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2006展望:中俄全面反擊(上)
送交者: 王者歸來88 2006年01月05日17:13:1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2006展望:中俄全面反擊(上)

此文是《面對美日進逼 中國不再低調》一文的下篇,在《面對美日進逼 中國不再低調》一文中對2005進行回顧後,本文主要對2006年的發展進行展望。

本人注意到《面對美日進逼 中國不再低調》一文被文學城《網上談兵》置頂並被作為論壇標題置於城頭,但筆者認為文學城對這篇文章的興趣恐怕是有關美日同盟加大對中國圍堵的內容,而非中國拋掉"中國威脅論"包袱的論斷。

展望2006,不妨先看看幾件對中國國際戰略關係極大的幾件事。第一件當然是中俄聯合軍演的俄羅斯篇;第二件事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第三件事是日本政壇"鷹手" 交接,後小泉時代即將到來;第四件事是美日即將啟動導彈防禦系統的在東亞的部署,而針對釣魚島的聯合演習即將展開。

一。東線反擊,中國出擊日本海

先看第一件事,中俄即將在俄羅斯舉行的軍演是中國軍演的繼續和深化,如同第一次軍演,中俄的矛頭固然是針對美國的遏制,但更具體的則是進一步明確顯示中俄為整個朝鮮半島提供安全保障的實力和決心(有關細節請看《中俄軍力覆蓋朝鮮半島,迎接韓國脫美入亞》一文)。對中國來講,通過中俄軍演還可以進一步檢閱對台一戰的軍事準備。中俄軍演針對美日同盟的意圖在第一次軍演時如果還不明確的話,那麼在新的一年裡,由於美日同盟的加強和日本全面倒向美國的步伐加快,美日同盟遏制中俄的意圖進一步明確,中俄聯手對峙美日同盟的前景已經明朗。

對中國來說,今年的中俄軍演還有另一個標誌性的意義,那就是中國海軍力量第一次高調出擊日本海。筆者認為,中國出擊日本海絕非只是藉機顯示一下力量,而是有長遠規劃,這裡需要提一下先前推薦的《中國,到日本海開發石油去!》一文。中朝簽署《中朝政府間關於海上共同開發石油的協定》後筆者沒有發表評論原因之一就是看到了這篇文章,因為這篇文章和筆者的想法完全一致,尤其是借中朝聯合開發日本海朝鮮一側的石油實現進入日本海並依此作為中國海軍力量進入日本海的依託想法,以及中國借和朝鮮的石油聯合開發增強朝鮮自身的經濟實力並促進韓國加快脫離美日同盟和加大兩韓經濟一體化的步伐的觀點和本人完全一致。

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筆者認為,單憑中國目前的海軍力量,出擊日本海的時機尚未成熟。一方面中國遠洋海軍力量有限,尤其是艦隊區域防空力量薄弱,目前在印度洋的出現及即將舉行的中俄軍演對日本海的出擊更多的只是象徵性的舉動。《聲東擊西,中國不妨主動出擊沖之鳥礁》一文中關於中國主動出擊沖之鳥礁的預測亦受制於中國防空型驅逐艦進展上的暫時不順利。對於日本海來說,中國艦隊需要穿過狹窄的朝鮮海峽,直接暴露在美日優勢海空力量之下,在中日衝突的情況下沒有任何生存的把握,中國沒有任何理由冒此風險,除非中國想引誘美日開第一槍。另外,在美日韓軍事同盟依然有效的情況下,這種冒險更沒有道理。

鑑於這種情況,在今後的一段時間裡,俄羅斯依然是中俄在日本海以及周邊海域牽制美日同盟的主角,中國對日本海的出擊更重要是通過和朝鮮的經濟聯繫加快從陸地進入日本海的步伐,這個步伐在2006年將藉助中俄聯合軍演而明顯加快。現在再回頭看2005中國琿春市和朝鮮簽定的共同開發朝鮮羅津港的協議可視為中國建立出擊日本海的陸地通道的第一步,而中朝聯合開發海上石油的協議則是繼續,這些舉動為中國海軍艦隊借中俄軍演高調出現在日本海打下了基礎。中國在日本海的策略和在印度洋先建立陸地通道,並依次為依託再尋求突破的策略是一致的。

另外,2006將是韓國脫離美日同盟的關鍵年,關於韓國"脫美入亞" 和靖國神社的關係本人在先前的多篇文章中(尤其是《中俄朝韓對陣美日同盟的新冷戰格局會不會形成?(上,下) 》)都有詳細說明。在這裡只想指出一點,那就是一旦韓國正式脫離美日軍事同盟,伴隨中國遠洋海軍力量的壯大,中國經由朝鮮海峽進入日本海的通道將被正式開啟,其長遠戰略意義極為重大。

二。西線反擊,拿烏克蘭開刀

俄烏斗"氣" 的政治性已無須多言,關於這方面的評論也已很多,筆者無意再湊熱鬧,只想結合先前《面對美日進逼 中國不再低調》一文中有關美國針對中俄要建的導彈早期預警網談談看法。

