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11位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的著名軍事家(組圖)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3月17日11:56:0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十一位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的著名軍事家(組圖)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military&MsgID=197499

文章來源: 千龍網 於 2005-03-16 11:24:57 給 千龍網 發送悄悄話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紅軍長征勝利會師70周年之際,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他們——那些沒有走到共和國授銜那天的我軍著名將領。

  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以大智大勇、妙才良謀,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立下驚世殊勛。

  漫漫崢嶸歲月中,他們視名利如糞土,“一生一世,不存升官發財心,只知救國救民事”。

  如果他們活到新中國成立,他們都會踏上紅地毯,身着將帥服,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授勳。

  如果講述他們的故事,他們每個人都是一部精彩的書,這裡摘書中一頁,深表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敬仰。

  11位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的著名軍事家(組圖)葉挺  葉挺:“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年授銜時,陳毅對葉劍英感嘆說:“若是葉挺同志還在,就該有兩個葉帥了!”

  葉挺被譽為“北伐名將”,屢建奇功,威名遠揚。他在陳炯明炮轟廣州總統府時率部苦戰,保護孫中山和宋慶齡脫險。孫中山對他十分感激,葉挺卻從不把此事掛在嘴上。他精於練兵,長於野戰。攻平江,戰汨羅,奪汀泗,襲賀勝,破武昌,他率領的獨立團打遍兩湖無敵手,贏得“北伐先鋒”和“鐵軍”稱號。

  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葉挺連續參與領導南昌、廣州兩次起義,對於執行黨的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方針和創建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貢獻。

  千古奇冤,皖南事變。1941年1月在皖南新四軍軍部被國民黨軍隊圍攻的危急關頭,毛澤東致電決定新四軍由葉挺指揮。葉挺率軍血戰。兵敗之際,葉挺提出,以一身而贖部下。在獄中,蔣介石親自勸降。葉挺作《囚歌》以表心志:“為人進出的門緊鎖着,為狗爬出的洞敞開着,一個聲音高叫着: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裡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4日經中共中央努力交涉,葉挺終於獲釋,並被批准重新入黨。

  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1946年4月8日,葉挺奉命赴延安參加中央整軍會議。午後2時許,葉挺乘坐的飛機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遇霧,觸山焚毀。葉挺不幸遇難。葉挺去世後,周恩來在發表的悼文中說:“希夷(葉挺字希夷)!你是人民隊伍的創造者。北伐抗戰,你為新舊四軍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馬功勞。10年流亡,5年監牢,雖蒼白了你的頭髮,但更堅強了你的意志……”

11位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的著名軍事家(組圖)許繼慎

  許繼慎:29歲所向披靡的紅1軍軍長

  許繼慎是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是一位有勇有謀的紅軍傑出將領。周恩來讚許他“政治上很強、很能打仗,把葉挺獨立團的戰鬥作風帶到了紅四方面軍”。

  他是葉挺獨立團的主要戰將。在北伐中,身為獨立團2營營長的他總是身先士卒。就憑這種不怕犧牲的勇氣,他在平江戰役、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中屢立戰功。

  大革命失敗後,許繼慎潛心學習革命游擊戰爭理論,使自身的軍事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30年,受命任紅1軍軍長的許繼慎來到鄂豫皖蘇區後將3支各自為戰的小股紅軍鍛造為一支鐵師勁旅,為紅四方面軍奠定了最初的基礎。他和時任副軍長的徐向前默契配合,在一年的時間內,指揮2000餘人消滅1.5萬餘人的國民黨正規軍,創造“小蛇吞大象”的奇蹟。

  1930年8月,徐向前帶領紅1師遭到國民黨戴民權師的追擊。雙方在黃安西北四姑墩一帶展開激戰。紅1師頂住敵人猛攻後發起反擊。兩軍正在拉鋸較勁時,突然在敵軍後面湧出兩支紅軍部隊,形成夾擊之勢。這一變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很快紅1師的官兵醒悟過來,歡呼:“許軍長回來了!許軍長帶着部隊回來了!” 其實,許繼慎根據偵察員的情報,早已獲悉四姑墩的戰場形勢。為了取得更大的戰果,他匠心巧運,沒有正面增援兵力吃緊的紅1師,而是揮兵迂迴至敵陣後側,形成夾擊之勢,一舉奪取戰場的主動權。兩支部隊前後用勁,一夾一擠,一舉擊潰敵軍兩個旅。戰鬥結束後,戰士們俏皮地說:“軍中來了‘許神仙’,什麼敵人都不怕了!”

