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我們為什麼必須堅定的保護伊朗?
送交者: 龍和天蠍 2005年01月09日11:54:1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我們為什麼必須堅定的保護伊朗?

    一、【伊朗簡況】

  國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首都:德黑蘭(Tehran),人口1100萬(包括郊區),海拔1200至1600米。

  人口: 6612萬(2001年7月官方統計),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庫爾德  人占5%,其餘為阿拉伯人和土庫曼人等。官方語言為波斯語。伊斯蘭教為國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91%為什葉派,7.8%為遜尼派。

  人口增長率:0.77% (2002年)  人口出生率: 17.54‰(2002年)  人口死亡率:5.39‰(2002年)  嬰兒死亡率:28.07‰(2002年)  年齡結構: (2002年)0- 14歲31.6%  15- 64歲63.7%  65歲以上4.7%  總生育率:2.01個孩子/每個婦女(2002年)  人均壽命: (2002年)總人口: 70.25歲  女性: 71.69歲  男性: 68.87歲  淨結婚率:-4.46‰(2002年)  就業人口: 1610萬  文化教育衛生:  在校學生人數(不包括大學):17882515人(2001年)  大學學生人數:836639人(2001年)  醫院717個,病床1091592個,衛生治療中心7089個,藥房5918個(2001年)  影院311個(2001年),電視台32個(1999年);  報社1207個,  圖書館1502個(2000年)    外國旅遊人數1402160人次(2001年)

  行政劃分:28個省,299個地(專)區,889個城鎮,794個縣,2305個鄉。 

  國家獨立日:1979年4月1日

  國家體制:神權共和國。根據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後頒布的第一部憲法規定,伊朗實行政教合一的制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

  執行機構:

  國家首領:伊斯蘭革命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由專家委員會終身指定)。

  政府首腦:總統哈塔米(全民選舉,任期四年)

  內閣(部長會議):政府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根據法律程序由總統授權第一副總統掌管內閣日常工作,有權任命數名副總統,協助主管專門事務。

  立法機構:立法機構有兩個權力機構組成:議會和憲法監督委員會。根據伊朗憲法的規定,所有立法首先必須由議會批准,然後由憲監會審核,最後由總統簽字生效。

  以上兩個機構是1988年由領袖哈梅內伊建立的。議會有270個席位,每四年由人民直接選舉。憲監會的作用類似議會上院,審查議會通過的法律,再返回議會修改。憲監會有12名成員,其中6名成員為領袖指定的宗教人士,另外6名成員是由最高法院提名並由議會選舉的法律界人士。憲監會成員任期為6年。

  司法機構:司法機構是一個獨立的權力機構,司法總監是司法方面的最高首腦,由領袖任命,任期5年。最高法院院長和總檢察長由司法總監任命,任期5年。司法部長由司法總監推薦,總統任命,議會批准,負責協調行政權與立法權的關係。

  保護國家利益委員會:保護國家利益委員會是由領袖在1988年2月6日建立的,職能是解決議會和憲監會對決案產生的分歧。1997年3月18日,領袖哈梅內伊任命27名委員會成員,任期5年,前總統拉夫桑賈尼現為該委員會主席。

