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全方位了解馬島戰爭
送交者: zg R 2005年01月27日10:33:3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全方位了解馬島戰爭

作者: zg R , Jan 27,2005

馬島戰爭

戰爭第一階段:

阿根廷方面

  阿根廷方面:利用地理上的有利條件,乘英不備,以武力收復馬島,迫使英國在事實面前承認其有馬島的主權。

  英國方面:決心不借付出巨大代價重占馬島。先以強大軍事壓力迫使阿軍撤出馬島,如阿軍不撤,則強行登陸奪取,戰術上採取速戰速決,並恪守不對阿本土及12海里領海採取軍事行動的規定。

阿方行動:

阿根廷總統加爾鐵里下令提前實施收復馬島的“羅薩里奧”計劃,作戰總指揮為陸軍第5軍軍長兼馬爾維納斯戰區司令奧斯瓦爾多·加西亞中將。特混艦隊由航母1艘、驅逐艦4艘和其它艦船共約20艘及登陸兵4,000人成的第40特混艦隊。

第40 兩棲特混艦隊於4月2日零時15分派出的阿軍陸戰隊的偵察小隊在彭布羅克角登陸。4月2日六時三十分,阿軍主力在龍克灣登陸,隨即攻占了機場和港口。八時三十分,阿軍七架C—130運輸機運來3000多後援。使島上阿軍總兵力達4000人。島上英國守軍近200人,只進行了一般抵抗,即在總督雷克斯·亨特率領下全部投降。英軍無傷亡,阿軍亡4人(其中上校一名)。阿方任命馬里奧·本哈明·梅嫩德斯准將為馬島軍事長官。

4月3 日,阿海軍輸送登陸兵約200人在南喬治亞島格里恃維肯港登陸,英守軍22人進行了抵抗,最後全部被阿生俘。4月7日,阿宣布成立“南大西洋戰區” (包括阿大陸沿岸200海里及馬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德韋奇群島周圍200海里水域),任命海軍作戰司令胡安·阿塞·隆巴多將軍為該戰區司令。與此同時阿軍第60兩棲編隊在南島登陸,經短促交火,占領南島,英國守軍23人投降。就這樣,阿軍以傷亡7人,損失2架直升機的代價,占領了整個馬島。

阿軍收復馬島的消息傳到國內,群情振奮,數十萬人聚集在總統府的“五月二十五日廣場”,高唱國歌,高呼口號,歡慶勝利。全國十多個政黨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動。總統加爾鐵里的威望達到頂峰。再也沒有人去考慮政府在處理經濟問題上的失敗了。

阿軍自收復馬島至4月30日期間,為了防禦英國方面的報復而不斷加強馬島防禦,島上駐軍到4月底由原來的4,000人增至13,000人。其部署為:阿根廷港和肯特山地區4個營及支援分隊共約9,000人,達爾文港、古斯格林一個營及支援分隊共約1,700人,范寧角約50人,福克斯灣、佩布爾島等地一個營及支援分隊共約2,000人;另外還擴建阿根廷港機場及在古斯格林、佩布爾島修建簡易機場;部署雷達站及防空部隊,構築工事;向島上運送武器、彈藥及其它補給品等。司令部設在阿根廷港。

英國方面

英國在獲悉馬島被阿根廷占領後,立即宣布與阿斷交,成立以首相撒切爾夫人為主席的戰時內閣,作為最高決策機構,並制定了以武力為後盾,政治、外交、經濟多管齊下,迫使阿方撤軍,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奪馬島的戰略方針。美國人也非常積極的介入,美國人一開始想從政治上去解決這次危機。因此派當時的國務卿黑哥將軍從中斡旋,無耐雙方的態度都非常的堅決。4月3日,英內閣作出派遣特混艦隊重占馬島的決策,任命桑迪·伍德沃德海軍少將為特混艦隊司令。英特混艦隊艦船40餘艘,載地面部隊約4,000人,“鷂“式飛機20架和各種直升機45架,於4 月5日分別由英國樸茨茅斯和英屬直布羅陀啟航駛往南大西洋。 4月7日,英國宣布對馬島周圍200海里實施全面海空封鎖。4月12日,英軍的核潛艇到達馬島後立即開始對馬島進行封鎖。

英國根據戰時動員法緊急動員大型商船參戰

在前往馬島一萬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軍參戰部隊完成了制定作戰方案、戰鬥序列編組、戰術演練等一系列準備工作,並根據4月4日戰時議會簽發的法令,徵招 58艘民船,作為艦隊的後勤支援力量,同時對徵用的民船按需要進行快速改裝。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號和“堪培拉”號客輪都改裝為運兵船,“大西洋運輸者”號和“大西洋堤道”號滾裝船改裝為飛機運輸船,此時“烏干達”號客船正載着940名英國學生在地中海旅行,接到徵招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讓學生上岸,隨即駛向直布羅陀,僅用三天就改裝為醫療船。由此可以看出英方對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4月17日英國戰時內閣提出把戰爭控制在馬島地區,不進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則。並積極展開了外交和政治攻勢,美國、北約等國都表示支持英國,中斷了與阿根廷的軍火貿易,特別是法國和德國,原來與阿根廷有軍火銷售協議,但都支持對阿的軍火禁運。同時各國還向英國提供後勤保障、通訊、衛星情報等便利。

