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送交者: 中國海軍 2021年01月06日09:33:1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新中國歷史上,指揮過百萬大軍的將領,有朱德、林彪、彭德懷三個名字被我們所熟知;其實還有一位將領,被我們大家所忽略,那就是上將鄧華,曾指揮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同“聯合國軍”作戰。

鄧華究竟有多厲害?其最讓人們佩服的一點,便是成功預測仁川登陸;然而多國軍事家,都認為仁川是不可能實施兩棲登陸的地點,包括美國軍委會。

可麥克阿瑟偏偏選擇仁川登陸,當時被美國媒體大肆吹噓,說什麼出其不意、奇兵天降之類的。

美軍劍指鴨綠江之後,中國才被迫參戰,威武雄壯的志願軍開赴朝鮮,展開了史詩般的抗美援朝……。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最近這兩年,很多人詢問筆者,在朝鮮戰爭期間,為何讓鄧華擔任第一副司令?而且到了後期,又讓鄧華擔任志願軍總司令?去指揮百萬大軍?為何沒有選陳賡?

筆者想說:鄧華出身四野,而志願軍的主力便是四野,陳賡則屬於是二野;至於作戰能力方面,中央同樣對鄧華非常信任。只不過在為人處世這方面,鄧華又過於低調過于謙虛,以至於廣大網友,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這位共和國名將。  

鄧華去朝鮮,正如毛澤東所言:“他去了我放心。”

時間拉到1950年6月,美國軍隊大規模入侵半島朝鮮。

周恩來於7月7日主持軍委會議,開始調兵遣將,以防不測。說白了就是未雨綢繆,提前做好出兵朝鮮半島的準備。

現代人早就沒了意識形態的概念,並不能體會到,那個時代的瘋狂和危險,東方和西方兩個陣營激烈對峙,冷戰猶如一把屠刀,架在每個人的脖子上!

那種緊張和壓迫,讓數不清的大國領導人夜夜難寐、寢食不安。  

甭說是中國,換做任何一個地區大國,敵方陣營打到家門口,都會提前做出反應。

所以周恩來主持的那場會議,其緊張的氣氛,是我們這代人很難體會的;在會議上,決定設立戰略預備隊,以第四野戰軍十三兵團為主。

周恩來要大家推選,任誰來擔任司令員?當時林彪和羅榮桓二人,一致選定鄧華,作為戰略預備隊的司令員,相信鄧華有能力擔此重任。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鄧華上將

鄧華將軍是湖南郴縣人,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的履歷很長很長,因為篇幅原因,這裡用一句話總結,那便是和中國共產黨一同成長。

鄧華身上最優秀的一點,便是他超前的戰略戰術眼光,就拿林彪來說,之所以賞識鄧華,起源於1948年9月的遼瀋會戰,也就是解放戰爭時期。

那時候,國民黨在錦州有11萬大軍,被林彪的東北野戰軍圍困;這些國民黨軍人,修築工事加強城防,妄圖抵抗到底。

按照林彪的作戰方案,他選擇的乃是圍點打援,並不去啃錦州硬骨頭,讓主力部隊去殲滅蔣軍援兵。

鄧華在那時的職務,是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他卻認為應該分出一半的兵力,先迅速攻取錦州之後,再去殲滅援軍;因為錦州戰事一旦拖延,可能會導致國民黨的南北援軍會師錦州……,真到那時候,戰局會對我解放軍不利。

戰鬥開始之後,林彪果然先打錦州,一天一夜便拿下城池,為解放東北創造了有利條件。

其實並不是林彪採納了鄧華的意見,而是後來軍委指示,圍點打援會導致兵力分散,所以要先拿下錦州,防止國民黨軍隊南北會合。

由此可見,在攻打錦州方面的作戰方針,毛主席和鄧華不謀而合。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鄧華在東北留影

