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君子之道在於“謙”
送交者: 劉雲楓 2014年04月17日00:56:15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魯迅小時候,想做孝子,就找了一本孝子必讀書——插圖本《二十四孝》來看。看完了,魯迅說:他不想做孝子了。為什麼呢?因為太難。例如,臥冰求鯉。繼母想吃活鯉魚,正值天寒地凍,孝子王祥解衣臥冰,冰忽然自行融化,跳出兩條鯉魚。繼母吃了,病就好了。為了當孝子,必須要自虐自殘。顯然,這不是人能做到的。魯迅臨陣脫逃,在情在理。

古代中國,也沒有多少君子;有的,都是偽君子。為什麼呢,和孝子一樣,太難。假冒偽劣盛行,人們總是歸結為道德淪喪。在我看來,不是道德問題,而是標準太高了。君子的標準太高,做不到,只好作偽君子。茅台五糧液,價格奇高,老百姓買不起,又想喝,只有造假;從來沒聽說可口可樂造假的,原因在於,可口可樂原本就是為大眾生產的。凡是大眾化的,不論是商品,還是人物,都是真的;凡是高高在上的,不管是產品,或是人格,都是假的,至少,有作假的可能。

君子的標準有多高呢,不妨看看《論語》。

《論語》第一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自己有學問、有道德,卻被別人忽視,自己也不生氣,不就是君子了嗎?這個要求,不難;孔子能做到,我做不到;我要是聽見“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胡說八道,就忍不住跳起來罵人。

第二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君子致力於根本性的工作,只要根本建立了,“道”也就有靠了。什麼是“本”呢?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乃仁之本。

說明一下,這裡的序號,不是《論語》裡出現的,而是本文編排的。

第三句: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君子如果不穩重,就沒有威嚴;即使學習了,也可能髮漂,不夠牢固。君子必須板着臉,喜怒無色,否則,就不莊重。

第四句: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君子吃飯不要求飽,居住不講究舒適;辦事迅速敏捷,說話小心翼翼,向有道德人學習以改正自己的錯誤,就可以成為好學之人了。吃得不飽,可以,因為有利於身體健康;住得不舒適,不行,因為,我們不是“惶惶喪家之犬”。

第五句: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一個容器一樣,只有一方面的才能。言下之意是,君子必須是複合型人才。對此,我保留意見。

第六句: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子貢問孔子,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君子,孔子回答:先兌現了自己的話,然後才能跟從他。即:重要的不是看他說了什麼,而是做了什麼。

第七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人團結,而不是互相勾結;小人相互勾結,結黨營私。什麼叫勾結?什麼叫團結,實在難以區分。

第八句: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君子沒有什麼可以爭的,如名利;如果有爭的話,那就是射箭了。即便如此,也要有規矩,先互相謙讓登堂,比賽完了,再到堂下互相敬酒。這樣的爭,也是君子之爭。就像奧林匹克運動會一樣,不是不爭,要堂堂正正地爭。贏了高興,不贏更高興,才對;輸了就哭天抹淚的,既不君子,也不淑女。

第九句: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如果君子丟掉了仁,成什麼樣子呢?君子即使一頓飯的功夫,也不能違背仁;匆促之時、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不能忘記仁。

第十句: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君子對於天下的事情,沒有固定不變必須怎麼做,和必須不怎麼做,只要合乎情理,就怎麼去做。

第十一句: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想的是道德,小人想的是土地;君子想的是刑罰制度,小人想的是個人私利。我看未必,沒有人不想土地,也沒有人不想自己的利益。換言之,貪圖利益和好色一樣,乃人之本性。君子,也首先是人,然後,才是君子。

第十二句: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明白的是大義,小人懂得的是私利。這句話,是傳播最廣的一句《論語》名言。人們也受害最深,尤其是君子,幾乎斷了君子的生路。因為,只要言利,就有將自己置於小人之地的危險。君子不言利不謀利,恰恰為小人牟利大開方便之門。一個社會的財富不掌握在君子手中,卻掌握在小人手中,豈不是禍害無窮。正如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小人手裡沒錢,危害有限;小人手裡財富無限,為害作亂,不是更簡單了嗎?所以,《論語》縱有千般好,這一句,就把全部的好處抵消殆盡。

第十三句: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一句,重複出現了,參見第四句。可見,《論語》作者,審稿不嚴。

