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送交者: 中國海軍 2020年11月12日14:42:1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在蘭德的台海空戰數字沙盤演習中,提到了空襲中國大陸境內空軍基地的問題,但這不是簡單的直接攻擊空軍基地的問題,而是要首先摧毀戰區的防空和指揮體系。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要在台海攔截中國飛機,最有效的辦法還是首先打掉戰區內的中國空軍基地,紅色為與台海相關的基地,綠色為與南海相關的基地,部份綠色基地也可用用台海方向


過去20年來,中國在預警雷達(地基和機載)、遠程防空導彈和指揮通信體系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在90年代,中國的防空導彈主力還是老式的HQ-2,HQ是紅旗的簡稱。從那以來,中國進口了160套S-300PMU(北約代號SA-10C)、S-300PMU1和PMU2(北約代號SA-20A和B)發射系統以及相關的雷達、指揮系統,簡氏的數據更是高達240套發射系統。中國還自行研製了技術水平相當的HQ-9,射程約200公里。與此同時,中國還開始裝備射程50公里的HQ-12。新一代防空導彈可以機動發射,具有強大的抗干擾能力。HQ-9開始服役後,中國停止從俄羅斯進口更多的S-300系統。俄羅斯報道,中國與俄羅斯簽約購買6個營(每營通常有6套發射系統)的S-400(北約代號SA-21)防空導彈,射程可達400公里。即使S-400的消息確實,2017年也不大可能投入使用,但報告裡還是考慮進去。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紅旗9還在繼續改進,據說紅旗9C已經出來了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紅旗22也在“參軍”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紅旗17A則在低空補網


隨着中國戰鬥機和空軍思想的現代化,中國空軍的防空理念也開始轉向廣域防空、機動防空、攻勢防空和多軍種聯合防空。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中國防空力量(包括海航)一覽


另一方面,美國空海軍擁有完整的系統對抗能力,大量先進的戰鬥機只是一部分,美國還高度重視防空壓制(簡稱SEAD,包括電子干擾和對雷達、防空導彈的硬殺傷),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轟炸機群和突防能力。現代SEAD作戰已經超過越戰時代短兵相接的時代了,高度依賴隱身、視距外武器和電子戰支援。


美國的電子戰飛機中,EC-130H專用於通信干擾;EA-6B可用於通信干擾和雷達干擾,現由EA-18G替代;EF-111專用於雷達干擾,EF-111退役後,美國空軍依賴美國海軍提供電子戰支援。


SEAD飛機中,F-16CJ是現役的專用SEAD主力,使用AGM-88 HARM反輻射導彈,射程110公里。但HARM的射程日漸不夠用,已經不能單純依靠在防空導彈射程外發射壓制了。另外,HARM太大,裝不進F-22和F-35的機內武器艙,F-22和F-35必須在隱身的掩護下使用JDAM或者SDB之類的近程武器。


在視距外攻擊武器中,CALCM是從核彈頭改裝而來的常規彈頭空射巡航導彈,這是B-52的主要視距外攻擊武器。SLAM-ER從“魚叉”反艦導彈發展而來,可由F-15E或者B-1B掛載。JASSM和JASSM-ER則可由F-15、F-16、F-35、B-1、B-2、B-52等多種平台掛載。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美國電子戰飛機、SEAD飛機、轟炸機和視距外武器數據,蘭德沒有解釋為什麼2010-15年間B-52H會增加1架和2015-17年間B-1B會增加2架


在防空對突防的數字沙盤演習中,蘭德假定美國方面掌握中國方面所有防空陣地的精確位置,機動防空系統則在已知位置的10公里半徑之內,美國轟炸機還能從任意方向進入,而且不受航程限制;而中國方面的防空情報網能準確、及時地通報入侵美國飛機的精確位置、航向和高度,並及時傳達到防空導彈陣地。這些當然是簡化假定,但從分析大趨勢的角度來看,還是夠用了。


