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核武器的戰略思想:要有但不要多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8月23日16:11:1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中國核武器的戰略思想:要有但不要多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

中美初期研製費用:幾十億元人民幣比幾百億美元全國一盤棋把總體劣勢變為個體優勢中國核武器的研製速度是驚人的。

比如,22年前的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這樣,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到氫彈實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3個月(1945年 7月到1952年4月);蘇聯用了4年(1949年8月到1953年8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1952年10月到1957年5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1960年2月至1968年8月),而中國只用了2年8個月;1966年10月27日中國首次進行了導彈與原子彈結合飛行的空中核爆炸試驗。從第一次核彈爆炸試驗到製成小型化導彈核武器,美國用了13年,蘇聯用了6年,而中國只用了2年。但這畢竟是30多年前的事,如果沒有美國在今年3月發表的“考克斯報告”,如果沒有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今年5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如果沒有“全國創新大會”的即將召開,如果不是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50華誕,並希望以更強大的綜合國力成為21世紀穩定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那麼這件事的確可能已經事過境遷。

然而,這麼多的大事件發生在一年之內,此時此刻再重溫往事就有着更新的意義了。回首往事,的確讓人感慨萬分,一個科學技術和工業技術當時都比較落後,一個只有幾台連現在的“286”都不如的計算機的發展中國家,在核武器這個國防尖端技術領域,卻能比科技先進和工業發達的國家更快的向前跨越發展,確實令人不可思議。許多國家和同行專家驚嘆這是新中國創造的奇蹟。但也有不同的國家和一些人,從一開始就抱着迥然不同的態度和心理,先是對中國核技術的發展千方百計地加以貶低,而後又無中生有地誣衊中國是偷了他們的東西。其實,這種典型的無賴行為在世界歷史上並不少見,根本不值得理。但同時,我們確有必要問一下我們自己:核武器研製為什麼那樣成功?我認為,關鍵在於我們堅持了自主創新。環境迫使我們創新新中國剛剛成立,中國就受到了西方反華勢力的戰爭威脅,毛澤東同志提出中國也要發展核武器是理所當然的,而且從一開始就確定了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始終把立足點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礎上。

這在起步階段並不突出,50年代,在鈾礦勘探、基礎研究和工業建設方面我們確曾得到過蘇聯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的指導和幫助。後來風雲突變,1960年以後就完全依靠自己了。在四面封鎖的情況下,別人的路我們不知道怎麼走的,也不能像他們那樣走,因為他們有錢,有很好的工業基礎。以美國為例,據美國布魯斯研究所跟蹤研究表明,從1942年到1996年美國為了研究和發展核武器,總計進行了1000多次核試驗,投入資金5.5萬多億美元。中國沒有這種財力,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這樣做。

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中國核戰略是:“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嚇嚇人,壯壯膽,但不要多。”還特別強調“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多搞經濟建設”,由此擠出了錢來搞核武器。這個戰略當時完全與眾不同,它表明中國發展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為了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為了保衛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不是為了同超級大國進行核軍備競賽。

歷史證明,這個創新的戰略思想是非常英明和十分正確的。“百家爭鳴”激發創新思維自主創新不僅表現在戰略思想上,而且還反應在技術實施上。就以核試驗為例。研製核武器離不開核試驗,因為對核爆過程中產生的高溫高壓條件,迄今人類還不能完全的在實驗室中模擬。為了認識核爆過程的主要環節,取得核武器設計前必須的數據,只有通過實踐,世界各個核武器國家都是這樣做的。可是每次核試驗都需要相當的經費,我們研製核武器的經費極其有限,要遵守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只能從兩方面想辦法,一是儘量減少試驗次數,二是儘量提高試驗效果,這就是周恩來同志提出的“一次試驗,多方收效”。此中關鍵是要精心選定試驗目標和技術途徑。為了得到這些,從試驗任務下達開始,組織者就實行百家爭鳴,對研製過程中的各種技術問題,誰都可以提意見。這就充分調動了我們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的思維。

於是,什麼樣的見解都提出來了。組織者再根據各種剖析對象的特徵,進行物理分析和技術分解,反覆進行論證對比,儘量做到技術決策科學化;然後組織力量,逐個研究各主要環節的物理問題和技術關鍵,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模擬實驗,深入分析規律,確定哪些是非靠核試驗不可的東西,再進一步研究怎樣以最少次的核試驗取得本階段最希望得到的規律性的認識。除了實現主要目的之外,爭取在多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為下一次發展奠定基礎。這樣,每次核試驗的目的和要求都非常明確,實施結果成功率很高,即大多數試驗都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同世界上其他核國家相比,中國的每一次核試驗,幾乎都有創新內容,正因為這樣,核試驗次數才能最少,而效費比卻最高。創新系統工程中國發展核武器堅持自主創新還表現在組織協作上。

核武器研製是一項複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是與多學科、多專業聯繫的理論、試驗、設計。

中國核武器一覽:根據美國核科學家協會報告,五角大樓報告,CIA報告編寫

美國國防部製作的中國核武器分布圖

洲際彈道導彈:

