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世界注視着“神六”注視着“中國追趕”的腳步
送交者: 魯寧 2005年10月12日21:59:2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昨天上午,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從神五到神六,短短2年間3位中國宇航員翱遊太空。整個世界都注視着“中國追趕”的腳步!

  “地球是人類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里”———早在1911年,現代航天技術奠基人康斯坦釘齊奧爾科夫斯基預言“人類必將掙脫地球的束縛飛向太空”。此後的很多年,這個預言激勵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去實現人類飛天的共同夢想。

  之後約半個世紀,加加林成為人類探索宇宙第一人;阿姆斯特朗代表人類首次踏上月球;列昂諾夫率先在太空行走……康斯坦丁的預言終於變為現實。

  又是約半個世紀,浩渺太空展現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的身影。儘管自加加林始,全球已有220多位宇航員親歷過飛天的感受,但絲毫遮蔽不了楊利偉等人飛天的內在價值———因為他們代表了正在艱難跋涉、力圖在21世紀實現國家復興的擁有13億人口的偉大的中華民族!

  中國快步邁入太空俱樂部,促成一個新的太空探測的平等競爭與合作時代在全球範圍內開啟。中、美、俄、歐盟、日本、印度等國家,今年以來的一系列計劃、舉措和動作,使2005年變得非常“太空”。

  載人航天,國家軍事與國防的價值追求是首要目的;載人航天,國家科技實力和能力整合、提煉、突破、應用、推廣的價值不言而喻;載人航天,為國家組織和從事重大技術工程項目攻關提供經驗積累,其系統集成、系統轉換、技術轉化為社會帶來的經濟價值和商業機會難以估量;載人航天,是重新激活和開啟13億中國人廣闊胸懷的鑰匙之一。對這樣的胸懷加以正確的引導,能為中國在更廣、更深層面融入國際主流社會提供新的動能與意識自覺,直接和間接地帶動國家的進一步改革開放;載人航天,探索源於中華民族對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責任與使命。今天的神舟六號到未來的探月之旅,正是體現“責任與使命”的標誌之一。

  今日中國的載人航天探索,不同於昔日中國“兩彈一星”的科技攻關。今日中國載人航天飛行,在國家對外開放的歷史機遇下從容進行;昔日“兩彈一星”科技攻關,在國家“閉關鎖國”的特定歷史條件下艱難推進。今日中國的載人航天探索,正如我國政府一再向世界表明的,在於致力於太空科技的開發及和平利用。而昔日中國的“兩彈一星”科技攻關,以擺脫和打破“冷戰”時期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為主要目標。

  中國是個地理、人口大國,也是一個傳統大國,亦是一個跋涉於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求復興的大國。雖說國家與民族不分大小皆對人類文明進化承擔着義務與責任,但其中的大國和“大民族”則須承載更大義務、擔當更重責任。在整個世界的現代化進程中,中國自始至終都被賦予無法推卸的重大責任。

  在近現代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中國之大與其對世界所承擔的大國責任並不匹配。在世界眼裡,中國之大只是地理、人口和傳統之“大”。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一系列經濟、社會、政治變革逐漸改變着中國的“世界形象”,究其本質,這樣的可喜變化得益於中國持續的改革開放。

  在這個語境下,提出“世界注視着‘中國追趕’的腳步”,並非只局限於諸如載人航天科技的重大突破,社會各界特別是政府還須清醒認知:“中國追趕”不能只囿於科學技術的追趕,在全球化背景下審視和把脈“中國追趕”的豐富內涵,中國所要追趕的當包括全人類的先進文化、政治法治文明、經濟秩序和社會形態……

  伴隨載人航天探索,中國人當以浩渺宇宙為我們所打開的廣闊胸懷,汲取當今世界的一切主流文明為我所用,並通過我們自己的創造才能為世界文明增添更多新的色彩———這是中國能否在本世紀實現國家復興的基本前提。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誠信還是伎倆---評陳水扁的雙十講話
2004: 中巴伊阿應馬上構成聯合反恐機制
2002: 越方公布1979年中越戰爭的損失
2002: 寫給哈日派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