蘭德報告完全是基於公開信息,所以用谷歌地球的圖片標定中國雷達和導彈位置,因為缺乏歷史圖片,也無從知曉未來部署,只有假定過去和未來的部署位置都不變,然後用已知的導彈射程標定射界範圍。中國空軍在國土上保持16個4機編隊,執行不間斷防空巡邏,總共需要400架戰鬥機。為了簡化計算,蘭德把性能相似的戰鬥機歸類為三種典型戰鬥機,性能和數量如下表所示。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中國空軍防空4機編隊數和構成


蘭德收集了約2000個中國境內的目標,包括空軍基地、碼頭、煉油廠、電站、輸變電樞紐、防空導彈陣地、雷達等,但數字沙盤演習中只針對東南沿海距台北1000公里以內的823個目標。


在台海戰爭中,美國是不是直接攻擊中國本土的空軍基地一直是個大問題,但中國本土的重要軍事目標遠不止空軍基地,紅點為距台北1000公里的目標,綠色為中業島1300公里以內的目標


對於有特定地理環境、人口分布、防空網結構和空中巡邏的廣大國土模擬戰略層次的空中入侵,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蘭德在數字沙盤演習中,使用和工程結構分析中的有限元方法是類似的思路,把一個複雜的大問題分割成無數小問題,每一個小問題的解比較簡單,然後通過小問題的邊界條件把小問題的解連接起來,重構對整個大問題的解。蘭德的數字沙盤演習的計算從預警開始,根據雷達性能和入侵飛機的雷達反射特徵,把整個戰區劃分成細密的網格,在每一個網格節點上按照雷達的探測能力和目標的雷達特徵(包括前向、側向、後向)計算探測概率。對於靜態的雷達站(包括預警雷達和火控雷達),網格節點有固定的探測概率值;有機動的空中預警存在的話,網格節點上的探測概率要動態更新,防空巡邏編隊的戰鬥機雷達也同樣處理。如果入侵飛機被雷達探測到了,根據防空導彈的射程、速度和入侵飛機的特徵(雷達反射特徵、機動性、自衛電子戰能力),確定是否發生攔截。同時,防空巡邏編隊向入侵機群靠攏,根據是否有預警雷達指引和飛機本身的雷達、導彈性能,決定是否實現有效攔截。


所有防空雷達和防空導彈陣地位置都是已知的,預警機和防空巡邏編隊的位置和動向也是已知的,所以入侵飛機可以根據戰區網格上每一個節點的被攔截概率,主動選擇從出發點到目標的最優入侵和撤退路徑。護航戰鬥機與防空巡邏的交戰按照空戰處理,轟炸機飛出護航戰鬥機航程後,以防空巡邏編隊進入空空導彈射程作為轟炸機被擊落處理。電子對抗的存在使得被擊落概率減半,防空導彈和空空導彈發射後按照命中概率(假定為75%)決定是否擊落目標。然後數字沙盤演習根據累計被截殺概率決定是否被擊落,以0為不可能被擊落,100%為肯定被擊落,10%為適度風險,這也是演習中可接受風險的準則。


戰區限定在距台北1000公里以內的823個目標。數字沙盤演習最後對戰區內所有823個目標進行計算,確定在可接受風險(10%的累積被截殺概率)範圍內,有多少目標可以攻擊。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僅使用直接攻擊武器、無SEAD、適度風險,對戰區823個目標的可攻擊%


在數字沙盤演習中,入侵飛機以雷達反射面積(簡稱RCS)分類歸併。高RCS入侵飛機基本上可以理解為傳統的無隱身處理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典型RCS為1分貝/平方米。中等和低RCS就是在高RCS和極低RCS之間平均切分,但蘭德但沒有給出極低RCS的典型雷達反射面積,只是以2010年中國防空水平下具有100%突防成功率所需的雷達發射面積。顯然,使用傳統轟炸機(如B-52)和直接攻擊武器(重力炸彈加射程不超過30公里的近程滑翔武器和導彈)對中國境內目標的傳統轟炸在現在根本不可行,半隱身或者有限隱身(如F-18E、B-1B)也沒有多少效果。但高度隱身依然有顯著效果。問題是美國空軍只有20架B-2,隱身的F-22和F-35要用於台海制空作戰,對中國境內目標的攻擊在一定程度上是要靠視距外武器。值得注意的是,蘭德並沒有具體給出能達到極低RCS要求的轟炸機或者戰術飛機,B-2、F-22和F-35屬於低RCS還是極低RCS沒有說明。在後續討論中,蘭德主要以中等RCS為對象。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B-2的隱身突防能力是空襲中國最需要的,但數量太少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因此B-21成為美國空軍的重中之重,可是F-35也是重中之重,重中之重太多了,顧不過來了,還是沒錢鬧的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F-35的隱身和突防能力見仁見智,但F-16是肯定不夠給力了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F-15也只有發射SLAM-ER之類視距外打擊導彈才有生路


