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從維和部隊遭襲新聞畫面中能看出什麼細節
送交者: 嵐少爺 2016年07月12日19:38:0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謹以此文,向在南蘇丹遇襲犧牲的兩位忠誠戰士致敬。

中國維和步兵營,兵撒數十條戰線,在南蘇丹執行任務200多天,無數次闖進生死關口,始終無一人傷亡。這曾是2016年初國內報道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事跡時自豪的成績。然而,始終牽掛着這些身在遠方的戰士們的親人們,今天收到了最不願意收到的消息。一發炮彈奪走了2名維和戰士的生命,另有5人受傷。

南蘇丹衝突雙方動用了T-72AV坦克(當初和北蘇丹的96式大戰後剩下的少數“倖存者”,看到這輛車出現令人驚訝,可見其大部分附件都已經丟失,如果要真發生戰鬥,這種吊兒郎當的坦克乘員搞不好會被92B步兵戰車包抄到後面用機關炮消滅)

南蘇丹維和步兵營是一支有着光榮傳統的部隊,他們由20集團軍楊根思生前所在部隊抽組人員組成,堪稱我軍中的精銳。

從這次前線傳回的報道看,他們在極端不利的環境下,堅守交戰紀律,嚴格執行命令。遇襲後,一邊搶救傷員,一邊撲滅火焰,一邊緊急調整防禦,命令所有依託步兵戰車的士兵下車,利用戰車和集裝箱構築簡易工事布防。處變不驚,體現了極高的戰場素質。另一邊,從鏡頭中可以看到,受傷戰士接受治療時,儘管戰士們痛得齜牙咧嘴,但沒有一個人哭喊,這體現的是我們戰士堅定的意志力。

圖中的幾位戰士傷勢可能較輕,主要受傷位置都是小腿腳踝

可以看到戰士身上一些沒有被防彈衣覆蓋的地方有一些輕傷,戰士們疼得齜牙咧嘴,但沒有一個人哭喊,這是啥?這是中國的軍魂!

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自己的軍魂,我們的戰士就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人”!有些人看了幾部美國大片就以為中了槍就要哭天搶地,然後整個部隊就要“心理崩潰”,非得要搞那一套西方的“心理治療”才能恢復——其實呢?這種孬種連美國自己的巴頓將軍都是要上皮靴踹的。

某香港媒體的軍事評論員就是這樣的人,他在文章里說,我國國防部對此次事件的表態中有“震驚”二字,一定是因為對傷亡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我們應該學習美國人,要搞心理素質——可是中國軍人沒有戰場上哭爹喊娘,屁滾尿流的習慣。非要學這一套,這是什麼毛病!

畫面中可以看到有的戰士小腿由於緊扎止血,已經有些發白,圖中還可以看到穿着古老的尼龍防破片服的柬埔寨軍醫——或許這便是患難見真情


遇襲現場,一邊搶救,商討對策,一邊也有戰士負責警戒,氣氛並不慌亂,根本沒有什麼“震驚”,有些人美國大片看多了,以為所有人都和他們一樣,聽到槍響就屁滾尿流

另一邊,我們通過遇襲車輛照片可以看到,遭到襲擊的92B式步兵戰車是停放在哨位上作為可以流動的“碉堡”使用。看看之前關於維和步兵營的報道,我們就可以知道,該部隊執行的任務非常繁雜。但由於南蘇丹前一階段局勢相對平靜,部隊主要應付的是沒有重武器的武裝分子,通過武力威懾手段大多能夠“勸服”,偶爾需要動用武力,基本也只需非致命性手段。