林彪何許人也?慧眼識才,有氣魄有胸懷,所以從那之後,對鄧華刮目相看,心中記住了鄧華的才幹。

所以到了解放後,中央軍委要建立戰略預備隊的時候,林彪和羅榮桓才會極力推薦鄧華,而當時的代總參謀長聶榮臻,也認為鄧華最合適。

後來會議內容報毛澤東批准,偉人也認為鄧華乃是最佳人選,所以在1950年7月8日,東北邊防軍十三兵團,由鄧華擔任司令員。

五天之後,羅榮桓通知鄧華,出任戰略預備隊第十三兵團司令員,立刻北上安東(今丹東),在鴨綠江地區布防,保衛我國邊境線,並且做好心理準備,在有必要的時候,便度過中朝邊境,禦敵於國門。

由此可見,鄧華是公認的最佳人選,一旦這個新生的國家,和老牌列強戰場相遇,戰略預備隊便是首先開火的一支部隊。

從這一刻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優秀將領鄧華,便做好了迎戰西方聯軍的準備。

鄧華研究當時的朝鮮戰局,尤其是對美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的研究,並親自寫報告上交軍委,表達自己對半島戰事的看法和預測,認為美國極有可能,會以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方式,將朝鮮人民軍從中砍斷,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

7月下旬,鄧華要北上的時候,中途在北京受毛主席接見,毛澤東讚賞說:“你在給軍委報告中,關於美軍可能在朝鮮東西海岸中腰部,實施陸海空三位一體的登陸作戰的分析很有見地。”

到了8月31日,鄧華和洪學智以及杜平,研究了半島急劇變化的形勢之後,再次向軍委寫報告。

鑑於軍事報告用的專業名詞太多,所以筆者以白話翻譯,鄧華的軍事預測大概意思是:

金日成的部隊戰線拉太長,猜測美軍會從側後方,漢城附近兩棲登陸,其中最佳地點便是仁川……,我軍的最佳參戰時機,要等到敵人越過三八線之後,到那時候我中國志願軍,首先在道義上壓過敵人,在軍事上同樣占據有利形勢,因為敵人越過三八線之後,戰線太長、太寬、兵力分散太多;從後勤來說,我方運輸線縮短;再有就是海上負擔減少。

15天后,正如同鄧華預測的那樣,麥克阿瑟揮陸海空三軍,兵發朝鮮進行仁川登陸,一時間風光無二,尤其是在美國國內,成了萬人敬仰的戰神,拯救南韓的超級英雄,西方媒體恨不得將所有的讚美之詞,都砸在這位勇猛的五星上將身上。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美軍仁川登陸

按照那個時候的國際輿論:誰也沒有想到,英明偉岸的麥克阿瑟將軍,會出其不意選擇仁川登陸,從而拯救南韓人民於水火之中。

在今天,麥克阿瑟之所以成了網民口中的調侃對象,成了朝鮮戰場的鐵憨憨,是因為這位五星上將,在朝鮮戰場吹得牛皮太大了,卻敗的太快。他為了追求速勝,或者說為了實現自己吹過的牛皮,導致戰線太長、太寬、太分散、又貪功冒進,最後導致每一次的軍事行動,都被鄧華摸透,除了裝備精良,在戰略戰術上幾乎被鄧華完虐。從他的結局可以看出,硬生生被鄧華、彭德懷等人打到撤職。

朝鮮戰場上,鄧華經歷了整個朝鮮戰爭,擔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兼任第一副政委,是彭德懷元帥身邊最重要的副官之一,他的13兵團更是首批開赴半島的志願軍部隊。

尤其是朝鮮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志願軍要跨過鴨綠江,當時是準備讓兩個軍作為先頭部隊。

鄧華卻極力反對,提議用四個軍,一是因為鴨綠江大橋隨時可能被炸毀,二是兩個軍兵力太少,無法形成重拳。

在軍事會議上,洪學智贊成鄧華的看法,並且認為四個軍出擊之後,應該再加派部隊維護後方。彭德懷遂上報中央軍委;毛澤東給予批示,四個軍開赴朝鮮半島,支援人民軍作戰!