完全使用遠程的視距外武器的話,中等RCS飛機都有很高的成功率。在2017年情況下,使用400公里射程的JASSM的話,可攻擊率可達90%;使用1000公里射程的CALCM或者JASSM-ER的話,更是可達100%。這不奇怪,視距外武器可以大大降低入侵飛機對中國大陸的入侵深度,降低被攔截風險,增加攻擊的突然性。蘭德的數字沙盤演習的想定把目標限定在距離台北1000公里,大部分離實際上很靠近台海,使用400公里射程武器的話,90%的目標都可以在中等風險情況下攻擊;使用1000公里射程武器的話,100%的目標都可以在中等風險情況下攻擊。2010年到2017年的增加是因為JASSM-ER的投入使用。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戰區內823個中國目標的可攻擊%(中等RCS飛機,無SEAD,適度風險)


但完全使用遠程武器的假定並不合理,遠程武器的庫存是有限的,而且考慮到誤差、故障和攔截等因素,每個目標需要平均8枚導彈才能達到90%的成功率,更合理的假定是用遠程武器打擊深遠目標,其餘目標用直接攻擊武器,尤其是淺近縱深的目標。蘭德在演習中假定只用美國庫存CALCM、JASSM、JASSM-ER的一半,另外假定每個目標需要3個瞄準點,需要8枚導彈以保證90%的摧毀率,導彈本身的可靠性為90%,命中率為80%,防空火力對來襲導彈的攔截命中率為20%。演習結果如上表所示。顯然,大量採用視距外武器可以大大降低入侵飛機的風險,增加對中國目標的可打擊率。但和隱身飛機數量不足一樣,視距外武器也數量不足,否則可以全部使用視距外武器,把可打擊率提高到100%。


應該說,蘭德在演習中使用了很多簡單化的假定。新一代中國防空導彈都具有機動能力,中國在60年代反U-2作戰中,就顯示了機動防空、防空伏擊的靈活戰法。在台海戰爭中,不可能不採用要點防空和機動防空相結合的做法,這將極大地增加美國入侵飛機路徑規劃的難度和遭到防空伏擊的風險。另外,台海附近1000公里以內是作戰飛機的高密度地區,除了防空巡邏外,中國方面還有大量的攻台飛機在空中。入侵美國機群還要迴避這些飛機才能保證隱蔽、突然和突防成功,但這很難做到,尤其是空襲目標本身就是機場的話。高發的空中遭遇戰也將使實際空中入侵的局勢高度複雜化。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SEAD。採用SEAD措施可以提高突防成功率,增加對中國目標的可攻擊率。SEAD首先在電子干擾的掩護下壓制防空導彈,打開安全通道,便於其他打擊飛機攻擊更多的目標。在越南戰爭後期對北越的大轟炸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用SEAD開路,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對於中等RCS飛機來說,SEAD可以把2010年情況的可打擊率從4%提高到21%,把2017年情況從2%提高到16%。但SEAD本身要求大量保障飛機,也對中國戰鬥機和防空導彈呈上額外的目標。轟炸機護航也是一樣。另一方面,中國防空可以採用機動、突然和重點設防等反制戰術,更先進的反干擾水平也使SEAD的有效性下降。還有一個問題,對中國大陸的進攻性空中作戰也與台海空防爭奪本來已經很緊張的空軍基地資源。