  1931年10月許繼慎不幸犧牲,年僅30歲。

11位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的著名軍事家(組圖)蔡申熙

  蔡申熙:26歲血染戰場的紅25軍軍長

  徐向前元帥在《歷史的回顧》一書中這樣寫道:“蔡申熙同志是紅15軍的主要創始人,對鄂豫皖紅軍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不僅具有戰略家的膽識和氣度,而且在歷次戰役戰鬥中機智果斷,勇猛頑強,因而在紅四方面軍中有很高的威望。”

  1930年10月,國民黨集結10萬人的部隊準備對鄂豫皖蘇區發起第一次“圍剿”。根據地主力——紅1軍並未察覺,按計劃離開根據地展開進攻。 紅15 軍千里來到大別山,原指望得到紅1軍物資上援助,誰知進入蘇區後發現主力紅軍全部外出,而國民黨正集結大軍閃擊根據地。這樣粉碎敵人第一次“圍剿”的重擔落在了蔡申熙的肩上。他與新任鄂豫皖特委書記曾中生聯手運用了圍點打援、坑道爆破和飄忽戰術3種破敵之法,以兩三千人創造了保衛根據地的奇蹟。

  1932年10月在湖北黃陂河口鎮戰鬥中,部隊三面被圍,情況十分危急。時任紅25軍軍長的蔡申熙果斷指揮主力向新陣地轉移,自己則率領小分隊阻擊敵人。眼看敵人就要撲到面前了,警衛員勸說不動,就架着蔡申熙往下撤。“放手!”蔡申熙怒吼着掙脫出來,堅定地說,“隊伍還沒全部撤到安全地帶,我不能走!”就在這時,尾追敵軍的衝鋒鎗射中了蔡申熙的小腹。他咬着牙,仍揮槍還擊,最終由於失血過多,獻出了年僅26歲的生命。

11位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的著名軍事家(組圖)段德昌

  段德昌:共和國授予他第一號“烈士證”

  1952年,毛澤東主席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烈士證”授予了段德昌。

  段德昌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和紅軍武裝的創始人之一。水泊洪湖是他革命軍事生涯的起點。他的軍事才能和遠見卓識讓洪湖周圍揭竿而起的游擊隊紛紛向他匯集。 “大馬刀,紅纓槍,我到紅軍把兵當。革命紀律要遵守,共產黨教導記心頭……”他創作這首《紅軍戰士紀律歌》將由漁民、獵戶組成的游擊隊淬鍊成一支鐵師勁旅。

  段德昌是理論與實戰兼長的軍事家,總結了一整套水上、平原游擊戰術,從而成為我軍軍事史上最早從事水上游擊戰爭的軍事將領。

  1931年3月,集結於江北蘇區的國民黨軍全部南渡,圍攻以石首為中心的江南蘇區。根據特委的指示,紅6軍軍長段德昌率部挺進江北,一路打回洪湖,抵達朱河附近的陶家渡時,遠見前面人囂馬嘶、灰塵四起。前哨來報,敵軍新2旅一個營馬上將進入陶家渡。此時的紅6軍經過連續激戰,子彈已經告罄。作戰參謀不等段德昌下令,便吩咐部隊:“趕快後撤!”“為什麼後撤?後撤來得及嗎?”段德昌問。“沒有子彈能打嗎?”作戰參謀不解,反問道。“會打仗,沒有子彈也行!”段德昌命令全體士兵退出子彈,上刺刀,迅速埋伏到大路兩旁的莊稼地里,只留小股部隊迎敵。小股部隊與敵接觸後,虛晃一槍,調頭就走,引得敵人進入伏擊圈。段德昌一聲令下,紅軍戰士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從莊稼地里擁出,將敵人截為數段,乾淨徹底地予以全殲,一舉收復朱河。

  1933年5月1日段德昌不幸犧牲,年僅29歲。

11位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的著名軍事家(組圖)曾中生

  曾中生:身經百戰能文能武的紅軍“儒將”

