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智庫從六大方面對比中美空軍:中國目標是戰則必勝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8年12月02日22:41:2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5.jpg

       蘭德公司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諮詢機構之一,於1948年由美國空間建立。最近,該機構推出名為《戰勝,而不只是競爭—中國在軍事空天方面對美鬥爭的目標與要求》(Defeat, Not Merely Compete: China’s View of Its Military Aerospace Goals and Requirements in Rel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的報告,指出中國不僅在軍事空天方面學習和追趕美國,還通過高新技術彎道超車,目標是戰則必勝。

  美國空軍不僅包括陸基空中力量,還包括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和軍事航天力量,對應於中國的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但又不完全對應。中國空軍包括空降兵,這在美國屬於美國陸軍。火箭軍不僅包括洲際導彈,也包括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後兩者在《中導協議》(簡稱INF)之前也屬於美國陸軍。戰支則不僅運作中國的軍用衛星,還負責網絡戰、信息戰,如果說前一點與美國空軍為主空間司令部相當的話,後一點就不同了,美國把網絡戰、信息戰能力分散在三軍中,只在戰區聯合司令部層面整合。蘭德報告涵蓋中國空軍、火箭軍和戰支。

  “最大美粉”學的到底像不像?

  中國在二戰前就建立了初步的空中力量,但真正建立空軍是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由於歷史條件限制,中國空軍的使命長期局限於防空掩護。從90年代開始,中國空軍開始強調“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空軍的作用從陸軍的掩護兵力轉向獨立的戰略戰役方向,形成戰略空軍的理念。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外國先進經驗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

  中國空軍的第一個老師是蘇聯,蘇聯空軍條令和組織的影響至今還存在。但美國空軍是戰後世界上最強大的,技術最先進,使用經驗最多,作用也最大。中國空軍向美國空軍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越來越“美國化”,這也是自然的,必要的。中國從來不排斥吸收外國先進經驗,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學習外國先進科技和管理的過程。

010.jpg

  不過蘭德報告也正確地指出:中國空軍並不是盲目地學習美國空軍,全盤照搬,而是結合具體國情,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取捨。蘭德報告分六方面評估中國空軍與美國空軍的相似度:

  一、空優戰鬥機

  蘭德報告認為,新一代中國戰鬥機從設計要求到具體性能都在高逼真度效法美國,具體例子是殲-20和殲-31,分別與F-22和F-35相對應。作為從防空起家的中國空軍,空優戰鬥機放在第一重點並不意外,但使用的類比有點不當。殲-20與F-22類比是可以的,但殲-31與F-35的定位就不同,前者是空優為主,後者是空地為主,導致完全不同的設計,只是貌似而已。蘭德也會犯“以貌取人”的錯誤。但說到中國空軍在空優戰鬥機方面向美國空軍看齊,這還是不錯的。

  二、C2ISR

  C2ISR的全稱是Command,Control,Intelligence,Surveillence,Reconnaissance,意為指揮-控制-情報-監視-偵察,一般包括預警機、偵察機、巡邏機、電子情報飛機、戰場監視飛機等。美國空軍高度重視情報-指揮-打擊鏈,有的放矢,而不是簡單粗暴,這在火力經常過剩而情報永遠不足的現在尤其重要。在這一點上,中國也在向美國看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不僅在預警機上狠下功夫,還在大型、遠程、長航時無人機方面急起直追。缺乏大型平台曾經限制了中國預警機的發展,但隨着主動電掃雷達和小型化、網絡化的發展,這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較小但聯網的平台來彌補,這也符合戰場生存力的要求。

  三、空中加油

  中國空軍在這方面正在努力向美國空軍看齊,最顯著的跡象就是所有新一代主要中國軍機都有空中加油能力。蘭德報告在這一點上大方向正確。中國受制於缺乏大型平台,對發展空中加油長期有心無力。但剛剛列裝的運-20已經有加油型現身於閻良試飛中心,充分顯示了中國對加油機的重視和未來的起點。加油機使得作戰飛機可以超量帶彈但減油起飛,然後通過空中加油以恢復航程。加油機不僅增加作戰飛機的航程,還增加留空時間。在遠離基地的情況下,在戰區具有兩倍的留空時間可以相當於有多於兩倍數量的戰鬥機可供投入戰鬥。對於存在就是勝利的准戰爭狀態而言,增加目標空域的留空時間更加重要。這一點從美國空軍近幾十年的作戰使用中充分體現出來,中國空軍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四、訓練和演習

  蘭德報告認為,中國空軍正在兩方面在取得進展,但離美國空軍還有差距。一是聯合作戰,二是無預案演習。長期以來,中國的空軍和陸海軍分屬不同指揮體系,戰役級聯合作戰演習尚且需要臨時搭建聯合指揮部,戰術級聯合作戰更是無從談起。軍改的“軍種主建、戰區主戰”正在從體制上突出聯合作戰,空海軍主官也進入了軍委最高層,但在基層部隊級的訓練中,還需要加強聯合作戰的思維和技能。在實戰演習方面,無預案演習正在成為常態,但在難度(各種氣象、晝夜、遠程、海上)、逼真度(空中、防空、電磁對抗)和鼓勵飛行員自主靈活決斷方面還可以繼續改進。

