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跨國婚姻 > 帖子
新聞和輿論打假的作用不可低估
送交者: 南泥灣 2006年05月22日17:13:45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南泥灣

5月4日,傅新元等120名海外教授和學者聯名致信關切國內近來多起有關學術研究不端的指控事件,提出了6條建議,主要為:1)遵循合法和適當的調查程序,涉及機構內部先查,遵循無罪假定的原則;2)指控內部不能解決則送外部調查,其間指控者和被控者身份保密; 3)建立協調科技部、教育部、科學院的國家權威調查機構負責調查;4)區分學術不端和學術辯論,學術辯論宜公開實名;5)高校等開設科學誠信課,預防學術不端的發生;6)由於學術不端的專業性和技術性,需要制止公眾和新聞媒體介入。

對他們的建議我總體上表示贊同,許多方面有建設性意義,但由於這些教授和學者提出的建議主要來自美國治理學術腐敗的經驗,而對中國學術腐敗現狀的嚴重性和複雜性認識不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其中新聞不介入打假的觀點很值得商榷。

我認為現階段中國的學術打假應當而且需要新聞和社會輿論的介入,理由有幾個方面:

1.中國的學術腐敗現狀與美國相比有不同的特點

1)社會基礎和嚴重程度不同
學術腐敗,古今中外都有,而且還將長期繼續存在,但達到中國目前的規模和無所顧忌以及引起公眾憤怒的程度卻是少見的。學術腐敗包括醫療腐敗,和官僚腐敗、經濟腐敗構成了目前中國腐敗的主體。

知識分子和民眾對誠信認識不足是社會規模性腐敗的社會基礎,從“竊書不算偷”反映出一定程度的是非模糊,屢禁不絕的考試作弊還算偷偷摸摸的話,那麼在弄虛作假為榮的風氣推動下,高官學位創新高和學界名人公開欺騙政府和大眾標誌着學術腐敗達到了新的規模和程度。

2002年,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說“北大王銘銘抄襲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2003年,中科院院士、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鄒承魯回答中央電視台記者提問時估計學術腐敗的程度時說“我想如果在自然科學界的話,10%也許有”。其實這還是保守的估計,即便按這個估計,表明幾十萬的教授有幾萬人是腐敗分子。

雖然美國也有政治腐敗和學術腐敗,但無論發生的例數和腐敗的程度度沒有中國目前那麼明顯那麼厲害。國內好大喜功的氛圍對學術腐敗的泛濫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學術腐敗的形式多樣
鄒承魯曾總結國內學術界盛行的七類腐敗現象,包括“1)偽造學歷、工作經歷、論文等;2)偽造成果,篡改數據;3)剽竊;4)抹煞別人成果,自我吹噓;5)搭車署名;6)為商業廣告做不符實際的宣傳;7)一稿兩投。

腐敗與名利、科研資金、權力結合在一起,權利決定科研資金和評獎、晉級等,形成科研教育的名利場,即便是新聞揭露的腐敗案子,許多也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不了了之,腐敗的成本太低,不能有效遏制腐敗。

美國也有腐敗與名利、科研資金、權力結合在一起的情況,但程度輕,做的隱蔽。上述7類中只有偽造成果,篡改數據和剽竊比較常見。偽造學歷、工作經歷幾乎看不到,一旦發現,身敗名裂,腐敗的成本較高遏制了腐敗的蔓延。

3)某些中國特色的規定為學術腐敗提供了條件
任何政策上的小的空子,在上下各方的努力下可以變成大洞。例如大學和研究生入學的免考推薦制度,使得學校將一些有關係或中庸的學生推薦上去,避免他們考試落馬。

碩士、博士學位的在職申請制度為領導們的學位更新創造了機會。例如眾多的市長們忙於文山會海和送往迎來,哪有時間和閒心在校園裡靜心做三年學問?找個秘書寫個幾萬來字的考察分析就可以作為學位論文。於是,順應高學位的需要,許多現任領導們和名人搖身一變都成了碩士和博士。吳征先是擁有假學位,後又成為清華的客座教授。

美國就沒有這些貓膩的機會,入學考試和推薦都不能免,也沒聽到有什麼在職申請學位的制度。


4)懲治腐敗的執行機構執行不力
是不是國內缺相應的法規和機構呢?不完全是。就法規而言,中科院有處理學術不端的規定,也有道德委員會這個機構專門處理學術不端事件。

2002年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04年發布《高等學校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範》。規定不是沒有,“再好的經,也要有人念”,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執行不力,