蘭德倒是進一步研究了SEAD問題的。SEAD與反SEAD是現代空地交鋒的最高形式。現代防空導彈經常交叉部署、互相掩護,配屬有光電和電磁假目標,還有在附近防空巡邏的戰鬥機要考慮。SEAD方面則從多方向進入,主攻佯攻交叉行動,採用電子戰掩護和空中機動假目標。SEAD和反SEAD都要求高度靈活的戰術和精湛的技術。為了簡化問題,蘭德在演習中只考慮一對一的情況,而沒有給出全戰區SEAD作戰的影響。這當然不能代替全戰場的數字沙盤演習,但還是有指導意義的。


對於入侵美國飛機來說,防空導彈陣地位置和特徵已知,便於在最大距離上發射反輻射導彈。入侵飛機和反輻射武器的RCS決定了防空導彈陣地上的雷達何時發現目標,然後防空導彈一方有時間計算命中時間。如果有足夠時間的話,第一選擇是撤收轉移,避免受到打擊。這對於消滅防空力量來說是一個失敗,但對於SEAD所需要保障的打擊飛機安全通過來說是一個成功。蘭德在演習中,假定SEAD武器是全自主的,發射後不管;防空導彈則需要地面雷達全程制導,如果雷達被擊中或者撤收,已經在飛行中的導彈立刻失控無效。SEAD飛機高空入侵,典型高度為12200米。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紅旗9系列防空導彈


蘭德在演習中判定,如果防空導彈雷達可以在SEAD飛機發射反輻射武器之前探測到對方,防空導彈方取勝;如果SEAD飛機發射的反輻射導彈在防空導彈發射還擊之前就擊中防空導彈,SEAD方取勝;如果雙方同歸於盡,則算平手。但防空導彈撤收轉移的話,儘管雙方都生存下來,還是算SEAD方取勝,因為SEAD方使得防空導彈不能完成任務。演習中考慮SEAD飛機的雷達反射特徵和速度高度、武器射程和速度、電子干擾等因素,但不考慮自衛干擾、假目標、地面自衛防空火力和空中防禦性機動(在受到威脅後被迫脫離、轉移、再次進入)的因素。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一對一SEAD對抗中雙方典型配置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部分中國防空導彈性能數據


在一對一演習中,美國第四代SEAD飛機(典型為F-16CJ、EA-6、F-18C/D/E/F、EA-18G)使用HARM反輻射導彈;第五代SEAD飛機(F-22或者F-35)使用SDB制導炸彈。兩者射程都在110公里左右,但HARM的速度達到3馬赫,飛越全射程約需3分鐘;而SDB是滑翔炸彈,只能達到0.8馬赫,飛越全射程需要11分鐘以上,容易給防空導彈以撤收轉移的時間。美國正在展開可以由F-22和F-35機內掛載的空空-空地-反輻射三用導彈的早期預研,但還沒有產品化的工程研製計劃,離部署還很遙遠。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在防空壓制和防空導彈的對抗中,武器射程(縱軸)和雷達反射面積(橫軸)是關鍵參數。圖中綠色為美國防空壓制飛機占上風,紅色為中國防空導彈占上風,黃色是同歸於盡,藍色圓點是第四代(中國稱第三代)戰鬥機帶HARM導彈的情況,在S-300PMU1之後就基本上沒有生存力了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另一個考察思路是加入機動防空導彈的逃逸時間,紫色為防空導彈發現對方發射反輻射導彈後轉移逃逸的情況。S-300PMU2射程不足,對方武器射程更大的時候,只好逃之夭夭;S-400射程更大,在搶打和逃逸之間的選擇更多


一對一對抗演習結果用圖表顯示,縱軸為反輻射武器射程,橫軸為SEAD飛機RCS,綠色區域為SEAD取勝,紅色區域為防空導彈取勝,黃色區域為同歸於盡,藍點代表第四代SEAD飛機(典型為F-16CJ)加HARM反輻射導彈的組合,第五代SEAD(比如F-35)加SDB組合的對應位置要向左下移動。


對於老式的HQ-2,HARM可以輕而易舉取勝。但對雷達探測距離和射程大大增加的S-300PMU1就比較吃力,需要與低RCS的SEAD飛機組合才能保證成功。S-300PMU2射程沒有增加但綜合性能進一步增加,極低RCS的SEAD飛機才能確保壓制,對S-400更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極低RCS的SEAD飛機哪怕只有近程反輻射武器也有較高成功率。


