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DJ典藏:我最喜爱的10张唱片
送交者: 杨桦 2002年07月18日19:05:59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我的DJ生涯是从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毕业后开始的,那时我被分到呼和浩特市的内蒙经贸厅做一名外贸翻译,有人推荐我业余时间去电台的一个音乐节目试试做主持人,因为那个节目刚好缺一个女声。后来那个节目使得我一年后考取硕士研究生离开时赚取了许多听众的眼泪。我的硕士是在首都师范大学读的,读俄罗斯文学,为生存与发展之故跑去北京音乐台毛遂自荐,人家说,你是学俄语的,那就试试做个介绍俄罗斯音乐的节目吧,这就是后来的《俄罗斯风情》,在北京地区喜爱俄罗斯文化的听众中慢慢地有了很深的影响。硕士毕业后我开始担任另外两个节目的主持:《音乐礼品卡》和《歌词纵横谈》,一个是大俗的点歌,一个是大雅的针对歌词的访谈,我努力把两个节目做得都有杨桦风格。杨桦的风格是浓烈的文学色彩,是透过文学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正是对文学的难以割舍的爱使我选择了继续深造,2000年我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研究生。读书与思考令我个人及我的节目更有理性的升华和思想深度上的追求,但我也因此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我被告知停止《音乐礼品卡》的主持,原因是,所谓学问并非这个节目所需要的,我的声音太成熟和沉稳,而广告客户要的是时尚和青春。虽然不被广告客户认可,但我相信会有许多人怀念《音乐礼品卡》的杨桦阶段,那是一个这类节目从来没有过也不会再有的阶段。

  要我列一些自己喜欢的唱片的话,我想还是先从歌曲开始。我听歌很挑剔歌词,歌词不好的话我是绝不会喜欢的,遗憾的是现在的好歌词真是不多。旋律则一定要优美和宁静,只有这样才可以深入人心。歌里一旦出现歇斯底里大叫大嚷的倾向,我就会近乎本能地皱眉,躲得远一点。

  岂珩:《家乡》

  我很喜欢岂珩的《家乡》专辑,虽然知道这张唱片的人非常少。我和岂珩只见过一面,谈这张专辑的歌词创作,但那次聊了很长时间,双方都觉得聊得投机。岂珩是在农村长大的,他很朴实,每首歌的配器里都体现着他怀恋的田园风味,歌词有点忧伤,但有诗意,我最喜欢的是那首《家乡》,喜欢那几句歌词“不变的是家乡/不变的是爹娘/不变的是我的思念/留住了时光”,这里有一种现代人怀乡、寻根的意识,用思念留住时光还有一点哲理的味道,我们能够拥有的难道只是记忆和思念吗?我有时会在夜里读书的时候放他的歌做背景,它不影响我读书,这很好。唱片封套上那个憨态可掬的小泥人我也喜欢,端详着他们就会忍不住笑一下,像我喜欢的玩具熊,“望着我,望着我,用你那诚实的,诚实的眼睛”。

  水木年华:《一生有你》

  另外一张我喜欢用来做读书背景的是水木年华《一生有你》专辑。从事这个职业,接触过那么多的歌手、音乐人,但和这个年轻组合的关系最为亲切融洽,这很可能是因为卢庚戌、李健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我到现在主要的身份也还是个学生,大家的学院气都比较重,共同语言也就不少。他们的歌还努力保持着一种民谣式的清新纯净,没有疯狂肆意的入侵感,“飘落着淡淡愁”,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听起来整个的感觉都很舒服。特别喜欢的歌有《老屋》、《四月物语》、《墓志铭》,《老屋》是小卢一段真实感情经历,现在跟我谈起来还有点泪汪汪的,感动了自己的东西感动别人也是容易的。《四月物语》是李健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李健写词不多,但很有味道,旋律里还有异国情调,来自他的家乡哈尔滨。在谈到《墓志铭》的时候小卢很得意,我也觉得好,歌词特别简单,一听就记得住,但还特别耐人寻味:“我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我有两次生命/一次是遇见你/我爱这个世界/因为我爱你/我爱这个世界/因为你爱我”,生命的本质在于爱,爱给人重生。而不经过重生的人是不能算真正活过的。

