,法肯豪森建议蒋介石丢掉幻想,对日实行坚决抵抗。他说,政府和领袖都必须要有"坚忍意志","断无不抵抗而即承认敌方要求"。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列强没有联合或单独干涉的可能。中国唯一能做的,就是丢掉幻想,"竭尽全力,为保全国土而奋斗"。

针对日军的进攻方向和战略部署,法肯豪森为长期抗战拟订了总蓝图。他通过计算认为日本无望取得一场长期战争,建议蒋介石与日本人打一场消耗战,在前期应该守住黄河一线,并将四川作为抗日的"最后防地"。他还建议还有在敌后组织一些游击队活动,削弱日本的军事优势。这些都切中了中国抗战的根本。[详细]

支撑抗战初期的大局


国军最严重的问题是山头林立、派系纷乱,法肯豪森建议蒋介石进行全面整军,削弱杂牌部队,统一军令、政令,训练出一支强健可靠又有战斗能力的陆军。从1935年春在武汉行营设立陆军整理处,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共调整了15个师,整理了24个师,此外还调整了东北军15个师、广东部队10个师、川康部队26个师及9个独立旅。通过这次整军,国军在质量上有了很大提高。

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努力不仅限于人员训练和组织,同时包括实质装备。德国人认为当时中国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军工生产落后于时代或并不适用于现代战争,因此规划对国民政府控制的国防工业进行升级改造。例如巩县兵工厂在1935至1936年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生产德国毛瑟1924年式短管步枪的中国版——中正式步枪,以及经过改良的马克沁机枪,中正式和汉阳88式步枪在整个战争中都是国民革命军的主要步兵武器。

抗战前,德国军火输入中国数量也迅猛增长,1936年是2300万马克,1937年则为8200万马克,其中包括榴弹炮、海岸防卫炮、高射炮、鱼雷快艇、军用车辆和各种枪支等。德国输入中国军火占中国输入军火总量80%。中央系的30个师,基本实现了装备德式化,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最现代化的陆军。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人企图速战速决,在击败国民革命军后强迫中方订立城下之盟。但是,日军在淞沪战役中直接面对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即德械师和德训师,因此在战事中频频失利失利,损失很大。国民革命军能在不断推进的日军面前进行有效抵抗的事实鼓舞了中国的民心和士气。

英国驻东京大使说:"事实上,是德国人在组织中国的抗日战争,德国人在保持与日本人的表面上的亲密友谊时,却在大量地向中国提供武器。"这番话从侧面反映了德国在中国抗战初期所发挥的影响。

1937年到1938年,德国政府的远东政策面临艰难抉择,考虑到日本在对抗苏联上更值得合作后,希特勒转向与日本合作。在调停中日战争的努力失败后,1938年6月,德国外交部电令法肯豪森,要求全体顾问"尽速离华"。[详细]

蜻蜓点水的法国顾问团

临时抱佛脚


德国军事顾问团的离去,使得民国政府的军事顾问力量大大减弱,许多军事计划陷于停顿。而此时是抗战的紧要关头,日军进攻气焰正炽,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纷纷沦陷,民国政府已经被迫迁至重庆。通过军事检讨,民国政府高层认为正面战场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指挥人员素质较低,尤其中下层军官更是如此。训练高素质的战时指挥官,可以极大地提高战时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能力。德国军事顾问团的离去,对于陷于苦战中的国民党军队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时迫切需要新的顾问团来华填补空缺。

而当时还未被德国"闪电战"击垮的法国号称欧洲陆军强国,这使得民国政府产生了错觉,认为可以凭借法国军事专家的帮助,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在短时间内提高中国陆军部队的作战能力,挽回正面战场接连败退的颓局,抵抗日本的侵略。此外,从外交的角度出发,蒋介石希望通过借助军事顾问团这个平台,进一步密切中法关系,为战时的中国在国际上争取更多的空间和支持。

民国政府满腔热情,法国人却害怕开罪日本,瞻前顾后。蒋介石先后派顾维钧、孙科和杨杰与法国政府磋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39年2月迎来白尔瑞中将为首的法国军事顾问团。[详细]


作用寥寥,匆匆离去


法国方面态度冷淡,蒋介石也难以给予法国顾问完全的信任。关于顾问团的服务范围、权力界限、待遇等都在合同中严格限定。比如,规定总顾问只辖法国顾问,且受中国的直接指挥;顾问团服务范围为负责指导制定作战计划、担任军队训练指导官、担任陆军大学教官,或者直接到战场指导作战;顾问团一切行动听从中国方面的安排。

军事顾问团到任后,按照双方协定,有的被派到陆军大学、中央军校、步炮兵学校及空军等担任教官,有的则前往战区协助部队训练、筹划作战。法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期间对民国政府的建军、作战、训练甚至陆军礼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大多被蒋介石采纳,并通令部队改进。