  主要政黨:伊瑪姆路線追隨者協會、伊斯蘭參與陣線黨、建設公僕黨、溫和發展黨、伊斯蘭團結黨、伊斯蘭聖戰組織、伊斯蘭聯合會、自我獻身者協會等。

  地理特徵: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面積164.5萬平方公里,屬中東地區國家,位於北溫帶,在北緯25和39047’度之間,東經44002’和 63020’度之間。平均海拔1200米。最低點位於Chaleh-loot,高度56米,最高點位於Albarz山脈的Damavand峰,高5610 米。在裏海南部沿岸地帶,高度低於海平面28米。最長的河流為卡隆河,長890公里。最大的湖泊為Orumiyeh湖,面積4868平方公里。最大的島嶼是Qeshm島,面積1491平方公里。伊朗同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鄰,北隔裏海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相望,南瀕波斯灣和阿曼灣,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總計邊境長度6031公里,海岸線長度為2700公里。境內多高原,東部為盆地和沙漠。屬大陸性氣候,東冷夏熱,大部分地區乾燥少雨。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盛極一時。公元7世紀以後,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後入侵並統治伊朗。18世紀後期,以東北部土庫曼人統一伊朗,建立了愷加王朝。 19世紀以後,伊淪為英、俄半殖民地。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78年爆發了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1979年2月,巴列維王朝被推翻,流亡國外。宗教領袖霍梅尼正式接管政權,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執政後,實行政教合一的統治,推行全盤伊斯蘭化。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因領土之爭進行了八年戰爭。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原總統哈梅內伊接任領袖,原議長拉夫桑賈尼當選為總統。拉夫桑賈尼總統重視戰後重建及基礎建設,利用外資加速國內發展,改革經濟體制。但統治集團內部在經濟社會政策和對外關係等一些重大問題上存在分歧,經濟改革和發展緩慢。1997年5月,伊朗舉行總統選舉,改革派領導人、前文化和伊斯蘭指導部部長賽義德.穆罕默德.哈塔米當選伊第7屆總統。2000年2月,支持哈塔米總統的改革派在第6屆議會選舉中獲得 2/3以上的議席,控制議會。2001年6月8日,哈在伊第8屆總統選舉中再次當選。哈執政以來,致力於對外發展與各國的政治和經貿關係,與歐盟、俄羅斯、中亞裏海國家、海灣國家、中國、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開展各種途徑的能源合作和的貿易往來。對內推行改革,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最近出台新的鼓勵和保護外資法,旨在提高國外公司在伊投資安全度;加快私有化進程,鼓勵私人投資,解決就業問題。總體社會環境和投資環境有所寬鬆。但由於伊上層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分歧,改革只是在慢慢地推進。

  二、【伊朗與我國的經貿關係】

  伊朗是海灣地區中國的忠實貿易夥伴,在2003年,兩國的貿易額達到了50.07億美元,其中有30.08億美元的貿易額是中國向伊朗出口的貿易額。從1998年到2003年,中國從中東地區進口原油占總進口量的50.9%,其中從伊朗進口的原油占13.6%,僅次於沙特的16.7%,排第二位;年進口增長率為16.5%,亦為第二位。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極有可能在伊朗對外油氣領域開發中趕上日本和歐洲等石油公司,成為伊朗油氣領域最大的投資者之一。應該說,中伊石油貿易的現狀以及發展前景,不僅對這些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目標也會起到難以替代的作用。

  伊朗與我國之間的交往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張騫的副使到過伊朗,並打通了中國經伊朗至羅馬的交通線,即“絲綢之路”。自此以後,兩國間的往來連綿不斷。

  1971年8月16日,中伊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之初,兩國交往較少。1982年,伊調整內外政策,多次向我表示發展關係的願望,我予以響應,雙方交往增多。自1983年以來訪華的伊領導人有:議長拉夫桑賈尼(1985年6月)、總統哈梅內伊(1989年5月、現任領袖)、議長卡盧比(1991年12月)、總統拉夫桑賈尼(1992年9月)、第一副總統哈比比(1994年8月)、副總統米爾扎德(1995年5月)、副總統哈什米(1999年11月)、總統哈塔米(2000年6月)。我國近年來訪伊的領導人有:田紀雲副總理(1989年3月)、錢其琛外長(1989年10月、 19994年3月)、萬里委員長(1990年5月)、李鵬總理(1991年7月)、楊尚昆主席(1991年10月)、喬石委員長(1996年11月)、李嵐清副總理(1997年5月)、胡錦濤(2001年1月),吳儀國務委員(2002年3月)和江澤民(2002年4月)等。

  (一)中伊經貿合作概況

  1.貿易概況

  中伊貿易始於1950年。1971年8月兩國建交以後,雙邊貿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中伊雙邊經貿聯委會於1985年成立,至今已召開11次會議。第11 次會議於2002年3月16日至3月20日在德黑蘭舉行,雙方主席是吳儀國務委員和伊朗副總統兼伊國家管理和計劃組織主席薩塔里法爾。