  《可爱的冬天》/五洲传播中心、北京欣和声音像公司制作发行

  再推荐的唱片就跟我的代表作品《俄罗斯风情》有关了。听俄罗斯歌曲我是只听原唱的,原唱的唱片国内很少,其中有一张由五洲传播中心和北京欣和声音像公司制作发行的《可爱的冬天》我认为值得收藏,理由有二:1,演唱版本选得好。有全世界人都会知道的老歌,像《伏尔加船夫曲》、《纺织姑娘》、《卡林卡》,这种东西听得太多也难免烦,但演唱版本好则可以充分保证百听不厌。2,有大家不太熟但是又很容易接受的歌曲,像《可爱的冬天》、《太阳下山》、《德聂泊河掀起了怒涛》等。做《俄罗斯风情》这么多年,真的有点怕人家一跟我说起俄罗斯歌曲就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喀秋莎》,那些当然是美的,但也不能整天挂在嘴上,我们确实需要对俄罗斯歌曲有更多的了解。

  《苏联怀旧金曲》/百利唱片有限公司

  另外一张发行于国内,基于上述同样两个理由为我所喜爱的是1995年百利唱片有限公司出品的《苏联怀旧金曲》。我也顺便在此发表一点对于俄罗斯歌曲的看法,像俄罗斯的文学一样,俄罗斯歌曲是属于世界歌曲宝库里最美的那一部分的,我指的是他们的群众歌曲、大量的电影插曲和创作于卫国战争时期的歌曲,对他们的流行歌曲我感觉一般,大多是在突然迷失了自己的情况下的模仿欧美之作,最流行最时尚有欧美呢,不必听俄罗斯。俄罗斯真正好的东西是带着《茫茫大草原》那样的苍茫辽阔,《漆黑的夜》那样的深情执著,《山楂树》那样的酸甜清爽,《顿河哥萨克》那样的豪迈英勇,是言说不尽又让人悠然神往的,像这个民族本身一样,带着深刻的矛盾性、悲剧性、狂热性。

  塔玛拉·戈维尔茨捷莉:《谢谢你,音乐》ZR 003 CD

  我的大部分用于节目播放的唱片是几次去俄罗斯购买的,在国内绝对没有,属于我的独家收藏。有一张格鲁吉亚籍的女歌唱家塔玛拉.戈维尔茨捷莉的《谢谢你,音乐》,这是她的一个现场演唱版。塔玛拉的声音非常昂扬奔放,充满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的激情。这张专辑里表现的是一个歌者,一个家乡和大地的歌者对故土、对生命、对她借以存在的音乐的一种至高的爱,她唱道:“谢谢你,音乐/我和你无法分离/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你赢得我至诚的信赖”。我是将自己生命的实现托付给了文学的,所以我理解一个将生命托付给了音乐的女性,她将为此经受巨大的痛苦,这痛苦也将带给她最高的喜悦。

  《Gold Hits Russian Romans》

  还有一张唱片是1998年来中国做巡回演出的几位艺术家赠给我的《俄罗斯经典罗曼司》,收录了男高音亚历山大·博得布罗夫的几首歌和“遗风”演唱组的几首根据叶赛宁的诗歌谱写的歌曲。我曾经和他们在中国东北的几个城市巡回演出,和他们有很好的交往。在生活中,他们是常常让人笑破肚子的人,表现的是俄罗斯人的豪爽、幽默、乐观,但他们的歌声里更多的是忧郁。我极喜欢叶赛宁的诗,因而也对为他的诗歌谱写的歌曲有偏爱。同样的歌在俄罗斯最富盛名的男高音卡布宗那里也听到过,但更喜欢的是“遗风”里我熟悉的3个快活的大胖子弹着吉他唱出来的感觉,吉他的声音容易和人心产生共鸣,叶赛宁原诗中青春易逝的感伤,对所谓新生活、新时代的无法投入和理解在吉他伴奏下也体现得更准确。

  热爱文学或者说热爱生活的人不可能不热爱音乐,而随着年龄、阅历、学识的不断增长,我越来越青睐的是交响乐,我总是说,交响乐中充满了只有上帝才有的宏大和慈悲,而我的整个心灵都渴望与它共振,随它舞蹈,从而至少在那一刻拥有完全的自由。