4月26日,由23艘軍艦、20架飛機、2000名陸軍組成第二梯隊從波特蘭啟航。5月12日,由18艘軍艦和3000名陸軍組成的第三梯隊從安普頓啟航。

首批特混艦隊於4月17日抵達中大西洋的阿森松島,經休息、補給後,於19日啟航繼續向南大西洋開進。先遣隊於4月24日抵達南喬治亞島附近水域。4月 22日,十四名英軍特種空勤團(簡稱SAS)隊員先從C—130運輸機傘降在南島北部海域,再換乘潛艇到達距南島約三海里處,最後游上岸,進行偵察,查明了南島上阿軍的兵力、裝備、火力配置,並為後續部隊的登陸選擇了機降地點,還清除了島上的雷區。4月25日南島上的SBS隊員引導第42陸戰突擊營機降在島上,阿守軍156人只進行了有限的抵抗,即在指揮官阿斯蒂齊上校率領下投降。晚六時,英軍占領南島首府格里特維肯港。這樣英軍就在陸上首先搶占到了重要的前進基地,這樣英軍就可以從容的將人員和各種裝備輸送上島同時將部隊展開。

25日3架英軍的“山貓”式直升機在南喬治亞島附近發現阿方潛艇“聖菲”號隨即發射導彈和投擲深水炸彈,擊沉“聖菲”號潛艇,英國陸戰隊第42突擊營和 “特別舟艇中隊”在南喬治亞島登陸,英國特混艦隊主力於4月29日抵馬島水域,30日完成了對馬島周圍200海裏海上、空中封鎖的部署。英國國防部宣布從格林威治時間4月30日十一時起,所有進入馬島周圍200海里禁區的飛機和艦隻都將遭到攻擊。阿軍也進入最高戒備狀態,在馬島地區開始實行燈火管制和宵禁。

戰爭第二階段:

1982年5月1日英軍開始對馬島守軍進行攻擊。英軍從阿森松島起的“火神”轟炸機和從航母起飛的“鷂”式戰鬥機首次空襲馬島。

  同時英軍使用水面艦艇艦炮對馬島的軍事目標進行多次轟炸和炮擊,阿方出動飛機進行還擊。以後,英不斷對馬島進行轟炸和炮擊,主要目標是機場、雷達站、倉庫等。為了能更好的取得戰場主動權,英內閣批准特混艦隊可以攻擊封鎖圈外的阿軍。

  隨後英“征服者”號核潛艇在馬島200海里禁區外36海里處,向阿海軍旗艦“貝爾格諾將軍”號巡洋艦發射了三枚MK—8魚雷,命中兩枚,巡洋艦在四十五分鐘後沉沒,阿軍有321人陣亡或失蹤。

  由於該艦被擊沉,大大打擊了阿軍的士氣,並使得阿根廷海軍主力撤離馬島海域,雖然阿海軍有一支由一艘航空母艦,4艘潛艇和兩艘導彈驅逐艦組成的艦隊,可是在整個戰爭期間都龜縮於本土,不敢出戰。

  為了報復英軍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阿根廷空軍在5月4日派出一架法制“超級軍旗”式戰鬥轟炸機在馬島以北40海里處發射了兩枚法制AM-39“飛魚”式空對艦導彈,擊沉英國當時號稱最先進的42級導彈驅逐艦“謝菲爾德”號,艦員亡20人,傷27人。

  這艘排水量3200噸,造價達2億美元的號稱英國最先進的軍艦被一枚造價才30萬美元的導彈擊沉,對英軍的打擊極大。此後英軍吸取教訓,採取各種措施防範阿軍的導彈攻擊。最典型的辦法就是派出加裝了預警雷達的“海王”式直升機在艦隊上空進行早期警戒。

  英軍為了免受阿方航空兵的威脅於5月6日派遣十六名SAS隊員先搭乘潛艇再換乘橡皮舟潛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奧·加列戈斯空軍基地,一舉炸毀阿軍僅有的14架“超級軍旗”式戰鬥轟炸機中的8架,使阿軍的遠程打擊能力受到重創。

阿根廷空軍讓英國人的惡夢久久不能結束,5月12日阿軍航空兵又在根廷港附近水域重創英護衛艦兩艘。這些飛機都是由佩布爾島阿軍機場起飛的。為了拔掉這顆肉中刺,五十名海軍突擊隊員在5月14日晚乘三架直升機機降於島上,炸毀阿軍6架“普卡拉”攻擊機,4架“T-34”教練攻擊機,1架運輸機。

隊員中的炮兵觀察組指引“格拉摩根”號驅逐艦的114mm主炮猛轟島上的目標,島上的1座軍火庫,6座雷達站均被炸毀。英軍在烈火中乘直升機安然返回,以輕傷2人的代價取得全勝,掃清了登陸的障礙。

英國方面考慮到阿軍在馬島的兵力達14000人,而英軍能進行登陸作戰的登陸部隊至多才1000人,如何以少勝多,只有出奇制勝。為此艦隊司令伍德沃德煞費苦心,大擺迷魂陣。

由於馬島上的英籍居民很多,所以英軍特工人員可以在他們的掩護下,一面摸清阿軍的布防,一面積極活動,四處襲擾,唯獨對阿軍的指揮部沒有襲擊,主要原因就在於英軍破譯了密碼,阿軍的指揮部成了英軍情報來源的重要途徑。

與此同時英軍一面封鎖、轟炸、炮擊馬島的一面向南大西洋繼續增派兵力。到5月20日英軍基本上達到了封鎖馬島、削弱馬島守軍力量的目的,並已作好了在馬島登陸的準備工作。

戰爭第三階段:

英軍確定於5月21日在聖卡洛斯港登陸。聖卡洛斯港距阿根廷港約80公里,其間大部分為沼澤地,機動困難,距達爾文港約40公里。阿只在聖卡洛斯港入口處的范寧角有40—50人防守。該地區水文、灘頭狀況利於登陸,岸上地形便於建立和鞏固登陸場,利於防潛艇和“飛魚”導彈的攻擊。

  英軍登陸兵共編為兩個梯隊。兩棲突擊梯隊由海軍陸戰第3旅(轄第40、42、45營及支援分隊),傘兵團第2、3營,炮兵第29團及“蠍”式輕型坦克分隊,防空導彈、工兵、後勤等分隊組成,共約5,000人。其任務是在聖卡洛斯港及其附近突擊上陸,爾後分別向阿根廷港和達爾文港方向進攻。