  1978年以前,兩國進出口貿易總額最高紀錄只有8000萬美元左右。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後,西方國家對伊朗實行經濟制裁,與此同時我繼續發展同伊的貿易關係,雙邊貿易額大幅增長。

  1999年中伊雙邊貿易額為13.47億美元,其中我出口6.6億美元,進口6.85億美元,較1998年分別增長幅10.9%,0.9%,和 22.6%。我對伊出口的增長幅度較往年有所下降。2000年雙邊貿易額為24.86億美元,其中我出口7.13億美元,進口17.73億美元,較上年分別增長84.5%、7.6%和158.9%。

  2001年雙邊貿易額達33.13億美元,其中我出口8.89億美元,進口 24.2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3.24%、24.6%和36.7%。2002年雙邊貿易額已達37.42億美元,其中我出口13.96億美元,進口 23.46億美元,同比,進出口總額增長13.00%,出口增長57.10%,進口下降3.80%。 

  我對伊出口以機械設備、輕工、五金礦產、化工、紡織、儀器儀表、工農具和糧油食品為主。機電產品已成為我對伊第一大出口商品,2001年出口5億美元,占對伊出口總額的 56%。2002年,我對伊機電產品出口達6.631億美元,占當年我對伊出口總額的47.5%。原油是我自伊朗進口第一大商品,自1995年起,我開始較大規模增加從伊進口原油。2000年我自伊原油進口猛增至700萬噸,價值14.64億美元,占我自伊進口總額的83%,占當年我國原油進口總值的 10%。2001 年我自伊進口原油1085萬噸,價值20.69億美元,占同期我原油進口總值的18%。2002年,進口原油1110.70萬噸,CIF總額為20.40 億美元,占當年我原油進口總量的15.76%,伊已成為我第一大原油供應國。

  近年來伊朗政府非常重其非石油產品對我的出口。按伊朗的貿易統計,我進口原油不算做進出口平衡的項目(2000年扣除石油進口則我方順差4.04億美元),故伊方要求中國增加進口其非石油產品,以保持中伊貿易的相對平衡。近年我自伊進口的非石油產品在逐年增加,主要有礦產品、金屬產品、化工品和一定數量的農副產品,如生鐵、鋼坯、鋼材、粗銅、鉻礦石、葡萄乾、阿月渾子、凍帶魚和西紅花等。據我海關統計,1999年至2002年我自伊進口非石油產品依次為1.56億美元、2.84億美元、3.43億美元和3.26億美元。

  (二)經濟技術合作

  中伊經濟技術合作始於1982年,由於兩伊戰爭的影響進展緩慢,至戰前的1988年下半年,6年時間僅談成12個小項目,合同金額2,500萬美元,均已執行完畢。

  兩伊停戰後,中伊經濟技術合作有了較大發展,尤其在近年增長顯著。我在伊合作項目主要涉及如下領域:

  1.能源: 石油天然氣開發、火電站項目、水電站項目;  2.交通: 鐵路、地鐵、電氣化鐵路、公路項目;  3.化工: 石化、化工建設項目;  4.通訊;  5.有色金屬: 鋁廠、鋅廠、銅廠項目;

  6.造船: 貨船、特大油輪、液化天然氣船、挖泥船、迴轉運重船等;  7.水利: 水壩項目;  8.冶金: 焦炭、鋼廠項目;  9.建材: 水泥生產線項目等

  截止到2003年3月底,我在伊朗承包工程已完成項目32個,項目金額計5.573億美元;在建項目48個,項目金額計22.180億美元,在手合同項目29個,12.207億美元,正在跟蹤的項目更高達100多億美元,其中有部分項目我公司已中標,正在完成簽訂合同的必要手續。今年,截止3月底,我已與伊方新簽承包工程項目3個,合同金額計1.29億美元;中伊技術貿易以90年代初起步,目前發展勢頭良好。截至目前中國簽訂向伊出口技術和成套設備合作總金額已近47億美元。2000年和2001年中國分別向伊朗出口高新技術產品5241萬美元和6363萬美元。