  曾中生出生於地主家庭,本可以錦衣玉食,可他卻帶着弟弟背叛了自己的階級和家庭,走上了為窮人打天下的道路。

  1930年冬,國民黨集結10萬人的兵力對鄂豫皖根據地連續發起第一、二次“圍剿”。根據地主力紅1軍只有一萬餘人。敵我兵力之比為10∶1。在這種極其危險的情況下,中共鄂豫皖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曾中生單槍匹馬,來到鄂豫邊,組織邊區地方武裝,利用人民游擊戰爭與敵周旋,苦苦支撐着岌岌可危的局面,然後飛調主力回援,採取飄忽戰略,在運動戰中各個殲滅敵人,最後取得了反“圍剿”鬥爭的勝利。 徐向前事後說:“曾中生同志有戰略頭腦,工作實際,善於總結經驗,也能團結同志,在反‘圍剿’的關鍵時刻到來,掌握全局,開展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傑出將領後,對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開闢和發展以及紅四方面軍的發展壯大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我軍早期軍事家中,曾中生以其精闢的軍事理論獨步群雄。他身經百戰,具有豐富的實戰和指揮經驗;他分析能力強,善於提煉戰爭的規律和作戰原則;他在總結中國革命戰爭的理論方面達到了很高的造詣,成為兼擅實戰指揮和軍事理論的紅軍“儒將”。他的軍事論著成為紅軍指揮員手中戰勝敵人的法寶。尤其是,他在長期戰鬥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整套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豐富了毛澤東軍事思想。

  1935年8月,曾中生不幸犧牲,年僅35歲。

11位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的著名軍事家(組圖)左權

  左權:一代名將血灑太行山

  左權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將領。周恩來稱他“足以為黨之模範”。朱德讚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長征後他率部夜戰山城堡。一場沒有槍聲的戰鬥打得敵將丁德隆從此只談佛經、不論軍事。在抗戰時期,他出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參與指揮百團大戰、黃崖洞保衛戰,立下赫赫戰功。

  他不僅善於帶兵,而且擅長著述。他著有《論堅持華北抗戰》、《埋伏戰術》、《襲擊戰術》、《論軍事思想的原理》等軍事論文。 他在這些著作中所闡述的軍事思想也構成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

  不幸一代名將血灑太行山。1942年5月25日,遇日寇合擊率總部突圍時,身為副參謀長的左權領少數人斷後。午後2時許,大隊人馬轉移到山西省遼縣十字嶺的一個山腰間。這裡是敵人槍炮打不到的死角,左權組織部隊略作休整。這時,一位已送彭德懷到達安全地帶的警衛連長轉身回來拉左權先行轉移。左權一把甩開他的手,說:“我有我的崗位,不能走。你快去跟彭總。他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槍斃你!”這位警衛連長第一次看到左權發這麼大的火,只好含着淚離開了。偏西的太陽越來越低。日軍的炮火對準了十字嶺東陽坡突圍的人群,敵機也在上空盤旋轟炸。子彈、炮彈像密集的雨點傾瀉而來。一時間煙塵滾滾,天昏地暗。面對敵人已形成的立體火力網,左權見有人想隱蔽,就登上一個高坡,大聲高喊:“同志們,不要隱蔽,衝出山口就是勝利,往前衝啊!”這時,一顆炮彈打到他身旁爆炸。左權壯烈犧牲。

11位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的著名軍事家(組圖)彭雪楓

  彭雪楓:“趙子龍式的虎膽英雄”

  二十年來,為了人民為了黨,你留下的功績輝煌;首戰長沙城,八角亭光榮負傷。樂安事變,榮獲紅星章。雪山草地,百鍊成鋼。在豫東,燃起抗日烽火。在淮北,粉碎敵寇掃蕩。對黨忠貞,為民赴湯。英勇善戰,機智頑強……這是彭雪楓犧牲後張愛萍譜寫的《悼彭雪楓同志》輓歌。這首詩概括了彭雪楓戰鬥一生的英雄業績。

  1932年8月,紅2師師長郭炳生在樂安帶領紅5團叛逃。時任紅2師政委的彭雪楓月下追“叛軍”,單槍匹馬地帶回被郭炳生裹脅的部隊。 鑑於在樂安事變中的優異表現,毛澤東親自將一枚“紅星獎章”掛在彭雪楓胸前,誇獎道:“彭雪楓一身都是膽,是趙子龍式的虎膽英雄。”

  1938年9月在豫東敵後,時任新四軍游擊支隊司令員兼政委的彭雪楓率領373名戰士對日軍開展游擊戰爭,採取“打”“拉”“防”的戰略戰術,6個月內部隊增為近2萬人。捷報送至中央時,首長們誰也不信,以為他多寫了兩個零。後經查實,延安震動。

