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印對峙我們學到什麼:中國威懾力還有漏洞需要補上
送交者: 三把刀 2017年08月29日23:14:2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兩國兵不血刃結束危機,是亞洲的勝利。

  印度軍隊28日撤回到中印邊界的印方一側,印方29日宣布,莫迪總理將赴中國廈門參加金磚國家峰會,中印都做出願意讓洞朗對峙危機儘快翻篇兒的姿態。

  然而兩國輿論中卻都有一些人繼續沉浸在持續了70多天的對立氣氛中,一時難以走出來。這也難怪,這場對峙極大破壞了中印社會的相互感受,修復正常的互視需要時間。

  印度一些媒體宣揚印方“勝利了”,有的媒體“揭秘”在印度人看來可以證明是印方占了上風的“內幕”,搞得很熱鬧。而中方則表現出輿論上的集體克制,顯得頗為照顧撤出軍隊的印度一方的感受,避免刺激它。

  實際上,印度把軍隊撤回到邊界的己方一側,是28日發生的最大事實。印方這樣做等於承認了中國對洞朗地區的主權和控制權,中方也表示要繼續在洞朗地區巡邏駐守,這些是最清晰可見的部分。其他的都很模糊,誰願意怎麼解釋都能找到空間。印度輿論現在使勁朝着證明印方“贏了”的角度解釋,中方並未理睬,這是一種樂見印方能撤退得“有面子”的姿態。

  客觀說,印度民族主義是亞洲最洶湧的之一,莫迪政府最終下決心撤軍,還是挺不容易的。儘管有中國的強大壓力在,但這也是印方理性占上風的結果,因此對印度撤軍,中方大概不應在後面吹口哨,報之以“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肯定,要比相加以嘲弄的語言更與中國的大國風範相稱。

  環球時報應該是洞朗對峙期間最猛烈抨擊印度的中國媒體了,但是此時我們不想與印度媒體論這場對峙結局的輸贏,我們想大大方方地說一句:中印兩國能夠兵不血刃地結束洞朗危機,這是亞洲的勝利。

  一些國人或許覺得危機就這樣過去了,不夠解氣,解放軍應該把越界的印軍好好揍一頓。相信印度人也有他們的遺憾,比如在結束對峙時,中方不僅繼續強調我方對洞朗地區的主權和控制權,而且沒做印方希望的任何公開承諾。

  但這可能就是亞洲大陸的某種成熟,想想看,美國和日本戰略界多希望看到中印走向長期敵對,彼此消耗,而那種局面似乎就要成形了。但它在最後時刻就像“煮熟的鴨子飛了”。

  當然了,釘子拔出來了,但是卻留下一個洞。這起事件顯示,印度會做一些按照國際關係邏輯不應發生的冒險,對照G20國家水平的行為規範難以解釋。今後中國與印度打交道,必須防範這一點,兩國要在加深了解、減少誤判上下功夫,避免新的嚴重危機發生。

  中國的威懾力有漏洞,需要補上。威懾力是阻止嚴重挑釁發生的外圍防線,中國的綜合實力已經很強,但是我們使用這些實力捍衛自己利益的決心卻不是一些域外力量自動確認的,而需要我們在危機中再證明。這會增加中國維護國家安全的成本,因此強化威懾力應是我們今後的國之大計之一。

  最後我們要說,世界錯綜複雜,誰都難以駕馭各種不確定性。美朝對峙,美國的戰略主動性受到挑戰,就是一例。中國已經進入全球地緣政治的旋渦,我們需要不懼各種考驗,在面對種種複雜局面時首先保持內部的強大凝聚力,既經得起高強度對抗,也承受得起“耗”的競賽,還能高度靈活,不自縛手腳。那樣的話,中國的強大才會是“全天候”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美國軍事科技到底有多強?中國有什麼,
2016: 《血壯山河》之3063 台兒莊真相 44
2015: 蘇聯的成敗興亡都是中國的營養
2015: 雖然蔣介石畏戰懼戰,但抗日的主要力量
2014: 日媒稱日本將從印度買稀土 日印協調是
2014: 菲媒:中國赤瓜礁建人工島 重型設備
2013: 打擊敘利亞:美國人再次顯擺武力
2013: 外交部司長:拒絕菲仲裁要求是“依法辦
2012: 韓戰最後一戰:金城戰役真相--志願軍遭
2012: 大陸武力攻台攻略揭秘:五大方案令呆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