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首台3米直徑航天固體發動機點火成功 破外國壟斷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6年08月03日21:01:5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2日天下午14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研製的直徑3米大型固體火箭助推發動機取得地面熱試車成功。這是國內迄今為止直徑最大、工作時間最長、動力最強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它的試車成功,標誌着我國掌握了大型固體火箭助推發動機的關鍵技術。

一直以來,固體火箭發動機以結構簡單、研製周期短和推力大等獨有的優勢,在大國重器的製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我們國家的運載火箭目前還主要以液體動力為主,以固體燃料作為動力的發動機規模還相對較小,但進步很快。從國際上來看,目前美國、歐洲、印度、日本都在大力發展大推力固體發動機作為飛行器的助推器。特別是美、歐、印都研製成功了直徑3米以上的大推力分段式固體發動機,而且都已經試飛成功。

在固體發動機研製領域,直徑能否達到3米是一個分水嶺。此前,我國最大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直徑只有2米,因此體積相對比較小,推力也就相對較小。從2014年開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組織研究團隊,着手開發直徑3米、推力達150噸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剛才,我們在監控室里親眼目睹了這台大推力發動機的試車成功,也見證了我國固體火箭發動機在設計製造技術上實現了一個里程碑式的跨越。我國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大型固體發動機俱樂部中的一員。

此前,大型固體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製造的關鍵技術一直被牢牢掌握在外國人手中,因此,在這台直徑3米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研製過程中,航天科技四院的研究團隊費了不少腦筋。

該型號發動機總設計師王健儒,1978年出生的他還不到40歲,卻已在固體火箭發動機領域打磨了十多個年頭,是我國固體運載動力技術的領軍人物之一。2014年起,他帶領不到20人的研究團隊,開始向製造出“直徑3米固體發動機”的目標努力。由於經驗上的空白,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

王健儒介紹說:“之前的固體發動機基本上都是圍繞2米直徑以內規模的設計製造,這次直接提到3米直徑,跨的台階還是比較大的。比如殼體的焊接,因為直徑大了以後整個焊縫就非常長,要確保焊縫百分之百質量可靠,沒有任何缺陷,這樣的要求在工藝過程中怎麼去保證,難度是非常大的。燃燒室的一些分段對接、絕熱技術,難度也非常大。研製過程中,由於‘大’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加工廠裡邊前前後後花了很大的精力,通過縮比實驗去探索,最終能保證一次性成功還是非常不容易的。”

今天,我國首台直徑3米固體火箭發動機終於取得地面熱試車成功。王健儒說,這僅僅是這個大傢伙正式問世前的“中考”,接下來,還有一次“高考”等待着它。

王健儒說:“從本身的研製流程上來講,固體發動機主要有兩個大的節點。一是考核技術方案正確性的一次實驗,就是一般定義為發動機首台地面熱試車考核。重點考核設計方案的正確性、合理性,以及所用材料、工藝的性能能不能達到設計要求。第二個節點是隨着產品進一步成熟,研製工作進一步深入,就到飛行考核,重點考核的是整個發動機飛行的性能,包括環境適應性,比如高溫、低溫等飛行條件下的工作性能怎麼樣。主要是這兩大節點。相當於固體發動機從沒有到最後,產品的成熟要過兩個大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習近平大起底 - 問題出自常萬全,根子
2015: 日稱亞投行進程曾現多項重大變數 中國
2014: 外媒:中國新航母5年內服役 正猛造新
2014: 美加強關島駐軍核攻擊能力。
2013: 哈哈。施諾扥將溫跳體系計算機里的後門
2013: 薄熙來家北京的兩處房產曝光,一棟就值
2012: 瓦良格的龍骨關鍵處被烏克蘭船廠鑽了三
2012: 中共的尷尬 日軍為何沒有轟炸延安?(
2011: 常敗將軍李先念的中原突圍真相:5萬人
2011: 中共威逼色誘志願軍戰俘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