  2000年6月伊朗總統哈塔米訪華期間,中伊簽署了雙邊投資保護協定和能源領域合作備忘錄。我對伊朗投資剛剛起步,規模較小。截至2001年底,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批準的在伊設立的中資企業共5家,雙方協議投資 1275萬美元,中方投資432萬美元。其中加工企業4家,中方投資362萬美元。

  具外經貿部統計,截至2001年底伊朗在華投資共42個項目,協議投資額919萬美元,實際投資227萬美元,其中2001年投資項目數8個,協議投資額111萬美元,實際投資99萬美元。投資領域主要是貿易、餐飲和裝修材料等。

  (三)主要經濟協定

  協議名稱---------------------------------簽字日期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府2000年6月22日關於相互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府2002年3月17日關於植物保護和檢疫合作協定

  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府2002年3月17日原油貿易長期協定

  4.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府2002年4月20日關於在石油領域開展合作的框架協議

  5.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府2002年4月20日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府2002年4月20日商船海運協定

  7.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郵電部2002年4月20日關於電信及信息技術領域開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8.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與伊朗工、商、礦業商會--- 2002年4月20日

  三、【伊朗與我國的能源安全】

  但中國對石油的需求也成為美國制約中國的關鍵手段。目前在海灣幾大產油國中,伊拉克已基本上處於美國的控制中,沙特也有美國駐軍,只有伊朗“不聽話”,和中國走得“太近”。所以,美國便要從中作梗。另外,美國可能還有一種擔心,即中國目前正在建的“西氣東輸”工程和中哈石油管道建設,恐怕有更遠大的戰略意圖。伊朗和阿富汗及巴基斯坦是鄰國,巴基斯坦和中國關係密切,阿富汗雖然有美國駐軍,但“遠親不如近鄰”,和中國關係也不錯。由中國經中亞(包括巴基斯坦)到伊朗,是聞名世界的“古絲綢之路”,一旦中國借這兩個國家建設成一條石油管道上的現代版“絲綢之路”,那麼中國就將會突破美國從海上對世界石油的控制,美國阻止中國的崛起就將失去了一張王牌。因此,借核危機顛覆伊朗政權,切斷中國石油的源頭,是一條上上之策。

  摩根斯坦利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安迪·謝說:“布什連任很可能會轉向打擊伊朗,那麼石油價格會升得非常高,而且會真正威脅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此前,一些國內的經濟學家也指出:如果美國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中國經濟的“石油瓶頸”可能會把中國經濟帶入一個一直在試圖避免的兩難境地:一是要麼在強行緊縮的情況下面對可能出現“滯脹”;二是要麼為了維持石油消費使人民幣被動升值和犧牲大量出口產業和外資的引進;而這兩者最大的危害都是加劇就業形勢惡化。從此,中國將在戰略上陷入危機,中國和平崛起的阻力將大大增加。因此,美國攻打伊朗必將嚴重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如何化解美伊矛盾,避免伊朗遭受美國打擊,已是中國面臨的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伊朗現在面臨的戰略局勢相當嚴峻―――東為中亞,那裡有大量正在“反恐”的美軍及13個美軍的軍事基地。西有伊拉克,14萬駐伊美軍正虎視眈眈。北為裏海和外高加索地區,這裡的數個國家政權有明顯的親美傾向。南是波斯灣和浩瀚的印度洋,那裡早已是美國海軍的天下。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美國基本上不需要經過戰爭動員和戰前準備,隨時都有對伊朗發動戰爭的能力。