中國大約有120枚四種型號的洲際彈道導彈:DF-3A,DF-4,DF-5A,DF-21A。每枚導彈攜帶一顆彈頭。

另外,DF-3A中程洲際彈道導彈正在逐步退役。

DF-4是山洞儲藏,在發射架上發射的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

DF-5A是液體洲際彈道導彈。五角大樓估計DF-5A不超過25枚。DF-5到DF-5A的升級到2005年完成。

DF-21A是兩級固體中程洲際彈道導彈,將代替DF-3A。

近年來中國發展了路基C31。C31是機動固體燃料三級小型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DF-31),射程8,000公里,誤差在300-600米。路基 DF-31可以覆蓋阿拉斯加和夏威夷。2000年中國進行了三次DF-31試驗,同時進行的還有“假彈頭”試驗。預計在2004年到2005年服役。

中國同時還在發展DF-31A,射程為12,000公里,計劃在2006年到2010年服役,將替代DF-5A。CIA估計中國正在進行DF-31A的試驗。DF-31A相對DF-5A來說距離短並且栽量減少,比DF-5A更容易防禦。

中國擁有“多彈頭”(MRV)技術已經有二十年,包括“多彈頭獨立打擊運載工具”(MIRV)系統。CIA估計中國不需要多少年就可以把DF-5當量的分彈頭裝備在DF-31運載工具上。CIA還估計中國在發展機動分彈頭洲際彈道導彈(ICBM)和潛艇發射分彈頭洲際彈道導彈(SLMB)時“將會遇到重大技術困難,而且開支巨大。”CIA同時還估計中國大多數洲際彈道導彈到2015年將實現機動化。

台灣國防部長指出DF-15和DF-11可能攜帶了核彈頭,但這個估計被美國情報機構所否認。

中國核潛艇(SSBN):

中國海軍目前有六艘“夏”級核潛艇。“夏”在葫蘆島製造,基地為青島,1981年服役。第二艘“夏”級潛艇目前下落不明,估計是在1985年的事故中毀壞了。在進行了四年之久的外殼改裝後,“夏”級潛艇仍然不能全面使用,而且從未出過遠海。五角大樓和CIA估計“夏”級潛艇將服役到2010年,並且已經在2003年裝備了“巨浪I型”中程洲際彈道導彈(SLBM)。

“夏”級核潛艇攜帶12枚單彈頭“巨浪I”中程洲際彈道導彈,距離為1,700公里。“巨浪I”最初是在“海灣”級常規潛艇上進行了試驗,1985年在“夏”級潛艇上發射試驗失敗,第一次成功在“夏”級潛艇的發射試驗是1988年9月。

“夏”級核潛艇的導彈系統到目前為止還未能全部使用,五角大樓和CIA判斷裝備在“夏”級核潛艇上的導彈系統是用作試驗的目的。

SSBN094將攜帶16枚“巨浪II” 洲際彈道導彈,射程估計在8,000公里。有分析說“巨浪II”是分彈頭洲際彈道導彈,但CIA的估計否認這一說法。如果是分彈頭洲際彈道導彈,那麼“巨浪II”的射程將大大降低。

轟炸機:

中國目前有100到120架H—6中程轟炸機。

H-6總共在9個核武器實驗場進行過實彈演習,包括一枚4MEGA噸的核彈(1976年)。共有十架H-6被改裝成空中加油機(包括IL-76改裝型)。

中國在更新換代轟炸機上花費了很長時間,SU-30在性能和載重上都和H-6相近。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得到了80架雙座殲轟SU-30MKK。2003年,中俄簽定了一項更新和購買SU-30MK2和SU-30MK3的協定。

儘管H-6作為戰略轟炸機的能力有限,但是可能在中國的巡航導彈系統上發揮作用。中國海軍使用H-6攜帶C-601(C-608)反艦巡航導彈已經有十多年,到目前為止有至少30架H-6被改裝攜帶4枚YJ-63對地巡航導彈。目前五角大樓和CIA還沒有正式中國擁有攜帶核彈頭的巡航導彈。

戰術核武器:

中國戰術核武器的使用只是在1982年的軍事演習中有過跡象。也許中國長期堅持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限制了戰術核武器的發展和使用。但是最近的五角大樓報告中分析說:“儘管北京強調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證據顯示北京正在考慮針對美國的戰區戰術核武器的戰略。”

核彈頭統計:

五角大樓和美國情報機構判斷中國的核力量將在今後大大增長。2001年12月CIA預測到2005年“中國將部署75到100枚針對美國的核彈頭。”五角大樓最近的報告預測中國針對美國本土的“將從2005年的30枚增加到2010年的60枚。”

過去對中國核彈頭的估計出入很大。六十年代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估計到1973年中國將擁有435枚洲際彈道導彈。1984年國防部情報局估計中國到本1989將擁有592顆核彈頭,到1994年將擁有818枚。以上統計的出入率在50%到100%。

到八十年代末期,中國擁有將近400顆核彈頭。儘管中國到2015年針對美國的核彈頭將增加數倍,但其他的數量將保持現有的狀態。

由於以下幾個原因,很難做到精確的判斷:中國是否會部署數量和DF-5(20枚)一樣的DF-31A呢?中國是否發展了小而輕的核彈頭呢?中國是否將發展部署分彈頭洲際彈道導彈呢?中國針對美國的導彈防禦計劃將採取怎樣的步驟?

(以下資料均來自互聯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台灣軍方意欲何為
2004: 如何才能避免兩岸“兵戎相見”?
2003: 中國歷史上缺少的4位偉人
2003: 振興東北,關鍵在幹部
2002: 世人仇美探源
2002: “義和團”帽子滿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