蘭德在演習中,假定SEAD飛機從12200米高空入侵,理論上改用150米低空入侵可以增加SEAD飛機的生存力。低空突防利用地表曲面造成的雷達盲區壓縮對方雷達探測距離,在150米高度上,雷達探測的極限距離為50-70公里,12200米的高空則要遠得多,可達約400公里。低空突防一方面增加躲避遠程防空導彈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被近程機動防空導彈和高炮突發攔截的危險。海灣戰爭的經驗表明,在對方有密集近程機動防空導彈和高炮部署的情況下,低空突防對提高突防生存力的優點並不明顯。


更大的問題在於低空突防不一定增加SEAD的成功率。低空突防利用地表曲面造成的雷達盲區在壓縮了對方雷達探測距離的同時,也壓縮了己方的雷達預警距離和定位能力,這推遲了SEAD飛機鎖定發射的時機。在理論上,SEAD飛機可以利用已知對方雷達位置的優勢,在臨界時刻突然躍起,瞬間鎖定發射,然後迅速逃逸。這增加了生存力,但極短的瞄準窗口大大增加了目標識別和鎖定的困難,容易被假目標矇騙,或者在匆忙中沒有鎖定就盲目發射,只能依賴並不可靠的發射後鎖定來擊中目標。如果發射後鎖定靠得住的話,根本不用躍起發射,在遠距離躲在雷達死區里盲射加中繼制導,讓反輻射導彈進入被攻擊雷達視界後自行搜索鎖定就是了。實際上這種戰法效率低下,很不可靠,對付具有機動能力的防空導彈時問題更大。

蘭德在演習中,假定防空導彈需要地面雷達的全程制導,這已經不盡符合實際。主動制導防空導彈已不罕見,只要防空導彈已經發射,即使地面雷達被搶先摧毀,SEAD飛機也不易全身而退。SEAD還有一個問題:花時間。SEAD作戰有點像反潛作戰,需要耐心、仔細。這在一對一情況下已經夠複雜和富有挑戰,但對方還有空中巡邏的防空戰鬥機時,更加複雜。防空導彈和防空戰鬥機有劃區聯防,但在發現SEAD威脅時,呼叫戰鬥機增援,也能極大地干擾SEAD飛行的行動。不管怎麼說,SEAD很可能是入侵機群的先導,有必要有所準備。SEAD迫使防空導彈撤收轉移,可以事實達成確保打擊機群安全通過的任務目的;反SEAD迫使SEAD飛機放棄攻擊防空導彈,也可以事實達成迫使打擊機群放棄攻擊的任務目的。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海灣戰,聯軍空優呈現壓倒性優勢


電子干擾壓制也有效果,但在高危環境下抵近干擾有巨大風險,而且蘭德在演習中發現,面對具有優秀抗干擾能力的S-300PMU1/2時也只能把第四代加HARM的組合從必敗“升級”到同歸於盡。第五代戰鬥機擔任SEAD有隱身優勢,但由於無法在機內掛載體積太大的HARM,只能用速度較慢的SDB,大大影響效果。


冷戰結束後,美國空軍有過兩次重大SEAD作戰。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空軍及盟軍出動4236次SEAD作戰。在開戰最初幾個小時裡,發現了伊拉克125個防空導彈營的100個,一星期後,95%被消滅。但在1996年的前南戰爭中,美國空軍及盟軍出動了4538次SEAD作戰,發射了1000多枚HARM導彈,塞爾維亞的40個防空導彈發射系統裡只打掉3個,另加10台雷達。雖然美國空軍損失很少,但塞爾維亞的防空導彈威脅始終沒有消除,極大地占用了美國空軍的戰術資源,也限制了美國空軍的行動自由度。伊拉克防空導彈的陣地固定、暴露,戰術呆板,而塞爾維亞防空導彈的陣地機動、隱蔽,戰術靈活。要是伊拉克防空導彈也像伊拉克“飛毛腿”導彈一樣機動靈活,結局也會不一樣。這進一步凸顯了蘭德在演習中假定中國防空陣地位置精確已知而且固定的假定的問題。在60年代的反U-2作戰和70年代的援越防空作戰中,中國防空部隊展示了極大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這是與伊拉克防空力量完全不同的對手。另外,中國在自衛電子干擾、假目標、近防速射高炮和近程防空導彈方面投入力度很大,這些軟硬殺傷措施也將大大增加制導彈藥遭到誘騙和攔截的概率,降低SEAD的效率。


