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國洲際導彈攔截試驗作弊被打臉 信息都已預先設好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7年06月02日21:01:2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美國導彈防禦局在5月30日取得了一次驚人的成績——首次洲際導彈攔截試驗獲得成功。從服役到現在,路基中段反導系統(GMD)一直處於爭議漩渦,此次“驚人”成績同樣遭到了外界的質疑甚至批評。

  韓國《民族日報》6月2日刊文稱,美導彈防禦局未公開具體試驗條件或資料。但是此次試驗也和過去一樣,是在控制條件下實現的結果。因此專家們指出,在實戰環境中攔截將更加困難,成功率會更低,攔截試驗也未曾在夜間進行過。

  爭議漩渦中的GMD仍遭受質疑

  此次試驗由美國空軍、美國導彈防禦局聯合實施。試驗中,美軍從位於太平洋中部馬紹爾群島夸賈林島礁上的里根測試場發射了一枚彈道導彈靶標,位於夏威夷群島附近的海基X波段雷達發現並跟蹤靶標,將靶標數據傳到地基中段防禦系統(GMD),隨後GMD系統發射1枚地基攔截彈(GBI)成功攔截並摧毀了靶標。美軍將根據遙測和其他數據對本次試驗進行進一步評估。

  GMD系統從2004年開始部署,迄今為止,共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和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部署了36枚地基攔截彈(GBI),根據美國國防部2016年發布的2017財年國防預算申請,到2017年底,美軍將繼續部署8枚地基攔截彈,使攔截彈的數量增加到44枚。

  名為GBI的地基攔截彈是GMD系統的核心,彈長16.8米,直徑1.27米,重量達22.5噸,有效射程6000公里,射高可達2000公里。除了用於攔截洲際導彈,它還具備反衛星能力。由於作戰能力強大,GBI在美國擁有不少的擁躉,認為它是美國的保護傘。

  與美國大多數武器定型之後交付部隊不同,GMD系統採用了“邊試驗、邊部署”的路線,目的是讓美國儘快擁有洲際導彈防禦能力。然而,自1999年以來,在18次攔截試驗中僅取得9次成功,成功率50%,2013年和2014年還出現了連續失敗。

  這樣的表現讓GMD系統一直飽受質疑。美國《洛杉磯時報》2016年曾刊文稱,五角大樓的作戰試驗與論證局已記錄了GMD系統的嚴重缺陷,其他政府機構和獨立專家也持類似觀點。國會無黨派調查機構政府問責局在2016年2月出台的一份報告中指出,GMD系統在測試中的表現一直“不足以證實它是一種實用的導彈防禦系統”。

  “由於一些系統和關鍵設備未充分檢驗便投入部署,導致GMD系統部署之後的不良後果接連發生。”北京航天情報與信息研究所戰略信息諮詢中心主任吳勤6月1日向澎湃新聞表示,“50%的成功率還是在試驗中取得的,作戰環境無法與實戰相比,這是因為實戰條件下,作戰環境更加複雜。因此,GMD遭受外界質疑也不足為奇。”

  具體到這次試驗,一些專家也提出了質疑。此次試驗能否針對“未來的”朝鮮洲際彈道導彈提供防禦力量尚存疑問。《民族日報》援引“憂慮科學家組合”所屬物理學家勞拉·格列高(音)的博客文章表示,此次試驗是以船舶航海注意警報為根據,針對射程5800公里導彈進行的攔截試驗。射程5500公里以上的導彈才被歸類為洲際彈道導彈,此次是針對射程最短的洲際彈道導彈而進行的攔截試驗。朝鮮如果研發射往美國本土西部的洲際彈道導彈,其射程將達1萬公里左右,下落速度也會更快,此次試驗難以看作是防禦朝鮮洲際彈道導彈之策。

  更為尖銳的評論甚至指出,GMD系統的測試簡直就是在“作弊”——在試驗前就知道靶彈何時從何地發射以及它們的預期速度和軌跡,而實際攻擊中這些詳細信息是絕對不可能預先知道的。

  GMD逐漸完善將打破戰略平衡

  儘管外界質疑之聲不絕於耳,美國軍方還是高度評價了此次試驗。導彈防禦局局長詹姆斯·敘林在聲明中評價此次攔截測試對美國本土防禦具有重要意義,是美發展“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的“重要里程碑”。