  後續梯隊由步兵第5旅(轄3個營)及支援分隊組成,共約4,000人,其任務是在突擊梯隊上陸並向縱深發展進攻後,伺機在原登陸地域或在新的登陸地域上陸,與突擊梯隊共同奪取馬島。

5 月21日凌晨三時,SAS突擊隊作為第一梯隊在范寧角登陸,在先期登陸的偵察分隊協助下,消滅了阿軍約50人的守衛部隊。三時三十分,英軍開始艦炮火力準備。三時四十分,英軍2艘兩棲攻擊艦,4艘登陸艦,在聖卡洛斯實施多點立體登陸,未遇抵抗便順利上岸。英軍抓住阿軍夜戰能力差的弱點,爭分奪秒搶運人員、物資,在四小時裡上岸2500人,運送物資32000噸。並構築工事,組織防禦,準備迎擊阿軍的反撲。上午10時開始,阿方先後出動數批飛機共70餘架次,主要對英艦船進行空襲,炸沉英護衛艦“熱心”號,重創、擊傷英艦4艘。但阿方也損失了14架飛機。

  阿軍飛行員受過美、法、以等國教官的嚴格訓練,技術高,作風猛,戰鬥力很強。面對英軍高炮、導彈和“鷂”式戰鬥機組成的防空體系,毫不畏懼,不怕犧牲,進行攻擊時往往都採用低空突防來提高命中率。但英軍最終還是頂住了阿軍的反擊,控制了20平方公里的灘頭陣地,還鋪設了供“鷂”式和直升機起降的鋼板簡易機場,進一步鞏固了登陸灘頭。

5月22日,阿軍令人費解地按兵不動,給了英軍喘息之機,英軍乘機補充物資,調整部署,並部署了一個“吹管” 式便攜式防空導彈連,專用於對抗阿軍的低空功擊,完善了防空火力配系。戰後很多老兵提起這天都稱為奇蹟的一天,他們說,“如果阿軍繼續發起攻擊的話,英軍登陸很有可能會崩潰,但感謝上帝,有了一天的時間來重新調整”。

  第2天阿軍又出動近百架次飛機,繼續發動猛烈空襲,擊沉了英軍“小羚羊”號護衛艦。

  5月25日這天是阿根廷國慶日,阿空軍傾全力出擊,全天出動約200架次,取得擊沉“考文垂”號驅逐艦,“大西洋運送者”號滾裝船,擊傷1艘驅逐艦,1艘護衛艦的輝煌戰績。

  英軍不幸中的大幸是“大西洋運送者”號上運送的16架“鷂”式戰鬥機和1架美制“支努干”重型直升機在被擊沉前就飛到了岸上機場。

  三天來,阿空軍英勇戰鬥,給予英軍沉重打擊,但一來飛機性能不及英軍,二來又得不到海陸軍的有力支援,三來由於阿根廷一百多年來沒有戰爭,戰備較差,低空攻擊投下的炸彈因為炸彈的起爆條件都設在由高空投擲,因此有40%的炸彈沒有爆炸,所以無法阻止英軍的登陸。

  阿根廷空軍在5月25日損失飛機高達31架。阿根廷駐達爾文港部隊於24日、25日也派出小股兵力對聖卡洛斯港地區英軍進行偵察襲擾活動,但被英軍炮火擊退。

  由於阿軍地面部隊未進行反登陸作戰,而航空兵反擊的又主要打擊英艦船,這樣使使英軍順利地登陸和鞏固了登陸場,並完成了陸上進攻準備。三天裡,英軍上岸部隊已達5000人,灘頭陣地擴大到150平方公里,建立起了補給基地,通信樞紐,並在鋼板簡易機場加鋪了鋁合金跑道。

  站穩腳根的英軍登陸部隊在5月27日向阿軍發起攻擊,兵分兩路向斯坦利港推進。南路以第2傘兵營為先導,第45陸戰營為後援,沿東南公路,經達爾文港、古斯格林、費茲羅伊灣、布拉夫灣從南面攻擊;北路以60名SAS隊員為先導,第3傘兵營,第4陸戰營跟進,沿道格拉斯、蒂爾灣,直取斯坦利。由於阿軍作戰思想保守,不思進取,使英軍的進展非常順利。英軍傘兵團第2營及支援分隊,大部從陸上徒步、乘直升機、吉普車和“蠍”式坦克向達爾文港開進,一部分乘汽艇由水上向達爾文港開進。

  5月28日英軍開始對達爾港發起進攻。阿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擊斃英傘兵團第2營營長赫伯特· 瓊斯中校。英軍於29日攻占達爾文港,古斯格林守軍投降。英軍在攻占達爾文港和古斯格林戰鬥中,亡17人,斃傷阿軍250人,俘阿軍1,400人,繳獲大批彈藥和其他軍需物資。爾後,向阿根廷港方向發展進攻。

自英軍開始陸上進攻以來,阿多次出動航空兵襲擊英艦船和聖卡洛斯港、達爾文港、肯特山等地的英軍。5月30日阿使用“飛魚”導彈攻擊“無敵”號航母,遭英激光眩目器干擾,未中。(另有說法以2架"天鷹"被擊落的代價擊傷"無敵"號,但英軍矢口否認)。

  6月8日空襲菲茨羅伊上陸的步兵第5旅,打死打傷英軍180餘人,擊沉英登陸艦“加拉哈德爵士”號,重創英護衛艦和登陸艦各一艘。但當晚由“伊莉莎白女王二世”號客輪運送的3000英軍登島。進一步加強了英軍的進攻力量。

