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對西方文化的吹捧熱度該降溫了
送交者: 王紅旗 2002年01月11日16:35:22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耳朵邊總是充斥着一種西方文化高於本國文化的聲音,仿佛只要是西方的文化藝術,就都是高雅的、神聖的、不可企及的,而且是令中國人相形見絀的。我國的媒體(包括在媒體上發表觀點的藝術家、評論家,以及政府官員)似乎失去了平視的能力和平等的鑑賞能力,總是要仰視着西方文化,而且用異乎尋常的熱情不斷地把這種仰視的角度提高提高再提高。

  西方的芭蕾舞,不過是一種起源於宮廷的舞蹈形式,儘管它的藝術形式是有特點的,但是它的藝術表現力實際上卻是相當有限的。對此,我們可以欣賞,也可以不欣賞。正如西方人對我們的京劇一樣,只有非常少的人在欣賞,大多數人都不會欣賞或不能欣賞,或者沒有欣賞的興趣。然而,我國的媒體,卻不惜把芭蕾舞吹捧成一切舞蹈藝術的最高形式,幾乎要把所有的溢美之詞都用到芭蕾舞上。

  幾個歐洲的男歌手,他們的美聲唱法有其特殊的音樂魅力。對此,我們可以欣賞,也可以不欣賞。這是因為,美聲唱法的音樂魅力是與他們的語言密切相關的。對於不熟悉歐洲語言的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實在沒有必要一定去聽這種聽不懂的歌聲的。而且,美聲唱法也存在着程式化的問題,聽多了重複多了,也就那麼一回事。但是,我國的媒體,在吹捧這些西方歌手時,卻是不遺餘力,仿佛天底下只有他們的聲音才是最高雅的藝術,與他們相比中國的民族歌聲卻不被我國媒體視為同一個檔次。至於美國的許多音樂,實際上源自黑人音樂,其實談不上高雅不高雅(順便說一句,花高價請美國的拳王到中國,也是一種拜倒在西方文化之下的表現)。

  畢加索的畫,有些畫的還不錯,有的也就平平常常,其中一些人體變形和錯位的繪畫作品,實際上是對戰爭殘酷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但是,我國的媒體卻一味地把“藝術大師”、“藝術的最高體現”的標籤貼上去,以致許多學畫的人都紛紛效尤,把人體錯位當成放之四海而皆可的藝術表現形式。同理,梵高的“向日葵”、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這些繪畫作品都相當不錯,但是把它們說成繪畫藝術的頂峰則言過其實。至於這些作品之所以被西方人拍賣出成數千萬美元的天價,說到底不過是西方世界價值觀對本身藝術的認可而已,並不等於它們就是世界藝術的巔峰。

  鋼琴不過是一種尋常得不能再尋常的樂器,它與其它樂器一樣有着屬於自己的音色和藝術表現力。但是,在我國媒體對西方文化的吹捧下,彈鋼琴變成了一種向高雅藝術靠攏的必由之路,結果是我國的家長紛紛為子女買來笨重的鋼琴,叮叮鐺鐺的敲擊鍵盤聲吵得四鄰不安。說實話,鋼琴的音色,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欣賞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欣賞的(例如,這種聲調和節拍,對心臟病患者就有害)。遺憾的是,我國的媒體,始終是一邊倒地向受眾灌輸西方鋼琴大師如何了得。

  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大片,着眼點是票房價值,可是我國的媒體卻上感着吹捧它們的藝術價值,真是嘩天下之大稽。例如,那個撞冰山而沉船的故事片,除了主題歌屬於上乘之作外,故事情節和演員表演均屬二流三流。但是,在我國媒體的鋪天蓋地的宣傳下,把中國的老百姓都鼓譟到了電影院裡,接受西方情人變節的洗禮。

  事實上,無論是西方文化、西方藝術,還是東方文化、東方藝術,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和適用範圍。在這裡,特點並不能夠簡單地等同於優點,特點也不代表着世界第一。因此,我國的媒體在介紹西方文化、西方藝術的時候,應當保持一定的客觀性和中立性,不要一根筋地拔高西方文化,更不應該向受眾灌輸“凡是西方的,就是世界頂尖的”觀念。

  與此同時,大量的西方文化和西方藝術來到中國,實際上是一種商業活動或牟利行為。我國的媒體,根本就沒有必要成為它們的義務宣傳員或拿好處的宣傳員,用國家的信息傳輸資源,幫助外國人賺中國老百姓的錢。對此,我國新聞媒體的管理部門,有必要對媒體的上述行為進行監督。我國媒體的從業人員也應當轉變觀念,不要一味地對西方文化五體投地。事實上,中國7000年的文明歷程,有大量深厚的優秀的文化藝術值得大書特書,它們的繼承和開拓,以及向世界的傳播,都迫切需要獲得媒體的支持。

  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已經加入WTO。如果我國的媒體還是繼續扮演西方文化吹鼓手的角色,而不是承擔起中國文化傳輸者的作用,那麼在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中,中國完全有可能一敗塗地。中國的媒體,請你們三思!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