第十四句: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子賤這個人是君子啊,如果魯國沒有君子的話,他從何處獲得這樣的好品德呢。

第十五句: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孔子評論子產,有君子的四種品格:行為謙遜,尊敬上級,養民以惠,使民以宜。

第十六句: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孔子說,赤這個人去齊國的時候,肥馬輕裘,好不逍遙。我又聽說,君子要幫助急切需要救助的窮人,而不應救濟富人。

第十七句: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不是對君子的解釋,只是使用“君子”這一概念。

第十八句: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質地超過文采,就會顯得粗俗;文采勝過質地,就會顯得浮誇;質地和文采相配合,才是君子之道。

第十九句: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宰我問道,有仁德的人,聽到有人掉到井裡去,他跟着隨後跳下去嗎?孔夫子說,傻啊,跟着跳下去!君子可以到井邊想辦法救人,但不能讓自己也陷入困境;君子可以被人欺騙,但不能被人愚弄。由此看,孔子是一個明白人,不贊同作無謂的犧牲。可有一點莫名其妙,“欺騙”和“愚弄”,有啥區別呢?

第二十句: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遵紀守法,就不會背叛君子之道了。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課,可以參照。

第二十一句: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孔子說,聖人我是見不到了,能見到君子,也就可以了。從來就沒有聖人,有的話,也是後人吹出來的。

第二十二句: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我聽說,君子都是無黨派人士,難道君子也要參加某個黨派嗎?

第二十三句: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從知識水平看,我和其他人差不多;身體力行成為君子,我還沒有達到。

第二十四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總是心胸寬廣,小人總是悲哀憂傷。未必,也許相反。君子總是憂國憂民,滿面愁容;小人除了飲酒作樂,什麼也不顧忌,反倒生活得快樂。

第二十五句: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在上位的人,能忠實地對待他的親族,人民就會有仁德;在上位的人,能不遺棄他的老同事老朋友,老百姓就不會對人冷漠無情。這個“君子”,和前面的內涵不一樣。此處,是指當官的人。

第二十六句: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悖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這裡的“君子”,和第二十五句一樣,不是“君子”,而是當官的。

第二十七句: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曾子說,可以把年幼的君主託付給他,可以把方圓百里的諸侯國交付給他,這樣的人,可以稱為君子嗎?可以稱得上是君子。

第二十八句: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不是說君子的人數,而是說君子掌握的技能,有多少都不算多。

第二十九句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想去九夷居住,有人說,那地方也太破了;孔子說,君子去住,有什麼簡陋的呢?

第三十句:君子不以紺諏飾,紅紫不以為褻服。——君子不用深青透紅的布鑲邊,紅色和紫色的布,不能做內褲。管得太寬了,和20 世紀80年代,政府不讓人們穿奇裝異服一個德行。所有人都說社會進步了,我不否認物質方面的改善,可是,在精神方面,我不敢苟同。

第三十一句: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司馬牛問怎麼才算是君子,孔子說:不憂愁不恐懼,就是君子了。司馬牛接着問,不憂愁不恐懼,就算是君子了。孔子說:問心無愧,自然就不憂愁也不恐懼了。孔子的話,也未必;問心無愧,也不能做到無憂無懼。對此,我有親身體會。

第三十二句: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孔子說,先學習禮樂而後獲得官職的人,是老百姓;先獲得官職,再學習禮樂的人,是當官的。如果我用人,我就選擇前者。古代,也有人先當官,後學習再拿文憑的。所以,眼下高級幹部拿博士學位,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弘揚,於史有據。

第三十三句: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孔子說,我們讚美說話誠實的人,可是,卻不知道他究竟是真正的君子?還是只是講話的時候,故作誠實。看來,孔子對如何判斷君子,也有沒有信心。

第三十四句: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吾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司馬牛看見別人有兄弟姐妹,很不高興,和子夏說:別人都有兄弟姐妹,我卻是獨生子。子夏回答他:……,君子只要做事認真嚴肅,不出差錯,對待別人恭敬而有禮,則四海之內,都是你的兄弟。君子怕什麼沒有兄弟呢。

第三十五句: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君子只要思想品質好,就可以了,要那些禮節之類的東西,幹什麼?世界上的大多數東西,留下來的都是皮毛,被忽視的,總是其內在價值。儒學也是如此,外在的、繁文縟節都在,可是,君子之風卻蕩然無存。

