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英海軍“兩萌娃”部署印太,真的只能賣萌嗎
送交者: 嵐少爺 2021年09月08日17:37:1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據《海軍新聞》報道,英國日前已經派遣河級近海巡邏艦斯佩河號與泰馬河號赴印度-太平洋海域執行為期5年的“全球存在”任務。在整個任務周期內,這兩艘河級巡邏艦的航跡將遍布西起非洲東海岸,東至美國西海岸,北起白令海,南到新西蘭的廣闊水域。這標誌着英國海軍自二戰以來,時隔幾十年,再次成為一支有能力常態化在全球各海域執行任務的全球海軍。

   

  相比於平時軍迷們討論得比較多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45型驅逐艦,河級巡邏艦對很多人來說可能還算比較陌生。該級艦是英國海軍中較為特殊的一類艦艇,特點是武備極其貧弱,只裝備有一門20/30毫米機關炮和2~4挺通用機槍,除了打打海盜走私犯外,基本不具備同其他水面艦艇相抗衡的實力。將這種艦艇派到印太地區來“興風作浪”,難免讓人產生“這到底是來打仗的還是來賣萌的?”的感覺。

   

  英國海軍裝備近海巡邏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6年開始服役的島級巡邏艦。直接契機是英國與冰島三次鱈魚戰爭的落幕。根據第一次鱈魚戰爭的經驗,冰島為其海岸警衛隊建造了埃吉爾級近海巡邏艦用於漁業保護行動。作為滿載排水量高達1500噸的艦艇,冰島的埃吉爾級巡邏艦僅配備了一門57毫米霍奇基斯速射炮,常規交戰的能力極其有限。

   

  與之相對的是,該級艦船體都裝備了較為厚實的裝甲,明面上是用來破冰的,實際卻往往用來同英國艦艇“頂牛”。在第二次鱈魚戰爭期間,埃吉爾級首艦埃吉爾號曾經在3個月的時間裡連續撞跑了3艘英國護衛艦,分別是1973年6月1日撞走了英國3000噸級護衛艦斯庫拉號,7月17日撞跑了英國2000噸級護衛艦林肯號,以及8月29日撞跑了英國3000噸級護衛艦阿波羅號。

   

  由於雙方都是北約國家,總不能真刀真槍地把對方的艦艇擊沉。鱈魚戰爭開啟了“交戰”雙方不使用常規軍備,而用衝撞、擠壓等方式進行“交戰”的海上衝突新模式(這一模式一直持續至今,並被東亞的幾個國家發揚光大)。在這種交戰模式下,以冰島埃吉爾級為代表的大噸位、輕武裝、厚裝甲巡邏艦成為了最合適的艦艇。本着“撞不過就加入”的思路,在第三次鱈魚戰爭期間,英國也設計建造了參考冰島埃吉爾級的島級近海巡邏艦。該級艦於1975年服役,並被編入了英國海軍漁業保護中隊,用於保護英國的漁業資源和北海油氣田。

   

  再後來,隨着國際安全局勢的不斷變化,英國海軍的非傳統作戰任務中,護漁任務需求不斷萎縮,取而代之的是遠海反海盜、反走私和在熱點地區保持軍事存在的任務。考慮到這些任務需要艦艇有良好的航海性能和勤務性,而此前用於護漁任務的近海巡邏艦又恰好能夠滿足這些要求。於是英國開始將漁業保護中隊用於馬島附近海域的常態化巡邏、地中海反走私、西非和加勒比反海盜等非傳統任務。該中隊的名稱也於2020年改為了海外巡邏中隊。

   

  為了更好適應長期海外部署,英國現役的河級巡邏艦也進行了多次優化迭代。該級艦具體分為兩個批次,首批4艘,其中3艘為基礎型,1艘為改進型。基礎型排水量1700噸,最大航速20節,自持力21天。改進型為第二批次的母型,目前已出售給巴林海軍。第二批次5艘,在第一批次的基礎上將排水量放大到2000噸級,最大航速提升至25節,自持力提升為35天。此外,第二批次的河級巡邏艦還在後甲板增加了直升機起降平台,這使其可以使用直升機進行乾貨補給,增強了其長期不靠港執行任務的能力。根據英國海軍的說法,該級艦平均每年可以在海上執行300天的任務,勤務性能遠遠強於英國海軍的其他各類艦艇。

   