  美國打擊伊朗不僅在理論上,在實際的軍事準備中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布朗巴克已計劃在今年年底前提交一項名為《伊朗解放法》的法案,該法案以授權布什政府推翻薩達姆政權的《伊拉克解放法》為藍本,其目標是改變伊朗現政權。美國打擊伊朗的藉口眾所周知:假借其核設施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根據美國方面的估計,伊朗境內大概有20多個核設施。在具體攻打方法上,早在今年1月,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就發表了一份題為《審視伊朗的核野心》的報告,分析了美國對伊朗具體採取軍事行動的3種作戰模式:第一種是與以色列聯手實施空中打擊;第二種是採取秘密的破壞行動;第三種則是公開實施打擊行動。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鑑於伊朗強大的軍事實力,如果要空襲,其規模將大大超過1981年以色列對伊拉克核設施的襲擊,將與2003年美軍開始對伊拉克的空襲類似,即全部採用B-2隱形轟炸機,從迪戈加西亞或從美國本土起飛;可能採用F-117隱形戰鬥機作為補充,從卡塔爾或中東其他幾個基地起飛。另外特種部隊可以先期進入伊朗境內進行破壞活動,發動“影子戰爭”,所有這20多個核設施都可能是襲擊目標。美軍的軍事指揮者可以根據白宮的需要,制定需要襲擊的目標,可以只襲擊伊朗一些非常關鍵的核設施,以延遲或阻止伊朗的核計劃。實際上,從美國的戰略目標來看,美國打擊伊朗核設施可能只是藉口,其目的是想推翻伊朗現政權。如果點穴式打擊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美國就可能提高打擊力度和範圍,包括對那些“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關的目標”,以及那些有可能被用來對抗美國在周邊駐軍的常規和非常規部隊。一旦美國確信伊朗已失去還手之力,駐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軍就可浩浩蕩蕩地開進伊朗。明年1月份,如果伊拉克大選成功,美國大軍就可以完全從伊拉克戰爭中騰出手來,到那時,伊朗就可能會真正走向戰爭邊緣。

  (一)美對伊朗火藥味濃

  在發動伊拉克戰爭前,美國曾多次將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與本·拉登的“基地”組織聯繫起來。這次在伊朗核問題上,美政府千方百計地將伊朗與“反恐”等問題扯上關係。美國公布的“9·11”事件聽證調查報告稱,伊朗安全部門與拉登合謀製造了1996年美軍駐沙特宰赫蘭空軍基地的爆炸事件。最新的美國情報又指出,“基地”組織成員可能與伊朗仍有密切聯繫。

  伊拉克戰爭前,美國指責伊拉克擁有並積極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11月9 日,伊朗宣布具備大量生產“流星-3”導彈能力後,美政府公開宣稱這種射程達1300公里的導彈將對以色列和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基地構成威脅。此後,一個流亡國外的伊朗反政府組織聲稱,伊朗已從國際黑市上獲取了核武器的設計圖樣與核原料。美國政府立即證實了這一說法。20日,布什在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宣稱伊朗企圖隱瞞其生產核武器原料的行為是“非常嚴重的事”。美國媒體指出,這使人想起了2002年9月布什在聯合國大會上針對伊拉克的發言。現在看來,那次講話實際上是布什政府對伊拉克的宣戰書。

  如果比照一下美發動伊戰的做法就會發現,美國現在正努力讓 “矛盾”激化。具體的方法是,讓國際社會認為伊朗仍在欺世盜名,最終把問題提交聯合國。2002年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赴伊拉克商談核查問題時,美政府反覆表示,對伊拉克實施有效的核查無法實現。如今在法英德及國際原子能機構與伊朗協商初見成效時,美國媒體稱伊朗已利用給予其考慮的時間完成了鈾濃縮活動。布什從今年4月開始就一再表示,如有必要,有關問題的解決將從聯合國開始。

  儘管美軍目前在調兵方面還沒有什麼動作,但其實美軍已不需要為攻打伊朗進行太多的軍事集結,因為無論是在伊朗東邊的阿富汗還是西邊的伊拉克,美軍都已到了伊朗的家門口。英國《觀察家報》和美國《紐約時報》近日都刊文表示,根據白宮與五角大樓的圈內人士透露,美軍方正在制定進攻伊朗的軍事計劃。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國《大西洋月刊》也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披露。綜合這些報道可以看出,美國設計的攻伊計劃基本可分成“斬首領導人”、“清除核設施”、“推翻伊政權”等三種。

  “斬首領導人”與“清除核設施”兩種方案目前在美軍內部頗受重視,相關的作戰計劃也較為成熟。法國《解放報》稱,有關計劃將由游弋在阿拉伯海上的“肯尼迪”號航母負責指揮與實施。今年10月9月,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親臨“肯尼迪”號就是為了與該艦人員討論有關計劃。但也有不少軍事專家認為,這種軍事打擊並不能產生多大的效果。美國《新聞周刊》稱,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國防部情報局已用電腦模擬的方式對伊朗核設施進行了打擊演習,結果卻不理想。美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更看好“推翻伊政權”的方案。