  吳勤認為,美國軍方的興奮是可以理解的。“從工程角度來看,在速度極快的情況下(每秒10公里),從遠距離(幾千公里)擊中高速飛行的彈頭是非常難的,這次試驗是美國乃至人類歷史上的首次洲際導彈攔截試驗。”吳勤認為,對於美國來說,試驗成功的軍事意義還是非常大的,一方面驗證了美國GMD(陸基中段反導系統)的洲際導彈攔截能力,GMD的未來發展前景更加明朗;另一方面可為美國在戰略武器競爭中提供更大的優勢。

  GMD多次試驗失敗的“罪魁禍首”是“不爭氣”GBI攔截彈,其中,GBI攜帶的EKV(大氣層外殺傷器)問題最大。“EKV本身是一個能夠自主作戰的高速飛行器,由紅外導引頭、制導裝置、姿軌控推進系統等組成,是攔截目標的最後一環。”吳勤介紹說。

  第一批部署的GBI採用代號為CE-1的大氣層外殺傷器,由於可靠性不高,後來美國開始研製CE-1的改進型,代號為CE-2。CE-2大氣層外殺傷器配備了新的數據處理器,紅外導引頭也進行了改進,作戰性能有所提高。目前,攜帶CE-2大氣層外殺傷器的GBI數量已經達到10枚。

  吳勤告訴澎湃新聞,美國一直在改進CE系列大氣層外殺傷器,這次攔截洲際導彈試驗的GBI就採用CE-2 Block1大氣層外殺傷器,它又是CE-2的改進型,可靠性和作戰能力又有了一些提高。

  在上周發布的2018財年預算申請中,美國導彈防禦局申請預算為8.281億美元,其中4.655億美元用於升級殺傷器,包括升級重新設計殺傷器(RKV)和改善飛行過程中的通信性能等。2018財年,美國導彈防禦局還將進行FTG-11試驗,主要試驗GBI攔截齊射導彈的能力。

  除了對CE系列殺傷器進行升級,美國還在研製作戰能力更強的“多目標殺傷器”。美國導彈防禦局曾向外界透露,1枚GBI攔截彈可以攜帶6個“多目標殺傷器”,而每個殺傷器都擁有獨立的傳感器和矢量推力系統,具備多目標攔截能力。今年4月13日,美國導彈防禦局宣布將在近期投入1.12億美元研製“多目標殺傷器”,雷聲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此正展開競爭,預計2020年完成開發階段的工作,2030年投入使用。

  顯然,美國軍方很早就意識到了GMD系統成熟度不夠的軟肋,正通過漸進式策略對GMD系統進行升級,成熟度越來越高。隨着成熟度的提高,美國正在考慮增加攔截彈的部署數量,擴建格里利堡發射陣地或是新建東海岸發射場,將部署規模增加到100枚以上。

  在吳勤看來,經過多次改進和試驗,GMD系統在未來幾年內具備更加可靠的初始作戰能力,可以用於應對一些技術比較老舊的洲際導彈。而“多目標殺傷器”可用於對付多彈頭和突防裝置的洲際導彈。因此,對於中國、俄羅斯而言,GMD系統成功進行攔截洲際導彈試驗值得警惕,其逐步完善將打破戰略平衡,國家安全利益遭受損害。

  在5月31日進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美國成功攔截了1枚模擬洲際彈道導彈目標。中方是否認為這與中方有關”,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希望有關各方在反導問題上慎重行事,以免給全球和地區安全與穩定帶來不利影響。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奧巴馬訪越令我國戰略勢態趨於嚴峻
2016: 中俄油約,俄越軍售和南沙危局的關係驚
2015: 我軍罕見公開飛豹空射導彈畫面(圖)
2015: 南京軍區精銳北上挑戰專業藍軍(圖)
2014: 越南總理:一旦中越衝突爆發 將會切斷
2014: 隨便找幾處《孫子兵法》謬誤,駁倒我獎
2013: 我海軍在大造特造新戰艦
2013: 張召忠:中國在南海大勝菲律賓
2012: 也談崑崙關戰役
2012: 南海漁民:外國在南海不知道開了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