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日的下一場戰爭
送交者: 佚名 2006年05月24日16:16:5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日本中國美國之基本關係

日本、中國、美國之間的安全關係是相互利用和相互衝突的關係。這種相互利用和相互衝突的關係起因於:1,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衝突;2,經濟利益上的互補性和衝突性;3,戰爭歷史留下的怨恨;4,彼此之間由於地理位置而引起的相互依存和相互矛盾;5,彼此之間由於綜合國力變化消長所引起的權力平衡傾斜。

  A,日本的特點日本在長期的特定歷史環境下生長,形成了大和民族固有的特點:
  (一)封閉的歷史環境與武士道精神
  從公元六四六年的奈良時代起到一八六八年的明治年間為止,日本在一二二二年的島國封閉歷史條件下逐漸形成了在人類社會中獨特的武士道精神。雖然日本公元七○○年前後大量的向中國唐朝派遣人員學習文化科學和藝術,在一八六八年以後通過學習歐洲文明進行了明治維新,但是日本民族長期以來繁衍的武士道哲學和武士道精神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武士道精神是日本的第一個特點。

  (二)經常的自然災害與集體主義
  日本民族自形成以來就一直受到海洋氣候災害和地震災害的雙重打擊。在同嚴重的自然災害長期鬥爭的條件下,日本民族養成了極其緊密的集體主義。這種集體主義甚至以個體的自願犧牲來保持完整。高度的集體主義是日本的第二個特點。

  (三)食物資源的短缺與戰略思想
  由於日本的自然氣候條件適合人類的健康長壽,所以在面積很小資源匱乏的日本四島上,人口一直增長很快,日本民族的菁英不得不思考日本民族生存空間的問題,不得不考慮日本發展的資源問題。特別是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工業化所需要的大量原料在日本列島內均嚴重匱乏。因此日本以解決本民族生存為導向的開拓性戰略思想,在明治維新時代就已經產生了。以生存空間為導向的戰略思想是日本的第三個特點。

  B,中國同日本的歷史情結中國同日本之間的關係大體上由三個大的歷史事件所奠定:(一)遣唐使。在中國的唐朝和宋朝,日本派遣人員從中國學習了文化科學和藝術,日本文明因此而提高了一個發展階段層級。(二)一八九四年至一八九五年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明治維新使日本現代化,現代化的日本侵略朝鮮和中國。
  中國戰敗,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割讓朝鮮宗主權,割讓中國領土遼東半島和****澎湖列島。(三)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五年的日本侵華與中國抗日戰爭。日本軍八年間在中國領土上殺害中國人民一千八百餘萬人,中國軍隊傷亡三百八十餘萬人(7),日本軍製造了南京大屠殺等等駭人聽聞的法西斯暴行。
  因此從歷史情結的角度而言,中日兩國恩怨相間。在近代以來,由於抗日戰爭的影響,中日之間的歷史仇恨仍然被中國人所記憶。

  C,美日大東亞新戰略美日大東亞新戰略是美國主導的,日本極力自主的一種亞洲太平洋戰略結構。美日大東亞新戰略有二個法律支柱:《美日共同防禦條約》TheTreatyofMutualCooperationandSecurityBetweentheU.SandJapan)和《美日安全聯合宣言》(U.S.-JapanJointDeclarationonSecurity,□Ballianceforthe21stCentury□)。這二個法律支柱使美日的亞太戰略成為堅固的事實。

  美日大東亞新戰略包括以下幾項內容:(一)抑制中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擴張;(二)確保美日對俄國和中國的安全防衛體系;(三)確保對朝鮮半島局勢的控制和對****走勢的影響;(四)以美日安全聯盟為基礎,將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其他國家逐步納入美日安全體系,形成美國前國務卿貝克所言之扇形戰略結構。(8)在美日關係當中,美國是決定性的主導力量,美國同日本簽訂的《美日共同防禦條約》和《美日安全聯合宣言》不僅具有針對美國日本以外國家的效用,而且也有約束日本,節制日本的作用。
  美國的全球戰略由美國的大西洋戰略和美國的太平洋戰略二大部分組成。美國在亞洲太平洋的總體戰略方針是加強與亞太各國的經濟合作,積極推動亞太國家的政治民主化。

