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公众号:废立之际谁是忠臣? |
送交者: dfblxfl 2019年10月24日08:49:16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ola.com/history/20191010/5f99e2b043a36382.html 废立之际谁是忠臣每当皇权更替之际,总有人自愿作为前朝的牺牲,并以为荣耀。灵帝即位时,张角黄巾起,天下大乱。各地军阀,纷纷拥兵自重,有枪便是草头王。何进是外戚,位高而才薄,虽身为国舅,欲除宦官,反为所害。大军阀董卓趁火打劫进京,以护驾为名,实际上控制了朝廷。董卓决定废灵帝刘宏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在举行交接仪式时,尚书丁管现场抗议,并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被董卓当场处死。 这个新立的汉献帝,历尽劫难,到最后其实也不过是曹家的傀儡。曹操死后,儿子曹丕执政,要汉献帝禅让。其他人都没有意见,只有符宝郎祖弼忠于职守,宁作汉家鬼,不为魏国臣,不肯交出象征皇权的玉玺,被曹洪杀了。 东吴这边也不安宁。吴主孙亮不满孙琳专权,约人来诛杀权臣孙琳,结果事泄,与谋者及家属全部被杀,孙琳于是要废孙亮而改立孙休为吴王。众人皆畏惧不敢言,只有尚书桓彝挺身而出大骂这是篡逆,被孙琳一剑砍死。 以篡位得来帝位的曹魏,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传位到曹髦时,他也成了司马氏的摆设。这位小曹大概尚有老曹行刺董卓时留下的基因,有几分血性,不想当傀儡,决定御驾亲征司马昭。但他这边商量未定,参与商量的人老早就跑去报告司马昭了。等到皇帝带着警卫队、老仆役等三百多人组成的杂牌军出发时,司马昭的铁甲部队早就严阵以待。这种以卵击石式的自杀性攻击,当然是一败涂地。小曹皇帝被成济一戟刺死,卫士长焦伯亦死难。司马昭在将成济兄弟当替罪羊杀掉后,马上另立了叫曹奂的曹操子孙作傀儡。 司马炎灭掉了蜀汉,准备自己当皇帝。当然,满朝文武早就是司马家的人,只剩下魏帝手下的黄门侍郎张节要据“理”抗议。结果,张节被司马炎令武士打死于殿下。 三国时期,好像是中国宫廷斗争的一个缩影。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充满了屠杀与血腥。如果按照儒家的那一套理论,则是凡人君必有德者居之。但这德之有无,人言人殊,难有定论。最后,无一例外的是,王道让位于霸道,实际上是有力者居之。这样,识时务的俊杰们,自然是跟随有力者走,肯定没错。老百姓当然没有发言权。那么,那些文武大臣,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既未参与篡位,也未挺身而出斗争的大多数,算忠臣吗?似乎不对。说他们是附逆乱党,调子又太高。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不过是跟风派而已。 在面对新主时,总有人死节。上文中死于刀光剑影的就有丁管、祖弼、桓彝、焦伯、张节等辈。说他们是忠君之臣,当然没错,说他们不合时宜,也有道理。对当事人来说,他们至少相信,他们所坚守的忠君道德,比生命更重要,死不足惜,并且将青史永存,万古流芳。 类似的例子是明朝的方孝孺案。老方是个认真的人,他认定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是谋反,是篡位,所以,当朱棣叫他起草文件时,他死活不干。实际上想干这桩美差的人多的是,朱棣无非是想借重一下老方的清名而已。朱棣把话也说到尽头了:“这是我们朱家的家庭内部私事,你就不要管了。再说,你就不怕我灭你九族吗?”但老方孔孟的书读得太多了,陷进角色拔不出来,反误了卿卿性命,高呼:“哪怕灭我十族,也不为你这种人起草文件!”逼得朱棣兽性大发,杀了方家九族。第十族无以名之,就以他的学生凑数,一共有862人死难。从人的角度看,老朱太没人性,但老方不惜以十族性命换取一己忠臣之名,似乎也太残忍了点,这能叫有人性吗? 此类例子,中国的历史上举不胜举,令人发指,叫人深思。那些杀身成仁的忠臣,同时也给自己的三族、九族、下属故旧带来了血光之灾。以他们当时的常识,完全知道自己的抗争与努力于事无补,也完全明白这样做的结果是有害无益,但他们为什么要前赴后继,如飞蛾扑火般自取灭亡? 是为了苍生、百姓的崇高信念?是为了食君禄尽君事的朴素的报恩思想?是为了君辱臣死的古典美德?是为了心中无法超越的儒家道德律?还是为了以死留名、赢得后人钦慕而万世流芳? 一直无法找到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 |
|
|
![]() |
![]() |
实用资讯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8: | 猪党的蓝色海啸 | |
2018: | 中共军舰是美国消费者出钱造的? | |
2017: | 中国留学生渴望回国:担忧跟不上中国速 | |
2017: | 窝靠,百丑图 | |
2016: | ABC普林斯顿毕业生请求父母投票给希拉 | |
2016: | ZT美国常春藤大学学子们有批判思考能力 | |
2015: | 出去遛趟狗,忍不住手机咔嚓咔嚓几张。 | |
2015: | 突然发现彭后的牙齿也偏黄。第三世界的 | |
2014: | 很久以前有一个老中来我们这Interview | |
2014: | 讲个我面谈新雇员的一个经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