  5月31日,北路英軍進抵肯特山,就地布防,等待南路英軍。6月1日,南路英軍也到達肯特山,與北路英軍匯合。阿軍此時採取放棄外圍,集中主力固守斯坦利港方針。英軍在攻占肯特山和查傑林山完成對斯坦利港的包圍後,並不急於攻擊,而是調整部署,補充給養,派出SAS和SBA隊員四處活動,進行戰場偵察,很快查清阿軍以肯特山、查傑林山為第一道防線,以哈里頓山、浪頓山為第二道防線,以無線嶺、欲墜山、威廉山、工兵山一線為主防禦陣地,即加爾鐵里防線,在三道防線之間都布設大量地雷和障礙,只留一條由炮火保護的秘密通道供聯絡之用。

  6月8日,阿軍出動大批飛機空襲在希拉夫灣灘頭的英軍,擊沉登陸艦1艘,擊傷護衛艦1艘,登陸艦1艘。阿軍損失飛機11架。但此時的阿空軍已如強弩之末再也無力阻止英軍的登陸。

  此時英軍在島上的力量已大大增強,共有地面部隊8000人,重炮30門,坦克20輛。6月11日,經三天的準備,英軍以“火神”轟炸機和“鷂”式戰鬥機以及火炮進行密集轟炸,同時驅逐艦、護衛艦以艦炮火力掩護,支援地面部隊向阿軍的第二道防線猛攻,第45陸戰營攻占哈里特山和浪頓山,突破第二道防線,並控制了斯坦利外圍所有制高點。阿軍唯一的反擊就是用岸基AM—39“飛魚”導彈擊傷“格拉摩根”號驅逐艦。

  英軍經過調整部署,補充彈藥及其它軍需物資後,於6月11日開始對阿根廷港發起總攻。11月23日英飛機、艦炮和炮兵對阿軍陣地進行了猛烈的轟炸和炮擊,隨後地面部隊發起進攻,於12日拂曉前攻占了距阿根廷港15公里的兩姐妹山、哈里特山和朗頓山。

  13日晚英軍再次發起進攻,至14日中午先後攻占了無線嶺、欲墜山及威廉山等地,進抵距市區約4公里的地方,阿軍放棄陣地,丟掉大量重武器退向市區。

  英軍追至阿根廷港市區邊緣時,阿根廷港上空掛起了白旗。午後,雙方戰地司令官會晤,達成非正式停火協議,阿軍(包括西島2,000餘人)於21時停止抵抗。

  英國向全世界宣布,馬島阿軍於14日21時投降。致此馬島戰爭以英軍獲勝而結束,馬島的失敗導致了阿根廷國內矛盾激化,總統加爾鐵里和海、空軍司令等高級將領被迫辭職,次年文官政府經大選上台後,又把發動戰爭的主要軍事領導人送上軍事法庭受審。

  這次戰爭中阿軍亡1,000餘人,傷1,300人左右,失蹤數百人,被俘11,800餘人;損失艦船11艘(沉5、傷6),飛機117架,耗資10億美元以上,間接損失20多億美元。

  英軍亡255人(內文職28人),傷777人,被俘210餘人,損失艦船16艘(沉6、傷10),飛機34架,耗資約12億美元以上。

--------------------------------------------------------------------------------

“謝菲”沉沒帶來的啟示

艦載機攻擊航空母艦,是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海空大血戰時美日雙方艦隊經常採用的基本戰術。這個戰術的特點是:在攻擊對方的航空母艦時,攻擊機群通常採取多批次、多波次、多方向、多角度、多樣式實施“決定性”的攻擊,力爭擊沉對方艦載機群起降平台,從而在海戰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在1982年爆發的馬島戰爭中,這種攻擊戰術發展有了新的發展,並對今後艦載機打航空母艦的戰術產生了重大影響。

  “超級軍旗”是阿根廷從法國購買的單座單發輕型攻擊機,每架價值約1000萬美元,經過改裝後,可以攜帶1枚“飛魚”導彈。“謝菲爾德”號,號稱“英國艦隊的驕傲”。它是大英皇家海軍首批實現了動力和武器系統的集中控制的海戰利器,屬主力戰艦之列。

  1982年5月4日的大西洋馬爾維納斯群島以南海域。阿根廷空軍偵察情報系統的收到英軍“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的目標指示數據後,3架“超級軍旗”攻擊機在P—2“海王星”巡邏機的引導下,開始向目標接近。在英軍遠程雷達警戒區,機群中2架“超級軍旗”關閉機載雷達,飛行高度降至40-50米,以 900公里的時速向目標接近。剩下的1架採取佯動動作,迅速爬高,精確定位“謝菲爾德”航向、距離、航速等參數,並向數據及時發送給下面2架超低空飛行的攻擊機組。

目標越來越近,在46公里處,攻擊機組突然躍升至150米,同時啟動機載雷達。雷達鎖定目標後,2枚“飛魚”式反艦導彈直撲目標。此時,“超級軍旗”的機載告警系統“嘟嘟”作響,戰機已被雷達鎖定。隨之,這3架“超級軍旗”迅速轉彎並急劇下降高度,高速退出戰場返航。

  但戰鬥仍舊繼續。“飛魚”導彈發射數秒鐘後,很快降至15米高度轉入巡航飛行段。在距“謝菲爾德”號12—15公里處,導彈進入搜索時刻,導彈上的主動雷達開始搜索並迅速捕捉到目標。這時,導彈迅速降到2—3米浪尖高度實施掠海機動飛行。由於“謝菲爾德”艦載雷達警戒系統與艦載衛星通信系統的電磁兼容性差,直到“飛魚”導彈進至“謝菲爾德”5公里的目視距離上時才被艦員發現。艦長急呼“注意規避”,並迅速啟動密集陣防禦系統向來襲導彈射擊,但不幸的是,該系統因計算機故障竟然無法啟動。這種情況下,一切都已為時已晚。導彈擊穿艦舷,經過數秒的沉寂後,彈頭在艦體內轟然炸響,並發大火。頓時,“謝菲爾德” 號上煙霧瀰漫,火光沖天。這艘造價高達1.5億美元,首次參加實戰的現代化軍艦,很快沉沒於南大西洋海底。

