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羅大佑的音樂歷程(1)
送交者: OnWatcher 2002年01月05日16:13:37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羅大佑的音樂歷程

“要不是有這個你走過,我的人生將如何淺薄”---- 羅大佑《就這麼樣吧》

1995年,羅大佑出版了《羅大佑自選集》,在唱片的內附歌頁中別出心裁地使用了六個不同顏色的小金字塔,有的象黃土做的沙漏,有的象放射出神秘光芒的水晶,有的象高溫下燒紅的熾熱鐵塊,有的象極寒處凝結的冰體,有的以石為核,有的用花作心。羅大佑並沒有點明其具體的意義是什麼,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是他在我們這些追隨者心中立下的里程碑,它們極具個性,是不同時期、不同心態、不同風格的折射。

從七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羅大佑的音樂歷程不算長也不算短,但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階段有這樣美好的音樂陪伴,不能不說是一種幸運。最近終於收集到了羅大佑的全部作品,每每於夜深人靜時重溫,隨着音樂時而低昂,時而激越,讚嘆之餘也不禁稱奇,中文樂壇只有羅大佑是世不復出的一代宗師。

台灣的音樂界喜歡用顏色來詮釋羅大佑現象的各個階段,姑且借來一用。

青色時期

“我噠噠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羅大佑《錯誤》

七十年代早期,蔣氏政治意識形態籠罩下的台灣社會,流行音樂領域是蒼白單調的,除了舊上海式靡靡之音就是大量的歐美泊來品,基本上沒有本土的創作。正象所有新音樂的萌芽往往起源於情歌或者民風,以葉佳修為代表的“校園歌曲”由於其清新自然風格一掃舊式流行歌曲的虛假做作而逐漸開始風靡,而這時期新興的愛情文藝片也促成了更多年輕音樂人涉足新本土音樂領域。

1972年,出身於醫科世家的羅大佑背負父輩的期望,踏入台灣中國醫藥學院專供醫科。但羅大佑對於音樂始終難以放棄,很長時間一面行醫一面進行音樂創作。九年的醫師職業給了羅大佑不同於其他音樂人的氣質,他曾說:“學醫使我做事態度很嚴謹。人生階段面臨轉型時不必完全否定過去;過去的努力,對未來總有一定的影響。”誠然,並不是所有的歌者都能寫出《鄉愁四韻》《將進酒》那樣文人氣十足的曲子來的。

1974年,電影《閃亮的日子》開始籌備,羅大佑得到機會給電影配插曲《歌》、《神話》和主題曲《閃亮的日子》。雖然是一般意義上的情歌,但詩意的語言完全脫開以往卿卿我我小家子情調的巢臼:

《歌》

當我死去的時候親愛的你別為我唱悲傷的歌我墳上不必安插薔薇也無需濃險的柏樹讓蓋着我的青春的草淋着雨也淋着露珠假如你願意請記着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在悠久的墳墓中迷惘陽光不升起也不消失我也許也許我還記得你我也許把你忘記

我再見不到地面的青鮮覺不到雨露的甜蜜我再見不到夜鶯的歌喉在黑夜裡傾訴悲啼在悠久的墳墓中迷惘陽光不升起也不消失我也許也許還記得你也許把你忘記

1977年《閃亮的日子》上映後,羅大佑的名字開始逐漸為人們熟悉。1978年另一部電影《情奔》中的《旅途》和《風兒你輕輕地吹》由劉文正演唱也一度流行。

這個時期羅大佑的很多作品是處於“幕後”狀態,如《錯誤》、《稻草人》、《鄉愁四韻》、《蒲公英》、《痴痴地等》等等,基本成型,這些歌后來經過潤色收在他的不同專輯中,成為他的代表作的一部份。

羅大佑象一架就要衝向雲天的飛機,做好了一切準備,緩緩駛入跑道。雖然這些曲子還帶着稚氣,但他的才氣已經開始顯露出來。在《錯誤》中,他把兩種不同的風格融合在一首歌里,慢的抒情和快的搖滾,不和諧的半調音,賦予了一種別具一格的憂愁:

《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恰似青石的街道巷彎秋雨不下,三月的春暉不減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還有每次你那如泣如訴的琴聲可曾挽住那永遠哀傷的夢還有每次你那如泣如訴的琴聲可曾唱出那永遠哀傷的夢

我噠噠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還有每次你那溫柔纖纖的玉手可曾挽住你那似鐵冷卻的心還有每次你那溫柔纖纖的玉手可曾挽住你那似鐵浪子的心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黑色時期

“是否應驗了我曾說的那句話,情到深處人孤獨”---- 羅大佑《是否》

1980年的電影《搭錯車》從電影的意義上說並不出色,但對於台灣的流行樂壇,這是一部力作,十八年過去,也許你早已忘記它的情節抑或劉瑞琪的長相,但你不會忘記蘇芮那富有感染力的歌聲,除非你對音樂根本沒感覺。

這是當時台灣最好的詞曲作家組合──羅大佑、候德健、紐大可──聯手演出的一齣好戲,《一樣的月光》、《請跟我來》、《是否》、《變》、《酒旰倘賣無》象一顆顆燦爛的珍珠耀眼奪目,不僅捧紅了當時默默無聞的蘇芮,更奠定了羅候兩人日後的霸主地位。

1980年,羅大佑終於拿到了醫師執照,這只是一個頭銜而已,因為從這時開始,他已經完全投身於音樂事業中去了。

應該說這是一個造就英雄的時勢。八十年代初期對於台灣是個全新的階段。經歷了蔣後的信仰危機和台美斷交、被逐出聯合國的生存危機,人們所接受的田園式感情安慰已不足以解決心理上的矛盾,反思和叛逆的新生代呼之欲出,而羅大佑自然而然地成為他們的代言人。

《是否》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這種心理:愛情已經過去,傷害已經造成,如何劫後餘生?雖然淚水要強忍住,但要裝作堅強,告訴自己不在乎。

《是否》

是否這次我將真的離開你是否這次我將不再哭是否這次我將一去不回頭走向那條漫無止境的路

是否這次我已真的離開你是否淚水已干不再流是否應驗了我曾說的那句話情到深處人孤獨

多少次的寂寞掙扎在心頭只為挽回我那遠去的腳步多少次我忍住胸口的淚水只是為了告訴我自己我不在乎

是否這次我已真的離開你是否春水不再向東流是否應驗了我曾說的那句話情到深處人孤獨

至於情歌,也變成“不在乎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即使在熱戀中也做好分手的準備,甚至不需要編織藉口:

《戀曲1980》

你曾經對我說 你永遠愛着我愛情這東西我明白 但永遠是什麼姑娘你別哭泣 我倆還在一起今天的歡樂將是明天創痛的回憶啦……親愛的莫再說你我永遠不分離

什麼都可以放棄 什麼都不能忘記現在你說的話只是你的勇氣春天刮着風 秋天下着雨春風秋雨多少海誓山盟隨風遠去啦……親愛的莫再說你我永遠不分離

你不屬於我 我也不擁有你姑娘世上沒有人有占有的權利或許我們分手 就這麼不回頭至少不用編織一些美麗的藉口啦……親愛的莫再說你我永遠不分離啦……親愛的莫再說你我明天要分離

1982年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發行,用唱片界的話說是“掀起了台灣全省史無前例的自省風潮”。羅大佑在唱片文案中寫道:“這裡沒有不痛不癢的歌,因為這中間沒有妥協。”這個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童年》中少年們並不幸福的童年在等待中迷迷糊糊地過去,《鹿港小鎮》中現代化和古老文明的衝突,《光陰的故事》中多年以前未果的愛情被時間的流逝所改變,《將進酒》中對祖先的記憶開始模糊。羅大佑更用《之乎者也》這古得沒法再古的四個字批判國人(虛偽的假道士者)的劣根性:

《之乎者也》

知之為知之在乎不在乎此人何其者孔老夫子也

知之為不知在在不在乎此人何其者寒山子是也

不知為知之不在不在乎此人何其者齊人是也

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都曾經這麼說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都曾經這麼說現在看看我們的青年他們在講什麼但是也要想想到底你要他們怎麼做

剪刀等待之清湯掛麵乎尊師重道者莫過如此也

風花雪月之嘩啦啦啦乎所謂民歌者是否如此也

之之之之之乎乎乎乎乎者者者者者也也也也也

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都曾經這麼說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都曾經這麼說現在聽聽我們的青年他們在唱什麼但是也要想想到底你要他們怎麼做

眼睛睜一隻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歡喜也

大家都知之大家都在乎袖手旁觀者你我是也

如果說《之乎者也》中反思占了主要成份,1983年發行的《未來的主人翁》則進一步奠定了羅大佑“反叛青年”的形像:長發,墨鏡,一襲黑衣,昏暗的、不平衡的畫面,構成這張專輯的主旋律。

作為羅大佑最出色的作品,《未來的主人翁》是一張史詩性的篇章,其中的最強音莫過於有“台灣三部曲”之稱的《亞細亞的孤兒》、《現象七十二變》和《未來的主人翁》。這三首歌涵蓋台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最為壯烈雄偉。

《亞細亞的孤兒》以童聲合唱為背景,言盡無辜之悲,雖然源於台美斷交和出走聯合國,但這種悲憤又無奈的心情卻絕不局限於此:

《亞細亞的孤兒》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面孔有紅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西風在東方唱着悲傷的歌曲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多少人在深夜裡無奈地嘆息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道理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多少人在深夜裡無奈地嘆息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真理

《現象七十二變》寫現代社會的病態,亦恢亦諧,歌頌批判都一點:

《現象七十二變》

黃花崗有七十二個烈士孔老夫子有七十二個弟子孫悟空的魔法七十二變我們又等到民國七十二年歲歲月月風水都在改變有多少滄海一夜變成桑田在這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裡面成功和失敗都有一點

清清楚楚寫在你的臉上你是個道道地地的生命人慌慌張張邁開你的腳步你是個匆匆忙忙得現代人有人在默默耕耘默默從事有人在過着他的太平日子有人在大白天裡彼此明爭暗鬥有人在黑夜之中槍殺得手

隨着都市現代化的程度每個人多少追求一點幸福是個什麼樣的心理因素每年要吃掉一條高速公路在西門汀的天橋上面閒逛有多少文明人在人行道上就像我看到文明的車輛橫衝直撞我不懂大家心中作何感想

一年過了又是新的一年每一年現代都在傳統邊緣在每個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們都每天進步一點點

眼看着高樓蓋得越來越高我們的人情味卻越來越薄朋友之間越來越有禮貌只因為大家見面越來越少蘋果價錢賣得沒以前高或許現在味道變得不好就象彩色的電視變得更加花哨能辯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

一年過了又是新的一年每一年都曾經是新的一年在每個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們都每天進步一點點

(演唱會版本有如下更淋漓盡致的揭露:道貌岸然寫在你的臉上滿臉是裝腔作勢一表仁慈倚老賣老告訴大家你是可敬的忠貞不二愛國分子嘴裡說的永遠都是一套做的事天地良心自己知道如果你真的以為自己不可一世為何不回家照照鏡子)

現實生活不能等待奇蹟這是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如果只要生存非常容易只要你對人保持一點距離但是生活不能象在演戲你戴着面具如何面對自己或許你將會真的發現一些奇蹟只要你拋開一些面子問題或許你將會發現人生還算美麗只要你拋開一些面子問題

《未來的主人翁》寫出黑暗的未來:現代病態的社會污染了下一代,而這種污染還要繼續傳下去。羅大佑的深刻在於他揭示了“主人翁”蛻變的過程,從抗議到麻木,最後終於就範,從受害者變成害人者。羅大佑在這張專輯聰明地沒有強調“沒有妥協”,因為他知道,他其實做不到。