  五、轟炸機和戰略戰役打擊

  在轟炸機方面,中國空軍與美國空軍沒有多少相似度,戰役戰略打擊更主要地依靠各種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而不是美國空軍那樣,主要依靠轟炸機。不過在利用轟炸機顯示存在和傳遞政治信息方面,中國空軍似乎有模仿美國的跡象,各種日本列島海峽的穿越飛行和台灣繞島飛行就是例證。在這方面,蘭德報告並沒有錯,但可能錯失了一點:中國空軍並非不重視轟炸機,只是尚且沒有合適的重轟炸機,現有最先進的轟-6K也只能算加強版的中程轟炸機。各種跡象表明,轟-20並不只是傳說,這將極大到改變中國空軍,也肯定要激發西方對中國空中力量的重新認識和評價。

  六、空中火力支援

  蘭德報告認為,這方面中國與美國基本上沒有相似之處,中國空軍根本不重視空中火力支援。這可能是誤解。中國空軍是重視空中火力支援的,還在殲-6時代,就克服困難,自主研製了強-5。在軍隊為國民經濟建設讓路的最困難的80年代,還研製了殲轟-7。但由於國力和技術限制,中國陸軍已經“習慣於”在缺乏空中火力支援的條件下作戰,並富有創意地發展了遠程炮兵和火箭炮,作為主要的戰術和戰役火力。

  但這不等於中國空軍缺席了。在最新的空軍宣傳圖片中,空優為主的殲-20和空地兼優的殲-16、殲-10C三機編隊,充分展示了中國空軍真正向攻防兼備轉型的現狀和決心。其實美國空軍作為飛行炮兵為連排級作戰提供戰術火力也是二戰後的事情。中國空軍或許不會這麼極端,但空中戰爭的勝利最終體現在地上,這個道理還是明白的。中國空軍的空中火力支援能力將與陸軍遠程打擊能力相結合,形成全新的和比單純依賴空中火力支援更加高效的戰場火力支援體系。

  創新是中國對美國最大的“威脅”

  蘭德報告認為,向美國空軍學習是中國空軍戰鬥力迅速提高的一大源泉。但如果說中國空軍正在努力擺脫蘇聯影響而轉向“美國化”,這可以算是某種程度的仿效美國,那在封鎖中誕生和發展的二炮就指出中國空天實力的第二個源泉:創新。火箭軍和戰支是二炮在今天的傳承。

  二炮是作為中國的戰略反擊力量誕生的,但從90年代開始,二炮就轉向核常兼備,在空海軍受到技術、裝備和經驗限制的情況下,擔當部分在傳統上由空海軍承擔的任務。這首先體現在300公里以上射程的常規彈頭彈道導彈,現在已經擴展到2500公里以上,這是中國的首創。中國大量裝備和部署的戰役級常規彈頭彈道導彈精度高,威力大,反應快,難以攔截,而且彈藥種類和射程齊全,與巡航導彈相在一起,使得美國優勢的常規軍力面臨如重裝騎士對戰弓弩手一樣的尷尬決面。

007.jpg

  中國也創造性地把彈道導彈用於反艦攻擊,射程1500公里的東風-21D在根本上改變了美國航母在第一島鏈以內的運作方式,射程2500公里的東風-26進一步擴大了反介入/拒止半徑。中國還建立了配套而且有效的空天ISR體系,形成了世界上獨有的反艦彈道導彈打擊體系。如果說東風系列還是戰略性、前沿性的,最近的珠海航展則展現了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技術已經高度成熟,並在向戰術級延申。

  中國在高超音速方面的領先進一步體現了中國在軍事科技方面的創新能力。事實上,具有高度機動性的反艦彈道導彈就可看作高超音速武器的初級形式。這是空天科技的新邊疆,在可預見的將來缺乏有效的攔截手段,而在使用上具有比彈道導彈更大的靈活性和精確性。與中國已經高度成熟並且系列完整的彈道導彈技術相結合,中國正在形成全新的高超音速精確打擊能力。有理由相信,與戰役戰術彈道導彈、艦載反艦彈道導彈相結合的高超音速武器將開創戰爭的新時代。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打造由航母、先進戰鬥機、遠程防空導彈為核心的常規戰鬥力。中國這樣以導彈為中心的創新的遠程打擊體系與先進的常規戰鬥力相結合,非對稱與對稱相結合,既着眼於長遠,又儘快形成威懾力和戰鬥力。這是比單純依靠創新和彎道超車或者單純依靠追趕更穩定、更平衡、更銳利的發展戰略,在根本上打亂了西太平洋的常規軍力對比。在大國競爭的設定下,威懾力有時比戰鬥力更加重要。