  1944年9月11日,任新四軍第4師師長的彭雪楓率領部隊在河南省夏邑縣八里莊與日偽軍作戰。從部署戰鬥到指揮追擊,彭雪楓已經一連工作了好幾天。正當他準備和衣而臥時,突然槍聲大作。警衛員跑進來說:“師長!師長!敵人突圍了!”彭雪楓迅速起身,拿上左輪手槍,與師參謀長張震來到南邊寨牆上指揮戰鬥。為安全起見,警衛員把他拉了下來。他與張震就在散兵坑內繼續觀察敵情。只見2.5公里外的地方塵土飛揚,銀蛇飛舞,原來是騎兵團的戰士們揮舞馬刀在砍殺敵人。敵人在潰逃中紛紛投降。為了掌握敵情,彭雪楓要騎兵團立即將敵支隊長押來詢問。正在這時,突然一聲冷槍擊中了彭雪楓的胸部。張震連忙把他抱住,只見他面色蒼白。一代名將壯烈犧牲,年僅37歲。

11位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的著名軍事家(組圖)羅炳輝

  羅炳輝:毛澤東眼中“牽牛鼻子的能手”

  羅炳輝在井岡山下看到革命的燎原星火,率民團起義,從此揭開了他軍旅生涯的新篇章,在此後30年的軍事生涯中,從未打過敗仗。陳毅稱之為“常勝將軍”,軍中戰友視其為“福將”。

  他特別擅長游擊戰術,善於不露破綻地牽動敵軍主力兜圈,遊刃有餘地穿插在敵人密集軍團的縫隙之間。毛澤東贊他是“牽牛鼻子的能手”,經常把誘敵、牽敵和佯動的重擔交給他。周恩來譽羅部為“戰略騎兵”。在第二次反“圈剿”期間,一次,我軍主力被敵人重兵包圍,情況萬分危急。羅炳輝鎮定自若。他帶了一支小部隊,機智神速地在敵人幾個縱隊之間四處穿插,吹號鳴槍,虛張聲勢,迷惑敵人,隨即將部隊帶至山頭上。敵人被搞得蒙頭蒙腦,以為我軍主力在山上,便集中兵力向山頂猛撲。這個調虎離山計使我主力安然脫險,羅部則被層層圍困。情況危急,可羅炳輝不慌不忙,叫大家休息好。到夜裡,他率部從敵人的空隙中從容地走出了包圍圈。天亮後,敵人逐漸縮小包圍圈,妄圖將我軍一口吞下,結果沒有發現一個人影。

  他為新中國戰鬥了一生,遺憾的是沒能聽到共和國成立的隆隆禮炮聲。1946年6月新四軍第2副軍長羅炳輝因病去世。

11位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的著名軍事家(組圖)黃公略

  黃公略:“飛將軍自重霄入”畢生奮勇

  黃公略是平江起義的領導人之一。他與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被人們並稱為“朱、毛、彭、黃”。他在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和中央革命根據地歷次反“圍剿”鬥爭中,屢建奇功。毛澤東曾幾次賦詩給予高度讚揚。

  他能謀善戰,緊緊依靠湘鄂贛邊區軍民粉碎了國民黨多次進攻,直打得敵人一聽到“黃公略”3個字,就心驚肉跳。1930年他奉命擔任紅6軍軍長後,將部隊分布在贛西南的廣大地區開展游擊戰爭,使分散的游擊區連成一片,成為大塊的革命根據地。 當時毛澤東看到這種大好形勢寫下了“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的詩句。

  第二次反“圍剿”開始後,擔任主攻國民黨軍28師的由黃公略率領的紅3軍先於敵軍占領了制高點——白雲山將軍帽。待敵人進入伏擊圈後,黃公略指揮全軍從山上橫壓下來。霎時,數千顆手榴彈從天而降,槍炮齊響,殺聲震天。敵人潰不成軍。當時,黃公略率軍從天而降的英姿給在白雲山觀察戰鬥的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揮筆寫下“飛將軍自重霄入”的詩句。

  1931年9月,紅3軍軍長黃公略帶領部隊行至吉安縣東固附近的六渡坳時,突遇敵機襲擊。他立即指揮先頭部隊躲進樹林隱蔽。這時,一位參謀向他報告說7師部隊還在路上行進。黃公略一聽,倏地從隱蔽處跳了出來。警衛員急忙攔住說:“軍長,危險!不能出去!”“一個師的安全要緊!”黃公略邊說邊走。他躍上山坡,命令行進中的7師部隊隱蔽,又指揮機槍手對空射擊。就在這時,敵機俯衝下來,瘋狂地掃射。黃公略倒在了彈雨中。

11位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的著名軍事家(組圖)方志敏

  方志敏:視死如歸一代英雄浩氣長存

  血染東南半壁紅,忍將奇蹟作奇功;文山去後南朝月,又照秦淮一葉楓。

  這是葉劍英1940年在重慶讀方志敏獄中手書後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熱情歌頌了方志敏創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紅10軍的豐功偉績,高度讚揚了他堅貞不屈、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崇高品德。