  二、中國導彈打擊日本之模擬中國如果同日本發生軍事衝突,必然會涉及到美國,原因是美國同日本之間有《美日共同防禦條約》和《美日安全聯合宣言》的軍事聯盟關係。
  然而,當中國和日本的軍事衝突突然發展到失去控制的時候,發展到雙方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時候,美國是否會冒著國家毀滅的危險解救日本,就是一個不確定的問題。因此,在模擬中國同日本進行軍事衝突的時候,需要模擬美國介入中日軍事衝突和美國不介入軍事衝突的二種情況。

  由於歷史的積怨,現實的利益衝突,以及在釣魚臺島等等島嶼上的主權爭端,中日之間是可能發生軍事衝突的。一旦中日之間的軍事衝突發生,中國可能對日本採取三類形式的打擊:A,對日本的儆戒性打擊;B,對日本的有限性打擊;C,對日本的毀滅性打擊。對日本這些打擊中國均以導彈為主要武器來實現。

  A,對日本的儆戒性打擊
  對日本的儆戒性打擊是中日軍事衝突的最低層次,中國採取的行動很可能是以特殊性能的導彈開始攻擊日本的海軍艦隊,燒毀日本艦隊的電子設備,隨後以常規反艦導彈將其摧毀。中國海軍有一些特殊的戰術能夠使上述的打擊目的得以實現。
  儆戒性打擊發生的條件是中日之間尖銳的,但是小規模的利益衝突,例如釣魚臺島等島嶼的主權爭端。中國對日本的儆戒性打擊不會涉及日本本土。
  在這類低層次的軍事衝突當中,中國所使用的反艦導彈主要是鷹擊-8及其改進型,海鷹-2,海鷹-4,上游-2等等反艦導彈,在衝突的開始,中國可能使用電磁波彈首先摧毀日本艦隊的先進電子系統。
  根據美國政府在一九九六年十月前後多次發表的關於釣魚臺島主權未定的聲明,以及釣魚臺島不屬於《美日共同防禦條約》所保護範圍的政府官員言論(例如美國主管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洛德WenstonLord的言論),美國在釣魚臺島的爭端中可能保持中立立場,美國直接參戰的可能性比較小。

  B,對日本的有限性打擊

  在未來,如果日本介入****獨立,有可能觸發中國對日本本土的有限性打擊。另外,如果中日兩國的低層次軍事衝突升級,也會觸發中國對日本的有限性打擊。
  中國對日本的有限性打擊涉及到日本本土,是對日本戰略目標的有限性打擊,打擊的方式是東風-3,東風-21,東風-25,巨浪-1,以及射程二千公里巡航導彈投射日本本土,摧毀日本的防空系統,日本的核子基地及生產工廠等等。
  中國對日本本土的攻擊引起美國的介入。美國的軍事介入導致戰爭的擴大,甚至有可能是中國同美國日本****同時戰爭的局面。戰爭的結果是核子武器對有關各國大城市的摧毀。

  C,對日本的毀滅性打擊
  在未來,如果日本和中國內部的民族主義惡性膨脹,日本復活軍國主義,中國試圖洗雪一八四○年以來中華民族所受到的屈辱,那麼就有可能在中日發生軍事衝突的時候戰爭不斷地升級,直至引發核子大戰。
  在此情況下,美國可能軍事介入,也可能軍事不介入。無論美國是否介入,都不影響中國對日本的毀滅性打擊。原因是中國擁有的攻擊日本的核子導彈射程同攻擊美國的核子導彈射程不同,中國以中程戰略導彈摧毀日本的二十五個主要城市後,仍然有足夠的洲際導彈威懾美國。

  中國對日本本土攻擊的二十五個城市如下:
  (一)本州島:東京、千葉、宇都宮、橫須賀、京都、神戶、大阪、岐阜、名古屋、青森、仙台、新瀉、金澤、和歌山、姬路、岡山、廣島。

  (二)九州島:北九州、福岡、鹿兒島、熊本、長崎。
  北海道:函館、扎幌。四國島:松山。

  在日本的上述城市遭受核子打擊之後,日本文明的主體就在地球表面消失了。同時中國可能遭受美國的全面核子攻擊,美國也會遭受中國的核子反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王學泰:九一八之夜張學良在哪裡?
2005: 馭下有術的希特勒和他的將領們
2004: 國民黨部隊不堪一擊另有故事
2004: 台海必有一戰
2003: 論林彪的戰略,戰術和作戰指揮藝術
2003: 粟裕兵法 ZZ
2002: 美國政局 -- 一場大地震在萌動
2002: 基辛格曾提一中解決台灣問題