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古龍、三毛和倪匡
送交者: 蔡瀾 2006年10月03日09:52:31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三十多年前,我在台灣監製過一部叫《蕭十一郎》的電影。徐增宏導演,韋弘、邢慧主演,改編自古龍的原著。買版權時遇見他,比認識倪匡兄還早。

數年後我返港定居,任職邵氏公司製片經理,許多劇本都由倪匡兄編寫,當然見面也多了。

有一次,我們三人都在台北,到古龍家去聊天,另外在座的是小說家三毛。

當晚,三毛穿着露肩的衣服,雪白的肌膚,看得倪匡和古龍都忍不住,偷偷地跑到她的身後,一二三,兩人一齊在左右肩各咬一口。

可愛的三毛並不生氣,哈哈大笑。

那是古龍最光輝的日子,自己監製電影,電視片劇又不停地著作。著作一豪宅中,馬仔數名傍身,古龍儼如一黑社會頭目。

個子長得又胖又矮,頭特別大,有倪匡兄的一個半那麼巨型,留了小鬍子,頭髮已有點禿了。

“我喜歡洋妞,最近那部戲裡請了一個,漂亮得不得了。”古龍說。

“你的小說里從來沒有外國女人的角色。”三毛問:“電影裡怎麼出現?”

“反正都是我想出來的,多幾個也不要緊。”古龍笑道:“有誰敢不給我加?”

“洋妞都長得高頭大馬。”我罵古龍:“你用什麼對付?用舌?怪不得你還要留鬍子。”

大家又笑了,古龍一點不介意,一整杯伏特加,就那麼倒進喉嚨。是的,古龍從來不是“喝”酒,他是“倒”酒,不經口腔直入腸胃。
  
這次國泰開始直飛往美國三藩市,要我們來拍特集,有李綺虹、鄭裕玲和鍾麗緹陪伴。倪匡兄在場,哈哈哈哈四聲大笑後說:“有美女、好友作樂,人生何求?”

話題重新轉到三毛和古龍。

“我和三毛到台中去演講,來了七八千個讀者,三毛真受歡迎,當天還有幾個比較文學的教授,大家介紹自己時都說是某某大學畢業。輪到我,我只有結結巴巴地說我只是小學畢業。三毛對我真好,她向觀眾說:‘我連小學都還沒畢業。’”倪匡兄沉入回憶。

“聽說古龍是喝酒喝死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這麼一回兒事?” 鄭裕玲問。

“也可以那麼說,我和古龍經常一晚喝幾瓶白蘭地,喝到第二天去打點滴(台灣用語,吊鹽水的意思)。”

倪匡兄說:“不過真正原因是這樣的,有一次古龍去杏花閣喝酒,一批黑社會來叫他去和他們的大哥敬酒。古龍不肯。等他走出來時那幾個小嘍囉拿了又長又細的小刀捅了他幾刀,不知流出多少血來,馬上送進醫院,醫院的血庫沒那麼多,逼得向醫院外面路邊的吸毒者買血。血不乾淨,結果輸到有肝炎的血液。”

我們幾人聽了都啊得一聲叫出來。

倪匡兄繼續說:“肝病也不會死人,但是醫生說不能喝烈酒了,再喝的話會昏迷,只要昏迷了三次,就沒有命。醫生說的話很準,古龍照喝不誤,結果我聽到他第三次昏迷時,知道這回已經不妙了。”

“古龍對於死有迷戀的,他喜歡用這個方式走。”我說。

倪匡兄贊同:“三毛對死也有迷戀。”

“聽說她以前也自殺過幾次。” 鄭裕玲說。

“唔。”倪匡點頭:“古龍死的時候,才四十八歲,真是可惜。”

倪匡兄仔細描述古龍死後的怪事:“他那麼愛喝酒,我們幾個朋友就買了四十八瓶白蘭地來陪葬,塞進棺材裡。他家人替他穿了件壽衣,古龍生前最不喜歡中國服裝的,還替他臉上蓋了塊布,我們說古龍那麼愛喝酒,不如就陪他喝吧,結果把那幾十瓶酒都開了,每瓶喝它幾口,忽然……”

“忽然怎麼啦?”我們緊張得不得了。

倪匡說:“忽然古龍從嘴裡噴出了幾口很大口的鮮血來!”

“啊!”我們驚叫出來。

“人死了那麼久,擺在靈堂也有好幾天,怎麼會噴出鮮血來?這明明是還沒有死嘛,我們趕快用紙替他擦口,不知道浸濕了多少張紙,三毛和我都說他還活着,殯儀館的人一定要把棺材蓋蓋上,他們怕是屍變。我一直抱着棺材,弄得一身塗在棺材上的桐油。”

“結果呢?”我們追問。

“結果殯儀館叫醫生來,醫生也證明是死了,殯儀館的人好歹地把棺木蓋上,我也拿他們沒有法子。”倪匡兄搖頭說。

聽了嚇得鄭裕玲、李綺虹和鍾麗緹三位美女失聲。

“都怪你們在古龍面前喝,他那麼好酒,自己沒得喝,氣得吐血!”我只有開玩笑地把局面弄得輕鬆點。

倪匡兄點點頭,好像相信地:“說得也是,說得也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潤濤閻:佳人亂世(7)溫情種下禍根
2005: 小蠶: 紐約暢想 (兩篇)
2004: 北大!我不知道該對你說些什麼好
2004: 六.四憶事---起死回生
2003: Yellowstone, Yellowstone
2003: 老處女與獨身zt
2002: 高楓死因及媒體的蚊子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