  雖然河級巡邏艦確實幾乎毫無武裝能力,對其他國家也構不成什麼威脅。但英國此次派遣河級巡邏艦前出印太的行動還是有不少值得注意之處的。目前,世界各國海軍大多採用一艘軍艦一套船員的編制方式,艦艇出海執行任務期間並不會再進行大規模的人員輪換。因此,艦艇每年能夠出海執行任務的時間不僅取決於艦艇本身的勤務性能,也要受限於艦員身體和精神的忍耐力。此前,艦艇的勤務性普遍較差,很難長時間出海執行任務而不靠港進行維護,因此艦艇任務時間受限於艦員生理和心理忍耐力的問題並不明顯。而如今,以英國河級巡邏艦,德國F125型護衛艦為代表的新銳艦艇連續出海執行任務的時間和靠港維護間隔相比於此前的主流軍艦都有了多至數倍的提升。現有的人員編制體制已經不再適用於這些艦艇的任務需求。

   

  按照計劃,這兩艘艦本次任務周期為5年,而船上的船員顯然不可能忍受如此長時間的海外部署。為此,英國人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為艦艇配備額外的編制人員,在艦艇的任務周期內,每隔幾周就利用直升機補給或靠港補給的契機進行一次人員輪換,使每名船員每年在海上執行任務的時間最多不超過9個月,折合每年的休息日至少有90天,休息時間甚至多於996“社畜”。這樣的輪換機制可以保證艦上艦員時刻處於較好的精神狀態,加之艦艇本身在勤務性方面的進步,現在的兩艘艦艇即可執行原先可能需要3艘或更多艦艇才能執行的任務。這種探索性的嘗試成功後,未來還可以推廣到整個英國海軍。使英國海軍在艦艇總量有限的情況下,擁有更好的任務彈性。

   

  除此之外,將近海巡邏艦推向遠洋巡邏任務還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放現在用於執行遠海巡邏任務的護衛艦和驅逐艦。以索馬里護航任務為例,目前英國海軍需要長期投入2艘23型護衛艦(該級艦退役後將由26型接替)和1艘海灣級登陸艦的兵力。未來隨着兩艘河級巡邏艦長期部署印太,這兩艘23型護衛艦有望從這項“大材小用”的任務中解放出來,更多地用於執行戰鬥任務來解決英國海軍的“船荒”問題。從經濟角度上講,前三艘第二批次河級巡邏艦的總造價約3.48億英鎊,平均每艘造價僅1.16億英鎊,僅相當於45型驅逐艦的九分之一或26型護衛艦的十分之一。通過優化兵力部署,僅僅花費十分之一的價錢達到相同的作戰效能,實在是英國這種既缺錢又有龐大海軍任務需求的國家的不二之選。

   

  最後,讓河級巡邏艦遠赴印太也是英國提升自身國際形象,加強與其前殖民地國家聯繫的好辦法。確實,英國海軍沒有闊氣到像美國海軍一樣在迭戈加西亞和橫須賀常態化部署兩個航母戰鬥群,三天兩頭去別人家門口“流竄作案”,但英國畢竟還是世界上為數不多擁有兩艘航母的國家。今天能開着兩艘排水量2000噸,只裝了一門大毒蛇機炮的巡邏艦來聯誼,明天也能開着兩艘排水量65000噸,搭載36架F-35B隱身戰鬥機的航母過來幫場子。這種推想無疑會增加英國在印太地區,尤其是在其前殖民地國家相關事務上的話語權。

   

  近一段時間以來,由於周邊局勢的詭譎多變,很多人聽到“印太”兩字,就會下意識地反應這是不是衝着我們來的。不過在我們看來,這種心態倒大可不必,畢竟印度洋很大,太平洋也很大,兩大洋加起來面積接近整個地球面積的一半。英國要重塑自身的大國形象,自然也要從這種符合“大國形象”的“大區域”入手——試想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人格,某一天俄羅斯去問英國說:英國英國,你說自己是世界大國,但你都幹了什麼呀?這時候英國要是回答:我在地中海釣過魚吶!這格局就小了,但要是說:我有軍艦天天在印太地區巡邏吶!那效果立馬就不一樣了。因此,英國來印太別有居心不假,卻未必會和我們產生什麼實際衝突。何況就算真的出現了什麼摩擦,我們也能做到手裡有“槍”,心裡不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中印開戰 據傳解放軍占領楚疏勒機場
2020: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2019: 從印度落月失敗看印度的國民特性zt
2019: 印媒:失聯月球着陸器已在月面被發現
2018: 國債:美國凱恩斯大坑變成黑洞
2018: 總有一種傲人風華 ——記運12F飛機總
2017: 張召忠談韓國完成部署薩德:朝鮮又完成
2017: 讓毛主席入土為安吧!
2016: 濱海戰鬥艦為追求高速必須的發動機聯合
2016: 美稱中國建成首艘4萬噸級補給艦 美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