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媒:美國軍費超中國2倍 即使砍掉1千億美元也無妨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1年02月18日17:14:5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據美國媒體《福布斯》網站報道,削減美國軍費預算在美國國會和更廣泛的公眾中有越來越多的支持者,而且有充分的理由。作為一個國家,美國面臨的最大挑戰包括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種族和經濟不公正、白人至上主義、以及集權主義的興起等。但這些在本質上與軍事無關,五角大樓的超支也無助於解決這些問題。現在是時候重新思考了,不應該依賴於維持軍事化外交政策和五角大樓預算膨脹。

  自就職以來,拜登總統發表了一次重要的外交政策演講,但他一直對五角大樓預算中提出的建議保持沉默。如果拜登想要實現其目標,就必須將開支從軍費大幅轉移到其他優先的事務上。

  在研究細節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識。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美國的軍費開支已經處於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五角大樓每年約有740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以及能源部核彈頭研發等相關開支,這遠遠高於朝鮮戰爭或越南戰爭的巔峰時期,或上世紀80年代裡根政府時期的軍費開支。它消耗了美國政府預算的一半以上,這些預算支付了聯邦政府除了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等福利項目之外的幾乎所有開支。美國的軍費開支一直高居全球第一,比排名第2至第8的七個國家的總和還要多,這些國家大多數是美國的盟友。

  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美國軍費的開支會分攤到各個地方,而美國數十個社區和許多州的收入都依賴於國防部門。但五角大樓的職責應該是保衛國家,而不是創造就業機會。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已經死於一場毀滅性的新冠疫情,死亡人數幾乎超過了二戰以來美國所有戰爭。如果能夠通過適當的公共衛生投資就可以預防災難性的疫情爆發。

  幸運的是,還有其他選擇。如果每年從五角大樓的預算中削減1250億美元,將這筆錢投資到其他部門就可以大幅增加就業,每年淨增250000個就業崗位。而1250億美元的削減數字來自美國國際政策中心的可持續國防特別工作組制定的藍圖,該工作組由前白宮、五角大樓和國會預算專家組成,還有退休的軍官以及來自不同政治派別的智囊團專家。工作組制定了一項計劃,以更現實的眼光看待俄羅斯和中國構成的挑戰,從而降低五角大樓的開支,使美國更加安全。這些措施包括減少美國的全球干涉主義姿態,並相應削減武裝部隊的規模;削減不必要的核武器現代化升級項目;減少使用昂貴的私人承包商等。

  因此,削減美國軍費開支的一個原因就是,如果工作做得好,它可以讓美國更安全,同時開闢一條建設未來經濟的道路,而不是堅持尋求把軍費開支用作經濟刺激的低效率做法。

  削減軍費開支的另一個原因是美國永久戰爭的巨大成本。正如布朗大學戰爭成本項目記錄的那樣,美國在“9-11”後的戰爭花費了6.4萬億美元,包括對那些在戰爭中遭受身體和心理傷害的退伍軍人的撫恤。結束無休止的戰爭並不僅僅意味着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出數千軍隊。這意味着重新思考和縮小美國的全球戰爭機器的規模,包括800個軍事基地,11個航空母艦編隊,18萬海外部隊,每年在80個國家的特種部隊行動,以及更多。這些才是省錢的地方。希望政府提議的對美國全球軍事態勢的評估將考慮到這些要點。

  最後一個原因是中國。權威人士、五角大樓分析師和國會主要議員經常表達這樣的擔憂:如果不大幅增加國防開支,美國就無法在軍事或技術上趕上中國。但美國的裝備採購和研發預算都遠遠超過中國,美國軍費的總體預算大約是中國的2.5倍。美國不應該開始一場新的冷戰,也不應該與中國展開代價高昂的軍備競賽,而應該尋求在預防傳染病、應對氣候變化和恢復全球經濟方面進行合作的途徑。為了應對所面臨的最大風險,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合作至關重要。

  美國要應對當今安全方面的挑戰,最好的辦法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這意味着,除了其他事情之外,把一部分軍費開支轉移到更緊急的優先事項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湖北退休廳官“拒不入院”? 社區書記
2020: 鍾南山答疑解惑如何抗病毒
2019: 威脅中俄戰艦!美軍F-35配隱身滑翔導彈
2019: 全球“最先進”的發動機,最大推力達18
2018: 土共野狗黨怎麼了? - 不遠千里來南海
2018: 中國長五發射失敗導致嫦娥推遲登月
2017: 美軍前出南海兵力不足並非針對中國 該
2017: 自衛還擊戰 我空軍一彈未發卻嚇得越南
2016: 如果美國打擊朝鮮,大體應該是這樣的
2016: “太行”發動機真相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