然而這次,我們的維和步兵營處在兩派政府軍武裝之間,他們擁有包括T-72AV主戰坦克,米-24直升機在內的重型武器。此外,還有大量裝有重機槍的皮卡。

營教導員第一時間趕到少尉,調整防禦態勢,要求利用戰車和集裝箱,重新構築臨時掩體

可以看到,哨位附近沒有戰壕,只有低矮的土牆,因此只能利用戰車和集裝箱之類的物體來掩蔽自己


儘管這些武裝分子按照我軍的標準依然不過是一群游兵散勇——可以說,如果允許我們的維和部隊使用武力,這個步兵營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將這些軍閥武裝予以消滅。當然,由於對方手中的重武器對我們明顯占優,這個過程中無疑會出現較大的傷亡。而且這樣的做法也將違背聯合國相關的作戰規則。

在上世紀90年代的波黑內戰中,北約得到聯合國授權,組織的“維和部隊”完全撕下中立的面具,直接站在穆斯林族和克羅地亞族武裝一邊,痛打賽族武裝,直到最後拋開聯合國,直接對塞爾維亞發動戰爭——這是聯合國維和歷史上黑暗的一頁,我們不可能在南蘇丹複製這樣的場景。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全文閱讀

謹以此文,向在南蘇丹遇襲犧牲的兩位忠誠戰士致敬。

中國維和步兵營,兵撒數十條戰線,在南蘇丹執行任務200多天,無數次闖進生死關口,始終無一人傷亡。這曾是2016年初國內報道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事跡時自豪的成績。然而,始終牽掛着這些身在遠方的戰士們的親人們,今天收到了最不願意收到的消息。一發炮彈奪走了2名維和戰士的生命,另有5人受傷。

南蘇丹衝突雙方動用了T-72AV坦克(當初和北蘇丹的96式大戰後剩下的少數“倖存者”,看到這輛車出現令人驚訝,可見其大部分附件都已經丟失,如果要真發生戰鬥,這種吊兒郎當的坦克乘員搞不好會被92B步兵戰車包抄到後面用機關炮消滅)

南蘇丹維和步兵營是一支有着光榮傳統的部隊,他們由20集團軍楊根思生前所在部隊抽組人員組成,堪稱我軍中的精銳。

從這次前線傳回的報道看,他們在極端不利的環境下,堅守交戰紀律,嚴格執行命令。遇襲後,一邊搶救傷員,一邊撲滅火焰,一邊緊急調整防禦,命令所有依託步兵戰車的士兵下車,利用戰車和集裝箱構築簡易工事布防。處變不驚,體現了極高的戰場素質。另一邊,從鏡頭中可以看到,受傷戰士接受治療時,儘管戰士們痛得齜牙咧嘴,但沒有一個人哭喊,這體現的是我們戰士堅定的意志力。

圖中的幾位戰士傷勢可能較輕,主要受傷位置都是小腿腳踝

可以看到戰士身上一些沒有被防彈衣覆蓋的地方有一些輕傷,戰士們疼得齜牙咧嘴,但沒有一個人哭喊,這是啥?這是中國的軍魂!

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自己的軍魂,我們的戰士就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人”!有些人看了幾部美國大片就以為中了槍就要哭天搶地,然後整個部隊就要“心理崩潰”,非得要搞那一套西方的“心理治療”才能恢復——其實呢?這種孬種連美國自己的巴頓將軍都是要上皮靴踹的。

某香港媒體的軍事評論員就是這樣的人,他在文章里說,我國國防部對此次事件的表態中有“震驚”二字,一定是因為對傷亡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我們應該學習美國人,要搞心理素質——可是中國軍人沒有戰場上哭爹喊娘,屁滾尿流的習慣。非要學這一套,這是什麼毛病!