“超級軍旗”一舉擊沉“謝菲爾德”號這個戰例給我們下面的啟示:

  一是以己之長擊敵之短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就火力系統來說,“超級軍旗”式攜帶有2枚“魔術”空空導彈、1枚“飛魚”空艦導彈和2門30毫米機關炮。“謝菲爾德”號裝備有22枚“海標槍”防空導彈, 1座115毫米平高平兩用火炮,2座20毫米機關炮,1架“山貓”直升機。從數據對比來看,“謝菲爾德”號的綜合火力指數至少在“超級軍旗”飛機的 20倍以上。按照西方最流行的“對策論”思維來看,“超級軍旗”式絕對不是“謝菲爾德”號的對手。但有意思的是,“謝菲爾德”號有致命的弱點,當然這個弱點是建立英國艦隊的整個弱點之上的,遠征的英國艦隊沒有空中預警機,最要命的是“謝菲爾德”號缺少低空艦載預警系統以及抗擊超低空突襲的防禦武器。“海標槍”導彈可有效地對付中高空來襲的敵機,但對15米以下掠海飛行的目標卻無能為力,而“飛魚”導彈掠海飛行高度只有2—3米。這樣的弱點,使“謝菲爾德” 軍艦很難發現“飛魚”導彈,即使發現,也無法實施有效攔截。就這個戰鬥來看,在大系統下的各個作戰系統中,英國的“謝菲爾德”號處於劣勢。

  二是高技術武器裝備需要高素質的人來掌握和使用

這次戰鬥中,阿根廷飛行員的出色表現令人嘆服。如在向“謝菲爾德”號接近的過程中,阿飛行員巧妙利用地球曲率對艦載雷達的影響,以超低空飛行成功地英軍艦隊的偵察探測,並騙過了美蘇偵察探測衛星。而決定“謝菲爾德”號命運的英軍艦雷達操縱員的表現十分一般。在“超級軍旗”突然躍升起來測量目標位置時,“普利茅斯”號導彈護衛艦的雷達操縱員曾經探測到該機,並通報給“謝菲爾德”號,卻沒有引起該系統操作員的足夠警覺,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還有該艦艦長的判斷能力、指揮素質都是導致軍艦沉沒的原因。

三是武器的裝備必須最大限度地走國產化

  近代和現代的無數事例證明,在武器發展上,實現裝備的國產化至關重要。阿根廷的“超級軍旗”攻擊機和“飛魚”導彈都是從英國的西方盟友——法國購買的。馬島戰爭開始後,法國為了顯示對英國的支持,就對阿實施了武器禁運。而戰前阿軍只得到了14架“超級軍旗”飛機和9枚“飛魚”導彈,且飛機與導彈並不配套。而且,美國人也使了手腳,如阿空軍攻擊機準確投擲下的美國炸彈在英艦甲板上不能爆炸,大大降低了阿空軍的打擊效果,事後,英軍承認,如果那些炸彈全部爆炸的話,英國艦隊要損失大半。如在6月8日的戰鬥中,阿軍5架“幻影”戰鬥機向英軍的另一艘主力戰艦“普利茅斯”號護衛艦發起攻擊,4枚炸彈擊中該艦,可是一枚也沒有爆炸。就具體的戰鬥來看,阿根廷的武器裝備大多依賴進口使阿軍在戰鬥中十分被動。這啟示我們,武器裝備的發展必須最大限度地走國產化道路。這是因為從外國購買軍火,一方面既會在數量上受限制,又會在戰時被武器生產國禁運的可能;另一方面,外購武器在質量上難以得到保證,必然在關鍵時刻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由此,裝備發展必須堅持以自我研製為主、自成系列的國產化道路。這在未來保衛祖國領土完整的作戰中十分重要。

--------------------------------------------------------------------------------

新時代的序幕:馬島之戰

馬島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著名的一場海戰。雖然其規模遠遠不及一戰、二戰中那些場面宏大的海戰,但是,由於導彈、核潛艇等新技術裝備投入戰場,使這場海戰明顯區別於傳統海戰,它實際上揭開了新時代的序幕——高科技戰爭時代來臨了。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海軍陸戰隊在航母艦載機的掩護下,一舉登上馬爾維納斯群島,順利解除了島上英軍的武裝。英國人不甘心150年的殖民地被阿根廷武力收復,於是組建了一支龐大的特混艦隊決心奪回馬島。

4 月17日,英國特混艦隊到達阿森松島,艦隊司令部作出了首先奪取南喬治亞島的決定。19日,艦隊啟航南下,25日戰鬥打響,英軍順利奪占該島。在此戰中,英軍首創直升機用導彈擊傷潛艇的戰例。28日,英軍以南喬治亞島為基地,對馬島為圓心的200海里區域實行海空立體封鎖。阿根廷海軍在禁區邊緣的活動促使英軍決定擴大襲擊範圍。5月2日,英國核潛艇用自導魚雷擊沉阿“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首創核潛艇擊沉巡洋艦的戰例。英軍的這一作法迫使阿海軍將水面艦艇全部撤回港內,同時決定用飛機打擊英艦隊。5月4日,阿“超級軍旗”式戰鬥機用法國製造的“飛魚”導彈擊沉了英“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首創空艦導彈擊沉大型戰艦的戰例。由於法國將“飛魚”導彈的機密技術參數透露給了英國,使英軍防空電子干擾效率大增,有效遏止了阿軍進一步擴大空襲戰果。英軍在完全掌握了海空控制權後,於5月21日開始登陸作戰。阿軍出動戰鬥機對登陸場和英艦隊展開了攻擊,擊沉英艦船5艘、擊傷4艘。由於實力對比懸殊,阿軍未能阻止英軍重占馬島的軍事行動。