撼天動地的戰鬥正式打響,英勇的華夏男兒,拿着低劣又落後的武器裝備,迎戰武裝到牙齒的西方軍隊。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衝鋒陷陣的志願軍戰士

第一次戰役和第二次戰役,給予美軍迎頭痛擊!奠定了志願軍在朝鮮的穩固基礎,筆者多次說過,前後兩次戰役,徹底打碎了西方聯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今天說的這些,都是解密之後的資料,可見鄧華的戰略眼光,在當時絕對是世界頂尖的軍事人才,至少筆者本人佩服到五體投地。

倒是麥克阿瑟這位五星上將,本該在軍界名垂青史,奈何碰上我英勇的志願軍,所以遭遇接連慘敗;再回頭看身後,仁川登陸是在朝鮮僅有的勝利。

歷史不厭其煩的一次次證明,在戰場上要知己知彼,鄧華很早之前便研究麥克阿瑟,根據歷史記載,他為此下過苦功,深夜攻讀麥克阿瑟的用兵手段,性格特點等等等;反觀麥克阿瑟,連鄧華的名字都不知道,就已經被打回了美國老家。

在1951年的春季,陳賡和宋時輪兩位優秀戰將,率部開赴朝鮮戰場,鄧華性格謙虛,他認為陳賡的威望比自己高,宋時輪比自己資格老,所以想主動退位讓賢,提議由陳賡擔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宋時輪任第二副司令員。

而鄧華自己,去擔任第三副司令員兼第十三兵團司令。

彭德懷思考再三之後,拒絕了鄧華的提議,又因為鄧華再次提起,所以他嚴厲的說:“這是組織上的事情,不用你考慮!”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彭德懷

人的性格不會輕易改變,鄧華一看彭老總這裡行不通,於是以自己的名義,向北京總部發報,再次提出讓賢。毛澤東親自回電,鄧華原位不變,繼續作為彭德懷的副官,擔任參謀決策。

鄧華雖然投身軍旅,但性格卻像書生,謙恭禮讓步步到位,待人和善從不高調,後來他的兒子將父親,稱之為儒將。

例如鄧華對陳賡,便非常的尊重,主動找陳賡研究商議作戰部署,聽陳賡的意見和想法,相互交流探討。包括合影留念這等小細節,鄧華都表現的很謙遜,每次照相的時候,讓彭老總站在中間,讓陳賡站在彭老總的身旁。

如果記者要求三人共同合影的話,鄧華推脫不得,便讓陳賡站在彭德懷的右邊,自己站在彭德懷的左側;因為按照華夏傳統民俗來說,右為尊。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陳賡,彭德懷,鄧華合影

鄧華的性格,跟他出身於書香門第有關,謙虛達禮、親善仁和、胸襟豁達開朗,做人做事又一絲不苟。  

在歷史對鄧華的諸多評價當中,首先是毛澤東,他對鄧華評價高,更是無比信任,但凡鄧華的意見,基本上是一律採納,甚至很多時候兩人的看法也是不謀而合。“他去了(朝鮮)我放心”,單單是這一句話,足以證明毛主席對他的信任。

再就是彭德懷,他對鄧華的評價是最高的,曾經親口說:“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這緣於志願軍的第五次黨委擴大會議,研究新的戰役部署,也就是第五次戰役決策。

這時候面對的敵人,已然是美國最狡猾的將領李奇微,也是筆者認為,北約歷任總司令當中,戰略戰術頭腦最高的一位。

志願軍各方面,對第五次戰役都給予厚望,彭德懷早就指出,要打一場決定性的戰役。

此時的志願軍,已經得到了大批蘇式裝備,用一句俗語來說便是鳥槍換炮,火力大大提高,全軍上下戰意沸騰。

鄧華身為黨委志願軍黨委的副書記,他坐在彭德懷的身邊,認真聽着、記着、同時觀察在場的參會人員。

全軍上下情緒高昂,都請戰上陣地,痛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可是會場上的氣氛,並沒有影響到鄧華,他此時正在暗暗思考,該如何執行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該如何打這第五次戰役?打是肯定要打,可具體怎麼個打法,他有自己的見解。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抗美援朝志願軍總部工作的鄧華

鄧華提出:敵人兵力集中,而我方在裝備上,又跟聯合國軍有巨大差距,所以不適合分割圍殲;應該將敵人引入鐵原和金化兩地區,待到“聯合國軍”進入包圍圈之後,我志願軍再重拳出擊,將其攔腰打斷,而且順帶着讓剛剛進入朝鮮的志願軍新兵,能更好的熟悉半島地形地貌。

