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跨国婚姻 > 帖子
跛行者:张纯如令日本历史学家汗颜
送交者: 跛行者 2005年11月10日13:36:15 于 [跨国婚姻] 发送悄悄话


张纯如当然不是历史学者,她是一个写通俗历史的畅销书作家。在历史学家眼里,她可能算业余选手(没有看过她的著作,只听说过对《南京大屠杀》一书的争议,所以用可能二字。)但她的勇气,足以令全日本研究二战史的专门历史学者,其中99%的人汗颜。

有关张的争议,一个要点在于,她是在美长大的华裔美国人。她写南京屠杀,动机中不可避免的有血缘与文化因素,同样不可避免的,是随身份的疏离自然而来的一份理性。这种理性增添了可信度,也利于美国读者对其著作的接受。这种接受程度,恰令某些别有用心的攻击者反侧不安。

日本兵在二战期间就是“兽兵”。有谁反对吗?没有。南京大屠杀确实存在,有人反对吗?没有。那么对张女士人品的指责,从何而来?

张女士的书,本是非小说类畅销书,不是学术著作。畅销书允许有夸大的成分,就像写恺撒的历史剧,有众多版本,细节的出入不在少数。如果有人评论某个版本中某细节不对,因而否定编剧导演的人品,那不是苛责么?

即使治史的专家,也是常常陷入各种各样的争论。因为时过境迁,资料流失或者当事人记忆失误,而不能还某一事件的本来面目。各路学者据引不同来源,对当时其事做不同揣测判断,莫衷一是的结果是难免的。不然哪来那么多历史之谜呢?

回到南京大屠杀。假使某日本专家考证大屠杀人数不是30万,而是29万9999,据此而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是不是很滑稽呢?很滑稽。可是很多日本官员、国民、历史学者,就是如此思路。包括对张女士说三道四的,也是这么一个思路。

日本民族的逻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尤其他们狡辩的时候,尤其因为日本民族乃世界上最不愿认错的民族。比如日本车偷工减料,有解释是为对方车主的安全着想。如果大家都持同样的设计理念,最后必然导致用塑料薄膜造车。再比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理由是死人无罪,那么日本人怎样培养是非善恶观念?例子俯拾皆是,不多举了。

据说张书中某些照片来源有误,由此否定一本书,跟上面否定大屠杀,一样荒谬可笑。退一步说,如果资料有误,可以学术性地讨论,指责对方人品,是理屈词穷的时候才用的茅招。如此匆忙祭出,是不是心中有鬼呢?更何况,如前所说,张书是对美国百姓作通俗历史教育的非小说类畅销书,从斤斤计较到上纲上线,更显出小人心态。

不去谴责完全否认史实的日本官员、国民、历史学者,反而指责一个说大实话但细节有漏洞的华裔美国人,而且是在大屠杀这样惨绝人寰的事件上。我很难相信这样的人是中国人而不是日本人,很难相信这样的人还有人性。

最后,指责张女士人品的日本人与号称的中国人们,如果自信掌握事实,何不也写一本或几本严谨的南京大屠杀史?把真相亮出,给世界人民看看不好吗?这些人大概是躲都躲不及吧。

不能不佩服张纯如一个小女子的勇气,尤其是她面对的一群:是如此地懦弱猥琐。更具讽刺的是,日本人连十恶不赦的战犯都可以谅解,为什么不能谅解一个死去的畅销书作家?!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当年不肯嫁春风(1)
2004: 【幽默】 & 【顿悟】
2003: 为了更加的活跃心愿气氛,现送上好笑饭
2003: 鱼迷的故事(二):初学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