总顾问白尔瑞通过与国民党军队的接触,发现了许多问题和缺陷,并专门向蒋介石致函,提出了实行征兵制、避免多名将领指挥一支部队或一名将领兼任前后方多个职务、解决各级指挥官距离太远和后备部队推进不准时问题、避免高级指挥部对敌军战斗力估计过高等意见,同时还建议及时组织检讨长沙会战得失。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林立、争权夺利的实际情况,这些建议根本不可能得到实施,最后只能成为蒋介石案头的一堆废纸。[详细]

1939年9月下旬,经民国政府一再要求、好不容易来到中国的法国军事顾问团仅仅在华停留了6个月,就被法国政府因欧战原因召回了。法国总理的理由是:"由于法国目前正和德国作殊死战斗,有必要从国外召回一切军事人员为法国军队服役,不可能在国外留下这种人员"。

苏联军事顾问团兼职调解国共关系

面对日本威胁,中苏一拍即合


当法国对中国的求助犹犹豫豫时,斯大林却给蒋介石展现了他的慷慨。1938年6月,在德国军事顾问即将从中国撤出的时候,27名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抵达中国。这次,他们的使命已不再是支持中国革命,而是帮助中国抵御日本的侵略。

国民政府因"剿共"的立场,中苏两国关系在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1927-1937)多次断裂,日本在东亚的凶猛扩张,让两国在此携起手来。从1935年开始,国民政府就有了"联苏御日"的意向;苏联的战略意图也很明确——通过中国的有效抵抗来拖住日本,使其无力侵犯苏联远东地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两国一拍即合。1937年8月21日,两国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奠定了苏联援华抗日的政治基础。


在同一片土地上并肩作战


崔可夫元帅

抗战期间,苏联派往中国的军事总顾问前后共四任,最初由1937年11月来华的苏联使馆武官德拉特文兼任,此后担任这一职务的是切列潘诺夫(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卡恰诺夫(1939年9月至1941年2月),崔可夫(1941年2月至1942年2月)。苏联军事总顾问隶属于最高统帅部,在总顾问之下建立了覆盖国民政府军队各战区、各兵种的顾问机构。派遣来华的军事顾问都是苏军中比较优秀的军官,具有较高的军事理论素养和较丰富的作战经验。[详细]

苏联军事顾问的工作主要是两大项,训练国民政府军队和参与重大战役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由于战争初期中国军队损失惨重,训练、补充低级军官和各兵种技术骨干就成为当务之急。苏联顾问根据实战需要,采取分层次、分兵种的训练方法,力争在短期内提高中国军队的素质。在空军、炮兵与坦克兵等技术兵种中,苏联顾问和教官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的。根据苏方史料,至1939年10月在华军事顾问已达80人,至1941年初更增加到140人。从1937年至1942年间,先后来华工作的苏联军事顾问有300多人,而苏联军事顾问、专家、技术人员加上志愿飞行员等,总数大约有5000人。经由苏联顾问和教官培训的中国军校学员大约有9万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初期被日本完全摧毁的中国空军也是在苏联人的协助下重建起来的,并取得了辉煌战果。[详细]

在军事战略方面,苏联军事顾问也参与了中国正面战场多个重大战役作战方案的制订,但苏联顾问的建议很少被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完全接受。在1938年夏秋举行的武汉战役中,刚刚来华的总顾问切列潘诺夫发现中国军队采用的是落后的被动防御,于是向蒋介石提出了一个积极的防御计划。可惜这个计划只是在消极防御失利后才被部分采纳,未能起到多少作用。1941年夏秋,中国军队发动了反攻宜昌的作战。在发动反击之前,苏联总顾问崔可夫用了三个星期时间深入前线作实地考察,最后与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商定了作战计划并报蒋介石批准。然而,在战役进行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却下令停止进攻,结果前功尽弃,宜昌得而复失。唯一的例外是紧接反攻宜昌展开的第二次长沙会战。这一次中国军事当局完全接受了苏联顾问制定的作战方案,使日军遭到重创,被迫北撤,暂时放弃了南进的企图。[详细]

谨慎处理敏感的国共关系


《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现场,图为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在条约上签字

总的来看,苏联军事顾问同国民政府军事当局之间保持着比较良好的关系,但由于中共的关系,蒋介石从未像信任德国人那样信任苏联人。而苏联在援华过程中也谨慎地避免触及中国内政,但这一条戒律终于在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突破。

皖南事变使各方面感到了中国发生内战的危险,苏联不得不动用崔可夫总顾问这张王牌——崔可夫顾问团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和影响着苏联援助物资的分配,因此其行动相当有分量。崔可夫在会见国民政府国防部长何应钦的时候婉转地问到:"你们是否在和新四军的冲突中使用了我国提供的武器?"这样开门见山的提问,在当时的条件下,实际上就是威胁:如果中国发生内战,将很难保证苏联的援助。接着崔可夫又会见了包括白崇禧在内的其他国民党官员,表达了苏联的严重关切和不满。同时崔可夫也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会见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劝说他们适当地妥协。皖南事变最终和平解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统一战线的维持,也保证了中国战场的相对稳定,让日本白白高兴了一场。

