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江郎忆—我的“八九点钟”
送交者: 江海寄余生 2004年03月22日12:47:40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最近,一部反映红卫兵的纪录片《八九点钟的太阳》(卡玛等制作),引起了生于60年代以前的许多人的关注(70年后出生的人就只有看热闹的份儿了)。我是在网上看到老朋友刘自立先生的有关文章,同时想起不久前翻看过的《我家住在中南海》的书,忽地,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叩梦而来。而关于刘自立,我将另文聊及。

血统论,古时的一个通俗说法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打地洞”。到了文革初期变成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我没赶上最猖獗的时候,但几年以后血统论虽已被“判”违法,它的影响力却重又渗入到了新一代中国人的骨髓,这我是深有感触的。那年,我从北京海淀区的翠微小学毕业(这是一座军干子弟占很大比例的学校,但我不是),因家搬到甘家口,我的中学就在立新中学(早年叫香山慈幼院)上了。

甘家口,在文革前藉藉无闻,好像从文革开始有了些名气。我家的北面是四机部、五机部宿舍大院,里边有些人物当时在全国算得上大名鼎鼎;西边是有名的“海疗”(海军疗养院),新华社宿舍、广播局宿舍和七机部大院等,这些大院里当年曾发生了不少事件,在我们这些孩子心里都是大事,今后有空再说。

可能是为了方便文化大革命的深入、扩大、持久等原因,从建国起就住在中南海里的中直机关家属、国务院机关家属,相继搬出了中南海(至于他们为什么住在中南海,有兴趣可参看《我家住在中南海》一书)。有相当一部分就搬到了甘家口。现在甘家口一带早已成了“闹市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当年可是紧挨着玉渊潭人民公社的近郊乡下,晚上睡觉时,听到最烦的噪音不是汽车,而是不远处玉渊潭湖边、钓鱼台水坑里的蛤蟆叫。现在想起来绝对有辛稼轩的诗意: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家的前面(正南面)是新通车不久的阜成路(当时九门之一的阜成门还在,城门外的护城河与现而今乡下的小河沟没什么区别,附近居民的垃圾、马桶物等全往里边倒。记得我们一帮孩子常到此来捞鱼虫,因这儿的鱼虫肥。出此门往西骑自行车十分钟左右就是甘家口),阜成路的正对面是钓鱼台国宾馆北门。那时中国领导人正忙于内斗,外交活动并不频繁,钓鱼台好像还没正式当成国宾馆用。门口肯定有站岗的,但围墙却是用竹篱笆扎巴扎巴弄的,刷了点绿漆,感觉很不牢。因此我们小孩子就能经常从事先扒开的空隙里钻进去玩(很小的缝,大人肯定钻不进去),玩腻了,再从另一头钻出去,那边就是玉渊潭、八一湖,游会儿泳,钓会儿虾,回家就解(北京方言,“从”的意思)玉渊潭公社的菜地里穿过,目的是顺手掰几个茄子、玉米杆儿什么的吃。

我的家长当时刚刚调到国务院工作不久,所以没赶上在中南海“大内”里住,直接就给发到了甘家口。那是国务院的新家属宿舍楼,两三栋,每栋五层,每层两户,每户一般是三室一厅(约有100平方米,这在当时并不算小)。你家长如果官大些就可申请住一整层;官不够大但家中人口较多,并且能再负担得起一份七、八块钱一个月的房租,你家也可占一层两套。那时候房子啦、家具啦还没成为生活中的大事,国家也还没到“人满为患”的程度,人们的关心点好象多是形而上的东西。

记得刚上中学的第一天,我和附近几个楼的孩子分到了同一个班。第一节课刚下课,一个我不认识的孩子(后来知道他是新华社子弟,国务院楼再往西就是新华社的几个宿舍楼)冲我走过来就问:“嗨!你爸爸是哪一年参加革命的?”我生日小,比班里大多数孩子小近一岁,真的没听懂他话的意思。这时,我们一个楼的黄喜儿过来说:“他爸我知道,肯定是革干,我们是邻居,都是国务院的!”其实我后来才知道,我爸是抗战胜利后的干部,按当时的标准不算“革干”。那孩子又问黄喜儿:“你爸呢?”老跟黄喜儿在一块玩的贺三儿过来说:“他叫黄喜儿,他爸不得了,周恩来是他爸的入党介绍人!”。。。。。。经过几天的身份认证,班里(当时叫“连”,按军事编制)四十多人就被分成了三、四拨儿:家长1945年以前参加革命的一拨,叫革干子弟(后来统一叫干部子弟);1945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干部、知识分子、其他白领的子弟,叫职员子弟;其他工农商等蓝领的孩子,叫市民子弟(当时如果说谁小气,鸡鸡缩缩,就说:你丫真他妈市民!);还有的就是黑五类子弟了。这几拨人当时互相之间不怎么来往。当时最牛掰的就是革干子弟,充斥那种“天生我才必有用”、“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优越感,且眼高于顶,连老师也不藐(miao、读第四声)的。

