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士兵談伊戰:“我將永遠活在內疚中”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6月14日11:50:3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美軍士兵談伊戰感受:“我將永遠活在內疚中”
2005-06-13 19:51:57 點擊:1089
2005年06月13日11時00分 來源:新華網 參編


  墨西哥《進程》周刊6月1日一期報道:美軍士兵書信中描述的伊戰慘景和他們永遠的內疚。全文如下:

  原文提要 在官方宣布伊拉克主要戰鬥結束兩年之後,和平看起來仍很遙遠。在伊拉克,暴力就如同家常便飯,對伊拉克人來說是這樣,對占領軍來說也是如此。華盛頓為戰爭找理由的各種說辭早已讓人厭煩,一種沮喪的情緒正在出現,美軍士兵寫給家人的信件或電子郵件證明了這種頹廢情緒的存在。

  美國總統布什宣布在伊拉克取得“軍事勝利”兩年後,駐紮在這個國家的美國士兵開始對他們總司令的“民主”意圖產生動搖和懷疑。

  美國空軍羅納爾多·R·福格爾曼將軍於2004年年底在從巴格達寫給家人的一封信中說:“我希望交戰雙方死亡人數能降到最低,同時降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CNN)的影響力,因為它正在把這場戰爭的恐怖帶回我們的家鄉。在這場戰爭中,我們言不由衷,聲稱自己是為美國的價值觀而戰。”

  美國駐伊拉克士兵和軍官寫給家人和朋友的書信和電子郵件反映了他們對華盛頓“自由理想”的不滿,以及軍人和遭受暴力摧殘的伊拉克平民每天在伊拉克受到的痛苦煎熬。

  一年多以來,安德魯·卡羅爾一直在收集駐伊美軍的書信和郵件,他把這些信收集在自己的書作中――――《在戰線的後面》出版。該書目前在美國大獲成功。

  2003年4月20日,美國入侵伊拉克後的第一個月,美軍一名上尉給自己家鄉新澤西的伯德神父寫了一封信。上尉在信中表示,自己已變成了一台殺人機器。

  “我從來沒感覺到如此憤怒,我從沒想過自己身上會存在這種暴怒。我從未在行動中感到過快樂,也沒有後悔。我們面對的伊拉克準軍事人員躲藏在平民中。我身上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我要永遠清洗自己的雙手。我的行為是正確的,我必須去做,但我很難理解它。我會永遠活在內疚中。這封信與其說是問候,不如說是懺悔,也許這正是我需要做的”,上尉在信中這樣寫道。

  自從2003年3月對伊拉克的入侵開始後,已有1600多名美國士兵死亡。此外,非政府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至今伊拉克平民死亡的人數已達數萬。

  這是因為暴力、準軍事行動和不時的游擊戰已經成了伊拉克日常生活的家常便飯。

  海軍陸戰隊情報行動第一團少校戴維·貝隆在2003年4月13日從巴格達寫給父母的信中說:“每天我們都收到很多關於士兵拿槍威脅平民的報告,數目多得我都記不清了。士兵威脅這些平民如果他們膽敢逃離城市,或者繼續把房子作為襲擊我們的戰壕的話,就會被打死。更可怕的是那些講述外國士兵如何瞄準屋頂,把那些試圖逃離火海的婦女和兒童作為槍靶子殺死的報告。聽起來很可怕,但這卻是真的,這場戰爭里沒有任何僥倖,只有恐怖。”

  從卡羅爾收集的信件中還可以看到美國士兵因為無法理解伊拉克人民對他們的仇恨而產生的挫敗情緒。貝隆在信中說:“我們建造一座學校或診所,伊拉克人就去搗毀它。他們不願子女在我們或者美國機構附近接受醫療服務和教育。8個月來我們目睹了士兵如何被謀殺,他們死在隱蔽在牆壁或管道後面的膽怯的偷襲者手中。”

  貝隆還在信中表達了他收到來自華盛頓的命令時心中的恐懼,命令要求他和同伴摧毀需要面對的一切,它無視伊拉克人民的生命,只是以“消滅恐怖主義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的論點來闡釋行動的合法性。

  美國士兵在他們的信中對暴力、仇恨以及美軍內部政治和宗教信仰的分裂都做了真實的描述。

  一位士兵給母親寫信說:“我們經常在河裡發現從費盧傑漂來的無頭屍。至今我們都無法控制局勢。我不知道被砍頭的有多少人。這種事情在費盧傑每天都發生。”另一名士兵在給女朋友的信中說:“很不幸,自從我們到來後局勢就一直惡化。面對這樣一個敵人,沒有人相信有人能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

  卡羅爾在他的書中寫道:“一無所有的伊拉克無辜平民與交戰雙方都沒有任何關係,他們保持着中立,但卻沒有任何安全保障。很多平民就是被伊拉克人自己設置的用來對付美軍和聯軍的炸彈炸死的,還有些人則被外國軍隊誤當成暴亂和恐怖分子殺死。”

  卡羅爾也收集了被布什“民主十字軍東征”欺騙的伊拉克平民的信件。例如,一名叫莎瑪的伊拉克婦女,她在寫給在開羅的姨媽的電子郵件中講述了自己家人半夜被搜捕盜竊犯的美軍亂槍打死的事實。

  卡羅爾說:“隨着對抗的加劇,許多美國士兵對伊拉克平民的哀求越來越不同情。”而在戰爭之初,士兵們還在信中對伊拉克兒童遭受的不幸深表悲哀。

  美軍士兵加里這樣描述去年年底發生在巴格達郊區美軍軍事基地附近的一次爆炸:“炸彈在一所學校里爆炸,很多孩子被炸死……遇難者被帶到基地,我們設法幫助他們。但情況很糟,孩子們都缺胳膊少腿的,其中一個甚至沒了半邊臉。我不想描述他們的身體形態,因為就在我看他們的臉時,有人的眼珠從眼眶裡掉了出來。我永遠也忘不了這些……”

  卡羅爾表示,一些美國士兵希望伊拉克下一代能不同於當前一代,因為他們將在一個沒有薩達姆(專題,圖庫)·侯賽因的國家中成長。但另一些人認為,恰恰因為華盛頓對伊拉克的一無所知,伊拉克人對美國的敵視將隨着時間進一步深化。

  20歲的海軍陸戰隊士兵史蒂芬·韋伯在給大學同學的信中說道:“昨天,一名不到4歲的男孩拿一根木杆當作來復槍對準了我,他想殺死我。我問自己,有一天我的兒子是否會在另外的戰場上跟他相遇。我向上帝祈禱,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孩子,千萬不要讓他上戰場,這會讓我心碎。”

  在同一封信中,韋伯敘述了一次奪去20個伊拉克人生命的爆炸,他在信中反思:“我覺得對不起家庭,他們因為我的原因生活在地獄中……當我回去時,也許朋友們都走散了,純真沒有了,世界改變了。我只希望一切都能和從前一樣。”(完)
編輯:龍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好時機就要來臨
2004: 收台須做的準備工作及相關謀略
2003: 為什麼要為毛澤東時代辯護
2003: 對日“外交革命”三思而行
2002: 韋小寶的勝利,華夏民族的悲哀
2002: 歧途上的中國人(5)帝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