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隨便敘叨兩句. 就接着30單身說吧
送交者: 28有話 2004年07月22日16:32:52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看了罈子裡的帖只有關30單身的, 就覺得有話要說. 自己雖然還不到很多人將的:"恐怖30" 可也只有一倆年的時間了. 想一想自從出國到現在, 一晃七年,想都來不及想就過去了, 這剩下的兩年也不作什麼打算了.

我想可能很多這裡潛水的人都和我差不多, 18,9歲上上大學, 也沒多久就出國了. 我那年是21歲. 剛出國時夢寐以求早點完成學業,也不想什麼目的呀,前途呀, 就想我努力上進, 到最後一定不比別人差. 別人上完規定的課就去玩兒了, 我還再去上高年級的課, 或選修課. 加之家裡並非百萬家財, 更是從出國的第二個星期就開始打累搏工.

北歐的寒冬是飄滿大雪的.當每天清晨或深夜,拖着自行車蹣跚在積滿二三尺深的積雪的打工或歸家的路上時, 最讓我嚮往的是一路上看到的透着桔黃燈光的窗戶. 只希望以後也可以坐在窗的那一面, 不用再在這樣的時間和天氣下出來打工. 可回到宿舍,畏在暖氣旁溫習下一科考試時, 又會偶爾覺得滿足,借用讀者雜誌常用的意境便是:覺得自己已經是在窗的另一面了. 那段日子過的充實,緊張又快樂.

四年並兩年. 還沒畢業,就已得知自己的學科不好找工作, 於是換行學IT. 文科改理科, 艱難不足為外人道也. 一面把文科商業的畢業論文寫好, 一邊把理科的基礎課補齊.沒人幫. 學理科的幾位大哥還覺得我這是"狗占八泡屎,泡泡舔不淨", 投機鑽營,搶人飯碗...

理科兩年我只好充分利用一切友善的資源(特將此定語加入, 我想大家明白原因), 一點一滴從新開始. 接觸的人不少, 不是累搏工同事就是同學. 因為是國際班,各色人都有,於是看人也不一國籍為唯一標準. 但要找一個覺得可以依盼終生的卻一個也沒有. 為什麼呀? 大家的情況都太相近了, 而且大家都只在發展變化階段, 只盼那天脫掉一身寒衣, 成為心目中嚮往的形象. 那時也太忙, 心中目標明確: 不關多難, 明天都會更美好. 做出來,而不是只爭口舌的通快.

理科畢竟不是特長, 很難有太驕人的成績. 幸運的是, 學了兩年以後從一家IT業巨頭公司找到了短期一年的工作. 那時很多舊時IT同學或是接着讀, 或是還在打算調學校以延期學生簽證或找實習的地方.

工作第一階段是熟悉環境,學規矩. 又是要自己闖.以被壓抑很長時間的證明自己的激情比任何HR手段都激發工作的熱情.確常常工作到別人都下班. 工資也一點一點的加.這也得益職場網站上的一些小TIPS. 雖說北歐是高福利高稅收, 但工作一年後,工作轉成長期, 慢慢積漲了20%的工資也可以告慰自己了.

一路孤獨, 一路沖闖.相知相識女友大多有同病相憐的體會. 要人幫的時候沒人能真正無私的, 友善的施以援手. 要人聆聽的時候,沒有期盼的注視和理解, 也沒有積極的鼓勵, 也沒有寬容的安慰, 也沒有悉心的照料...

女友讀書的, 博士學位也快拿到的時候便不要了. 她說:"網上跟女博士叫恐龍, 再說書讀到這分上,學位不重要了."

我會理解女友.她那時沒有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是靠在餐館打工支持學業的.但如果我是她, 我會堅持下去的. 女人一過三十, 會時時有危機感. 可又為什麼因為別人的選擇而放棄自己呢?

不用再指望靠男生出國, 找工作, 拿綠卡.不再奢求完美無缺.但選擇的餘地似乎並不見擴大.也許你們不相信, 我的理想生活方式是做家庭婦女. 好羨慕老祖母那樣的生活, 一群兒女, 簡單快樂. 只希望在庭院和炊煙間把愛和日子填滿.瑣事,平安,知足. 我和我老闆將這句話時他說這很容易. 可事實卻很難. 一直把中國人作為首選, 相知相惜,白頭到老是我的心願.從小愛好古詩詞和文學. 骨子裡的傳統是改不了的.這可能也是70年代人的集體特徵.很多所謂新新人類的宣言, 不過是北歐前幾年的思潮, 每當看到我鄰居小女孩或小留學生的一些所為都為他們擔心.太輕易的選擇, 太吝嗇的付出如何換來誠實的收穫? 我居住的城裡有一個老人區. 老人區里極少有人探望, 大多數人是獨居.護士每天來敲敲門,送一些日常品上門.想他們當年也是披頭士,女權主義,性解放的中堅和追隨.哪兒比得上有一個相知相識,共度風雨半個世紀的老伴兒更讓人活的踏實?

有些東西可以拼了去搶, 有些卻要積累. 而我現在的情況便是難以找到這個基點.

當工作之出的興奮與熱情漸漸冷卻時, 在外飄泊以然7年. 不思量, 自難忘. 有人將移民是一輩子的選擇, 下了決心就沒了退路.27歲也許不老, 再做什麼樣的選擇都可以. 但任何一種選擇都代表了對其它選擇的放棄.我並非自視清高, 也並非與眾不同. 只是一路上的磕磕碰碰已經讓我引去了很多不切合實際的幻想, 可以讀懂的東西也多了.錢鍾書講的出國與出麻疹的關係也可用於此. 看到很多同是IT的男生, 只覺得他們或幼稚, 或缺乏生命的激情,或少了些樸實和厚到.很多時候我在猜測他們也在國外呆了不少年頭, 為什麼只見銳氣的消磨, 不見氣質和見識的提高? 而我所等待的"不完滿先生"也不出現?

生命不應白白的流失與苦悶和等待. 有人分享自然會快樂. 但右邊空白的日子, 不應再過度失血. 平時開始拾起自小喜歡的人文書籍, 去追補被侵占放空的思想了; 放假背包開始環遊世界的夢想了; 開始養花養草(新手, 不敢以寵物的生命供一己之娛情),尋找平和的安逸了...有了這些, 少了"不完滿先生"的日子才不會更糟.

28不老, 但看了太多網友的帖子, 就想摻活摻活.不說了, 敘敘刀刀就更嫁不出去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霸王別姬》:當愛已成往事
2003: 碟賞:有點另類、有點情色
2002: 二手玫瑰綻放瑞士
2002: 生活是最實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