第三十六句: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要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是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與此相反。我不贊成這種說法和做法,因為,好事和壞事難以判斷,你認為是“成人之美”,在別人看來,也許相反。例如包辦婚姻,做父母的都想為孩子好,結果,辦的都是壞事。所以,正確的原則是,把決策權交給別人,自己的意見,僅供參考,即可。

第三十七句:“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君子的德行像風,老百姓的德行像草,風吹到哪邊,草就倒向那邊。

第三十八句:“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君子憑文章學問來交朋友,靠朋友的交往來培養仁德。

第三十九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夠和諧相處,但不盲目附和;小人盲目附和,卻不能和諧相處。

第四十句:“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心平氣和而不驕傲,小人驕傲自大卻心煩意亂。

第四十一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身為君子而不仁德的人是有的,可是,身為小人卻有仁德的人,根本不存在。這段話,是不是可以翻譯為,君子做壞事,也是有的;可是,壞人作好事,卻從來沒見過。所以,為了避免自己做好事也被當作是壞事,最好的辦法是,先打進“君子圈”,進了這個圈兒,就有了做壞事的資格。君子就算是做了壞事,也是君子,是可以原諒和拯救的;小人,則相反。小人就算是做了好事,也是用心不良。可怕不可怕,這就是中國人的邏輯。好的永遠好,壞的永遠壞,別想翻身,更別說解放了。

第四十二句:“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我參照的翻譯是:君子通達於仁義,小人通達於財利。此處,“上”指“仁義”,“下”指財利,我不知道這種翻譯,根據在哪兒。要是如此,“君子上達,小人下達”,與“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含義就完全一致了。在一篇文章中,出現相同的兩句,是否必要呢?

第四十三句:“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思考的問題,應該不超出自己的職權範圍。

第四十四句:“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以自己所說的,超出自己所做的為恥。

第四十五句: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孔子說,君子的標準有三個,我並沒有達到:仁而不憂,智而不惑,勇而無懼。子貢說:你這是在說自己吧。

第四十六句: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子路問君子之道,即如何做一個君子。孔子回答他:修身養性,使自己恭敬。

子路說:這就夠了嗎?孔子說:修身養性使親朋好友安樂。

子路又問:這樣就行了。孔子說:修練自己使所有百姓安樂。真要這樣的話,連堯舜大概也難做到呢?

第四十七句: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在陳國斷糧了。跟從的人,都病倒了。子路很不高興地去見孔子,說: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窮困的時候,能守住操守;小人窮困了,就會胡作非為。

第四十八句:“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做人要以符合道義為根本,按照禮節實行它,用謙遜的語言說出來,用誠實的態度完成它。這才是真正的君子。

第四十九句:“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發愁的是,自己沒有本事,而不必擔憂自己不被人了解。

第五十句:“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君子最擔心的是,人死了,還沒人知道他是誰。

第五十一句:“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自立,小人老麻煩別人。

第五十二句:“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君子都很莊重,不與人爭;能夠和諧相處,但不和人相互勾結。君子不爭,恰恰給了小人機會;放眼中國,都是小人當政,原因就是君子不爭,小人失去了競爭對手,當然無敵於天下了。“君子矜而不爭”把君子的手腳都捆住了,反倒是小人放手拼搏,誰贏誰輸,不言自明。因此,我反對這句話。

第五十三句:“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君子不因為一個人說過什麼而推舉他,也不因為這個人的卑微而忽視它的言語。應該照此辦理,可大多數中國人,不是這麼做的。

第五十四句:“君子謀道不謀食。耕者,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致力於大道,而不是衣食;種地的老百姓,會挨餓;讀書人,俸祿在書本里;所以,君子擔心的是書沒有讀好,而不是貧窮。聽上去很高尚,其實,卑鄙可恥。坐而論道的人不擔心吃不飽,是因為他們自許為管理者,也就是掌勺者。只要勺子在握,能讓自己挨餓嗎?反倒是農民,餓在其中啊。

第五十五句:“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君子不可以從小事情上去考察他,而可以讓他接受重大任務。小的做不來,如何做大?豈不是眼高手低的“北京大爺”嗎?且,再一次將人分成固定不變的“君子”和“小人”,信口胡謅。

第五十六句:“君子貞而不諒。”君子追求崇高的理想,而不計較小的信譽。

第五十七句:“伺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陪着君子,有三種可能的罪行:不該說卻說是毛燥,該說卻不說是隱瞞,不看對方臉色就說,是睜眼瞎子。看看,伴君子如伴老虎了,說一句話,都有這麼多規矩,難怪人們會“噤若寒蟬”呢?

