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跟帖
送交者: 鐵獅子 2008月07月10日14:27:15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游溫哥華島全攻略---11.太平洋觀鯨(重貼)鐵獅子 於 2008-07-07 10:15:44
回京小記---- 青龍峽

回京第四天就和老媽一起去游青龍峽。

此次出行是老媽學校暑期為離退休人員組織的,她提前已為我們也報了名。離、退休人員分別只交30元、45元,而我們這些隨行家屬每位交108元(一日游,包括30元門票、交通費和一頓午餐)。

早7點學校的空調大轎車出發,行駛約1小時45分種抵達青龍峽。那兒是一個新的旅遊景點,我以前從未聽說過。我們住城裡這撥兒人到的早,就要等侯從西郊發出的那三車人,大家匯合後才能進去,因為集體票要清點人頭。

呼啦啦來了一大群老頭老太太,雖然他們都已經兩鬢斑白,但是,我還是可以辨認出幾個熟悉的面孔。因為我家一直住城裡宿舍,城外那些人大部分我是在江西幹校時認識的。

這其中就有老禿和牢頭他們系的總支書記老欒。那時他們家和我們家住在小鎮南邊同一條小街上。他走過來和我老媽打招呼時我媽指着我說:“我女兒獅子回來看我來了”。於是我忙說:“欒叔叔好”,還握手寒暄。剛鬆開手他就說:“見了我也不摘下墨鏡,讓我看看。”在我媽面前我要當乖乖女,所以忙嘻嘻哈哈地摘了下來,可是心裡想,他們那輩兒人事兒還真多。老欒那後四個字稍一頓才出,與一氣兒說出是有不同含義的,在這點上我想老禿和牢頭一定明白其潛台詞(那是嫌我禮數不周了)。不過我這做晚輩的也實在沒有什麼可計較的,上一代人就那樣,儘量順着他們就是了。

有關這青龍峽,我在網上沒有查出什麼歷史淵源和故事。扼要概括一下就是---- 山清、水秀、古長城。

1. 明代古長城


青龍峽遊覽區入口處新修建的仿古城門樓子倒也高大,正宗,受看。與那蜿蜒滄桑的古長城一起入鏡,構圖必是好看。可是我想從停車場拍一張遠景吧,周圍餐館高聳的招牌成陣,既搶鏡頭又遮擋背景。近前了,門樓子上一條大紅布橫幅將其攔腰捆綁,甚殺風景。在各處我都很煩這種走形式喊口號的大紅條幅,特破壞景致。

2 最後只拍了這進口處一角。


下面這張圖我是在網上找的,估計是從上圖的長城烽火台一帶拍攝的。我們進去後是順着下游溪水而上,然後從大壩西邊登峰(圖左側)。

3


4 大壩下游流淌的溪水被截成一段段的,形成一些池塘小景觀和可供遊人戲水、釣魚的場所。


5 我們從大壩的西側乘纜車上山(票價每人40元),我兒子和她姥姥同座。



6. 登高遠眺,這綿綿不斷的萬里長城盡收眼底。


7. 我沿崎嶇的山頂小路來到這殘堞斷階的古烽火台前。


8. 青峰哨位,一覽群山。


9. 水綠青龍顯。好一青龍峽。


10. 景區南北狹長約十餘華里。


11. 高峽平湖


眾人進去後解散是在九點一刻左右,帶隊的叮囑大家十二點半上車去某賓館吃午飯。可游這個景區如果不花時間去多多活動,如游泳,釣魚,划船,徒步登遠山等等,而只是沿溪流順林蔭道至水壩就所需時間有限。我們隨老媽走走停停,見熟人打打招呼,也就用了40來分鐘。

到水壩後登山觀景,可走山路也可以坐纜車,考慮到老媽的年齡我們乘纜車。至水壩西側山頂後,上面迴旋餘地不大,我們踞高遠眺到也心曠神怡。就是纜車終點播放的流行歌曲聲音巨響,想多停留也難。景區介紹中說,“人們遠離鬧市喧譁,尋覓山水靜地,回歸山野自然……”,估計這廣告詞請人寫了後領導只過目沒過心。

下了山在水壩上轉了轉,每人吃了兩根大山楂冰棍才十一點十分。於是我們來到這片壩下水旁樹蔭下乘涼聊天邊消磨時間。

12


13



古人云:“名山乏侶,不解壁上芒鞋”。早年出遊,必與好友知音同行,遇良辰美景,與人共賞是人生樂趣。當然一人踽踽而行也不乏幾許落寞之美,還可幽怨低回地唱兩句《牡丹亭》:“賞心樂事誰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

而現在,心境已大不相同。不需要名山大川,只與老母家人這樣散淡地坐着有一搭無一搭地閒聊,甚至有時候什麼也不說一個個就那麼漫無目的地愣神,就已經使我覺得稱得上人間大樂事了。那時真有一種物我兩忘的感覺,內心的情感淡淡地卻流遍全身然後消融在大自然中。這可能就是禪中所指的“心一境性”吧?怕西西里檸檬說:哪裡能得的這麼太容易。那我還是改用“情景交融”這個詞來形容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從中國的利益出發我希望法國隊拿世界盃
2006: 【小說】 婚姻歷險
2005: 劇組日誌35
2005: (局部改編)墩子的早衰
2004: 領館記行
2003: “咬嚼”余秋雨
2003: 台灣流行歌曲30年概覽1(1969-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