馬島戰爭是以海軍為主,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的現代化戰爭。它不是一場單純的海戰,也許單純的海戰已經成為了歷史。因此,統計海戰戰果也就失去了意義。在歷時 74天的戰爭中,英軍參戰艦船118艘,計100餘萬噸,飛機340架,兵力6.5萬人。戰爭結果,英軍損失艦船6艘、飛機34架,傷亡1000人,被俘 200人;阿軍損失艦船11艘、飛機105架,傷亡2300人,被俘1.13萬人。

馬島戰爭之後,高科技廣泛應用於戰爭,兵者曰:制海權在於制空權,制空權在於制電磁權,制電磁權在於制外層空間權。戰神馳騁的空間越來越廣闊,不過自那以後再也沒有發生可供研究的堪稱“大”字的海戰。

--------------------------------------------------------------------------------

馬島上空的“鷹”

一提起馬島海空大戰,人們也許只會想起怪模怪樣的“海鷂”式戰鬥機和一鳴驚人的飛魚導彈。這無可厚非,畢竟這些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應用當時尖端的技術,同時這些軍工武器也不負眾望取得了顯著的戰果。但人們不應忘記,大西洋的天空曾經有過的故事:勇敢的阿根廷人駕駛着過時的天鷹攻擊機以近乎自殺的方式低空沖向英國軍艦。雖然戰術、武器有些落後、老舊,但這勇敢的精神和無畏的勇氣理應值得我們敬重和回憶。

來自美國的天鷹

  “天鷹”(SKYHAWK)攻擊機是美國原道格拉斯公司為海軍研製的最具實效性及最多才多藝的攻擊機之一。自其開始設計至今已有 50 年的歷史。現在,許多出口國外的“天鷹”仍在使用中,並獲得很高的評價。首架原形機不僅達到了設計指標,還創下了世界飛行速度的記錄。A-4 攻擊機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前機身,後機身,主翼。A-4 簡單的結構,使得許多維修工作用 1 個中隊配備標準的人力和工具即可達成。A-4 的三角翼設計使得它不需要摺疊即可用於航空母艦上,不占用太大的空間。其前緣有全翼展的前縫翼條導流板,後機身可拆卸以便於維修發動機,同時兩旁均有減速板。部分 A-4 則在機身中段有一隆起的“駝峰”,以便放置新添的航空電子設備儀器。至 1979 年 2 月,最後一架“天鷹”A-4M 脫離生產線,共計生產了 2,960 架。50 年代初至 70 年代末天鷹攻擊機是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攻擊中隊的主力。天鷹在越南戰爭中有過優異的表現:天鷹攻擊機是美國出動架次最多的飛機,並曾經有過平均每月飛行 90 小時的記錄。在 1973 年中東戰爭中,“天鷹”是以色列空軍制勝的決定性武器。在 1982 年的馬島戰爭中則是阿根廷海空軍的中堅力量。

  阿根廷是第一個購買“天鷹”的海外國家。1965 年阿根廷與美國簽署協議為其空軍購買 75 架天鷹 A-4B。1966 年交付了 25 架天鷹 A-4B,1970 年交付了第二批的 25 架,最後的 25 架於 1971 年交付。在 1971 年,阿根廷購買了額外的 16 架雙座天鷹 A-4BS,主要用於海空軍飛行員的培訓。

  阿根廷購買的 A-4B 分為 P 和 Q 兩種小的型號,P 型主要裝備 Curtiss-Wright J65-W-16A 型發動機,主要裝備阿根廷空軍第 1 旅和第 5 旅。Q 型裝備的是 Curtiss-Wright J65-W-20 型發動機,主要裝備阿根廷海軍第 3 中隊。兩種型號的“天鷹”均在翼根處裝有 2 門 Mk 12 20 毫米機炮,每門機炮裝彈 100 發,具有 2,270 公斤的外掛能力,可掛載的武器有高爆炸彈、集束炸彈、無制導火箭或導彈,如響尾蛇導彈、小牛導彈(但戰爭期間阿根廷的天鷹主要配備 Mk17 型 1,000 磅的航空炸彈)。阿根廷裝備天鷹屬於早期型號,均只配備簡單的任務航空電子設備,所以在日後的馬島海戰中只能採用相對落後的俯衝攻擊手段。

馬島上空的鷹

  1982 年 2 月 26 日英阿在紐約談判結束後,雙方關係開始惡化。阿根廷政府決定以武力收復馬島,於是在 4 月 2 日和 3 日,派出由 400 多人組成的陸、海、空三軍突擊隊先後在斯坦利港和南喬治亞島登陸。英國政府迅速做出反應,派出包括“無敵”號和“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在內的特混艦隊,不遠萬里,奔赴南大西洋,決心再奪回馬島。震驚世界的馬島海空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英國人在 5 月 1 日發動了攻擊,在戰爭的第一天主角是英國空軍的“火神”轟炸機和海軍的“海鷂”戰鬥機,前者在經過三次空中加油完成了萬里大轟炸,後者則顯示了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鋒芒。5 月 2 日,英國特混艦隊進入阿根廷海軍“5 月 25 日”號航空母艦的攻擊範圍。“5 月 25 日”號上的“天鷹”進入了一級戰備。

  但是天公不作美,天氣異常晴朗無風,通過飛行甲板上的風量不夠,不足以使滿載的 “天鷹”起飛!因為天氣的原因攻擊任務不得已一推再推。與此同時,英國艦隊已經慢慢駛出了“天鷹”的攻擊範圍,因此攻擊任務不得不取消。英國艦隊這一天毫髮無損,但阿根廷海軍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卻被英國海軍的“征服者”號核潛艇擊沉。此後“5 月 25 日”號航空母艦由於英國核潛艇的存在不得不退守軍港。以“5 月 25 日”號為母艦阿海軍 3 中隊的 8 架“天鷹”A-4B/Q 和 12 名飛行員包括隊長卡斯特羅福克斯(Corbeta Castro Fox)在內不得不離艦,進駐 Grande Base 海軍基地。