第五十八句:“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是養生,不是修身。可見,《論語》是一本大雜燴。

第五十九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在高位的人,敬畏聖人之言。“天命”是什麼?誰知道呢?所以,所謂“三畏”,最終不過是敬畏當官的和“聖人”。

第六十句:“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看的時候,要看清楚;聽的時候,要聽明白;臉色溫和,面貌莊重,言語誠實,做事認真,有疑就問,發怒要考慮後果,見錢要考慮自己是否應該得到。

第六十一句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這是《論語》中少見的完整的故事。意思是:


陳亢問伯魚:“孔子有什麼趣聞軼事嗎?”伯魚說:沒有啊。有一次,孔子獨自站在院子裡,孔鯉靜悄悄地走過,孔子問他:你學詩了嗎?孔鯉說:沒有。孔子說:不學詩,怎麼會說話呢?孔鯉退下,拼命學詩。又一次,孔子又獨自站在院子裡,孔鯉從孔子身邊走過。孔子問他:你學禮了嗎?孔鯉說:沒有。孔子說:不學禮,怎麼能在社會上自立呢?之後,孔鯉拼命學禮。


陳亢聽了,激動地說,問一得三,我知道了《詩》、《禮》以及君子應該如何教育兒子了。


第六十二句: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當官的學習了道,就會有仁愛之心;老百姓學習了道,就容易聽使喚。此處,“君子”和“小人”的意思,分別是當官的和老百姓,與一貫的意思不一樣。


第六十三句: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做了壞事的人那裡,君子是不去的。


第六十四句: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君子三年不行禮,禮儀就會廢棄掉;君子三年不奏樂,音樂也會失傳的。


第六十五句: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君子在為父母守喪期間,吃東西沒有味道,聽音樂沒有快樂,住在舒適的房子裡也不踏實,所以,一定要守喪三年。

第六十六句: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子路問孔子,君子要勇敢嗎?孔子說:君子以義為上,君子要是有勇無義就是作亂,小人有勇無義,則是為盜。


第六十七句:子貢曰:“君子亦有惡(wu)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shan)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子貢問:君子也有厭惡的人嗎?孔子說,有啊,我厭惡說別人壞話的人,厭惡地位低下的人訕笑地位較高的人,厭惡勇敢而無禮節的人,以及任性固執的人。


第六十八句:“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君子出來當官,要堅持“義”的原則。

第六十九句: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周公對魯公說:君子不要疏遠自己的親屬,不使大臣感到自己不被重用。老臣舊友沒有大的過錯,就不要拋棄他們。不要對某一個人求全責備。


第七十句: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君子尊重有本事的賢人,也要善待芸芸眾生;要表揚道德高尚的人,也要寬容那些沒有能力的人。如果我是一個大賢人,哪一個人不能包容和接受呢?如果我不好,所有的人都拒絕我,我又能拒絕誰呢? 有道理,也有哲理。但這不是孔子說的,是子張說的,子張是孔子的學生。

第七十一句: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即使是雕蟲小技,也必有可取之處;但要是它發揚光大而不拘泥守舊,恐怕很難,所以,君子不搞這些小玩意。讀書人不務實,中國人好高騖遠,由此可見。

第七十二句: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工匠們在作坊里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治學以追求真理。

第七十三句:“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君子就像變色龍,遠處看很威嚴;接觸起來,很溫和;說話很有權威,也很嚴厲。

第七十四句:“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君子要得到百姓的信任,之後,再去役使他們;在沒有得到信任的時候役使他們,他們會認為是有意虐待他們。

第七十五句:“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殷紂王的無道,並不像傳說中那麼厲害吧。所以,君子最討厭身上有污點,一旦有了污點,天下種種惡名,都會被強加到他身上。這就是中國人的替罪羊制度,找到替罪羊,把所有的罪惡推到他身上,就萬事大吉了。