畫面中可以看到有的戰士小腿由於緊扎止血,已經有些發白,圖中還可以看到穿着古老的尼龍防破片服的柬埔寨軍醫——或許這便是患難見真情


遇襲現場,一邊搶救,商討對策,一邊也有戰士負責警戒,氣氛並不慌亂,根本沒有什麼“震驚”,有些人美國大片看多了,以為所有人都和他們一樣,聽到槍響就屁滾尿流

另一邊,我們通過遇襲車輛照片可以看到,遭到襲擊的92B式步兵戰車是停放在哨位上作為可以流動的“碉堡”使用。看看之前關於維和步兵營的報道,我們就可以知道,該部隊執行的任務非常繁雜。但由於南蘇丹前一階段局勢相對平靜,部隊主要應付的是沒有重武器的武裝分子,通過武力威懾手段大多能夠“勸服”,偶爾需要動用武力,基本也只需非致命性手段。

然而這次,我們的維和步兵營處在兩派政府軍武裝之間,他們擁有包括T-72AV主戰坦克,米-24直升機在內的重型武器。此外,還有大量裝有重機槍的皮卡。

營教導員第一時間趕到少尉,調整防禦態勢,要求利用戰車和集裝箱,重新構築臨時掩體

可以看到,哨位附近沒有戰壕,只有低矮的土牆,因此只能利用戰車和集裝箱之類的物體來掩蔽自己


儘管這些武裝分子按照我軍的標準依然不過是一群游兵散勇——可以說,如果允許我們的維和部隊使用武力,這個步兵營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將這些軍閥武裝予以消滅。當然,由於對方手中的重武器對我們明顯占優,這個過程中無疑會出現較大的傷亡。而且這樣的做法也將違背聯合國相關的作戰規則。

在上世紀90年代的波黑內戰中,北約得到聯合國授權,組織的“維和部隊”完全撕下中立的面具,直接站在穆斯林族和克羅地亞族武裝一邊,痛打賽族武裝,直到最後拋開聯合國,直接對塞爾維亞發動戰爭——這是聯合國維和歷史上黑暗的一頁,我們不可能在南蘇丹複製這樣的場景。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全文閱讀

這種素質的軍隊,如果允許我們的維和步兵營使用武力,可能只要很短時間就能將其殲滅或解除武裝

可以看到,維和部隊基本沒有構築防禦工事,這是藍盔部隊的規定限制,將維和部隊置於非常不利的境地

圖中的話應讀為:(把武器)對着他們,顯示立場就行了。換句話來說,我們的戰士在沒有遭到攻擊前,連警告射擊也是不可以的

也正是因為我們的部隊受到聯合國中立性的束縛,因此只能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任務。

我們可以看到,朱巴營地的防禦設施完全是按照防禦沒有重武裝的小規模武裝分子步兵襲擊而設計的,幾個主要哨位都沒有修築完善的戰鬥工事,遭到對方炮兵武器攻擊時是相當危險的。

在這種情況下,讓戰士們用步兵戰車為掩體進行防禦實際上是一種可行的手段。只是沒有人會料到,這一發迫擊炮彈會打得如此“邪門”,竟然直接落在了載員艙上方只有5毫米厚的鋼板上,直接穿透裝甲落入車內爆炸。這雖然非常不幸,但在戰場上,任何不幸都可能發生,指揮員往往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限於不能構築堅固工事的規定,維和戰士們只能把自己裝備中最堅固的步兵戰車作為流動碉堡,雖然在更重型的武器面前,不能先發制人的步兵戰車也處於非常被動境地

可以看到,衝突雙方有四管高射機槍、火箭筒、迫擊炮、坦克甚至武裝直升機,這些武器中任何一種都可能對步兵站車內的士兵造成傷害

維和步兵營的92B步兵戰車加裝了大功率空調系統(有人吃“人血饅頭”連事實都不顧了,硬要說安裝了更大空調系統的92B步兵戰車“不人性化”,“沒有空調”),但卻拆除了紅箭-73D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這讓我們在面對有主戰坦克的潛在敵人的時候,在衝突開始之前,處於完全的被動地位。


在這次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那套曾被有些媒體說成是“沒有用”,“沉重而累贅”,“悶熱又昂貴”的重型防彈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從央視新聞畫面中我們可以判斷,一發82毫米迫擊炮彈,擊中車體上部裝甲,穿入車體內,並直接落到車體左側座椅上爆炸。