所以鄧華直接潑冷水,不顧大家高漲的戰鬥熱情,在會議上說:“打的方式是兩種,一是開始即大規模猛插,一是各兵團小的穿插,打多少算多少,然後再向敵縱深穿插,最好是兩種方式結合起來。開始口子不要張得太大,不要企圖一起圍上打,必須實行分割猛插一塊塊吃。”

可鄧華的提議並未被採納,第五次戰役打響之後,共殲敵八萬多餘人,我方損失也達八萬餘人,打了個勢均力敵平分秋色。

彭德懷將第五次戰役,當做生平四次軍事上錯誤之一,所以才會感慨:“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想必各位看到這裡已然明白,志願軍為了對付狡詐的李奇微,所制定的“零敲碎打”、“零碎牛皮糖戰術”等等戰術,便來自於這位副司令鄧華。

即使時光過去幾十年,網絡上數不清的“雲端戰略家”都找不出更好的戰術,所以對於鄧華的“零碎牛皮糖”,是針對李奇微的最佳方案,目前來說沒有之一。

翻看我國的黨史軍史,在其中可以找到,彭德懷多次評價鄧華作戰勇敢、細心、出好主意、是個好幫手。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戰場中觀察敵情的鄧華

還有就是,各方都準備發動第六次戰役;鄧華卻主張展開零敲碎打冷槍冷炮,積小勝為大勝,因為美韓聯軍形成立體防禦,我們即使殲滅小部分敵人,也很難守住成果;反而主動防禦或者說運動防禦,取得的戰果更好。

在朝鮮戰爭的歷史關鍵時期,毛澤東和彭德懷採納了鄧華的建議,所以第六次戰役並未開打,事實證明,鄧華的判斷是極其正確的。

鄧華將軍戎馬一生,在朝鮮戰場功勳卓著,其中最突出的四大著名事件,橫城反擊戰、上甘嶺、金城戰役、代表志願軍同美國人談判。

關於甘嶺戰役,因為電影電視劇已經科普許多,所以筆者不做贅述。

簡單來說:鄧華部署四萬志願軍,依託坑道為主要的防禦陣地;美國則出動六萬精銳部隊,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飛機3000多架次。  

其慘烈程度,就拿志願軍兩個連級作戰單位來說,得出以下數據:區區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落下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殲滅聯合國軍2.5萬餘人,擊落擊傷聯合國軍飛機270餘架、坦克14輛、大炮60餘門。

雖然美國名將范弗里特,親自指揮第8集團軍,其火力密度超過二戰;但是英勇的志願軍,守住了上甘嶺陣地,創造了堅守防禦戰的範例。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每當提起上甘嶺,為避免又有人說自賣自誇,所以複製一段美國人對上甘嶺戰役的總結:

6個星期的艱苦奮戰,我們只控制了狙擊嶺的一部分,但失去了整個“三角山”。在“三角山”戰鬥中,他們由最初的2個營的兵力發展到2個師以上的兵力,死傷人數由200人增加到9000人(不算韓軍)。儘管中國人大概在這場戰鬥中耗費了10000名士兵,但是他們絲毫不感到缺乏兵力,在過去的一年裡,他們一次又一次地表現了為奪取有戰術意義的高地,他們是願意付出重大犧牲的。

在大部分國家的軍校,只要研究陸軍作戰,都會拿上甘嶺當做經典案例。

橫城反擊戰,中美雙方在殲敵人數方面,中方志願軍一向秉承,寧願少報不能多報;而美國大部分情況下,則與中方相反。

但是橫城反擊戰,中美雙方的數據,難得接近了一次。

1951年2月11號到13號,鄧華指揮所部志願軍,在朝方金雄集團的配合下,歷經二十多個小時的戰鬥,殲滅南韓第8師的3個團,殲滅美2師的1個營,和美韓聯軍的4個炮兵營;又殲滅南韓第三師和第五師各一部。