第七十六句:“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過失,就像日食月食一樣:他犯了錯誤,大家都看得見;他改正了,人人都敬仰他。所以,一定要做“君子”,君子一定要犯錯誤,犯了錯誤再改正,只能證明君子更偉大。

第七十七句:“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君子說一句話,就可以顯出他的聰明,同樣,說一句話,也可以顯出它的無知,所以,君子說話不能不慎重啊。


第七十八句:“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君子給老百姓好處,但自己不耗費;役使老百姓,但不招致老百姓的怨恨;追求仁義,卻不貪婪財利;態度矜持,卻不驕傲;威嚴莊重,卻不兇猛。


第七十九句:“……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君子無所謂多少、大小,都一視同仁,這不是態度矜持而不驕傲嗎?君子衣冠整齊,態度莊重,使人產生敬畏,不就是威嚴而不兇猛嗎?


第八十句:“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不知道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懂得禮節,就不能立身處世;不會分辨別人的言論,就不能了解人。


綜上,“君子”在《論語》中,出現了80多次。除去極少數例外,每出現一次,都給“君子”立一條新的規矩。也許,《論語》的初衷,就是教人如何做“君子”的。所謂,“半本論語可以治天下”,乃誇大之詞。即便是講如何做“君子”,也未必系統全面,更不用說,還有許多大錯特錯的戒律,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似是而非的說教,如“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故作莊重的說詞,如“不學禮無以立”等等。


因此,學着《論語》作“君子”,有兩種麻煩。其一,無所適從,規矩多得不知道從哪兒入手;其二,作偽君子。因為,有些規矩,忽視了人性的基本需求。這也正是兩千多年以來,中國人在道德方面,遇到的最大困惑。對照一下摩西十誡,“不要殺人,不要偷盜,不要姦淫,不要貪戀別人的妻子和財產,不要做偽證陷害人,不要崇拜偶像,不要相信其他的神”等,顯然,摩西十誡既簡單明了——不會產生歧義,不會把人搞得暈頭轉向;也更容易實行。


所以,我對《論語》的教訓,不屑一顧。並以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君子,第一步,從“人”做起。達到了“人”、普通人的基本要求,再提更高的標準,再作“君子”。作“人”的規矩,以摩西十誡為藍本,照搬最好,要是修改的話,怕又走了樣。我不認同“中國特色”,因為,人性相同,無分南北,也無分東西;中國人和歐洲人,除了外觀有異,對平等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一致的。


“人”做好了,做到了普通人的基本要求,再加一條,就可以當“君子”了。這一條,就是“”。


“謙”,由“言”和“兼”組合而成,含義不言自明,即:要允許不同的人,表達不同的意見;如果是“一言堂”,是獨奏,只有一種聲音,也就無所謂“兼”了。“兼聽”、“兼容”、“兼信”,兼聽則明,兼容則大器,兼信則眾人歸附,苟如此,就是君子了。


1941年1月6日,美國總統弗蘭克林.羅斯福在國會發表演講,面對日益臨近的戰爭威脅,宣布美國以及世界人民為之奮鬥、並誓死捍衛的四大自由:每一個人獨立表達意見的自由,信仰的自由,生活免於匱乏的自由以及免於恐懼的自由。其中,言論自由,是第一位的自由。表達者發表不同意見的權利,不可能由他自身提供保障,而有賴於每一位聽眾堅持並維護“兼聽”的原則,正如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所言: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意見的權利。


伏爾泰的原則,就是“謙”的內涵。如果,我們說伏爾泰是一位歐洲的“君子”,顯然,君子之道在於“謙”:兼聽、兼容、兼信。“謙”所隱含的言論自由的思想,與西方主流價值觀是一致的。中國古人之聰明才智,由此再見一斑。


2010414星期三,北京家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各位,告訴你們個秘密,我天天都抑鬱!
2013: 我也嚴重憂鬱,很沒勁,嘿嘿
2012: 看樣子隨便和鐵獅子家是離大腦中心最近
2012: 北京地理階級分析
2011: 號稱愛中國的人怎麼會對中國現存的賤民
2011: 問教授,在中國走馬觀花可別當真
2010: 西西里檸檬: 換妻、換偶和道德制高點
2010: 我覺得李銀河為換偶無罪辯護簡直就是個
2009: 咳咳,世界上所有的學位都是買來的,嘻
2009: 為什麼古巴樂隊Buena Vista Social C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