可以看到,座椅下半截被炸得粉碎。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全文閱讀

維和官兵回憶當時情形,迫擊炮彈進入車體內後爆炸是非常明顯的

被迫擊炮彈打裂的92B式步兵戰車車體頂部裝甲

箭頭所指為迫擊炮彈可能的落點,圖為92B式步兵戰車模型

車內可以看到白色粉塵狀物體,那應該是車內的滅火抑爆系統啟動噴射的滅火劑。

車內右側座椅及後面存放的雜物看起來相對完好,原因是炮彈爆炸的能量和破片差不多全部都落在了車內擁擠的7名戰士身上。

可以推測,犧牲的兩位戰士可能是被炮彈直接命中。不管有沒有戴頭盔,一發從天而降的82毫米迫擊炮彈如果直接命中人體,都會對人造成巨大的動能傷害。根本就不是某些人說的,如果戴了頭盔就沒事。而且事實上,車內的戰士顯然都是戴了頭盔,否則就不可能只有2名戰士犧牲了。

從醫院裡搶救的場面來看,我們的戰士上半身基本沒有什麼傷痕,有些戰士臉上有一些細小的傷口,可能是細小彈片和車內雜物被爆炸衝擊波捲起打在臉上導致的——一發迫擊炮彈近在咫尺的爆炸,幾乎是零距離作用在7名戰士身上,如果沒有那套被某些媒體大加詬病的重型防彈衣——後果可以想象。

可以看到畫面中左下角,椅子的坐板已經被沒了

迫擊炮彈穿透路徑推測,顯然它是在落入座椅下後爆炸的,兩名戰士可能是被衝擊波掀起撞傷頭部而犧牲的,車內沒有看到明顯血跡,因為戰士們受傷的主要是腿部,可能大部分血跡會在地板上

被炸得一片狼藉的車內,可見炮手座椅也已經被氣浪掀翻


我軍赴南蘇丹維和部隊的裝甲車都加裝了空調系統,以適應當地氣候

受傷的戰士主要傷口似乎都是在腿部,這可能是因為迫擊炮彈本身就是在左側座艙座椅下方位置引爆,因此多數彈片可能是橫向射出,戰士們的小腿、踝關節處的防護相對較弱,因此被彈片擊中導致受傷數量較多。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全文閱讀

而犧牲的兩位戰士,據報道主要是頭部和胸部受傷,除了可能被炮彈直接命中,考慮到炮彈時在座椅下方爆炸,他們也可能是被爆炸衝擊波直接從座椅上掀起,在狹窄車內撞傷了頭部,導致傷重不治。炮彈直接在座椅下方爆炸,直接坐在上面的戰士卻是因頭胸受傷而犧牲,這表明防彈衣發揮了它的設計作用,但畢竟,再強大的防彈衣也不可能百分之百保護穿着者的生命,這是一個冰涼的事實。

想到在這個悲痛的時刻,卻有人拿頭盔、“震驚”來給人民軍隊抹黑,顯擺自己的“軍事知識”,順便還要說“西方軍隊”比我們如何如何優越,這簡直讓人出離憤怒!


南蘇丹維和部隊使用的長軸距版裝甲“猛士”車,該車的防護力頂多能抗擊7.62毫米普通彈

通過這次事件,如果說我們能夠吸取什麼教訓,恐怕主要就是——維和營地修建的時候應該考慮更全面;如果我們的維和陣地能夠按照野戰工事標準進行修築,或許這次的傷亡就可以避免。筆者認為,我軍一向重視野戰工事,作為精銳部隊的維和步兵營更是不可能不重視,這次維和部隊哨位沒有修築永備、半永備工事很可能是由於聯合國規章制度方面的原因。

