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60年前“東風”起 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導彈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20年11月08日18:31:5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大約8分鐘後

  成功命中目標的消息傳來

  後來,“1059”被命名為“東風一號”

  成為我國第一枚國產地地導彈

  從這天起

  中國沒有導彈的歷史結束了

  “東風”起,中國強!

  “東風一號”導彈的發射,經歷了非常艱難曲折的過程。

  1955年10月,火箭技術專家錢學森衝破重重阻力從美國回到祖國。不久後,他起草的《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被送進中南海。

  1956年10月,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錢學森任院長。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研發尖端武器十分困難。錢學森編撰了一部基礎教材《導彈概論》,啟迪了我國第一代從事導彈和火箭研製的航天人。

  1957年12月,我國開始仿製蘇聯的P-2近程導彈,將P-2導彈在我國的仿製型號命名為“1059”。當時制定的目標是,在1959年9月前完成仿製任務,爭取在10月國慶節期間試射,向新中國成立10周年獻禮。這也是導彈代號定為“1059”的原因。

  而正當研究任務進入決戰階段時,蘇聯單方面撕毀協議。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蘇聯援華專家分批撤離回國,並帶走了全部教案和技術資料。

  面對異常困難的局面,廣大科研人員迎難而上攻堅克難。

  1960年11月5日,在酒泉發射場,“1059”導彈昂首矗立在發射陣地,蓄勢待發!

  9時02分,一聲轟鳴刺破了戈壁的寧靜,“東風一號”導彈試驗成功!

  主持發射的聶榮臻元帥高興地說:“今天,在我們祖國的大地上,發射了我們自己生產的導彈,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東風家族”,不斷壯大!

  60年來,“東風家族”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我國核威懾力量的標誌。

  1984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閱兵式上,東風-3、東風-4、東風-5威武亮相,首次揭開“東風家族”的神秘面紗。

  199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閱兵式上,東風-11、東風-15、東風-21、東風-31組成的“東風”導彈方隊壓軸出場。首次亮相的東風-31導彈震撼人心。

  200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閱兵式上,東風-31甲彈道導彈首次亮相。此外,東風-11甲、東風-15乙、東風-21丙悉數出場。

  2015年,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東風-5乙改進型、東風-16、東風-21丁東風-26首次登場。

  201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我國新型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新型戰術導彈東風-17亮相,讓世界為之震撼。

  東風-17導彈能夠全天候無依託、強突防,對中近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是新一代中近程打擊力量的利器。

  與以往我們熟悉的圓錐形彈頭有所不同,東風-17的彈頭改變了很多,還“長出”四個翅膀和尾翼,彈頭飛行軌跡靈活多變,突防能力大大增強。

  東風-41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戰略核導彈,採用了信息化發射平台,具有單車集成化程度高、發射系統功能全等優勢,特別是在突防能力、打擊能力等方面有很大提升。

  東風-41靈活機動,可以在高原、戈壁、雪地、沙漠等條件惡劣的地區行駛,甚至在常見的高速公路、籃球場都可以進行無依託發射。

  60年前,“東風”起

  60年後,“東風”強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殲20三機編隊亮相珠海航展 美媒報道都
2018: 俄媒評中國殲20參加航展:沒有俄制航發
2017: 美稱中國003航母使用頂尖科研成果 美想
2017: 美特種部隊在西非遭襲細節曝光:法軍空
2016: 當上齊王的韓信選擇劉邦還是項羽
2016: 邵雲環、許杏虎、朱穎
2015: 促成馬習會談背後的軍事因素曝光
2015: 毫不猶豫地反對兩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