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當中國名導大棒揮向奧斯卡
送交者: 李祥瑞 2002年04月01日18:29:55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奧斯卡獎,曾將讓多少人魂牽夢繞。今天,“富起來”的人們終於可以對大洋彼岸的喧囂不屑一顧了。

  看了《中國名導大棒揮向奧斯卡》的報道,覺得很有意思:馮小剛說“奧斯卡是美國
的電影獎,又不屬於世界,我對它一點興趣也沒有,而且這種經過商業炒作過的獎項在電影界一點意思也沒!”;黃健中說“奧斯卡只不過是一個以美國電影為核心的本土獎項,不要以純美國標準衡量世界!”;馮小寧說“奧斯卡不過是娛樂。這樣的電影獎已失去了對電影藝術的鑑定能力”。他們就差沒像新青年評電影那樣跳着腳說奧斯卡“爛爛爛,真是爛到了極點!”了。

  好像中國電影真的強盛到有資格否決異國文化盛事並代表“世界”發言的地步。作為大眾,因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頻繁,視野開闊之後,再也不會像文化封閉時期那樣對一切散發洋味的東西大驚小怪,是很正常的。而身為文化工作者,卻偏偏要表現出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並把奧斯卡加以“妖魔化”就免不了暴露出自己的狹隘了。--這才是“以純個人標準衡量世界”。

  賀歲片導演馮小剛說奧斯卡“是美國的電影獎,又不屬於世界。”他知不知道許多中國導演最愛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呢?馮小剛眼裡的“世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奧斯卡頒獎典禮電視直播觀眾數以億計,奧斯卡獎影片在全球的票房收入數以億計。去年,在新浪網第7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網上直播嘉賓訪談中,北京電影學院專家鄭洞天直言奧斯卡獎“首先是消費指導,現在也越來越起着審美導向的意義,因為全世界的觀眾、包括中國觀眾,一年看的電影當中,美國電影已經是主要的一部分了。”較之於擁有“世界觀眾”的奧斯卡獎作品,只能在中國被本土觀眾一次性消費的馮小剛電影有什麼值得自傲的?遑論“世界”,他馮小剛是不是井底之蛙、夜郎自大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馮小剛表示自己之所以厭惡奧斯卡是因為“它將商業炒作發揮到了極致”,真是怪事!他馮小剛一向以中國商業電影的領軍人物自居,怎麼對會“商業行為”不滿了呢?

  獻禮片導演馮小寧說奧斯卡“不過是娛樂”,他知不知道許多中國導演連“起碼的娛樂”都做不到?他認為“奧斯卡這樣的電影獎已失去了對電影藝術的鑑定能力”,去年這個時候,鄭洞天卻說“奧斯卡獎藝術片的比例越來越高,最佳導演、演員的提名小片越來越多了,獨立製片越來越多了。”我們該相信誰呢?當然馮小寧的愚蠢表白不止這些,他還說“中國拍的電影,是拍給中國人看的,根本沒必要追求什麼奧斯卡。”天啊,他知不知道什麼叫做“WTO”?!他知不知道我們喊了多少年“和國際接軌”?!如此的鼠目寸光!按他的邏輯,中國人也是沒有必要嚮往諾貝爾獎了。像他這樣不思進取、安於享受國家政策性保護的導演實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如果“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論斷是正確的,中國電影獲奧斯卡獎就並非無可能(據我所知曾獲最佳外語片的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就是一部很“民族”的電影)。

  2001年,奧斯卡有《臥虎藏龍》獲獎,就少有人說奧斯卡的不是,2002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沒了華人的身影,對其加以否定的聲音也就漸漸成了主流。葡萄吃不到了,就一定是酸的嗎?認為奧斯卡“不過是娛樂”的馮小寧也曾把自己的國際浪漫主義大作《黃河絕戀》送出去,殷殷地期盼着奧斯卡的垂青呀!難道竟是那次的竹籃打水令他得出“奧斯卡已失去了對電影藝術的鑑定能力”的個人結論麼?這種“有中國特色的理智表現”,是無恥的表現。

  如果我們在看待某種事物的時候始終有一個堅持真理的態度,就不會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面對同一件事情時現出不同的表情,就不會左搖右擺時而表演“熱烈歡迎”時而表演“翻臉無情”。

  只有像張揚、尤小剛那樣認識到“奧斯卡有許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奧斯卡代表着21世紀人類文化需求的方向”才是真正有理智的表現。

  奧斯卡獎對人類電影史,有多大的貢獻,我們還沒有很好地認識。--如果連這點基本認識都沒有,比學趕超計劃就是空談了。世界百部名片有多少作品和奧斯卡結緣,應該統計一下。這是奧斯卡“代表人類文化需求方向”的有力佐證。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是奧斯卡獎使我轉變了對美國電影的認識。1991年,我看了兩部美國電影,一部是1968年在第四十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輯、最佳錄音獎的《炎熱的夏夜》,一部是1988年獲奧斯卡獎多項提名的《午夜狂奔》。在90年代,“美國電影宣揚暴力色情、大美國主義、以資產階級的聲色犬馬毒害青少年”的宣傳很多,現在也是這樣。然而以上兩部相隔20年同樣講述兩個人相識相知故事並暗寓“種族衝突”母題探討“人際關係”的電影作品卻使我第一次認識到,美國電影有着重視“人間真情”一面。此後,看了《為戴西小姐開車》,更覺得“宣揚暴力色情、大美國主義、以資產階級的聲色犬馬毒害青少年”之說純屬因誤解而生的妄言。當時我們對美國的主旋律電影引進的太少了,只是貪圖便宜引進一些c級的甚至美國本土不曾放映過專銷第二三世界的警匪槍戰片錄像帶(現在中影的大片情結還不是繼續給“美國電影宣揚暴力色情、大美國主義”的持論者以口實?)。

  據新浪網統計,2001年國內觀看網上直播7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共有80多萬人,試問一下,國內又有哪一個電影獎項贏得過如此廣泛的關注?在這個時候,對他人施加語言批判毫無意義,只有反思一下自身的不足,研究如何比學趕超才是文化工作者的正確選擇。我們為什麼不深思一下,同是評獎活動,奧斯卡獎能使一部電影紅遍世界?我們的評獎卻未必能使影片增加國內拷貝定數?人家把人力物力投入到影片中製造精品出來參加評獎,我們卻把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營造評獎活動聲勢上,所謂評優卻是在粗製濫造的作品中銼子裡拔大個?!為什麼我們一貫去相信那些可以作弊的“選票”,而不去相信票房收入的鐵事實?為什麼我們寧願由“選票”而信任“組織”,卻全然忽視“票房收入的鐵事實”所代表的觀眾意願?

  黃健中所認為的“一個以美國電影為核心的本土獎項”居然能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這本身就是值得美國人民驕傲的一件事情,是揚了他的國威。如果有一天,一個一中國電影為核心的本土獎項也能引起世界關注,也是值得中國人民自豪的一件事情,是揚我國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