其次,今後我國還可能承擔更多的維和任務,我們的維和部隊是不是可以考慮攜帶一些防護力更好的裝甲車輛。這次衝突中,我們可以看到14.5毫米4管高射機槍、23毫米高射炮,T-72AV坦克等重型武器,再加上迫擊炮、火箭筒等武器也毫無疑問是非常常見。92B式步兵戰車基本只能防禦輕武器子彈,迫擊炮如果直接命中也能對它造成傷害——當然這也是目前全世界輕型裝甲車輛的通病。即使是火控系統先進,裝甲防護力強的04A式步兵戰車,其頂部裝甲也是比較薄弱的,在這次維和步兵營碰到的情況當中,也可能會出現傷亡。


維和部隊,一個沉重的名字,對於戰亂地區的人民而言,他們是救星;但一些武裝分子卻把維和部隊的忍讓當做軟弱——然而,即使如此,為了履行光榮使命,這些戰士們依然恪盡職守,努力執行聯合國的相關規定——即使這些規定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這就是軍人!

在戰場上,面對步兵戰車強大的炮火,敵人的迫擊炮陣地可能還沒打幾發就被摧毀,但這次事件中,我軍出現傷亡後才按照聯合國交戰規則將那個肇事的迫擊炮陣地“驅散”。這就是維和部隊的特點——作為和平使者,卻要去阻止雙方的戰爭,還只有在最極端的環境下才可以動用武力。這也就是很多大國都不願意多派維和部隊的原因——這就是一個“憋屈”的部隊。

未來我軍或許可以考慮使用59式坦克底盤改裝步兵戰車作為維和部隊的裝甲車輛使用——但這也不可能說絕對能夠保證戰士的生命安全。


我軍未來可能還要派遣更多的維和部隊,到世界各個戰亂地點——中國不是西方霸權主義國家,我們很難像他們一樣,直接打着“維和部隊”的幌子去干涉別國內政。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護我們的維和戰士,除了為他們配備強大的防彈衣和更強的裝甲車,我們實在應該尋找一些更加根本性的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 ,連維和烈士的“人血饅頭”都要大嚼的某些媒體人,相信中國人民也都會記在心裡!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全文閱讀

謹以此文,向在南蘇丹遇襲犧牲的兩位忠誠戰士致敬。

中國維和步兵營,兵撒數十條戰線,在南蘇丹執行任務200多天,無數次闖進生死關口,始終無一人傷亡。這曾是2016年初國內報道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事跡時自豪的成績。然而,始終牽掛着這些身在遠方的戰士們的親人們,今天收到了最不願意收到的消息。一發炮彈奪走了2名維和戰士的生命,另有5人受傷。

南蘇丹衝突雙方動用了T-72AV坦克(當初和北蘇丹的96式大戰後剩下的少數“倖存者”,看到這輛車出現令人驚訝,可見其大部分附件都已經丟失,如果要真發生戰鬥,這種吊兒郎當的坦克乘員搞不好會被92B步兵戰車包抄到後面用機關炮消滅)

南蘇丹維和步兵營是一支有着光榮傳統的部隊,他們由20集團軍楊根思生前所在部隊抽組人員組成,堪稱我軍中的精銳。

從這次前線傳回的報道看,他們在極端不利的環境下,堅守交戰紀律,嚴格執行命令。遇襲後,一邊搶救傷員,一邊撲滅火焰,一邊緊急調整防禦,命令所有依託步兵戰車的士兵下車,利用戰車和集裝箱構築簡易工事布防。處變不驚,體現了極高的戰場素質。另一邊,從鏡頭中可以看到,受傷戰士接受治療時,儘管戰士們痛得齜牙咧嘴,但沒有一個人哭喊,這體現的是我們戰士堅定的意志力。

圖中的幾位戰士傷勢可能較輕,主要受傷位置都是小腿腳踝

可以看到戰士身上一些沒有被防彈衣覆蓋的地方有一些輕傷,戰士們疼得齜牙咧嘴,但沒有一個人哭喊,這是啥?這是中國的軍魂!

