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我記憶中的上海小吃 -- 1.芝麻湯糰
送交者: 足球丫丫 2002年10月30日17:15:52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也叫寧波豬油湯糰, 你要問,不是說上海小吃嗎,怎麼一上來就是個寧波湯糰呢? 呵呵,
其實上海有許多祖籍寧波的人,上海話里也有寧波話的成分. 而且這個芝麻湯糰對於我
來講, 更象徵着一個大家庭團團圓圓一起過年的那份熱鬧景象.

小時候, 每到過年, 爸媽就會帶着我到奶奶家住上幾天. 年三十中午起, 女人們在廚
房裡忙着, 男人們在弄堂里殺雞宰鴨. 爸爸是家裡的老小, 那時還不太會做什麼, 他
那天的任務就是磨糯米. 拎着計劃供應的六七斤糯米, 從鄰居家借來石磨, 在樓梯口
邊上的那一小片公用地上架好. 這種石磨不大, 上下兩塊圓形石頭, 上面那塊有個小
眼兒是放米和水的, 還有個把手. 下面的那塊有一圈石槽, 磨好的米漿水就順着槽流
下來, 流到槽口下放着的鉛桶里. 爸爸每次一磨就是大半天. 等我稍大了點, 就搬個
小板凳, 坐在他邊上幫忙. 一調羹米, 三調羹水; 等米都下去了就再一調羹米, 三調
羹水. 經常是一邊放着米和水, 一邊美美地想着過兩天就能吃到的湯糰. 等那幾斤米
都磨完了, 就成了滿滿的一桶米漿水. 這時候爸爸就去把大伯找來, 讓他張着個白色
的大帆布袋, 把米漿水都到進去. 布袋口一紮, 然後掛在廚房的水龍頭上面, 要是天
氣干的話, 到了第二天早上就能用來做湯糰了.

湯糰的餡是奶奶的絕活兒. 餡里主要是黑洋酥(也就是芝麻粉末), 生豬油和棉白糖.
一定要把生豬油里的那些膜去掉, 要不湯糰的口感就不細膩了. 然後把這些東西一起
揉, 捏, 摔, 最後合成一整塊. 後來奶奶老了, 沒力氣再這麼弄餡後, 是媽媽繼承了
奶奶的衣缽. 包湯糰前, 要把餡再搓成一個個小圓球, 大小跟打彈子用的玻璃球差不
多.

本來芝麻湯糰是元宵節才吃的東西, 可是由於這小小的湯糰對於我這個最小的孫女來
說是性命交關的事. 過年有沒有雞鴨魚肉, 我都無所謂, 可萬萬不能沒有這芝麻湯糰.
再加上爸媽和我一過了初五就要回自己家, 所以奶奶就決定每年的初二早上一家人一
起吃湯糰.

初二大早, 奶奶, 媽媽, 還有大媽一起床就開始包湯糰. 把前兩天晾着的糯米麵拿下
來, 要是太幹了就加點水, 要是太濕了那就麻煩了, 不象現在可以加點干糯米粉. 揉
完後揪成一個個小面劑子. 把面劑子在手心一搓, 然後在捏成酒杯狀, 把玻璃球大小
的餡放進去, 把酒杯口和起來, 再在手心裡輕輕一搓, 一個玲瓏剔透的芝麻湯糰就出
來了. 糯米幹了容易裂, 所以是吃多少包多少. 水煮開了, 就把湯糰放下去, 等湯糰
都浮上來就好了. 包得好的湯糰煮的時候是不會開口的, 否則不成了芝麻糊和糯米麵
皮湯了.

盛上六七個湯糰, 加上兩勺煮湯糰的水. 隨便挑一個, 輕輕咬一口皮, 就能看見芝麻餡
孜孜往外冒, 吹一吹, 再來一口, 那香香的甜甜的油油的就是讓我小時候從年初三等到
年初二的芝麻湯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