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童道明: 分享痛苦
送交者: 童道明 2005年04月25日15:42:51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俄国诗人西蒙诺夫写过一首诗,诗题为《没有别人的痛苦》。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把别人的痛苦也看作自己的痛苦,便没有仅仅属于别人的痛苦。

人类的崇高的悲剧意识和人道精神,可能也是从人愿意与别人分享痛苦开始积淀下来的。

《波斯人》是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唯一一部取材现实历史生活的悲剧,它写了波斯人公元前480年进攻希腊战败后的痛苦,它让胜利了的希腊人分享失败了的波斯人的痛苦。

屈原《离骚》里最闪耀光芒的两句诗: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诗人感同身受地哀怜着人民的苦难,唉声叹气地禁不住要挥洒眼泪。

所谓“人心不古”,可能也是从人不愿意与别人分享痛苦开始的。契诃夫和鲁迅是了不起的,他们在各自的小说《苦恼》和《祝福》里,揭示了这种意义上的人性失落。

《苦恼》写马车夫姚纳多多次想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丧子之痛均告失败的过程,最后,可怜的老车夫不得不把自己的痛苦讲给了小母马听。

《祝福》里的祥林嫂“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鲁迅对于人与人的隔膜的思考是具有历史的穿透力的:

“古代传来而当今还在的许多差别,使人们各各分离,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坟·灯下漫笔》)

“造化生人,已经非常巧妙,使一个人不会感到肉体上的痛苦了,我们的圣人和圣人之徒却又补了造化之缺,并且使人们不再感到别人的精神上的痛苦。”(《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

鲁迅先生真是个极有人性的人,否则他为什么如此地会为“人们各各分离,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而痛苦呢?

3月25日,刚刚拍完电影《鲁迅》归来的濮存昕,把两本剧照放在我面前。除了合家吃年夜饭时露出了笑脸之外,他扮演的鲁迅的面容,大都是凝重的、严峻的。

——你们的《鲁迅》主要讲什么?

——讲鲁迅如何面对三个死亡:面对杨杏佛之死,面对瞿秋白之死,和面对他自己的死亡。

——你们抓住了鲁迅的痛苦的灵魂了。

——在鲁迅看来,知识分子永远是痛苦的,因为知识分子永远不满于现实。

我就想再补充一句:鲁迅永远是痛苦的,还因为他永远要和别人,和普天下的苍生,分享痛苦。

()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混子系列之七 栽了
2003: 法国面包乱弹
2002: 李碧华自白 (zt)
2002: 我所知道的中国五大名校的“精气神”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