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自己的軍魂,我們的戰士就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人”!有些人看了幾部美國大片就以為中了槍就要哭天搶地,然後整個部隊就要“心理崩潰”,非得要搞那一套西方的“心理治療”才能恢復——其實呢?這種孬種連美國自己的巴頓將軍都是要上皮靴踹的。

某香港媒體的軍事評論員就是這樣的人,他在文章里說,我國國防部對此次事件的表態中有“震驚”二字,一定是因為對傷亡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我們應該學習美國人,要搞心理素質——可是中國軍人沒有戰場上哭爹喊娘,屁滾尿流的習慣。非要學這一套,這是什麼毛病!

畫面中可以看到有的戰士小腿由於緊扎止血,已經有些發白,圖中還可以看到穿着古老的尼龍防破片服的柬埔寨軍醫——或許這便是患難見真情


遇襲現場,一邊搶救,商討對策,一邊也有戰士負責警戒,氣氛並不慌亂,根本沒有什麼“震驚”,有些人美國大片看多了,以為所有人都和他們一樣,聽到槍響就屁滾尿流

另一邊,我們通過遇襲車輛照片可以看到,遭到襲擊的92B式步兵戰車是停放在哨位上作為可以流動的“碉堡”使用。看看之前關於維和步兵營的報道,我們就可以知道,該部隊執行的任務非常繁雜。但由於南蘇丹前一階段局勢相對平靜,部隊主要應付的是沒有重武器的武裝分子,通過武力威懾手段大多能夠“勸服”,偶爾需要動用武力,基本也只需非致命性手段。

然而這次,我們的維和步兵營處在兩派政府軍武裝之間,他們擁有包括T-72AV主戰坦克,米-24直升機在內的重型武器。此外,還有大量裝有重機槍的皮卡。

營教導員第一時間趕到少尉,調整防禦態勢,要求利用戰車和集裝箱,重新構築臨時掩體

可以看到,哨位附近沒有戰壕,只有低矮的土牆,因此只能利用戰車和集裝箱之類的物體來掩蔽自己

儘管這些武裝分子按照我軍的標準依然不過是一群游兵散勇——可以說,如果允許我們的維和部隊使用武力,這個步兵營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將這些軍閥武裝予以消滅。當然,由於對方手中的重武器對我們明顯占優,這個過程中無疑會出現較大的傷亡。而且這樣的做法也將違背聯合國相關的作戰規則。

在上世紀90年代的波黑內戰中,北約得到聯合國授權,組織的“維和部隊”完全撕下中立的面具,直接站在穆斯林族和克羅地亞族武裝一邊,痛打賽族武裝,直到最後拋開聯合國,直接對塞爾維亞發動戰爭——這是聯合國維和歷史上黑暗的一頁,我們不可能在南蘇丹複製這樣的場景。

這種素質的軍隊,如果允許我們的維和步兵營使用武力,可能只要很短時間就能將其殲滅或解除武裝

可以看到,維和部隊基本沒有構築防禦工事,這是藍盔部隊的規定限制,將維和部隊置於非常不利的境地

圖中的話應讀為:(把武器)對着他們,顯示立場就行了。換句話來說,我們的戰士在沒有遭到攻擊前,連警告射擊也是不可以的

也正是因為我們的部隊受到聯合國中立性的束縛,因此只能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任務。

我們可以看到,朱巴營地的防禦設施完全是按照防禦沒有重武裝的小規模武裝分子步兵襲擊而設計的,幾個主要哨位都沒有修築完善的戰鬥工事,遭到對方炮兵武器攻擊時是相當危險的。