是不是沒辦法呢,不是的,形成明顯對比的是機關工作人員的計劃生育制度就執行得很好,沒有人敢違反,一旦發現,立即開除公職,沒有哪個工作人員敢踩這條紅線,說來說去還是執行力度問題。

5)明顯的學術不端不需要專業鑑賞力
目前存在的個人信息、公開出版物的抄襲、明顯違背科學常規的宣傳等方面的腐敗,新聞和公眾的判斷力與教授專家沒什麼大的差別。


6)國內普遍存在的護假問題
中國主要靠法規和各個大學和相應部門的執行來制約學術不端。遺憾的是多年來,除了新聞揭露出來的的學術腐敗案外,很少有各個部委或大學自己揭露的學術案子。

長期以來,各個領導們的政績與升遷掛鈎,文過飾非和報喜不報憂保證了領導們的仕途順暢。部門保護主義在各部委和大學心照不宣。

對制止學術腐敗,美國通行案例引申制度,大學一般不會因為某個教授而護短,所以聯名信中提到的內部委員會調查在美國可以執行得很好,但在中國要大打折扣。

類似的是政府官員的腐敗的情況,國家三令五申要求政府官員廉潔奉公,有專門的反貪機構---反貪局,鼓勵普通民眾舉報。結果又怎樣呢?最近的典型例子,海軍副司令王守義貪污1.6億,舉報58次才徹查落網。恐怕現在老百姓意見最大的就是政府對官員的腐懲治不力。新聞沒有自由介入是極重要的原因。

由於體制本身打假力度不夠,目前迫切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推動,即使有了程序和體制,反腐敗的鬥爭也將是長期的任務。基於以上情況,我認為至少在中國現階段,單一體制本身的作用還不能夠遏制學術腐敗的蔓延,由於學術與政治相比有較大的新聞自由度,新聞和社會輿論的作用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2.新聞媒體、個人或協會網站應該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應該看到,腐敗造假的人遠遠多過打假的人,國家打假機構不可能是龐大的機構,一年又能調查處理幾起假案?

海外教授和學者聯名信認為公眾和媒體對學術不端缺乏專業性和技術性的判斷力,在美國來說可能比較恰當,但在中國目前環存在大量的中國特色的學術腐敗,體制內打假不力的情況下,新聞媒體、個人或協會網站的介入意義依然存在。

從過去的情況看,目前,互聯網是討論和揭露學術腐敗的重要場所,新雨絲,北師大楊玉聖主持的網以及上師大教授何雲峰主持的好漢網等,他們在過去的學術打假中不同程度地起了積極作用。傳統新聞媒體在推動重大腐敗案件的查處中起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例如最近處理的漢芯假案。現在又有施一公教授主持的旅美華人生物學家協會網站,作用如何,不可樂觀,因為施一公教授事務繁忙,學術作假的調查和取證耗時費力,究竟作用如何有待將來驗證。

不管怎樣,每種方法都有適用的局限性,沒有一種方法稱得上十全十美,只有兩權相較取其輕。新聞、個人或協會網站只要不過分介入專業的評判,完全可以繼續發揮影響,

國內目前的腐敗觸目驚心,甚至於到了犯罪的地步,近來學術犯罪的愈演愈烈值得注意,例如不少教授用自製假藥給腫瘤病人治病,乘機獲取暴利。我們知道工業酒精製酒會受到嚴懲,劣質牛奶也是人人喊打,可是假藥治病治病多少年了目前還沒有人受到懲處,學術論文作假與假藥治病比起來,是犯錯與犯罪的差別。所以是否可以考慮將腐敗分級?

公開信沒有介入具體的案例這是明智的做法,雖然某些方面還不夠深思熟慮,畢竟現階段發揮了積極作用,推動了國家層面上的重視。為了淨化學術空氣,我們應該集合一切可以發揮作用的力量。

海納百川才能成其大,全世界反學術腐敗的華人團結起來!

2006-05-15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祝寶貝瓜瓜生日快樂!!!
2005: 明天不會有淚----張雨生
2004: 養魚雜記3
2004: 至情至性說浪漫
2002: ***紀念家駒***
2002: 一封爸爸給女兒的遺書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