  此外,中國在量子通信、量子雷達、有人-無人航空反潛等方面也展現了出乎美國意料的創新能力。中國的國防規劃、財政支持和軍工科研體系也比美國更加高效、敏捷、持之以恆、首尾一致,使得中國軍工從理念到產品的流程大大快於美國,巨無霸的製造業基礎則確保了低成本。總裝和軍兵種裝備部的組建,更是完成了中國軍工從“先解決有無問題”的技術引導向“謀打贏”的需求引導的轉型。

  除了軍事技術,中國在軍隊組織上也在創新。二炮是受蘇聯戰略火箭軍的影響而組建的,但今天的火箭軍整合了從戰略到戰役戰術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力量,作戰範圍和性質已經極大超過了蘇聯戰略火箭軍。而且俄羅斯已經撤編戰略火箭軍,洲際導彈像美國空軍一樣劃歸空天軍。至於美國,美國空軍負責洲際導彈,美國陸軍負責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如果美國退出INF並重新組建的話)。

  中國火箭軍的模式是獨特的,也比美國模式更加合理有效。洲際導彈部隊在美國空軍內部屬於異類,在飛行員當道的空軍內部晉升渠道狹窄。前幾年的透露報告稱,這是導致洲際導彈部隊士氣低落、紀律鬆懈和戰備率低下的部分原因。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在美國陸軍的待遇也沒有好多少,所以當年因為INF而撤編時並沒有痛心疾首。

  另一方面,中國經驗表明,彈道導彈的支援保障結構與野戰陸軍很不相同,配屬陸軍在理論上更加容易與地面作戰整合為一體,實際上成為集團軍不可承受之重,最後還是交還給火箭軍了。在聯合作戰的框架下,火箭軍對陸軍的火力支援與空軍沒有本質差別,交給火箭軍集中管理和使用更加合理。這對反艦彈道導彈也是一樣。

  戰支是另一個創新。美國三軍分別組建網絡戰、信息戰部隊,在戰區聯合司令部層面整合成完整的戰鬥力,這不可避免地導致重複建設,而且人為製造配屬上的麻煩。中國的集中模式不僅避免浪費,也便於集中使用。這或許可以與二戰初期對坦克的不同理念相類比:與德國模式的集中使用相比,法國模式的分散配屬最後被證明是失敗的模式。

  使得蘭德報告印象深刻的是:中國走學習與創新並舉的道路,既不盲目學習美國,更是在引進或者效法受阻的時候勇於創新。既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學習的地方,又不被優勢對手嚇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一切為了打贏,即使在劣勢時也從不放棄打贏的信心。

  蘭德報告也反映了美國對中國學習的矛盾心態:一方面為中國在某些方面仿效美國而沾沾自喜,另一方面又害怕中國學得太好了,變成厲害的對手。更擔心的還是中國的創新,使得自以為穩坐山顛的美國突然面臨完全陌生的威脅環境,儘管這威脅不是中國帶到美國的,而是美國沒事找事老要踩中國門檻自找的。

  蘭德報告指出,美國習慣性地低估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實際發展速度(包括軍事現代化)一再超出美國專家最樂觀的估計。更糟糕的是,美國優勢似乎震懾不了中國,反而成為激勵中國的動力。周邊其他國家(印度、日本、俄羅斯、越南)對中國的戰略思維沒有影響,從90年代開始,中國就在一心一意謀求在可能的衝突中打贏美國。蘭德報告似乎暗示:美國認為中國的謀打贏是非分之想。但在銀河號、台海導彈危機、98炸館之後,中國有什麼理由不謀求在未來衝突中打贏美國呢?好在中國似乎對全球性的遠征作戰不感興趣,基本態勢還是防禦性的。

  應該說,這個蘭德報告的真正乾貨並不很多,但正確地認識到中國軍事現代化(和更加廣義的中國崛起)並不是單純學習外國先進經驗的結果,自主創新一直是動力之一,而且地位越來越重要。中國不僅着眼於威懾,而且在紮實地向戰則必勝的方向努力。打贏而不僅僅是嚇阻,這才是中國的目標。考慮到蘭德對美國政府和軍方高層的影響,這是難能可貴的忠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應該把氣候變暖的“科學家”都扒光衣服
2016: 川普與蔡英文通電對中國是福還是禍?
2015: 台灣院士陳永發:國軍並未抗戰,共軍才
2015: 朝鮮戰爭中真實的土耳其旅,被志願軍譽
2014: 為什麼林沖就武藝高強,張召忠就狗屎不
2014: 俄羅斯之聲:朝鮮的人口悖論
2013: 周永康傳遭中紀委拘捕
2013: 台防長透露:大陸戰機3次近距離攔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