在這種情況下,讓戰士們用步兵戰車為掩體進行防禦實際上是一種可行的手段。只是沒有人會料到,這一發迫擊炮彈會打得如此“邪門”,竟然直接落在了載員艙上方只有5毫米厚的鋼板上,直接穿透裝甲落入車內爆炸。這雖然非常不幸,但在戰場上,任何不幸都可能發生,指揮員往往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限於不能構築堅固工事的規定,維和戰士們只能把自己裝備中最堅固的步兵戰車作為流動碉堡,雖然在更重型的武器面前,不能先發制人的步兵戰車也處於非常被動境地

可以看到,衝突雙方有四管高射機槍、火箭筒、迫擊炮、坦克甚至武裝直升機,這些武器中任何一種都可能對步兵站車內的士兵造成傷害

維和步兵營的92B步兵戰車加裝了大功率空調系統(有人吃“人血饅頭”連事實都不顧了,硬要說安裝了更大空調系統的92B步兵戰車“不人性化”,“沒有空調”),但卻拆除了紅箭-73D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這讓我們在面對有主戰坦克的潛在敵人的時候,在衝突開始之前,處於完全的被動地位。

在這次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那套曾被有些媒體說成是“沒有用”,“沉重而累贅”,“悶熱又昂貴”的重型防彈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從央視新聞畫面中我們可以判斷,一發82毫米迫擊炮彈,擊中車體上部裝甲,穿入車體內,並直接落到車體左側座椅上爆炸。

可以看到,座椅下半截被炸得粉碎。

維和官兵回憶當時情形,迫擊炮彈進入車體內後爆炸是非常明顯的

被迫擊炮彈打裂的92B式步兵戰車車體頂部裝甲

箭頭所指為迫擊炮彈可能的落點,圖為92B式步兵戰車模型

車內可以看到白色粉塵狀物體,那應該是車內的滅火抑爆系統啟動噴射的滅火劑。

車內右側座椅及後面存放的雜物看起來相對完好,原因是炮彈爆炸的能量和破片差不多全部都落在了車內擁擠的7名戰士身上。

可以推測,犧牲的兩位戰士可能是被炮彈直接命中。不管有沒有戴頭盔,一發從天而降的82毫米迫擊炮彈如果直接命中人體,都會對人造成巨大的動能傷害。根本就不是某些人說的,如果戴了頭盔就沒事。而且事實上,車內的戰士顯然都是戴了頭盔,否則就不可能只有2名戰士犧牲了。

從醫院裡搶救的場面來看,我們的戰士上半身基本沒有什麼傷痕,有些戰士臉上有一些細小的傷口,可能是細小彈片和車內雜物被爆炸衝擊波捲起打在臉上導致的——一發迫擊炮彈近在咫尺的爆炸,幾乎是零距離作用在7名戰士身上,如果沒有那套被某些媒體大加詬病的重型防彈衣——後果可以想象。

可以看到畫面中左下角,椅子的坐板已經被沒了

迫擊炮彈穿透路徑推測,顯然它是在落入座椅下後爆炸的,兩名戰士可能是被衝擊波掀起撞傷頭部而犧牲的,車內沒有看到明顯血跡,因為戰士們受傷的主要是腿部,可能大部分血跡會在地板上

被炸得一片狼藉的車內,可見炮手座椅也已經被氣浪掀翻

我軍赴南蘇丹維和部隊的裝甲車都加裝了空調系統,以適應當地氣候

受傷的戰士主要傷口似乎都是在腿部,這可能是因為迫擊炮彈本身就是在左側座艙座椅下方位置引爆,因此多數彈片可能是橫向射出,戰士們的小腿、踝關節處的防護相對較弱,因此被彈片擊中導致受傷數量較多。

而犧牲的兩位戰士,據報道主要是頭部和胸部受傷,除了可能被炮彈直接命中,考慮到炮彈時在座椅下方爆炸,他們也可能是被爆炸衝擊波直接從座椅上掀起,在狹窄車內撞傷了頭部,導致傷重不治。炮彈直接在座椅下方爆炸,直接坐在上面的戰士卻是因頭胸受傷而犧牲,這表明防彈衣發揮了它的設計作用,但畢竟,再強大的防彈衣也不可能百分之百保護穿着者的生命,這是一個冰涼的事實。

想到在這個悲痛的時刻,卻有人拿頭盔、“震驚”來給人民軍隊抹黑,顯擺自己的“軍事知識”,順便還要說“西方軍隊”比我們如何如何優越,這簡直讓人出離憤怒!


