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風塵之偈
送交者: 沈寂 2003年02月25日18:19:24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風塵之偈

塵外之音,也算得是戀戀風塵一景。
采來數偈,示之於此。


神秀作偈云:

身如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莫使染塵埃。

針對此偈,慧能作偈云: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染塵埃。

後人對此以偈、詩形式表達過不同的看法,以贊同前者為多。
其實,真正領悟的話,應明白以上二偈並不矛盾,只是領悟的
境界不同。神秀寫實,慧能寫“虛”而已。也就是說神秀寫的
是物質層面,慧能寫的是精神層面。時時勤拂拭的“表面功夫”
當然是少不了的,心領神會到視若無物的地步則是更高境界,
並非一般人輕易可達。而不論到達多高境界,回過神來,具體的
吃飯、打掃衛生還是照常。反之,僅僅停留在打掃衛生這類活兒
上,則未必能達到更高的領悟境界。神秀、慧能之中只能挑其一,
五祖弘忍挑選慧能為“接班人”並非神秀不行,而是慧能更行啊!

後人對此理解不同而寫下的偈、詩,其分歧之本質也不過如此。

有意思的是,在戀戀風塵,我們看到了今人的作品。


大風歌續偈:

菩提樹可樹,
明鏡台也台。
心中若無物,
塵埃非塵埃。


FNY回應

可樹可非樹,
無台亦作台。
心往虛空去,
不辯塵與埃。

FNY於“無形掌”文中另有一偈:

是我亦非我,
自知善與惡。
冷眼看風塵,
心清天地闊。


又,FNY 給另一網友的網貼中,以風趣筆調介紹過一個民間傳說,摘錄如下:

2、關於“明鏡”

偈語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出自禪宗六祖慧能。
慧能 “圓寂”後的傳說與與西方基督有些類似。
基督處死後開棺不見肉體只見裹屍白布。慧能“圓寂”後開墓只見草鞋不見人身。
到了民國年代,具有中國特色的草鞋曾在紅軍腳下發揮奇蹟,從井岡山走到寶塔山再走到石景山。
由此可見中國草鞋在實用方面較西方裹屍布是要略勝一籌的。


網文浩瀚如海,所見所聞有限,還望同好者補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中國IT人的時髦說話方式(ZT)
2002: 我是這樣開始喝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