  柴科夫斯基:第五、第六交响曲/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奏(2CDs)DGG 469 214-2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钢琴独奏:贝尔曼/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协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钢琴独奏:塔马斯.瓦萨里/尤里.阿若诺维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协奏DGG 450 032-2□

  要拉一个交响乐唱片单子的话,我首先要写上柴科夫斯基的《悲怆》和《第一钢琴协奏曲》,我对它们的作者充满感情和感激,因为在我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岁月里,陪伴我最多的音乐就是这两部作品,那旋律是我永铭五内的,一定是一样的孤独、困惑、阴郁和绝望,一定是一样的执著、渴望、喜悦和热爱才可以有那样的旋律隔着遥远年代和国度从个人的心底流出直接进入另一个人的心底,生命只能如此,必得经历那一番“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阴沉才能有“拨开乌云见日出”的敞亮欢欣,我倾听,我不再需要歌词、需要解释,说这个时代还有人听交响乐听得泪流满面可能不大有人信,但我有时确实如此,受了极大的委屈或者感到极为厌倦和忧郁时,放这两只曲子听,仿佛万千人中终于得了久违的老朋友的音信和慰安一般,泪水一下子就落下来,落下来就感到生命还是可以继续承受的了。我手里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还是2000年访华的俄罗斯钢琴大师贝尔曼演奏并亲手相赠的,更值得珍爱。

  老柴的听得多了,开始深入下去,听拉赫玛尼诺夫,特别喜欢的是他的“第二”,在其中感到沉思和诗意的美,尤其白天,看着窗外枝叶飘摇,听着他的音乐,觉得上帝的微笑就在这期间流动,内心里就有了无上的安宁和感激。在给一个朋友的信里我曾说,为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我发誓永远爱他。在他呈现给我的宽广旋律里,我会忍不住起身,尽情地舒展一下自己,渴望把心打开,让它飞起来。你必须不断地在音乐中把自己的心打开,否则它会闭塞腐烂的,选择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吧。

  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全集(6CDs)/鲍罗丁弦乐四重奏组BMG 74321 40711 2

  爱上肖斯塔科维奇是不久前的事,在这之前先读了一个叫罗斯伯利的英国人为他写的传记,又读了他自己口述的《见证》的一部分,对他的音乐立刻就充满了兴趣。找了他的《弦乐四重奏》15首来听,这不是被称为作曲家的“心灵日记”吗,由此我会更深地了解他,生活在一个血雨腥风的时代里,被奉为“时代的音乐良知”,有时不得不去扮演自己厌恶的角色,在自己并不真正擅长的领域(比如说电影歌曲创作)暂且栖身,他认为世界上简直没有比他更不幸的人了。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我的博士论文是做当代俄罗斯大作家拉斯普京的,放着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读这位作家写于苏联解体前的作品,读不下去,他们互相干扰,作家的世界是恬静和谐的,作曲家的世界纷纷扰扰。而在同样音乐的伴奏下读拉斯普京写于苏联解体后的作品,这种不和谐感就消失了,深刻的悲剧感、忧虑、矛盾、无所适从甚至绝望使得他们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DGG 447 4412

  在一个同事的推荐下最近又移情别恋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同事是先听了这个音乐,然后去读了尼采的,我反过来,先读作品,然后来听音乐。一开始不太习惯,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呢?和尼采有什么关系?再听一遍就不一样了,第一句敞开的宏大叙事就引我赞叹:“啊,音乐真美”,只是这为什么就是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呢?我现在也不明白,就象我不能说我读懂了尼采那本宣称“上帝已死”的书一样。我在连贯地描述着这本书的音乐里随便翻开这本书的某一章节,或者被它的美,或者被它的奇思妙想吸引,如同读泰戈尔,但书我从来不能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也许等到我可以把书的章章句句连贯下来时我会发现我懂了这个音乐作品。

  但懂不懂又有什么重要呢,音乐在进行着,就象生活一样绵延不断,总有些东西你正经历着然而不明白,但你要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你就一定会懂的,那时你又会看到流动的音乐、流动的阳光和树影中上帝的微笑。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