鄧華打入橫城,將美國人打退26公里,這一戰打得乾淨利落;總共殲滅美韓聯軍一萬兩千餘人,俘虜南韓七千三百餘人、美軍五百餘人。

繳獲裝備更是數不勝數,有老兵回憶稱,路上都是敵人留下來的大炮和火箭筒,汽車一輛接一輛,一眼望不到頭。我們的戰士騎在大炮上面,甚至都不願意下來。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中國和朝鮮的傷亡人數,只有“聯合國軍”的三分之一。筆者個人認為,橫城反擊戰是近代軍史當中,陸軍作戰的巔峰,迂迴、穿插、分割……等等中國人積累了十幾年的戰術,在小小的半島展現淋漓盡致。

對於橫城戰役,李奇微也承認“聯合國軍”的慘敗,在回憶錄里這樣寫:

“林肯誕辰前後,中共軍隊發起了第四階段的攻勢,企圖像他們電台每天廣播的那樣把我們攆入大海。我們被迫又放棄一些地區,在中共軍隊的進攻面前,美2師又一次首當其衝,遭受重大損失,尤其是火炮的損失更為嚴重。這些損失主要是由於南朝鮮第8師倉皇撤退造成的。該師在敵人的一次夜間進攻面前徹底崩潰,致使美2師的翼側暴露無遺。

南朝鮮軍隊在中國軍隊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共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天兵天將。所以,過了很長的時間才使南朝鮮軍隊樹立起抗擊敵人夜間進攻的信心。腳踏膠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現在南朝鮮軍隊的陣地上,總是把許多南朝鮮士兵嚇得頭也不回地飛快逃命。”

筆者看到很多文章,說美國人總是將戰役的失敗,責任推到韓國身上;戰鬥的時候拿韓國不當人,戰鬥結束之後又拿韓國人背鍋。

隨着韓國經濟建設的成功,憑藉財力和影響力,也逐漸影響了輿論;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興起的說法,說南韓軍隊在朝鮮戰爭後期,經過美軍的訓練和軍備支援之後,戰鬥力比肩二戰德軍,所以完全能被稱之為“太陽的後裔”。    

但是查閱資料後發現,南韓的確得到了美國人的訓練和支援,至於比肩二戰德軍……這大概是元首被黑的最慘一次。

諸位如果不信,可參考金城反擊戰,在朝鮮戰爭的後期打響,也是朝鮮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金城反擊戰示意圖

1953年7月13日夜,鄧華組織志願軍,這次面對的地面敵人,全部都是由南韓軍隊組成。

經統計,殲滅南韓七點八萬人,戰線向南推進了一百七十八平方公里, 把金城以南的戰線拉直。

在此之前,李承晚還不願意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結果經過鄧華的金城一戰,才將所有敵人打上了談判桌。

所以這時候再看鄧華將軍的履歷,參戰平型關、抗日晉察冀、遼西奪五城、圍殲廖耀湘、指揮打天津、指揮攻海南、朝鮮戰場開赴前線第一次戰役、第二次戰役、橫城反擊戰、上甘嶺戰役、金城戰役、代表中國同西方聯軍談判……,無不讓人驚訝,拍手稱讚。

鄧華回國之後,於1955年9月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和平年代的鄧華為國防教育和建設著書十餘本,堪稱近代史上最強謀士(當然有點筆者自認的小崇拜)!

上將鄧華有多厲害?完虐麥克阿瑟,彭德懷: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新華社評價:“鄧華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艱苦奮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彭德懷元帥評價:“鄧華知識豐富,很有頭腦,考慮問題有眼光,也比較周到。”

歷史對於鄧華的評價:“鄧華將軍在戰場上,總是能抓住重點,引領戰役全局。在解放軍的高級將領當中,屬於是有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的一類;理論知識淵博,實戰經驗豐富。鄧華在指揮作戰的時候,從不陷入固有的結論和思維,而是隨着戰局的變化而變化,講究實際、敢於創新。”

如此種種,筆者對鄧華的崇拜之情,當真是猶如黃河之水,連綿不絕……。

謹以此文紀念鄧華上將,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而已,今日之幸福來之不易,不忘先烈,砥礪前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北斗導航系統啟動:中國軍用導航突飛猛
2019: 054A護衛艦遠不如052D驅逐艦 為何巴基
2018: 新年感言 - 僅以這篇文章來紀念毛主席1
2016: 朝鮮的氫彈是不是繼“于敏布局”之後搞
2016: 武力打擊朝核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