南蘇丹維和部隊使用的長軸距版裝甲“猛士”車,該車的防護力頂多能抗擊7.62毫米普通彈

通過這次事件,如果說我們能夠吸取什麼教訓,恐怕主要就是——維和營地修建的時候應該考慮更全面;如果我們的維和陣地能夠按照野戰工事標準進行修築,或許這次的傷亡就可以避免。筆者認為,我軍一向重視野戰工事,作為精銳部隊的維和步兵營更是不可能不重視,這次維和部隊哨位沒有修築永備、半永備工事很可能是由於聯合國規章制度方面的原因。

其次,今後我國還可能承擔更多的維和任務,我們的維和部隊是不是可以考慮攜帶一些防護力更好的裝甲車輛。這次衝突中,我們可以看到14.5毫米4管高射機槍、23毫米高射炮,T-72AV坦克等重型武器,再加上迫擊炮、火箭筒等武器也毫無疑問是非常常見。92B式步兵戰車基本只能防禦輕武器子彈,迫擊炮如果直接命中也能對它造成傷害——當然這也是目前全世界輕型裝甲車輛的通病。即使是火控系統先進,裝甲防護力強的04A式步兵戰車,其頂部裝甲也是比較薄弱的,在這次維和步兵營碰到的情況當中,也可能會出現傷亡。


維和部隊,一個沉重的名字,對於戰亂地區的人民而言,他們是救星;但一些武裝分子卻把維和部隊的忍讓當做軟弱——然而,即使如此,為了履行光榮使命,這些戰士們依然恪盡職守,努力執行聯合國的相關規定——即使這些規定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這就是軍人!

在戰場上,面對步兵戰車強大的炮火,敵人的迫擊炮陣地可能還沒打幾發就被摧毀,但這次事件中,我軍出現傷亡後才按照聯合國交戰規則將那個肇事的迫擊炮陣地“驅散”。這就是維和部隊的特點——作為和平使者,卻要去阻止雙方的戰爭,還只有在最極端的環境下才可以動用武力。這也就是很多大國都不願意多派維和部隊的原因——這就是一個“憋屈”的部隊。

未來我軍或許可以考慮使用59式坦克底盤改裝步兵戰車作為維和部隊的裝甲車輛使用——但這也不可能說絕對能夠保證戰士的生命安全。


我軍未來可能還要派遣更多的維和部隊,到世界各個戰亂地點——中國不是西方霸權主義國家,我們很難像他們一樣,直接打着“維和部隊”的幌子去干涉別國內政。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護我們的維和戰士,除了為他們配備強大的防彈衣和更強的裝甲車,我們實在應該尋找一些更加根本性的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 ,連維和烈士的“人血饅頭”都要大嚼的某些媒體人,相信中國人民也都會記在心裡!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從毛澤東的曲折道路看領袖的意志品質
2015: 安倍回應參加中國抗戰閱兵:既受邀就不
2014: 世界十大護衛艦排名:中國海軍多艘戰艦
2014: 馬凱碩: 侵占伊拉克給美國的三個教訓
2013: 分析認為中國軍力同法國持平,但有爭議
2013: 巴基斯坦殲-7墜毀場面慘烈,飛行員跳傘
2012: 看看投票結果
2012: 黔之驢
2011: 陳炳德將軍的一席話,真讓國人感到丟臉
2011: 我空軍完全有能力生擒窺視中國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