《未來的主人翁》

你走過林立的高樓大廈穿過那些擁擠的人望着一個現代化的都市泛起一片水銀燈突然想起了遙遠的過去未曾實現的夢曾經一度人們告訴你說你是未來的主人翁

在人潮洶湧的十字路口每個人在痴痴地等每個人的眼睛都望着那象徵命運的紅綠燈在紅橙黃綠的世界裡你這未來的主人翁在每一張陌生的面孔里尋找兒時的光榮

每一個今天來到世界的嬰孩張大了眼睛摸索着一個真心的關懷每一個來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因為我們改變的世界將是他們的未來

別以為我們的孩子們太小他們什麼都不懂我聽到無言的抗議在他們悄悄的睡夢中我們不要一個被科學遊戲污染的天空我們不要被你們發明變成電腦兒童

有一天孩子們會告訴他們後代你們要守規矩格言象玩具風箏在風裡飄來飄去當未來的世界裡充滿了一些陌生的旋律你或許會想起現在這首古老的歌曲飄來飄去,就這麼飄來飄去。。。。。。

我們不要一個被科學遊戲污染的天空我們不要一個被現實生活超越的時空我們不要一個越來越遠模糊的水平線我們不要一個越來越近沉默的春天我們不要被你們發明變成電腦兒童我們不要被你們忘懷變成鑰匙兒童我們需要陽光青草泥土開闊的藍天我們不要紅色的污泥塑成紅色的夢魘我們不要一個被科學遊戲污染的天空我們不要一個被現實生活超越的時空我們不要一個越來越遠模糊的水平線我們不要一個越來越近沉默的春天

“台灣三部曲”是超越時代的,所以時代幾無可能再超越它。至今已十五年過去,現在聽來,它們帶來的苦澀仍然是深刻的。可悲的是,悲劇已經開始擴大,從台灣到大陸,到印尼,到歐美新大陸。1989年的夏天在北大聽到廣播站傳來的《亞細亞的孤兒》,我突然醒悟到自己何嘗不是另一個“亞細亞的孤兒”,生活在“紅色污泥塑成紅色的夢魘”中。

《未來的主人翁》專籍中另外兩首別致的曲子是《牧童》和《稻草人》。這是兩個邊緣人,面對着荒蕪的田園,絕望的牧童走向冷漠,而稻草人飛翔的夢也已經死亡。

《牧童》

牛背上的牧童,敞開你的胸扉三月的蒼茫,掩不住你樹影下菊色的夢風在林梢嘆息,雲在碧空飄逸你冷漠的笛聲,掠過青草帶來泥土的芳香

九月的詩早已埋藏在風雪之中為何我聽到你胸口裡熱血洶湧你看那千古的泉水在山谷迴旋可知道青鳥在樹林呼喚你牧童

田園已經荒蕪,斜陽依然孤獨且讓你的冷漠,投影在那潑墨殘痕的歸途

《稻草人》

終日面對着青山終日面對着稻浪午後的雲雀背着艷陽那樣飛 那樣笑 那樣歌唱

輕風吹在我身上雨珠打在我臉上午後的牛羊凝向遠方彩虹繪出的希望

藍藍的青空在上卻有着雲雀與彩虹的夢多像不知足的雲四處飄蕩何處是我的歸宿是否在天際的那一端奇怪着稻草的身軀如何飛翔

終日面對着青山終日面對着稻浪晨光 露珠 夕陽 星辰春耕 秋收 冬藏

《盲聾》中的哲理,《小妹》中的“該去的會去,該來的會來,命運不能更改”都象刀子一樣,在心靈上留下深深的音軌。

聽《未來的主人翁》不是一個輕鬆的經歷,因為你無法卸去歷史的重負。

羅大佑出師告捷,於是快馬加鞭,在1984年又出了一張《家》。

極具諷刺的是,羅大佑力圖改變“叛逆青年”的形像,這張專輯是一次回歸,充滿了溫情和保守,但送審時卻遭受到最多的非難,最終促使羅大佑遠赴紐約,究其原因,多半是《未來的主人翁》的太過激烈。

