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跨國婚姻 > 帖子
謝謝你的文章,對你文章的回應
送交者: 神采 2006年03月09日10:39:13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1) 中央政府在香港回歸之後,採取經濟上供起來的辦法是不對的,這不符合現代社會公正平等的原則。長此以往,只能造成香港與內地民間對立的心結和香港對於內地經濟不健康的倚賴。


這點基本同意,大陸不應在經濟上養香港。而大陸從經濟上養香港實際在香港回歸前就存在。香港經濟過去的繁榮,一方面是由於自由港,另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陸的轉口貿易。現在由於內地的經濟市場化迅速,香港的衰退是必然的,早晚被珠三角,長三角,甚至內陸其他地區超過,這是市場的力量,也是物質資源,人力資源的力量,不是誰托能托得住的。但長遠來看,香港經濟只能依賴於大陸,不健康也得依賴,他沒有選擇。


2) 中央政府採取經濟上養起來的本意是為了給國際社會造成一種香港經濟繁榮的假相,以便給未來台灣的回歸製造一個正面的樣板。


這一點考慮在當初肯定是存在的。但香港的窗口示範作用正在消失。這是由於台獨是一種極端的非理性勢力,在世界範圍內,一個地區的獨立運動很難用經濟槓桿真正抵消。北愛爾蘭,魁北克等獨立勢力能存在幾十年就是例證。台灣問題的解決一定要靠軍事或準軍事的方法。


3) 有鑑於香港的回歸是中英談判的結果,因此中央政府在回歸前曾經做過香港未來政治體制和管理模式的承諾,並且簽署了有關文件,因此,未來中央政府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承諾,取信於國際社會和香港人民。


基本法里寫得很清楚,香港的政制改革將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中央政府一直在小心翼翼的按基本法行事。倒是香港民主派總要鼓譟超越基本法實行所謂的民主,香港民主大老李柱銘可曾經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他後來是帶頭反基本法的。


4) 鑑於中央政府在經濟上給予香港極大的支持(不收稅,駐軍自費,低關稅,金融風暴的財政支持等) ,因此在心理上難免產生一種是香港新主人的感覺:你看,過去英國人對待你們比我們差多了,現在你們不僅不感恩戴德,反而要民主要自由,過去英國人給你們的自由更少,也沒見你們說三道四的,奴才相!這種想法如果在私下說說本來無可厚非,但是李外長在公共場合對着記者一通發泄,實在是不妥,不說國際形象如何,單就香港人民的感官而言,這就是一種不尊重的行為。


這一點你正好說反了。正確的說法大約應該是:鑑於中央政府在經濟上給予香港極大的支持(不收稅,駐軍自費,低關稅,金融風暴的財政支持等) ,因此香港人在心理上更加產生一種香港人高人一等的感覺,表現在還嫌不夠,處處對大陸說三道四。香港人應該捫心自問,自己為祖國做過什麼?香港人應該明白,你們的虛榮心都真是虛的,離開大陸人民,離開祖國經濟的蓬勃發展,香港人什麼都不是。香港人要學會放下身段,拋開那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學會和祖國人民同舟共濟。


5) 因此,中央政府其實應該在經濟政策上,把香港置於與外國同樣的地位,一視同仁,彼此兩不相欠,你也不用當奴才,我也不用當主子。這種做法在操作上沒有任何的障礙,本來兩地就是完全不同的經濟體系。

錯!香港不是外國。隨着內地經濟市場化水平的不斷深入,香港應該被賦予一般內地經濟特區的地位,香港的經濟只有和內地真正的融合,才有更加長遠的發展機會。


6) 而中央政府在香港回歸中能夠得到的好處,應該是把香港民主政體的運用經驗,作為中國未來政治體制改革的某種借鑑。


對中央政府和中國人民來說,香港回歸這件事,首先是一個偉大的政治事件。其政治意義遠大於其他的利益,比如經濟利益。香港這個社會被外來強盜殖民百年,他是一個畸形的社會,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不應以一個前殖民地作為借鑑。


最後我要說的是,堅決反對任何地域性的歧視與偏見,那樣的做法,對於解決紛爭和彌合裂痕毫無意義。

要說歧視與偏見,你最好多找中國人問問,到底是香港人更有偏見歧視大陸人,還是相反。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國學大師 - 南懷瑾 傳 4
2005: 吳宗:寫在二零零五年三八婦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