蘭德在報告中認為,在1996年,美國空軍有把握深入中國境內,打掉中國的防空體系,有效打擊中國境內的眾多目標。但中國防空體系的迅速進步抵消了美國視距外武器的優勢,使得2003年情況成為美中平手。此後中國防空體系的進一步進步則抵消了美國隱身優勢,使得2010年和2017年情況依然為平手。


打掉防空體系後,下一步就是攻擊空軍基地。為此,蘭德再次使用谷歌地球,收集了中國全境200多個軍用機場的地理位置和一般特徵(包括跑道數、有無機庫或加固機堡),其中有39個在距離台北800公里以內的距離內。蘭德在演習中假定只考慮軍用機場,不包括民用機場。對於有機庫和加固機堡的機場,假定只有一個團(24架)的飛機可以進入,其他的依然要露天停放。美國方面假定每次只能出動24架轟炸機,使用直接攻擊彈藥(射程在30公里以內)和可達庫存一半的巡航導彈,但另外得到200枚海基戰斧巡航導彈(艦射或者潛射,簡稱TLAM)支援,其中一半裝有專用於打擊硬目標的1000磅單彈頭,另一半裝有打擊露天停放飛機的集束彈頭(每枚帶166枚子彈頭)。這是按照7天戰爭假定的,如果戰爭延長,海基巡航導彈的可用數量更大。所有巡航導彈和制導炸彈的CEP為10米,無制導炸彈CEP為60米。2003年以後,24架轟炸機中包括8架B-2。這不僅是B-2總數有限的緣故, 還有完好率的問題。歷史數據表明,B-2的完好率只有40-50%,所以也不大可能出動比8架多得多的數量。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美國可用於打擊中國軍用機場的轟炸機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美國可用於打擊中國軍用機場的各型巡航導彈及庫存量


傳統轟炸機為B-52和B-1,在2010年以前,可以部署在關島;2017年由於中遠程導彈的威脅和美國戰鬥機靠後部署問題,不宜再部署在關島,部署到澳大利亞,出動率也相應降低。隱身轟炸機為B-2,1997年才形成初步戰鬥力。2003年部署在美國本土(應該指密蘇里的惠特曼空軍基地),2010年靠前部署到關島,但2017年也同樣因為中國導彈威脅和美國戰鬥機靠後部署,轉移到阿拉斯加(可能是安克雷奇的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2003年時還剛開始使用,新機磨合加上距離遙遠,出動率很低;2010年技術成熟度提高,出動率達到最高;2017年降低則是因為距離太遠,出動率相應降低。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距台灣800公里以內的中國軍用機場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在適度風險情況下能夠攻擊的中國軍用機場數量(占戰區軍用機場%)


蘭德在演習中假定,中國方面在東南沿海有4個關鍵的防空導彈基地已經被拔掉,美國轟炸機有電子對抗掩護,巡航導彈有80%到達目標,巡航導彈有數量限制,只准使用當時美國庫存的一半,其餘攻擊使用直接攻擊武器(重力炸彈、射程不超過30公里的滑翔炸彈和導彈)。上表為數字沙盤演習的結果。B-52那樣的高RCS轟炸機在1996年還比較有效,但到2010年以後,基本上已經無用了。B-1那樣的中等RCS轟炸機沒有好很多。B-2一級的低到極低RCS轟炸機到2010年還保持有效,但2017年時也很吃力了。


