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跨國婚姻 > 帖子
心要軟
送交者: 於珈 2004年10月26日20:22:41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很榮幸有機會聆聽王鼎鈞先生的“文學創作三講” 。穿著對襟衫的王老先生﹐溫文爾雅﹐象從古書裡走出來的﹐象一株文竹。他的文人氣質﹐本身就是一部活教材﹐讓我這個苦尋文學之門而不得要領的後生﹐頗有茅塞頓開之感。

在講課中﹐王老先生提到﹐要從文﹐就先要做一個有趣味的人。而要做一個有趣味的人﹐很重要的一點是心要軟。王先生以身說法﹐感人地道出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八年抗日﹐四年內戰﹐心磨出了繭子。不知不覺間﹐自己成為了一個沒有趣味﹐不會笑的人。一個沒有趣味的人﹐可以做官從政﹐也可以做科研當學者﹐但是不能從文。於是﹐他試圖改變自己。社會環境的改變﹐宗教的教化﹐尤其自己的勤讀好書﹐交良師益友﹐都有助於心一點點軟化。

無疑﹐王老先生成功地改變了自己。他擁有一顆很柔軟的心。否則﹐他寫不出“一方陽光” ﹐寫不出“瞳孔裡的古城”。

文字的力量在於能夠觸動讀者的心。而要觸動讀者的心﹐寫作者自己先要有一顆柔軟敏感的心﹐一顆孩童般好奇的心﹐一顆佛家所說“踩地怕地疼” 的悲天憐人的心。有了這樣的一顆心﹐就如樹有了根﹐花下了種。所謂的文風文骨﹐都是源於這顆心啊。為什麼這麼多模仿張愛玲的寫作者都不得要領﹖為什麼這麼多寫散文的都寫不出王老先生散文中的意境﹖沒有他們的那顆心啊。文法固然可學﹐譴詞造句﹐制軜嫨o這些都是技巧性的東西﹐下下功夫就能學會﹐就能模仿得出來。但是﹐這樣求得的只是“形似而無神”。文章的神韻來自於寫作者的內在氣質和內心深處﹐想藏也藏不起來﹐想裝也裝不出來。

不單是寫文章﹐所有的藝術的﹑性靈的東西﹐都是以心為本。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為文先做人﹐做人先修心”。謹以此與各位文友共勉。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