《家》中包括了羅大佑的經典《我所不能了解的事》和《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

《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的類型很像以前的《光陰的故事》和後來的《戀曲1990》,只有羅大佑能讓這麼文學化的歌流行的一塌糊塗,以致後來在KTV處處可以聽到把這三首歌糟蹋到庸俗極點的業餘歌手。

《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

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穿過你的心情的我的眼如此這般的深情若飄逝轉眼成雲煙搞不懂為什麼滄海會變成桑田

牽着我無助的雙手的你的手照亮我灰暗的雙眼的你的眼如果我們生存的冰冷的世界依然難改變至少我還擁有你化解冰雪的容顏

我再不需要他們說的諾言我再不相信他們編的謊言我再不介意人們要的流言我知道我們不懂甜言蜜語

留不住你的身影的我的手留不住你的背影的我的眼如此這般的深情若飄逝轉眼成雲煙搞不懂為什麼滄海會變成桑田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

這張專輯我本人特別喜歡《超級市民》和《家Ⅰ》。

羅大佑就《超級市民》發展出一種調侃的風格來針貶畸形的社會,以後在《皇后大道東》發揮到了極致的程度,也算是一種“打擦邊球”吧。

《超級市民》

那一年我們坐在淡水河邊看着台北市的垃圾漂過眼前遠處吹來一陣濃濃的煙垃圾山上開着一個焰火慶典於是我們歡呼親愛的台北市民繽紛的台北市垃圾永遠燒不完大家團結一條心

大廈關了一些樣品屋屋子加上鐵窗防老鼠槍聲響徹了六合路誰把手槍丟進了澄清湖於是我們歡呼親愛的高雄市民威風的高雄市槍聲一響齊步走大家團結一條心(一,二, 一, 二, 一!)

稀里嘩啦下了一陣雨的那一天大家都有信心不怕困難淹水淹得我們踮腳尖塞車塞得我們灰頭又土臉於是我們歡呼親愛的台北市民蕩漾的台北市颳風下雨不要緊大家團結一條心

大家歡呼親愛的台北市民塞車的台北市塞車永遠塞不停大家團結一條心

《家Ⅰ》是一首耐人尋味的歌,羅大佑試圖表現出“家”這樣一種綜合矛盾體:一方面是溫暖美好的地方,另一方面又有“內外風雨”讓你逃走的地方;羅大佑的歌聲經過淹沒前的掙扎最終融合在同樣節奏的“我的家庭真可愛”的洪流中,完全不同於《未來的主人翁》中雖然微弱但堅持到最後的抗議。

《家Ⅰ》

輕輕地愛你 輕輕地愛你 我的寶貝 我的寶貝輕輕地想你 輕輕地想你 我的眼淚 我的眼淚

誰能給我更溫暖的陽光 誰能給我更溫柔的夢想誰能在最後終於還是原諒我 還安慰我那創痛的胸膛

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有我童年時期最美的時光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輕輕地愛你 輕輕地愛你 我的寶貝 我的寶貝輕輕地想你 輕輕地想你 我的眼淚 我的眼淚

誰能給我更孤獨的門窗 遮蓋着內外風雨的門窗誰能在最後終於矛盾地擺擺手 還祝福我那未知的去向

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我的家庭真可愛)有我童年時期最美的時光(整潔美麗又安康)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兄弟姐妹都和諧)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父母親都慈祥)

羅大佑企圖用一種全新的詮釋手段來製作《家》,語言上包括國台語甚至英文,音樂編排上加入多種民族樂器,並且去東京錄製。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看到這些創新,卻由於當時“美麗島運動”喧囂塵上,國民黨嫌他不規矩,民進黨嫌他不夠激進,羅大佑在政治的夾縫中進退兩難,終於表示撐不下去了,在製作了《青春舞曲》個人演唱會專輯,完成了《明天會更好》後於1985年初離開台灣。至此黑色時期正式結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