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殲-10戰鬥機與F-22的決鬥
送交者: 南飛 2002年04月24日14:04:4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殲-10與F22分別是中國與美國下一代的主力戰機下個世紀初它們少不了空中的對話。孰優孰略讓我們先來看看它們的基本情況。

  殲-10戰鬥機是由成都飛機製造公司在以色列的幫助下研製的先進多用途戰鬥機。具有機動性能好,作戰半徑和載彈量大等優點。殲-10戰鬥機是以色列雄獅戰機為基礎發展而來的,所以外形和雄獅戰機非常相似,其採用遠距耦合鴨式布局,單發單座單垂尾機腹矩形進氣,鴨翼採用純三角翼,主翼是設計可能採用成都飛機公司為殲7MG/殲7Ⅳ所獨家研發的複合式三角翼。這種設計令飛機在中低空有很好的機動性。其進氣道卻呈現方形,除了可能為了隱形設計的考慮之外,也有可能是因為殲-10採用俄羅斯留里卡-土星公司的AL-31F發動機,為了適合這一種高推力發動機而改變進氣道外型。殲10採用了大量複合材料,作戰時可能還將在機體外塗BD-21吸波塗料,估計雷達反射面應小於3平方米,低於F-16C/D。其雷達可能採用被大家稱為JL-15的那一種,它的對空、對地及多目標攻擊的性能都不錯,水平應不低於AN/APG-68,應可加掛98航展上展出的大部分國產吊艙,它們的水平可與美軍的藍盾等現役的吊艙相媲美。殲10的數位化操控系統和先進的雷達使它成為新一代戰鬥機。殲10應採用了4餘度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和數字式自動駕駛儀。顯示系統則採用彩色多功能顯示器和廣角平顯相結合,用1553B數據總線將各探測器與顯示系統相交聯。它除可掛載如R-77和國產霹靂10等各種先進空對空導彈,還可配備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對地武器可能主要用國產的激光制導炸彈和普通炸彈,應該也可用研製中的遠程對地導彈。如改進軟件後,也應能使用引進的俄制空對地制導武器。

  JSF1992年開始預研,直到目前為止JSF尚未確定由那家集團中選,去年洛克西德.馬丁公司的X35和波音公司的X32均已接近完工。對比試飛將於明年開始,所以現在比較JSF只是比較美軍方對其提出的要求。實際上JSF是在一種機體前提下的三型飛機(其通用性為70-90%)分別為空軍的CTOL。海軍及海軍陸戰隊的STOVL和航母型CV。如果要將殲-10和JSF比較,至少應分為3種類型。現在網上和媒體都有不少關於戰機之間比較的文章,我比較反對單純比技術參數,空戰需要技術也需要技巧,脫離任務背景空洞地分析技術數據是片面的。

  美軍對JSF(CTOL)的要求是戰場遮斷,對高風險地區實施攻擊時以內掛或保形攜帶2XJDAM(450Kg),2XAIM-120。殲-10如果執行戰區防空任務可能會遭遇這種JSF,需要指出JSF執行此類任務時,通常有F22伴隨護航。對於殲-10來說,JSF(還有F-22)最可怕之處不是它們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而是它們的隱身性能。有人稱殲-10採用的雷達可能是以色列或俄制系統,其探測距離大於140Km(前半球)對船隊更達到320Km;配合DERBY或是R77其綜合戰力將是未來15年同級飛機中最強悍的,這樣評價過於天真武斷了。且不提殲-10會否採用國外系統,搜索距離大於140Km是RCS3平方還是5平方,發現概率是多少?俄羅斯的系統通常給的數據是前者,但是根據F22.JSF對隱身的要求看,殲-10不具備先敵發現的條件。關於F22的RCS眾說紛紜,一說迎頭為0.1平方,另一說為0.5而JSF的隱身水平與F-22相當。我們知道雷達發現飛機的距離與RCS的1/4次方成正比,殲-10的雷達如果對RCS3平方的目標發現距離為140Km的話,則對JSF.F22的發現距離小於60Km。這種情況下,即使配備了射程超過90Km的R77或PL12,也是毫無意義。相反殲-10的RCS比對手高了1個數量級,殲-10在研發後期採用了一些隱身手段,其RCS(我們講RCS通常指迎頭)估計為1-2,比SU27SMK好;殲-11的RCS在12左右。咱們不是有反隱身雷達嗎?很抱歉的告訴大家,國防科大的反隱身雷達雖然對隱身目標發現概率不錯,不過它還需要一些輔助條件才可以為殲-10提供導彈發射條件。