與中國攻擊嘉手納的情況一樣,打機場分反跑道、反停機坪和反機堡幾個部分。在反跑道作戰方面,蘭德在演習中採用與中國用導彈攻擊嘉手納時相似的蒙的卡羅仿真,可以計算出,平均需要11-16枚CEP為10米的反跑道彈藥才能癱瘓一個中國軍用機場。這比中國用DF-21C的6-9枚要多。蘭德在報告中說明,這主要是由戰鬥部重量不同和彈道導彈再入速度的動能差別造成的,不過蘭德報告在中國導彈攻擊部分明確指出,彈頭動能差別沒有計入,這是一個明顯的自相矛盾,蘭德沒有對此說明。對於10米直徑彈坑,中國工兵修復時間為8小時;對於5米直徑彈坑,修復時間為4小時。要保持跑道繼續癱瘓,必須重複打擊。應該指出,蘭德報告中,中國工兵修復跑道的能力是按彈坑計算的,而不是像美國工兵修復嘉手納那樣,是按瞄準點計算的。美國使用的反跑道彈藥是單彈頭的,而不是集束鑽地彈頭。蘭德在演習中沒有刻意強調美國對中國跑道戰損情報的問題,估計是假定在衛星和高隱身高空無人機的連續偵察下,這不是問題。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在7天戰爭情況下,美國打擊致使戰區內39個中國軍用機場癱瘓的時間


1996年時,除了有限的巡航導彈,主要攻擊手段為500磅重力炸彈(典型為Mk82)和集束炸彈,所以在假想的7天行動時間裡,只有平均5%的時間可以確保中國軍用機場癱瘓。當然,靠近沿海的機場會有更高的百分比限於癱瘓,而處於較深遠內陸的機場則較少陷入癱瘓,甚至始終維持使用。2003年時,GPS制導的JDAM開始大量使用,極大地提高了打擊效率。2010年時,儘管中國防空水平大大提高,美國轟炸機能力也進一步提高,尤其是B-2的出動率提高和從較近的關島出動,加上更大量使用小威力制導炸彈,一次載彈數量大大增加,用精度補償過去只有靠過度殺傷才能達到的摧毀效果,打擊效率再次提高。2017年時,儘管美國方面武器技術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導彈威脅和美國戰鬥機靠後部署使得關島不再適合轟炸機使用,傳統轟炸機和隱身轟炸機分別要後退到澳大利亞和阿拉斯加部署,降低了出動率,加上中國防空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打擊效率沒有進一步提高,而是大體保持不變。應該注意的是,這些出動都是在已經取得SEAD勝利、打掉中國沿海4個關鍵防空導彈基地之後,都得到電子戰支援,傳統轟炸機還有戰鬥機護航。


蘭德沒有特意研究長期衝突的情況。但長期衝突中,一半巡航導彈已經在第一個7天裡消耗掉了,剩下的將很快消耗殆盡,只能依賴數量更大的直接攻擊武器(可以是射程不超過30公里的制導炸彈和導彈),所以結果不應該有質變。2003年和2010年時,視距外攻擊力度大大加大,傳統轟炸機使用精確制導彈藥後依然有效,加上隱身轟炸機的出動,這是長期戰爭情況下美國對中國軍用機場轟炸能力的頂峰。2017年以後,傳統轟炸機的使用大大受到限制,直接攻擊的比重大大下降,而隱身轟炸機的數量依然限制在8架,美國的持續轟炸能力將有所滑落。


除了反跑道,蘭德在演習中還考慮對停機坪、機庫和加固機堡、地下機庫停放飛機的攻擊。在對露天停放飛機的攻擊中,還是出動24架轟炸機,得到200枚海基巡航導彈的輔助,假定50%的轟炸機和50%的戰斧巡航導彈用於攻擊停機坪,25%的轟炸機、100%的CALCM用於攻擊機庫,25%的轟炸機和100%的JASSM用於攻擊加固機堡,地下機庫作為無法攻擊處理。

