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瑜亮情結真相
送交者: 孫以繡 2004年09月22日16:24:13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社會上常對人們發生競爭,彼此不相上下,因而有內心不平,互相嫉視的現象,稱之為「瑜亮情結」。其出典來自〈三國演義〉,該書謂周瑜才智過人,少年得志,但在遇到諸葛亮時,兩人在赤壁之戰及其後數次戰役與事件中,彼此有所較量,公瑾皆為孔明所敗,結果使周瑜大感憤恨,終被氣死,臨歿乃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嘆。

一般人還有一印象,認為諸葛亮年長,較為成熟穩重;周瑜年輕,有些衝動浮躁。在戲劇中,如「群英會」等角色安排,也以小生演周瑜,老生演諸葛。在名望方面,大眾也覺得:諸葛較周瑜為高,所以在「臥龍弔孝」一戲中,孔明即稱公瑾為弟,所用辭語,有前輩對後進加以讚譽期許之意。其實,如從史料中探索,以上這些說法與事實不符。

第一,周瑜不比孔明年輕。查核史書,可知周瑜生於一七五年,諸葛則生於一八一年,孔明較公瑾小六歲,周瑜死時三十六歲。赤壁之戰發生於二○八年,時公瑾三十四歲,孔名二十八歲。

第二,周瑜聲望高於孔明。史書記載,赤壁戰前,孫權派周瑜領軍西上抗操,擔任主將。劉備在曹軍追擊下,由當陽奔往樊口,日夜盼望東師,一聞周瑜兵到,欲與晤面,公瑾高其姿態,要玄德單舸往見,備亦屈節應命。可知公瑾當年,連劉備都不放在眼裡,作為劉備部屬的孔明,更不能與之等量齊觀了。另據〈三國志〉及〈通鑑〉言:孔明居隆中時,「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魚豢〈魏略〉也說:玄德往見孔明時,「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可見當時諸葛之聲望並不高。

第三,赤壁之役,孔明作用不大。抗曹戰中,南軍完全以周瑜為主帥,統籌全局,指揮裕如,未聞有何疏失。劉備與劉琦二軍,為之聲援,孔明僅為玄德參謀而已。直至戰後,玄德向漢帝表薦劉琦為荊州刺史,自行領軍往徇零陵,桂陽,長沙,武陵,四郡皆降,始以諸葛亮為軍師中朗將,督零,桂,長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由此,孔明乃受重用。

〈三國志·諸葛亮傳〉言在赤壁戰前,孔明曾建議劉備東聯孫權,並親往江東作說服工作。但〈魯肅傳〉之記載,則言倡議孫劉相聯,乃出於魯肅之劃策。司馬光〈資治通鑑〉則記魯肅先說服孫權,采此策略,並親往當陽見劉備,玄德原有南奔蒼梧之意,經魯肅勸說,始決定東依孫權,聯手抗曹。至此,孔明乃受命隨魯肅東下見權。其時,周瑜正奉使番陽,二人有可能並未晤面,自然更談不上彼此過招較勁了。然後,發生赤壁之戰,公瑾調兵遣將,擊敗曹操,過程中也不曾與孔明相遇,兩人自無從鬥智比能,更無所謂「瑜亮情結」了。

赤壁之戰後,周瑜又往江陵與曹仁作戰,戰事拖延一年以上,且因親赴前線,致為流矢所中,雖將曹仁逐走,但公瑾箭傷未愈,加之勞累過度,致不幸英年早逝。〈通鑑〉說:「周瑜正擬取蜀,於道病困。。。。。卒於巴丘(今岳州)」。這和「孔明三氣周瑜」之說,更扯不上關係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流浪的人最想家---紀錄片《鐵路沿線》
2003: 京城雜憶 -- 之六
2002: 有神文化的充實和無神文化失落
2002: 男人之間的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