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跨國婚姻 > 帖子
天一閣的精神
送交者: 佚名 2003年05月02日21:13:31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我在傳統的工人階級家庭中長大,自從我記事那時起,就知道家裡沒有書籍。爺爺是一個老實人,但文革時曾被“鬥爭”,說他是地主,又識字又有錢。我曾經躲在一旁,看見他望着一排排橫幅,並用手指比劃着,嘴唇不時地小幅合攏又小幅分開。這時,我突然跑了出來,問爺爺:“爺爺,你識字嗎?”。爺爺連忙說不識字,最後還要加一句,別說爺爺識字。

爺爺在我十歲的時候走了,他最終也沒有承認他識字。但在他將我帶大的這十年中,他卻不時地會對我說:“孩子,不識字,沒有飯吃。”

或許是我對爺爺遺言的牢記,或許我的祖先的確真的很有修養,而遺傳的恩惠又使我對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識字,因此我愛書。自從初中預備班開始,我每月的生活費幾乎都用在了買書上,可以很自豪的說一句,我家的每一本書,是我一本本積累起來的。書多了,看得也多,歷史知識淵博是同窗好友的讚許。隨之,我的“書欲”也就不斷膨脹,“坐擁書城”的憧憬也就提前在人前誇耀。最樂的,是今天在文廟又淘到一本好書;最怕的,是有人笑臉上門拜訪,其實來者“不善”——借書。

在書籍中,我認識了天一閣,認識了痴迷藏書的前輩——范欽。

范欽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學者,他去弱冠不過七載,便已考中進士,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宦海生涯。說來不無巧合,他作為一名流官,所到之處,北至陝西、河南,南至兩廣、雲南,東至福建、江西,這就為他的搜集書籍提供了廣大的涉獵範圍,他將所得之書藏於自築樓中,名為天一閣。而他在任上,也敢於與朝廷權貴鬥爭,抵制勛戚腐敗,遭到廷杖,桎梏入獄。平反後,又配合名將俞大猷合擊倭寇,建立了卓越的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五十五歲乞遺骸退休。我想正是范欽固有的人格魅力和文化修養結合在一起,創造了天一閣獨特的文化精神。

人的生命終究有限,范欽活到八十高齡,他的生命軌跡就將走完。而為了讓他藏書的天一閣不隨他的生命而泯滅,他叫來了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媳(二兒子已亡故),宣布了一個常人看似不近人情又十分不合理的的遺產分割方式;它將遺產分為兩份,一份乃是萬兩白銀,一份就是連同整個閣樓的煙海藏書。

我想范欽老人的後代此時一定非常清楚,萬兩白銀是對所有權任意地享受;而滿樓藏書則是世代艱苦地承擔天一閣不朽性的義務。當我把這個“故事”告訴我的大學同學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為什麼老人不把萬兩白銀,萬卷藏書一分為二,然後公平地傳給自己的子孫呢?

細細琢磨,看來這正是范欽老人高明之處。萬兩白銀不過是勞動量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存在,擁有它雖是一種快樂,消耗它也無疑是一種享受。但擁有它的人,不會認為這是祖先的遺物,而是自己的所有。萬兩白銀的消費享受不過須臾光陰,一旦去將永不反。這倒並不是說擁有它的後代沒有斂財的本領,而是說授予者的子孫消耗了先輩對子孫繁衍興旺的無限希望,從此失去了先輩心靈家園的安慰。隨着心靈上祖先與後代子孫距離的不斷加大,不出數代,這一支的後代便泯滅在了億萬人海之中。

而這一樓藏書它卻是一種家族文化的象徵,對於他不朽性的囑託,正是對家族香火永繼的間接期望和直接手段。的確,承擔義務需要勇氣更需要實力,藏書需要編定,閣樓需要修繕,更要防止偶然性地火災發生。但只要他的子孫能夠承擔下來並矢志不渝的遵照先輩囑託一代代傳承下去,子孫們就會從思想感情上產生一種對先輩的崇拜,子孫對先輩強烈的共鳴產生了自豪與自信。祖先雖死,但天一閣就是祖先在後世子孫心中的美麗家園,在此他們得到鼓勵與安慰。因為有了天一閣,“范氏”也就可以拾圖以閣樓的不朽實現了自身家族的不朽。

結果,大兒子范大沖繼承了天一閣而放棄了財產,因此這一支也就長久地維護着天一閣的精神一直到近代······

書看到此,深為范欽老人良苦用心所折服感嘆。我也是一個很傳統的人,爺爺所說的話也成為了我努力奮鬥的動力源泉之一。一個人可以給他不怕艱辛勇敢生活勇氣的,實際上就是要知道這樣兩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對祖先的崇拜使我心靈得到歸屬。多年後,我也將有我的子孫,讓子孫因為先輩而自豪是我的責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