  (二)以色列推波助瀾

  據中東媒體報道,以色列軍方推動攻伊計劃實施的態度最積極。以色列政府高級官員和軍官也數次表示,以色列可能採取“單邊行動”,阻止伊朗研發核武器。對曾偷襲過伊拉克核設施的以色列來說,偷襲伊朗核設施不是沒有可能。為順利打擊伊朗核設施,以色列可能採取比較有優勢、也較保險的空中偷襲方式。實際上,以色列已計劃向美購買總值為3.19億美元的5000枚各式炸彈。至於這些炸彈的用途,以色列安全部門的回答很簡單:常規炸彈是對付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的,而“掩體炸彈”則是為伊朗準備的。

  四、【伊朗怎樣應對美軍】

  (一)伊朗準備應對外來打擊

  對於美國和以色列要攻打伊朗的說法,伊朗國防部長表示:“伊朗不是利比亞,不是伊拉克。”意思是說,伊朗不會如利比亞那樣屈從美國壓力,也不會像伊拉克那樣容易被打垮。雖然有些伊朗人流露出對美國軍事打擊的擔心,但伊朗官方認為,美國對伊朗的軍事威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恐嚇,美國不會對伊朗輕易動武。

  不過,伊朗也在為對付美國可能的軍事打擊做準備。伊朗軍方公開表示,如果美以襲擊伊朗核設施,伊朗將用導彈進行還擊。如果美國對伊朗實施“斬首”行動,發動大規模軍事攻擊,伊朗將採取誘敵深入戰術,利用伊朗領土廣闊和地形複雜的特點阻擊入侵者。同時,火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切斷海上石油通道,將戰火燒到整個地區,使美國在軍事和外交上陷於被動。

  與此同時,伊朗始終積極採取外交手段緩解與美國的衝突。就目前情況看,伊朗核問題尚未到非軍事手段解決不可的地步。觀察人士也認為,現在美以打伊朗並不容易。首先,美軍目前仍無力他顧。其次,歐美之間的分歧仍存。美國的強硬只是一個姿態

  伊朗於22日中止了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對此表示,伊朗“向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美國認為伊朗一直有研製核武器的野心。此前,已有消息透露,五角大樓鷹派官員正在制訂軍事行動計劃,推翻伊朗現政權。聯想到此前美國給伊朗扣了很多帽子: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與基地組織有染、支持國際恐怖組織、邪惡軸心……這些令人熟悉的指控,不免讓人揣測:美國是否會像解決伊拉克問題那樣,對另一個“邪惡軸心”伊朗要動真格的了?美國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二)伊朗強硬的本錢