  5 月 4 日,主角是阿根廷海軍的“超軍旗”攻擊機和飛魚導彈,而“謝菲爾德” 則成為了犧牲品。先進的武器果然不負眾望,但阿根廷海空軍由于禁運只有少量的“超軍旗”攻擊機和飛魚導彈,所以對英國艦隊攻擊任務主要由本文的主角阿根廷海空軍的“天鷹”來完成。這種相對老舊的戰機終於要翱翔在英國艦隊的上空,為這場戰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5 月 12 日阿根廷空軍第 5 旅的“天鷹”A-4B/P 攻擊了 42 型驅逐艦“格拉斯哥”號(Glasgow D88)。當時阿空軍第 5 旅 8 架“天鷹”由幻影/短劍式飛機護航,分兩批對“格拉斯哥”號發起攻擊。英國驅逐艦“格拉斯哥”號上的“海狼”式防空導彈在實戰中第一次發射,兩架“天鷹” 凌空爆炸,阿根廷飛行員勇敢地發動了第二次進攻:一架由空軍第 5 旅的飛行員格瓦茲(Gavazzi)駕駛的“天鷹”成功地突破了“格拉斯哥”號的防空火力網。飛行員格瓦茲投下的 1,000 磅炸彈擊中了“格拉斯哥”號的側舷水線部位,該艦遭到重創不得不撤離戰區。但這位勇敢的英雄很不幸,在返航格瓦茲的“天鷹”被達爾文港的阿根廷高射炮火擊落,飛行員格瓦茲陣亡。就在格瓦茲攻擊的同時,阿根廷空軍第 5 旅和海軍第 3 中隊的 “天鷹”用 20mm 航炮和 1,000 磅炸彈攻擊了英國海軍 22 型護衛艦“光輝”號(Brilliant),使該艦失去了戰鬥力。5 月 12 日的戰鬥阿根廷空軍雖損失慘重但也戰果顯著,這對於“天鷹”來說只是初露鋒芒。

  5 月 20 日聯合國的和平調解宣告失敗,英國特混艦隊當晚下達了登陸作戰的命令。英軍成功的迷惑了阿軍,21 日拂曉前 2 小時,約 2,500 名士兵順利的在聖卡洛斯港登陸。雖然英軍成功登陸,但在阿根廷空軍的瘋狂攻擊下,英國海軍部隊也遭到了重創,老邁的“天鷹”再一次發揮了它的威力。 1977 年服役的 21 型護衛艦“熱心”號,儘管裝備了“飛魚”反艦導彈和“海貓”防空導彈,但仍未逃脫被擊沉的命運。當時英國護衛艦 “熱心”號正對島上阿根廷陣地進行射擊,全艦並沒有注意到危險的來臨。阿空軍的兩架“幻影”戰機以斜線錯位編隊,低空沖向“熱心”號。雖然雷達兵拉響了攻擊警報,艦長下達了全部火力還擊的命令,但為時已晚“熱心”號的中部輪機艙和發電機組被“幻影”戰機的火箭彈擊中。“熱心”號立刻失去了動力,全艦的防空系統也陷於癱瘓。雖然該艦受到了重創,但還不至於沉沒,還有修復的可能。但“天鷹”攻擊機卻給其致命一擊。“熱心”號遭受首次攻擊 15 分鐘後,3 架阿根廷海軍第 3 中隊的 “天鷹”攻擊機從福克蘭海峽西岸群峰中沖了出來。3 名飛行員分別為馬奎茲中尉(Fragata Marquez)、阿卡上尉(Fragata JosCuar Arca)和擔任長機的菲力皮上尉(Corbeta Philippi)。海軍 3 中隊菲力皮上尉駕駛着“天鷹”緊貼着海面向前飛行,成功穿越“海貓”導彈的防空火力網,突然爬升,直接飛抵“熱心”號上空,投下 1 枚 1,000 磅的航空炸彈。這枚炸彈命中了艦尾的直升機平台。隨後阿卡上尉又用 1,000 磅航空炸彈擊中了同一部位。這兩枚炸彈給了“熱心”號致命一擊,頓時,“熱心”號尾部濃煙滾滾,烈火沖天。這時,艦長只好命令全體官兵棄艦撤離。6 小時後,該艦便沉入海底。此後,參加攻擊“熱心”號的海軍第 3 中隊菲力皮上尉駕駛的“天鷹” 3-A-307 被英國海軍“海鷂” Sea Harrier FRS.1(XA457)發射的 AIM-9L“響尾蛇”空對空導彈擊落,菲力皮上尉在聖卡羅斯海峽南側峽口彈射跳傘(5 月 30 日菲力皮上尉獲救返回阿根廷。菲力皮上尉戰後寫的文章《我率“天鷹”出擊》詳細記錄了這次攻擊的過程)。菲力皮上尉的戰友馬奎茲中尉駕駛的“天鷹” 3-A-314 和阿卡中尉駕駛的“天鷹” 3-A-312 也被分別被英國海軍“海鷂”(XZ500)和“海鷂”(XZ457)擊落,馬奎茲中尉陣亡。雖然參加攻擊“熱心”號“天鷹”全部損失,但阿根廷軍人的英勇精神,足以震懾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海軍。