  或者咱們可以利用預警飛機來提供早期預警,先敵發現。原理上講不錯。隱身技術還不能對飛機全方位提供一致有效的隱形,預警飛機居高臨下確實比較容易發現JSF、F22,先敵發現有可能,但是要向殲10提供導彈發射的參數,卻有不小的困難。首先是這類數據需要寬帶傳輸技術支持,其次是殲10的火控系統和此數據鏈需要接口。我國目前的預警機技術比較落後,除自主研發外,分別借鑑了英國。俄羅斯。以色列的技術,要將這些設備軟件整合為完整的系統恐怕要化些工夫。不過這些我倒是有信心,畢竟我們的優勢就在於軟件上,比起製造能力來我們的軟件水平要高出許多了。在解決了以上問題後,殲10就能高枕無憂的先敵發現。先敵開火了嗎?回答仍是不行,R77也好、PL12也好都屬於主動雷達導引頭中距攔射空空彈,飛行初段中段由載機火控系統進行修正,飛行末段由彈載雷達制導。我們假定殲-10掛的中距空空彈主動雷達導引頭距離大於20Km,JSF可以憑藉雷達告警.推力矢量發動機和機載電子干擾設備輕鬆擺脫殲-10發射的中距空空彈,讓其脫靶。換一個角度看JSF執行高風險地區的攻擊任務,通常是在E3、E8的指揮下進攻。殲10的航向、速度、高度數量等等對JSF和護航的F22都不可能隱蔽,JSF對前來攔截的殲-10完全可以作到心中有數,況且其裝備的雷達也比殲-10要先進(F22裝備了APG77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對RCS3的探測距離達到200Km),可以在殲-10尚未發現自身的情況下先發制人。或曰殲-10裝備了全向雷達告警設備,可以覺察被敵機鎖定,區分威脅等級、方位、識別並可引導干擾設備工作;藉助隨控布局的殲10同樣也可擺脫JSF的AIM120,讓其脫靶。在裝備了矢量發動機之後,殲10逃脫的機會更大一些。但最危險的是JSF(F22)藉助先進的信息共享技術或利用前視紅外等無源探測設備在本機雷達靜默的情況下,對殲10發出突然而致命的一擊,那殲10真是無能為力了。

  在採用了超音速巡航技術之後,JSF的巡航速度約在1.3-1.5M之間,F22在1.58M可以保持半小時。美軍認為超音速巡航對空戰帶來的影響就是未來空戰戰術將變的單調乏味,雙方象直線衝刺般由前半球發動攻擊;交叉換位後開始第2次進攻(假如未被擊落的話)我得承認這一戰術確實帶有鮮明的美國特色,簡單明了依賴技術。假定殲10和JSF互相知道對方空中方位(前提是我方具備高性能預警機),在相距100Km處開始衝刺,在150秒內兩機將交錯而過;這段時間內可以構成至少2次開火機會。我想JSF的飛行員一定會力爭第一擊將殲-10擊落,不給殲-10發射近距格鬥彈的機會;即使在雷達性能相同的情況下,由於具備優良的隱身性能JSF可以先於殲10開火,然後兩機逼近,殲10發射導彈,但是為躲避JSF先射先至的AIM120,10的飛行員會做規避導彈機動動作,殲-10發射的中距空空彈在初段和中段可能失去10火控雷達系統的導引,造成脫靶,盡失先機。殲10在擺脫AIM120後進入近距格鬥區,由於做規避導彈機動勢必會損失速度或高度,處於不利地位,即使藉助世界一流的頭盔瞄準具和一流的怪蛇4、PL8、隨控布局和將來採用的矢量發動機與JSF相對抗仍會吃力。假使10採用高攻角過失速機動,JSF仍可藉助F119發動機的優秀性能做垂直機動擺脫。然後高速擺脫10的近距格鬥或逃逸或發動第2次攻擊。

  隱身技術和超音速巡航技術使得尚未經歷過超視距實戰的中國空軍面臨難題,JSF採用的低截獲概率的雷達甚至使被動告警也變的困難。所以俄羅斯研發了射程30Km的R73;法國人獨樹一幟研發了MICA,兼有近距中距的作戰能力,因為法國人認識到這兩大技術對傳統超視距空戰帶來的影響,堪稱先知先覺。不過MICA採用的是兩種導引頭,只可以說是折中之作。美軍在開創這兩大技術之後轉而研發採用雙摸導引頭的雙射程空空彈,將在2010-2015年裝備F22、JSF,該彈最小發射距離450m,最大185Km。美軍之所以不着急是因為2010年前除F22、JSF外尚無其他戰機有此能力。

  反觀殲-10如何取勝,首先要打掉敵方預警機或干擾預警機使其無法正常工作;然後在我方預警機的指揮下制定攔截航線,以高空從JSF後半球進入(JSF和F22的後半球的物理特徵要大大超過前半球),藉助信息鏈或其他被動探測設備,發動機開加力尾隨,在達到導彈射程時雷達迅速開機向JSF發射導彈。假使殲10雷達開機前JSF加速逃逸,殲-10須具備良好的水平加速性,方可跟上JSF或F22,這一段時間有限制,視殲-10裝備發動機的加力燃燒室的持續工作時間及殲-10所剩餘油量而定。可見在隱身和超音速巡航性能上的不足使殲-10在與F22的對抗中處於下風,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軍事系統在整體效能上與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個別技術水平相近的武器對抗上不可能占到上風。只有當我們的軍事系統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達到較高的水平並有機的組合起來時才可能取得對抗上的優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