  鑑於面臨美國打擊的威脅越來越嚴重,伊朗不僅在口頭上給予了嚴重警告,而且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戰爭準備。伊朗總統哈塔米在今年8月11日明確表示:即使面對將該國核問題提交到聯合國安理會討論的威脅,伊朗仍將不會停止對用於和平方面的核技術進行研究。如果有人妄圖剝奪我們(和平使用核技術)的權利,我們以及我們的國家將奉陪到底。伊朗國防部長阿里 ·沙姆汗尼前不久在接受半島電視台採訪時警告說:為了防止本國核設施遭到任何可能的突然襲擊,伊朗將會對以色列的核設施以及海灣地區的美軍基地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沙姆汗尼甚至指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境內的美國軍隊不可能對伊朗構成威脅,相反,美國大兵們現在是伊朗手裡的“人質”。沙姆汗尼還表示,伊朗位於極不安定的地緣政治環境中,威脅國家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構建現代化的國防系統是必然之舉。因此,伊朗將繼續提高國防領域的威懾力量,以增強打擊能力,對抗威脅其國家安全的敵人。  伊朗的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在海灣首屈一指,有現役部隊51.3萬人,且陸海空三軍都有令美國震驚的“殺手鐧”,這也是美國不敢輕易發動對伊朗戰爭的主要原因。伊朗空軍是海灣地區惟一同時擁有美俄兩國現役主力型號戰機的空軍部隊。擁有的最新型號的30多架俄制米格-29戰鬥機,同時還擁有大量的美式戰機,包括老式的F-4“鬼怪”式戰鬥機和F-5“虎”式戰機各60架。另外,伊朗還擁有一種十分特殊的戰鬥機―――美國航空母艦專用的F-14A“熊貓”戰鬥機80架。這是世界上除美國外惟一裝備此型號飛機的國家,連美國最親密的盟友也不例外。這些飛機是伊朗被推翻的巴列維政府上個世紀在和美國關係交好時購買的,但沒等為國王效力,就落入到了伊斯蘭革命政府的手中,令美國非常懊惱。伊朗海軍在中東地區實力也較強,有“伊斯蘭海上彎刀” 之稱。其中最令美國心驚膽戰的是從俄羅斯引進的3艘“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這種潛艇有“世界上最安靜的常規潛艇”美譽,是美國航母艦艇在印度洋上的“水下殺手”。鑑於“基洛”級的出色性能,伊朗海軍準備在未來再引進1至2艘更新的型號,屆時,伊朗的水下力量將更強大。另外,由於導彈是現代戰爭的主角,對美國也最具威懾力,伊朗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加以研究,並已有相當建樹。伊朗近來多次試射新型導彈。伊朗確保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前總統拉夫桑賈尼 10月5日稱,伊朗已經擁有射程達2000公里的改進型“流星-3”導彈,而且能夠製造出射程更遠的導彈。正是有了這些資本,伊朗國防部長沙姆汗尼公開表示,伊朗已經在國防領域取得了“有效的威懾力量”,能夠與中東地區的敵人相抗衡。

  今年9月份,10萬伊朗革命衛隊在兩伊邊境拉開了為期9天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目標就是抵禦美軍的入侵。為保護伊朗核反應堆,伊朗還進行多項準備。一是在全球範圍內徵召“人體盾牌”,保護伊朗核反應堆和核電站的安全。二是伊情報部門還對核設施加強了安全防範,在8月底先後逮捕了數名企圖竊取伊朗核機密的外國間諜。看來,伊朗為對付美國可能發動的戰爭已做好了充分準備。

  五、【我國現階段與伊朗的合作方式】

  (一)外交方面的合作

  11月13日電 外交部長李肇星表示,中國支持伊朗繼續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全面合作,希望有關各方繼續保持對話和協商,通過建設性合作,使有關問題在機構框架內儘快妥善解決。11月28日,美國已經放棄將伊朗和問題提交安理會的要求。

  (二)軍事方面

  針對伊朗軍事薄弱環節,我國目前提供的軍事合作主要是防空放面。由於伊朗擔心美國轟炸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會蔓延到伊朗,我國一家國營公司正加緊在伊朗境內近阿富汗邊界建造防空系統。美國情報官員說,中國技術人員建造的先進雷達系統JY-14上周在伊朗近阿富汗邊界被偵測出來。但該系統似乎並未違反幾項限武條約。在伊朗境內趕工打造整合追蹤及導彈攔截系統的是總部設在北京的中國國營“中國電子進出口公司”。

  六、【幾個建議】

  關係我國唇亡齒寒的,不僅僅是朝鮮、緬甸,伊朗也關係我國的核心利益。我國能不能有更大膽一點的動作?

  (一)蘭州軍區部署前出,已打擊東突恐怖分子的名義,進入阿富汗邊境開展軍事行動。必要時,打通中國和伊朗的陸地通道。

  (二)攻占金門。採用炮擊金門的方式已經不足以威懾美國人,只有攻占金門,擺出一副馬上就要攻占台灣的架勢,才能有效牽制美軍在中東的軍事部署。

  作者:龍和天蠍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現在及今後半年是統一的最佳時機
2004: 俄羅斯第五代戰機的研製同中國相比明顯
2003: 釣魚島問題的根本是琉球問題
2003: 從琉球主權到保釣運動
2002: 從璩美鳳看到台灣什麼
2002: 狂妄自大令美國失去警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