蘭德眼中的美中台海之戰:(三)空襲大陸本土


7天戰爭、適度風險、對台海戰區39個中國軍用機場達到90%摧毀程度(停機坪、機庫、機堡)下可攻擊的機場%


上表中2003-2017年結果中的上下限反映了用隱身轟炸機和傳統轟炸機與目標選擇的不同組合的結果。總的來說,這些結果與反跑道攻擊的結果一致。1996年時,美國只有依賴無制導炸彈,大規模使用精確制導武器使得2003年的攻擊效果大為提高,此後隨中國防空能力的增加而穩步下降。另外,反跑道和反停放飛機很可能同步進行,同時進行的還有針對港口、兵員和物資裝備集散地、重要橋梁、公路和鐵路樞紐、指揮通信中心等,所需的飛機和巡航導彈數量將急劇增加,相應的基地緊缺和出動率下降問題進一步尖銳。在實際戰爭中,美中雙方會互相攻擊對方空軍基地,中國方面的基地有的離台海近,有的離台海遠,損失若干離台海近的基地對出動率的影響顯著,但畢竟基地眾多;美國方面就不一樣了。要是嘉手納、普天間、那霸(如果日本空自對美國戰鬥機開放基地的話)被打癱,美國戰鬥機的出動就受到嚴重干擾;如果關島安德森也受到打擊,即使跑道依然能夠使用,露天停放的飛機受到大面積損失對美國也是不可接受的。要是只能露天停放的大批加油機被擊毀,那從關島出動戰鬥機到台海作戰就實際上不可能,轟炸機的行動也將不可持續。


蘭德在演習中假定的200枚海基巡航導彈低於美軍可投入的能力。典型航母戰鬥群的伴隨巡洋艦、驅逐艦、攻擊核潛艇有約300個垂直發射井的容量。考慮到蘭德的基本假定是2+1航母戰鬥群,即使考慮到艦隊防空需要而垂髮容量中艦空導彈和巡航導彈為2:1,也依然有300枚海基巡航導彈可供使用。美國還有4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潛艇(由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潛艇改裝),每艘有150枚以上的容量。還有更多肯定要部署到戰區的洛杉磯級和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每艘也可裝載12枚戰斧巡航導彈。現實地說,美國海軍可以在台海部署至少600枚海基巡航導彈,有需要的話可以增加到1000枚。這將大大改變蘭德的計算。但加上中國境內眾多的港口、兵員和物資裝備集散地、重要橋梁、公路和鐵路樞紐、指揮通信中心等,1000枚巡航導彈也會不夠用。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作戰中,美國就發射了725枚戰斧巡航導彈。


另一方面,蘭德在演習中的重要假定是事先打掉4個防空導彈基地。報告中沒有說明是任意四個基地,還是特定的四個基地,應該是特定的東南沿海的四個基地。打掉後,打開安全的空中通道,減少後續突防的危險。問題是,這也將是中國重點保護的四個防空基地,首先是不會容許輕易被打掉。不光有高炮、近程防空導彈、電子干擾、假目標的掩護,還會在戰時通過不規則機動提高生存力,並密集部署、互相掩護。一旦遭到打擊,更是會迅速修復、增援,恢復防空態勢。另外,這將臨近高度激烈爭奪的台海空域,SEAD飛機和巡航導彈不光要突破末端探測和防空,還要首先穿過空中戰場才行,必然大大增加SEAD的困難。如果這四個防空導彈基地至少有部分始終堅持戰鬥,或者輪流恢復戰鬥,蘭德演習的結論就要重新探討了。


即使不考慮這些因素,蘭德認為,1996年時,美國空中力量主要依靠無制導炸彈攻擊中國軍用機場,實際上不占優勢,雙方是均勢;2003年是急劇轉變,精確制導武器的大量使用和隱身轟炸機的使用使得美國方面占據絕對優勢,2010年和2017年從絕對優勢回落,但依然占優勢。但蘭德也指出,考慮到雙方的互相反制,雙方損失(主要是美國的損失)將達到史所未見的程度,儘管蘭德在報告中始終拒絕給出演習中雙方的損失數字。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這位中國設計師同時開發兩款武裝直升機
2019: 香港政府徵召特別警察
2018: "基建狂魔"新利器竟用核動力
2018: 中國第4代核聚變裝置獲重大突破 首次實
2017: 金頭盔比武結果 說明殲10A明顯不是殲11
2017: 必須時常回顧來時路:北京衛視五集記錄
2016: 共匪飛賊的金孔雀變成了黑燒雞
2016: 自由派白人是真正的白垃圾,美國就是一
2015: 日稱中方已看透奧巴馬軟弱 將推進南沙
2015: 別再笑C919了:日本今日首飛的國產客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