  1927年夏,國民黨反共後,方志敏潛回家鄉江西弋陽縣,以“兩條半槍”起家,發動數萬農民舉行暴動,並依靠一套土戰術連續粉碎國民黨的4次圍攻,於1929年建立紅軍並逐步擴大。 這種在本鄉本土就地發動農民創建根據地和紅軍的方式被毛澤東稱為“方志敏式”。

  他從不諱言死亡。1935年1月身為閩浙贛軍區司令員的方志敏率抗日先遣隊北上作戰。為救援主力,他毅然重返絕境;兵敗懷玉山,他幾次想飲彈自盡;被俘時,他因為赤貧,令一心想發橫財的國民黨官兵大失所望,險些被手榴彈炸得粉碎。

  他身陷囹圄,舌戰說客。他在囚室中寫下《清貧》、《可愛的中國》,教育了無數後人。駐贛公署軍法處密報蔣介石:“方志敏冥頑不化,見佛滅佛。勸導者昂然而進,頹然而歸,更有為之傾倒者。獄卒爭相為之奔走。”蔣介石下令:秘密處死!

  1935年8月6日夜晚,無星無月,天氣悶熱。臨近黎明時分,空中飄起濛濛細雨。一輛全副武裝的軍車從看守所駛出,朝城北方向急馳。軍車上捆綁着方志敏。荷槍實彈的憲兵押解着他,緊張地注視着漆黑的夜空。軍車快到下沙窩時,由於路面狹窄,停了下來。憲兵將方志敏拖下車。這時,方志敏大聲高呼:“打倒賣國的國民黨!”“紅軍萬歲!”“蘇維埃萬歲!”憲兵們見狀慌忙用一條白布堵住他的嘴巴,把他推向刑場。方志敏就義時年僅36歲。

11位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的著名軍事家(組圖)劉志丹

  劉志丹:毛澤東稱他是“為黨立下大功”的人

  劉志丹犧牲後,毛澤東題詞“群眾領袖,人民英雄”。這兩句話概括了這位西北紅軍和陝甘寧邊區創建者的光輝一生。

  他在經過陝甘組織起義的屢次失敗後,決心要學習井岡山的做法,搞武裝割據。於是他四處游擊,艱苦轉戰,最終在陝甘兩省交界處南梁一帶建立了最初的根據地。面對國民黨的“圍剿”,他運用聲東擊西的奔襲戰術,連續取得3次反“圍剿”勝利,保衛了陝甘寧根據地。 萬里長征後,這個根據地為黨中央和各主力紅軍提供了寶貴的落腳點,黨中央也最終把大本營放在陝北。為此,毛澤東稱他是“為黨立下大功”的人。

  他是陝北的“活地圖”,哪一塬哪一村人家多少,窯多少,鍋多少,一清二楚。當地居民驚呼:“老劉咋比咱還知根底呢?”他是陝北群眾眼中的“活孔明”,“有事難,找志丹”成為當地廣為流傳的口頭禪;他是國民黨軍隊將領眼中的“人精”,都怕與他對陣。

  1936年4月,紅28軍軍長劉志丹與宋任窮率軍攻山西省中陽縣三交鎮。14日戰鬥打響後,劉志丹親臨前線指揮。他伏在一個棱坎後,用望遠鏡冷靜地觀察敵我火力配置,發現敵晉綏軍用一挺重機槍遏制了前進的道路。劉志丹立即吩咐作戰參謀:“讓1團團長組織突擊隊,去消滅那個機槍火力點。”1團即刻照命令去做了。劉志丹嫌棱坎前的灌木叢礙眼,就站到就近的高坡上觀察戰場形勢。突然那挺重機槍射來的子彈打中了劉志丹左胸。他昏倒後被抬下,清醒過來只說了一句要宋政委(即宋任窮)指揮部隊趕快消滅敵人,便停止了呼吸,年僅33歲。

 相關鏈接

   1989年11月29日,新華社公布了中央軍委確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3位軍事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楊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還有林彪。1994年中央軍委又確定增補黃公略、方志敏、劉志丹3人為軍事家,共計36人。其中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黃公略、方志敏、劉志丹11人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美國戰術核武器發展新趨勢
2004: 某些人對台灣問題的模糊認識
2003: 不該念歪的經:人權、精英、民主
2003: 戰爭勝利可能導致西方分裂
2002: 解決台灣問題的三個方面
2002: 首次指揮東海立體戰爭的張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