苏联的干预难免让蒋介石心存芥蒂,而此时,苏联援华的目的也已经完全达到,在看清日本已经被中国拖住脚步,无意北进之后,中苏关系迅速趋于冷淡。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更有合适的理由停止对华援助。1942年2月,苏联军事总顾问崔可夫奉召回国,这可以看作是苏联援华抗日政策告一段落的标志。

美国将军超越"顾问"角色

由于在远东并无需要特别保护的利益,抗战中前期,美国并无对华援助的意向,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才认准了日本这个狂妄的敌人,中美迅速结盟。

作为一个机构的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是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正式成立的,但实际上,美国军事顾问从1941年就开始在华工作了,甚至远远超过了"顾问"的性质,而是直接领导军队战斗。


陈纳德和"飞虎队"


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在中国立下赫赫战功

先期来华的是以后在中国战场上赫赫有名的陈纳德,他是一名退伍空军军官,以平民身份作为宋美龄的私人朋友应邀来华的。正是陈纳德的努力,一批又一批的美军现役飞行员先后退役来华,新型的作战飞机也源源不断运抵中国。于是,随着苏联空军的撤退,中国上空出现了美国飞行员。

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谱写了中美战时合作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幕。这支部队的正式名称是美国志愿航空队(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1941年8月奉蒋委员长命令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务是协助中国空军掩护滇缅公路运输及保卫云南领空,由美籍顾问陈纳德为指挥官兼大队长,下辖三个驱逐中队,共125架飞机。志愿航空队先后在昆明、仰光、桂林等地击落日机299架。1942年7月4日,志愿航空队撤销并入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第23战斗大队,称为驻华航空特遣队。特遣队在华中、华南先后击落日机149架,投弹214吨。1943年3月该队扩编为美军第14航空队,继续在华作战。当年10月,陈纳德又推动中国空军现代化计划的实施,在14航空队下筹组了一支中美空军混合部队,以赴美接受训练的中国飞行员与美国在华航空部队联合作战。[详细]

史迪威掺入复杂的政治纠葛


史迪威与蒋介石

陆军方面则由史迪威负责,他也是罗斯福任命的美国政府驻华军事代表兼战区参谋长和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

史迪威的主要作战任务是为中国打通南亚通道。1942年,缅甸战役失败后,史迪威率领中国远征军残余部队撤退到印度。为实现反攻,史迪威向中国最高军事当局提出在印度训练中国军队方案。精选中国士兵10万分批赴印由美国军官加以训练,并拨用中国所得租借物资装备,远征军由此改称驻印军,称为Y部队。最终在印度受训结业的中国军官兵32293人,编为三个师。后来,这三个师又扩编为新1军及新6军,是日后收复北缅的主力军。1943年4月开始,第二批陆军训练在昆明和桂林同时展开,称为Z部队,后也投入到收复缅甸的战役当中。[详细]

但是,不同于德国和苏联的军事顾问完全听命于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史迪威具有双重自责作为驻华军事代表,史迪威必须接受美国政府指示并负责监督和控制所有的美国军事援华事务;而作为联合参谋长,他又应当服从蒋介石的领导。由于中美双方对史迪威职权的界定未能取得一致,这后来就成为引起中美战时摩擦的导火索。原因很简单,史迪威把中国战场看作是太平洋战争中的一枚棋,力图让蒋介石投入全部美援与全部兵力牵制日军,但蒋介石却认为中国战场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转而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视为心腹大患,想尽可能多的保存实力。双方逐渐变得势不两立。史迪威甚至建议美国政府援助八路军,而蒋介石则以与日军和谈相威胁,两人剑拔弩张。1944年10月21日,史迪威被逼回美国。


中国国民政府争取德、法、苏和美的援助并与他们进行军事合作,是在中国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相继开展的。外国军事顾问在中国的不同地位和角色体现了国民政府与世界各大国的微妙关系。虽然他们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不等、目的有别,但总体上都表现了对中国人民的忠诚。中国人民应该感谢和怀念他们。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林彪即便飞到苏联也并不可怕
2013: 人民为何含泪怀念毛泽东?
2012: 《林豆豆口述》:揭示毛泽东时代绞肉机
2012: 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区别是文明和野蛮的区
2011: 苏俄的世界革命战略与中国的具体位置和
2011: 高伐林: 解谜“九一三”?先答百道题
2010: 滴血川康 27
2010: 高伐林: 专访舒云(上):找到林彪事件
2009: 毛泽东用才一绝:原国军上将任水利部长
2009: 唐朝的疆域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