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習近平強勢講話預示着未來美中關係更為艱難(圖)
送交者: 中國海軍 2018年12月20日10:01:4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習近平強勢講話預示着未來美中關係更為艱難(圖)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人立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2018年12月10日)

  儘管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沒有展示任何讓步和妥協,相反卻更加強硬。彭博通訊社的報導說,習近平2018年底的強勢講話預示美中貿易關係將更加緊張。分析人士則指出,美中對抗性競爭已經是大勢所趨,未來美中關係也將更為艱難,不過,他們強調,美中關係還可控,並沒有走向“新冷戰“。

  習近平的強硬講話令投資者擔憂美中關係前路坎坷

  習近平12月18日的講話未能緩解投資者對市場准入或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反而加重外界對美中貿易戰或將加劇的預期。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告訴美國之音,自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阿根廷的G20峰會會晤後,外界一直期待習近平可以利用這次機會提出一些新的經濟政策改革方向,從而緩解投資者對中國的擔憂,但是習近平的講話令人失望。

  馬格努斯說:“簡而言之,這次講話沒有提到許多人關注的市場化、創新以及政策變化等議題。取而代之的是非常強硬且具挑釁性的主張,即共產黨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在經濟和全國的領導地位。”

  習近平在講話中除了強調黨的絕對領導地位之外,他還表示,沒有人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

  他說: “在中國這樣一個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改革發展,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

  他還說:“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習近平的這一強硬表態令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在美中經貿結構性改革談判中,習近平政府未必願意交出一份令美中雙方都願意接受的協議。

  彭博通訊社的報道說,那些認為在特朗普的壓力下習近平會有所退卻的人不得不重新想一想。

  華盛頓智庫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星期二(12月18日)舉行了一場題為“美中2018年回顧:新冷戰?”的研討會。主持會議的前星空傳媒英國新聞頻道亞洲新聞的負責人凱蒂·斯托爾拉德-布蘭切特(Katie Stallard-Blanchette)說,習近平在講話中名義上表示推進改革,但是鑑於他在講話中128次提到“黨”,僅五次提到“市場”,令人不得不擔心美中未來一年的道路將會更加崎嶇。

  特朗普和習近平12月1日就貿易戰達成停火協議,特朗普政府希望中國提出具體行動方案,取消其不公平貿易措施、停止竊取美國知識產權、不再強制技術轉讓、取消扭曲市場的產業補貼政策及非關稅壁壘措施,以及進一步開放市場等。

  美中對抗性競爭已成定局

  在研討會上,在被問到習近平的講話將如何影響美中未來關係時,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說,美中的對抗性競爭已成定局,先於特朗普和習近平上台,在他們之後也將繼續存在,這是歷史性的結構調整。

  他說:“很難想象明年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來改變美中關係的走勢)。這裡有很多原因,不僅僅是90天的貿易戰的問題,我們2017年國家安全戰略中把中國當作長期的安全挑戰。中國也把美國當成最大的安全挑戰。……”

  戴博列舉了特朗普政府正在採取的各種措施,證明美國在嚴正以待。

  他說:“特朗普政府呼籲加強國防供應鏈的彈性,他是非常嚴肅對待這件事情的。如果他們對這個非常認真的話,這也意味着美國經濟的調整。我們已經看到了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改革法案的出台,這 已經嚇跑了很多中國的投資,對後來的投資也會更加以質疑的眼光看待。我們很有可能會看到新的出口管控條例,我們可能也會看到限制中國學生的簽證條例。……因為中國的原因,我們已經退出了中導條約。我們制定了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也在加強四國聯盟。 我們反對‘中國製造2025’,‘ 一帶一路’,我前面也提到了非洲戰略,也是從中國的角度出發的。 我們看起來也在應對中國的網絡入侵。所有這一切,都不會因為中國重新購買我們的在實施關稅前他們就購買的大豆而改變。”

  他說,美中之間的懷疑和不信任在加深。

  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Stapleton Roy)在同一場研討會上也表示,他曾經歷過美中關係最好的時光,也曾經歷過最壞的時光,他現在最大的感覺是“美中之間的對抗性競爭是真實存在的”。

  美中還沒到新冷戰地步

  不過,在討論美中是否會走向“新冷戰”時,在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參加研討的專家們都不認同以“冷戰”來定義美中關係。

  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指出,使用冷戰這個詞是完全不合適的。他說,第一,即便美中分歧尖銳,雙方進行的談判與他在冷戰時參與的美蘇談判不同。其二,美中關係確實以“對抗性競爭”為標誌,但是這是歷史上大國之間都經歷過的事情。他說,當年美蘇處於冷戰時的“相互毀滅的保證“並不能適用於美中關係。因為美中都太強大,沒有人可以承受戰爭的代價。他還說,用“冷戰”思維來討論美中關係會模糊了雙方必須合作的許多領域。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表示,美中之間“新冷戰”出現的論調早已存在,特別是目前中國認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將中國置於非常困境的時候。中國認為無法與特朗普政府通過談判獲得中國可以接受的協議。但是,她說,從務實的角度來說,中國不認為中國會贏得與美國的戰爭。因此,她說,儘管習近平表示強勢,中國會採取和解的姿態來緩解目前的緊張局勢也是可能的,因為這對中國國內的穩定和經濟增長有利。

  威爾遜中心 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戴博表示,他拒絕“冷戰”框架。他說,這種框架無法解釋清楚美中之間的關係,無法展示美中關係的複雜性和不斷的變化。在美蘇冷戰時,最大的一個特徵時前蘇聯公民與美國公民的疏離,但是現在美國民眾和中國民眾的關係並不疏離。美中不僅存在貿易關係,學生和學者之間的交流也很緊密。美中之間的合作不僅限於國家層面,在地方州省、郡縣中都有。另外,美中之間也沒有建立對抗性的集團。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中國確實面臨戰爭危險, 但不在朝鮮半
2017: 得失之間
2016: 軍官制度將進行體系重塑:建立軍銜主導
2016: 兩岸動盪和國民黨衰敗過在馬英九九
2015: 走狗的悲哀:美國再次拋棄土耳其
2015: 陷中東泥潭普京敗落開始
2014: 這輪貨幣戰爭,美國想幹啥?
2014: 兩大漢奸現身英國,組建新八國聯軍侵華
2013: 英媒揭秘中歐軍事技術貿易
2013: 就這麼樣的爛民族還想做吸屁魷?我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