首先美國在東歐針對俄羅斯的早期預警網是以波蘭為中心,並向南北方向擴展,如果能以烏克蘭取代波蘭,則這個預警網則進一步向前推進。但政治和經濟的現實決定了烏克蘭不可能也不敢象波蘭和日本那樣全面倒向美國,因為烏克蘭經濟目前高度依賴俄羅斯,而未來嚴重依賴歐洲。這一點烏克蘭和波蘭不具可比性。波蘭經濟上雖然也依賴歐洲,但波蘭經濟早已轉型,並融入了歐洲,波蘭也已經加入了北約,歐盟和世界貿易組織,歐洲對波蘭的政治經濟手段都難以奏效,而美國又提供了大量現實好處給波蘭足以抵消歐盟對波蘭的經濟懲罰。反觀烏克蘭,加入北約,歐盟和世界貿易組織都將受制于于歐洲。

其次,歐洲絕不允許烏克蘭象波蘭那樣倒向美國。鑑于波蘭的教訓,歐洲(主要指法德為主的老歐洲)將會對烏克蘭任何倒向美國的傾向予以絞殺,這是由於美國要建立的早期預警網將置歐洲在戰略上於極大的不利境地,關於這一點《面對美日進逼 中國不再低調》一文中有詳細解釋。

烏克蘭在經濟上高度依賴俄羅斯和歐洲的狀況在尤先科當選總統後先訪莫斯科,再游歐洲,最後才踏上白宮的南草坪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是俄羅斯敢於嚴懲但又不擔心其徹底倒向美國的原因。其中歐洲的態度至關重要,歐洲固然在烏克蘭的"顏色革命" 中似乎和美國站在一邊,但在阻止烏克蘭倒向美國方面則和俄羅斯高度一致。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懲罰從短期將起到進一步制止有關國家(尤其是中亞國家)的親美勢力"顏色革命"的企圖,從長遠來說則起到影響已經受到"顏色革命"影響的國家的民意,使其意識到美國力推"顏色革命" 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利用這些國家圍堵俄羅斯,而最終的代價將遠遠超過其短期的獲利。2005中俄聯手藉助上合組織遏制"顏色革命" 的蔓延之後,2006將進一步肅清殘存的隱患。

三。在伊朗,中俄隨時提供軍事保護

辭舊迎新之際再次傳出的美國攻打伊朗的消息筆者實在沒有興趣再評論,因為要評論也只有三個字,那就是"憑什麼?" 。

伊朗核問題依然會是2006年的重頭戲,但經過小不什當選連任以來一年的合縱連橫,各方面尤其是伊朗都摸清了底細,伊朗已經成了世界所有有影響的大國戰略角逐的舞台,這種情形在歷史上並不多見,和當年美國攻打伊拉克有天壤之別,當時中俄對於阻止美國攻打伊拉克幾乎毫無辦法。伊朗對自己的特殊地位理解得也非常到位,尤其是中俄和歐洲在阻止美國軍事打擊伊朗問題上的空前一致成了伊朗對抗美國的護身符,伊朗對美國的強硬顯得比美國對伊朗的強硬更有根據。這個根據在新的一年裡將會被賦予更進一步的含義,那就是在新的一年裡,中俄對美國的反擊將進一步強化對伊朗的軍事保護,通過上合組織隨時向伊朗提供象中國對北朝鮮那樣的軍事保護的前景已經逐步清晰。

正如東方時事評論員所說,歐洲人在伊朗核問題上充分顯示了其大國外交鼻祖的高超技巧,正因為歐洲有力阻美國攻打伊朗的意志,中俄才有機會介入中東事務,同時歐洲也擺脫了美國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時對歐洲不肖一顧的邊緣角色形象,而一躍成為決定伊朗核問題走向的關鍵。美國新保守主義鄙視老歐洲的代價還要繼續付下去,尤其是在伊朗。

美國在伊拉克和伊朗核問題上的失敗當然是美國戰略上的巨大損失,但對以色列來說卻是巨大災難。由於歐洲的轉向和中俄的介入,以色列單靠美國撐腰就可以橫行中東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更糟糕的是,以色列藉助美國軍事勢力徹底打掉中東對以色列的軍事威脅的夢想換來的卻是破壞性軍事威脅升級為毀滅性軍事威脅。以色列2006年需要惡補的一顆就是要找到如何在大國的夾縫中尋求生存之道,原來的那一套已經不好用了。以色列的教訓對日本右翼勢力是很好的經驗,但日本右翼勢力會接受這個教訓嗎?至少目前日本正在背道而馳。教授日本這一課,中國是推託不掉的主講老師。

(待續)

王者歸來 2006。01。05
--------------------------------------------------------------------------------
查看原文和引文請到[王者歸來原創]主頁: http://chinaview.com.istemp.com/original_work.html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致命武器》連載 第二十四章:十粒子
2005: 余杰:讓我們一起反抗文字獄
2004: 一種廣受誤解的戰機:FC—1
2004: 開國將軍二三事(1)_短臂龍書金
2003: 釣魚島事件分析-----中美間無法避免的
2003: 中國“飛豹”FBC-1
2002: 中國近期軍事實力評析
2002: 中國缺乏成爲世界大國應具有的三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