  5 月 23 日阿根廷空軍第 5 旅的“天鷹” A-4B/P 和海軍第 3 中隊的“天鷹”A-4B/Q 攻擊了英國海軍 21 型護衛艦“羚羊”號。阿根廷海空軍的“天鷹”像“神風敢死隊”一樣沖向英國軍艦。一架“天鷹”在離水面只有 15 米的高度逼近“羚羊”號,在攻擊的過程中,機身甚至擦到了艦上的雷達天線。就在它投彈的一剎那,“羚羊”號的近程火炮擊中了它。1,000 磅的航空炸彈幾乎與飛機同時在“羚羊”號的甲板上爆炸。把軍艦甲板後半部炸開了一個大洞。另一顆炸彈徑直落入機艙,但炸彈並沒有爆炸。雖然“羚羊”號受到了猛烈的攻擊,艦體嚴重受損,並多處起火,但該艦仍然頑強的漂浮在海面上。23 日夜裡,英國海軍企圖拆除那枚未爆炸彈。但炸彈突然爆炸,將“羚羊”號炸成兩截,“羚羊”號隨後沉入海底。“天鷹”取得了第二個擊沉的戰果。

“羚羊”號沉沒的情景

  5 月 24 日阿根廷空軍第 1 旅的 A-4B/P“天鷹”攻擊了“貝德維爾爵士”號(Sir Bedivere)登陸艦。一枚 1,000 磅炸彈命中該艦,但未爆炸。同時,阿根廷空軍第 1 旅的 A-4B/P“天鷹”又攻擊了“蘭斯洛特爵士”號(Sir Lancelot)登陸艦。一枚 1,000 磅炸彈穿過該艦右舷艦體,射入了艦的尾倉,但這枚炸彈也沒有爆炸。不過“貝德維爾爵士”號很不幸,在高速機動過程中,該艦觸礁擱淺,失去了戰鬥力。“加蘭哈德爵士” 號 (Sir Galahad )登陸艦和“無畏”號 (Fearless)也遭到了“天鷹”的攻擊。24 日的戰鬥比較平淡,在“海鷂”戰鬥機和防空導彈的攔截下“天鷹”被擊落數架,雖然如此但“天鷹”也取得了重創英國海軍三艘登陸艦的戰果。

  5 月 25 日是阿根廷國家獨立紀念日,民族榮辱的感情在這一天也特別強烈。

  阿根廷幾乎所有的前線作戰飛機都投入了戰鬥,打算以新的戰果給國慶獻禮。“天鷹”則當仁不讓的擔當主攻手的角色。擔任英國艦隊警戒任務的 42 型“考文垂”號 (Coventry)驅逐艦和 22 型護衛艦“大刀”號(Broadsword)首當其衝。9 時 30 分“考文垂”號的雷達在前方首先發現一架執行偵察任務的“天鷹”,立即發射導彈將其擊落,這已是“考文垂”號擊落的第 6 架阿根廷飛機。阿根廷人決心報仇,大批“天鷹”在“幻影/短劍”的護航下,發動了最猛烈的攻擊。6 架飛機從正面撲向“考文垂”號和“大刀”號。英國軍艦的缺點一下子暴露出來,“考文垂”號只有一座艦空導彈發射裝置,一次只能攻擊一個目標,雖然有自動裝彈,但要到第一個目標被擊中,才能跟蹤下一個,如果一隊飛機同時進入,必有一架可以突破防空網。“大刀”號雖然裝備了兩座“海狼”防空導彈系統,但它也同時遭受攻擊,無暇顧及“考文垂”號。空軍 5 旅的卡巴羅上尉(Carballo)和里克中尉(Rinke)中尉駕駛“天鷹”首先攻擊了“大刀”號。兩名飛行員的 Mk17 型 1,000 磅炸彈,命中該艦,但均未爆炸。不過穿過艦體兩枚炸彈還是毀掉了艦上的“山貓”直升機,也使該艦喪失了動力。空軍 5 旅的瓦拉佐科中尉等(Velazco)駕駛天鷹攻擊了“考文垂”號。2-3 枚 1,000 磅炸彈命中“考文垂”號水線部位,20 分鐘後,“考文垂”號沉沒。

  5 月 25 日,“天鷹”取得了第三個擊沉的戰果。而對英國海軍而言 5 月 25 日是災難的一天。但這一天裡阿根廷空海軍也損失了幾架“天鷹”。

  6 月 8 日,阿根廷空軍 5 旅的“天鷹”攻擊了運輸第 5 步兵旅裝備的“狐步舞”號(Foxtrot)登陸艇。“狐步舞”號被擊中沉沒。隨後阿根廷空軍 5 旅的“天鷹”又攻擊了“崔斯塔姆爵士”(Sir Tristam)登陸艦和“加蘭哈德爵士” 號 (Sir Galahad )登陸艦。3 枚 500 磅炸彈擊中了“崔斯塔姆爵士”登陸艦,“崔斯塔姆爵士”登陸艦立刻沉沒。“加蘭哈德爵士” 號登陸艦,又一次遭到了重創(此前,阿空軍的幻影/短劍攻擊過該艦)。阿根廷空軍 5 旅的“天鷹”在這一天裡又攻擊了 21 型護衛艦“復仇者”號(Avenger)。“復仇者”號遭受重創退出戰鬥。“天鷹”在這一天結束了馬島戰爭的全部戰鬥。“天鷹”在這一天裡也損失 3~4 架。

  馬島海空大戰中,“天鷹”取得了擊沉 5 艘英艦,擊傷若干的輝煌戰果。但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共計 19 架空軍的“天鷹”A-4B/P,10 架空軍“天鷹”A-4BS 和 6 架海軍的“天鷹”A-4B/P 被擊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國共內戰--人民的選擇在哪裡
2004: 中美矛盾掩蓋下的台俄關係
2003: 一軍事愛好者對 PLA 新戰法的探討
2003: 從鴉片戰爭到大爭論——歷史篇(上)
2002: 偽善的正義
2002: 抗戰究竟是誰打的?究竟是誰領導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