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從美軍下代核潛艇看中美俄充滿不確定性的核潛艇競賽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20年11月08日17:50:3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充滿不確定性的核潛艇競賽

  本周,美國海軍與下一代核潛艇的建造商通用電船公司簽署了價值94.7億美元的合同以支付第一艘哥倫比亞級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全部建造成本以及第二艘該級核潛艇的預付款。按照計劃,每艘哥倫比亞級核潛艇的造價為75億美元,而美國海軍將在2020年代開始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動工建造這批12艘新潛艇,並在2027年完成首艇下水,2031年正式列裝。

今日強美今日強美

  作為一型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哥倫比亞級自然是噸位小不了也便宜不了。該型潛艇的滿載排水量超過了20000噸。哥倫比亞級計劃服役的時間要比上一代的俄亥俄級晚了50年,無論是艇上的核反應堆,還是相關的艇載設備以及自動化水平和居住能力都會有不小的改善。然而由於該型潛艇搭載的是與俄亥俄級相同的“三叉戟D5”洲際彈道導彈,且每艘該級潛艇攜帶的彈道導彈數量比前者削減了1/3,從24枚減少到16枚,因此在多數人眼裡,哥倫比亞級核潛艇又看起來有些“進步有限”。

  這其實是當代美國核潛艇所面臨的一個相當現實的尷尬問題:由於“三叉戟D5”洲際彈道導彈在性能上已經能夠比較完美的滿足美國海軍戰略核打擊的需求,加上美軍有更多需要花錢的項目,因此從1990年服役至今,美國海軍一直缺乏研製一款全新潛射洲際導彈的興趣。

  而由於“三叉戟D5”導彈巨大的射程,俄亥俄級完全可以在美國海軍嚴密保護的海域中執行戰備值班任務,美軍對於研製新潛艇替換俄亥俄級同樣缺乏興趣。哥倫比亞級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於俄亥俄級已經使用了快40年,某種程度上已經到了不得不換的時候。

要不是壽命到了,俄亥俄級的先進性能可以繼續值班要不是壽命到了,俄亥俄級的先進性能可以繼續值班

  在哥倫比亞級的研製即將走下圖紙,開始首制艇的建造之時,除了本世紀才完成4艘凱旋級建造的法國之外,世界上擁有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其他幾個國家也或多或少在進行着新一代核潛艇的相關工作。俄羅斯在這一領域進展最快,新一代的3艘955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已經全部服役,經過改進的955A型也已經開工5艘;中國在完成了6艘094型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後,也已經開始下一代型號的研製工作;英國的繼承者級也已經開始相關的整體設計工作。在這個領域裡,美英兩國的研製主要在於單純的“更新換代”,而俄羅斯和中國則各有各的發展目的。

  俄羅斯在戰略導彈核潛艇上高歌猛進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補足蘇聯時期的欠賬。由於冷戰時期蘇聯的潛射固體燃料導彈技術不夠先進,蘇聯長期依賴發射液體燃料導彈的潛艇提供戰略核威懾,而“颱風”級雖然使用固體燃料導彈,但導彈性能不甚理想,還因為尺寸過大,讓941型核潛艇尺寸過大,效費比過低。因此在冷戰結束後,當現有核潛艇逐漸老化之後,俄羅斯海軍需要研製一款使用固體燃料彈道導彈的新型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替換性能和效費比都不理想的舊式核潛艇。

俄羅斯戰略艇水平先進,但俄羅斯的潛射三級固體彈磕磕絆絆,限制了艇的發揮俄羅斯戰略艇水平先進,但俄羅斯的潛射三級固體彈磕磕絆絆,限制了艇的發揮

  中國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目的則更加複雜。由於地理原因,美俄兩國的戰略導彈核潛艇都可以在靠近對方的北極附近水域或者北大西洋海域向對方發射核導彈,彈道導彈覆蓋對方全部領土的射程也僅需8000-10000公里左右;中國核潛艇如果出於安全考慮,從南海的壁壘水域發射,由於發射點更靠南,覆蓋美國本土所需要的射程最大要超過14000公里;而若要依靠8000公里級別的導彈開展對美攻擊,則必須穿越美軍密布的島鏈,進入太平洋水域。也正因此,中國海軍戰略導彈核潛艇對潛射彈道導彈的射程要求最大,而中國在五常中在核潛艇技術上相對靠後,這種艇-彈矛盾加上現實軍事鬥爭對於戰略核威懾的需要,讓中國必須在這一領域快速迭代發展,逐步接近本國所需要的技術目標。

在戰略威懾上,我軍潛射彈水平相對先進,部分彌補了艇水平落後的桎梏在戰略威懾上,我軍潛射彈水平相對先進,部分彌補了艇水平落後的桎梏

  中國海軍現役的094型戰略導彈核潛艇一開始配備的是射程近8000公里的巨浪-2型導彈,兩者的組合解決了中國戰略核威懾力量的有無問題;在巨浪-2基礎上改進發展而來的巨浪-3導彈尺寸與巨浪-2相同,以便實現在094型上的換裝,射程則通過充分發掘導彈的潛力進一步增大;而研製中的新一代潛射彈道導彈則突破了巨浪2的尺寸規模,射程也能滿足在南海水域安全發射開展攻擊的需求,而由於導彈尺寸的緣故,自然也需要研製和裝備更新一代的戰略導彈核潛艇。

  相比中俄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對本國水下核威懾力量的改善,美國的哥倫比亞級雖然在性能上似乎沒有大的突破,但其建造數量卻是值得關注的。由於美俄幾次同步削減戰略核武器,相比俄亥俄級建造18艘,每艘搭載24枚三叉戟的規模,哥倫比亞級目前只計劃建造12艘,每艘也僅搭載16枚三叉戟,總載彈規模從原先的432枚縮減到了現在的192枚。

  然而隨着世界安全局勢的緊張,加上美俄圍繞《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的談判進展極不順利,如果未來國際局勢進一步緊張,世界範圍內的核軍備競賽再次開展,作為美國新一代水下核力量核心的哥倫比亞級是否會進一步增加建造數量,無疑是美國在核武庫規模上相當關鍵的內容。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殲20三機編隊亮相珠海航展 美媒報道都
2018: 俄媒評中國殲20參加航展:沒有俄制航發
2017: 美稱中國003航母使用頂尖科研成果 美想
2017: 美特種部隊在西非遭襲細節曝光:法軍空
2016: 當上齊王的韓信選擇劉邦還是項羽
2016: 邵雲環、許杏虎、朱穎
2015: 促成馬習會談背後的軍事因素曝光
2015: 毫不猶豫地反對兩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