过了一段,班里要发展第一批红卫兵,校方极其重视,几次开大会讲重大意义。可是令我们班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贺三儿,一个经常旷课、打架斗殴、功课也不好的老师眼里的“坏孩子”(我们一直是很好的朋友,此文只是忆事,决不涉及对人的评价),同学眼里的份儿大、够狂的小霸王,成为全班第一批(就只有几个人)红卫兵。班里其他几拨孩子很吃惊,但又不明白怎么回事,因为他们中有几个品学兼优的第一批没份;可我们这些在一块玩儿的孩子马上就明白了,因为除了校方只有我们知道,他爸爸是三八年前的老红军,关键是当过毛主席的警卫员,当时是中央警卫局的领导之一,还曾在当时名气很大的《星火燎原》上写过回忆录。就这血统,谁能与之争锋?三年后,他又作为第一批当兵者从学校直接参了军(相比较毕业就要上山下乡去工厂商店等,这在当时是最好的出路);几年后,他在部队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被保送到北京外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曾与一帮高干子弟参与创建了光大公司,后来又成为第一批去美国的留学生。风光过后,现正在美国加州享受着半退休的悠闲生活。

0%(0)
100%(2)
绗� 鍚� (蹇呴€夐」): 瀵� 鐮� (蹇呴€夐」): 娉ㄥ唽鏂扮敤鎴�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閻庢稒銇炵紞锟�
閻庢稒顨呰ぐ锟�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1 鍗曟寫鍒╁笇鐗规浖鍏充簬缇庡浗澶ч€夎春閿︿附 鍘嗙▼鍘嗙▼
2 姹熷北浠f湁涓戒汉鍑� 鍘嗙▼鍘嗙▼
3 鎺掑崕搴忓箷鍒氬垰鍚姩 婧竟鏍戜笅
4 涓浗鐨勮韩浠芥瑙嗚儨杩囪タ鏂圭殑绉嶆棌姝� 婧竟鏍戜笅
5 銆婃劅鎭╃敓娲� 鎰熸仼鏈変綘銆� 妗夋爲鏋�
6 浜茬枏 鍛兼媺灏旇礉浠�
7 鐢熸湁鎵€鎭� 鍛兼媺灏旇礉浠�
8 浼爺绌� 鍛兼媺灏旇礉浠�
9 鍙堝埌鈥滀節涓€涓夆€� 鍘嗙▼鍘嗙▼
10 璨屼技绉戠綏鎷夊宸炴妸鎷夊鐨勫睅缁欏悶鍥� 瀵瑰鐪�
一周回复热帖
1 璇磋锛屸€�911澶фゼ鐨勫€掑鈥濆摢閲屸€� 缁块噹浠欎汉
2 鎭舵槸涓€绉嶆偛鍝€鐨勭敓鐗╂湰鎬э紝浠庢伓璧� FVCK
3 涓浗姊︼紝姘戜富鑷敱鐜颁腑鍗庯紝绁栧浗涓� runqun
4 淇勪镜涔岋紝澶遍亾瀵″姪锛涗箤鎶楁垬锛屽緱閬� runqun
5 涔屾€荤粺骞垮矝澶т細绔機 浣嶏紝鏄剧ず涓栫晫 runqun
6 鍐嶇粰锠㈤€糰鑷敱浜鸿创涓€娆¤埅绌烘苯娌� 缁块噹浠欎汉
7 淇勪镜涔岋紝鎸佷箙鎴樸€備箤鏃犱汉鏈鸿桨鐐镐縿 runqun
8 濡傛灉鏈変竴澶╀綘浠紑濮嬬浉淇¢槾璋嬭浜� 缁块噹浠欎汉
9 鏃㈢劧涓嶆弧鎰忥紝浠栦滑涓轰粈涔堜笉鍋氭敼杩� mingcheng9
10 瀹橀€兼皯鍙嶅巻鍙茶疆鍥烇紒娲鍏ㄥ嵆灏嗙櫥 灞欐枃鍝�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面具下的威尼斯
2003: 在寂寞中游泳
2002: 用孩子的节奏来读诗
2002: 孩子和骂街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娆忕暦閵忋倕鍐€妞ゆ劑鍎卞皬婵$偑鍊栫敮鎺斺偓姘煎墰閳ь剚鑹鹃ˇ浼村Φ閸曨垰绠抽柟瀛樼妇閸嬫捇寮拌箛瀣╂睏闂佽法鍣﹂幏锟� | 婵犲痉鏉库偓妤佹叏閻戣棄纾绘繛鎴欏灪閸婅埖绻濋棃娑卞剰缂佺姷鍠栭弻銊╂偄閸濆嫅銏ゆ倵濮橆剦妲洪柍褜鍓欑粻宥夊磿闁秴绠犻幖鎼厜缂嶆牠鏌ㄩ悤鍌涘 |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堢紓浣哄缂嶄線寮婚悢琛″亾濞戞瑡缂氶柣顓烆儑缁辨帡顢氶崱妯侯伓 | 闂傚倸鍊风粈浣虹礊婵犲洤缁╅弶鍫氭櫇閻瑩鏌″鍐ㄥ妞も晝鍏橀弻鐔兼倻濡鏆楅梺宕囨嚀缁夊綊寮诲澶婄厸濞达絽鎲″▓銊х磽娴g懓鏁鹃柟鍑ゆ嫹 |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倻鎲搁悧鍫濈瑲闁稿鍠愰妵鍕冀閵娿儺妫滈梺绋款儐閹稿骞忛崨鏉戠妞ゎ厽鍨堕ˉ宥夋⒒娴h櫣銆婇柡鍜佷邯楠炲繘鏁撻敓锟�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绠犻煫鍥ㄧ☉缁€澶嬩繆閵堝懏瀚呯紓宥嗙墵閺屾盯鍩勯崘锛勭窗闂佸磭鎳撶粔鐢垫崲濠靛顥堟繛鎴炵懄閹瑩鎮跺鐐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